『壹』 什麼叫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
一。對的: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適用稅率(25%);
1.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上交時按實際繳納的所得稅做: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二「所得稅費用」有什麼意義?
所得稅費用就是指企業經營所獲利潤應該交納的企業所得稅
.正確計算所得稅費用就是為了企業合法經營,誠信納稅。
『貳』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巧演算法更易掌握!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很多人任務所得稅費用就是所得額×所得額稅率就行了,其實不然,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所得稅費用的傳統演算法以及一種更容易掌握的巧演算法。
一、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方法
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表述為: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一)當期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應交所得稅,應以適用的稅收法規為基礎計算確定。
企業在確定當期所得稅時,對於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不同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稅收法規的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所得稅稅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一納稅調整減少額
(二)遞延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在某-會計期間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綜合結果。用公式表示即為: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
(三)所得稅費用
根據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即可計算出所得稅費用,其計算公式為: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二、所得稅費用的巧演算法
從上述准則中規定的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所得稅費用計算過程中既涉及對當期稅前會計利潤按納稅調整增加額及減少額的調整,還包括對應交所得稅按遞延所得稅費用的調整,計算過程比較復雜,不易理解。下面介紹一種計算所得稅費用的巧演算法,有利於對所得稅費用計算的掌握。
(一)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
在計算應交所得稅時,如果不存在永久性差異,只需要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本期發生額就可以了,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本期發生額可以直接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應交所得稅=(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額一應納稅差異發生額)×稅率
=(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稅率+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
(二)計算所得稅費用
計算出應交所得稅後,可以利用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模式倒擠出所得稅費用的數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如果為正數,則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如果為負數,則貸記「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如果為正數,則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如果為負數,則借記「遞延所得稅負債」,應交所得稅當然要記貸方,其通常情況下的賬務處理模式為:借記「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在上述處理模式中,知道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及應交所得稅金額即可倒擠出所得稅費用的金額。
三、所得稅費用巧算方法與傳統計算方法比較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為62.5萬元,其中存貨項目余額22,5萬元,保修費用項目余額25萬元,未彌補虧損項目余額15萬元。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為7.5萬元,均為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同產生。本年度實現利潤總額500萬元,2008年有關所得稅資料如下:
(1)2007年4月1日購入3年期國庫券,實際支付價款為1056.04萬元,債券面值1000萬元,每年3月31日付息,到期還本,票面年利率6%,實際年利率4%。甲公司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2008年實際利息收入41.71萬元,稅法規定,國庫券利息收入免徵所得稅。
(2)因發生違法經營被罰款10萬元。
(3)存貨年初和年末的賬面余額均為1000萬元。本年轉回存貨跌價准備70萬元,使存貨跌價准備由年初余額90萬元減少到年末的20萬元。稅法規定,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在稅前抵扣。
(4)年末計提產品保修費用40萬元,計入銷售費用,本年實際發生保修費用60萬元,預計負債余額為80萬元。稅法規定,產品保修費在實際發生時可以在稅前抵扣。
(5)至2007年末止尚有60萬元虧損沒有彌補,其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15萬元。
(6)假設除上述事項外,沒有發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要求:計算2008年所得稅費用金額。
(一)利用巧演算法計算要計算2008年所得稅費用金額,應該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題中已經給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所以應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負債的期末余額,就可以算出其發生額。
(1)計算200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
存貨項目:
存貨的賬面價值=1000--20=980(萬元)
存貨的計稅基礎=10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2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20×25%=5(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5-22.5=-17.5(萬元)
預計負債項目:
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80(萬元)
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80-8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8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初余額=80-40+60=10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80×25%=2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20-100×25%=-5(萬元)
彌補虧損項目:
遞延所得稅資產年末余額=0×25%=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0-15=-1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沒有發生額,故期末余額等於期初余額。
(2)計算甲公司2008年應交所得稅。
利用上述巧演算法的計算公式可知
2008年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500一國債利息收入(永久性差異)41.71+違法經營罰款10(永久性差異)+存貨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20-22.5÷25%)+保修費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80-25÷25%)+彌補虧損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0-15÷25%)]x25%=(500-41.71+104-
