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深圳醫保報銷比例
二、三檔報銷需要注意
普通門診
就醫前需先選定本市一家社康中心(14周歲及以下的基本醫保二檔參保人可選一家社康中心或一家市內二級以下醫院)。自選定生效或變更生效次月起方可享受相應待遇。
大病門診
就醫或門診輸血可選定市內任意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轉診
在綁定的定點醫療機構門診就醫時,需要轉診的,應經原結算醫院同意。轉診應逐級轉診或轉診到市內同級有專科特長的醫療機構,由本人先行支付後憑有關單據和資料到結算醫院或指定的醫療機構申請審核報銷。未辦理轉診手續到結算醫院外的其它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就醫,待