『叄』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企業在計算確定當期所得稅及遞延所得稅費用(或收益)的基礎上,將兩者之和確認為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或收益)等。
企業在損益類科目中需設置「所得稅費用」,使用該科目時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2)本科目可按「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3)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肆』 個人所得稅怎麼確認2021
(1)如您2020年已填報過專項附加扣除並需在2021年繼續享受,請及時點擊首頁[專項附加扣除填報]模塊,選擇扣除年度「2021」,如相關扣除信息與2020年相比無變化,可選擇一鍵帶入;如有變化,請依法修正後提交。
(2)如您未填報過但2021年有符合條件的專項附加扣除,請您在[專項附加扣除填報]模塊盡快如實填報。
如果您不進行確認修改,已填報的扣除信息將自動視同有效並延長至2021年。
『伍』 如何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一般確定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只要把利潤總額乘以所得稅稅率就可以算出所得稅費用。
『陸』 如何理解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
其中包括了稅法認可的利潤應交的所得稅金額以及稅法不認可的,但是會計上計入當期利潤的所得稅影響金額,對於稅法認可的利潤應交的所得稅金額就是指的當期所得稅費用,即需要交給稅務局的所得稅,稅法不認可的但是會計上計入當期利潤的所得稅影響金額就定義為遞延所得稅費用或遞延所得稅收益(以負數列示)(遞延所得稅負債減去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差額),因此計入所得稅費用的金額包括兩部分,一部分被稱為當期所得稅費用一部分被稱為遞延所得稅費用,二者合計數就等於所得稅費用。
《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暫行辦法》第一章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是指個人所得稅法規定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6項專項附加扣除。第八章 第二十五條 (一)納稅人首次享受專項附加扣除,應當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提交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扣繳義務人應當及時將相關信息報送稅務機關,納稅人對所提交信息的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負責。專項附加扣除信息發生變化的,納稅人應當及時向扣繳義務人或者稅務機關提供相關信息。
(二)前款所稱專項附加扣除相關信息,包括納稅人本人、配偶、子女、被贍養人等個人身份信息,以及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與專項附加扣除相關的信息。
(三)本辦法規定納稅人需要留存備查的相關資料應當留存五年。第八章 第二十六條 有關部門和單位有責任和義務向稅務部門提供或者協助核實以下與專項附加扣除有關的信息:
(一)公安部門有關戶籍人口基本信息、戶成員關系信息、出入境證件信息、相關出國人員信息、戶籍人口死亡標識等信息;
(二)衛生健康部門有關出生醫學證明信息、獨生子女信息;
(三)民政部門、外交部門、法院有關婚姻狀況信息;
(四)教育部門有關學生學籍信息(包括學歷繼續教育學生學籍、考籍信息)、在相關部門備案的境外教育機構資質信息;
(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部門有關技工院校學生學籍信息、技能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信息、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繼續教育信息;
(六)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有關房屋(含公租房)租賃信息、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有關住房公積金貸款還款支出信息;
(七)自然資源部門有關不動產登記信息;
(八)人民銀行、金融監督管理部門有關住房商業貸款還款支出信息;
(九)醫療保障部門有關在醫療保障信息系統記錄的個人負擔的醫葯費用信息;
(十)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確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涉稅信息。
上述數據信息的格式、標准、共享方式,由國務院稅務主管部門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稅務局商有關部門確定。
有關部門和單位擁有專項附加扣除涉稅信息,但未按規定要求向稅務部門提供的,擁有涉稅信息的部門或者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及相關人員承擔相應責任。
『柒』 如何確認所得稅費用謝謝了!
確認所得稅費用可以分為3步;
首先,計算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會計利潤+按照會計准則規定計入利潤表但計稅時不允許稅前扣除的費用+(—)計入利潤表的費用與按照稅法規定可予稅前抵扣的金額之間的差額+(—)計入利潤表的收入與按照稅法規定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的收入之間的差額—稅法規定不征稅的收入+(—)其他需要調整的因素
其次,計算遞延所得稅負債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計算出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最後,所得稅費用=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遞延所得稅
應交稅費核算的是應納稅所得額x稅率。不應該直接用稅前利潤。需要對稅前利潤進行調整
『捌』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
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工資及薪金的14%)、工會費(2%)、職工教育經費(8%)、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以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8)如何確認所得稅費用擴展閱讀:
企業在損益類科目中需設置「所得稅費用」,使用該科目時需注意:
(1)本科目核算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2)本科目可按「當期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費用」進行明細核算。
(3)所得稅費用的主要賬務處理。
①資產負債表日,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當期應交所得稅,借記本科目(當期所得稅費用),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科目。
②資產負債表日,根據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大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貸記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費用)、「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等科目;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應有餘額小於「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余額的差額做相反的會計分錄。
企業應予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負債,應當比照上述原則調整本科目、「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及有關科目。
(4)期末,應將本科目的余額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本科目無余額。
『玖』 如何計提所得稅費用
1、計提方法:
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2、所得稅是按月計提還是按季度計提,首先看該企業是如何申報所得稅的,如果是月申報就當月計提,如果是季度申報就季度計提。
3、計提之後再做結轉損益。結轉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9)如何確認所得稅費用擴展閱讀: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對國家征稅政策,月度所得稅征繳採取月度匯算清繳的方法實現,即多退少補的政策。具體表現為:企業設立一個匯算清繳賬戶,並存入一定的金額,在核算出當期的所得稅時稅款通過匯算清繳賬戶結算,即使後期存在差異的情況下也會在下一個會計期間返還或者補全。
『拾』 什麼是企業確認所得稅費用按借貸來寫的話應該怎麼寫
企業確認所得稅費用,就是說企業已經根據所得稅稅法的規定,計算並確認,記到賬上的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是損益類科目。按借貸來寫的話應該如下做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企業所得稅
月末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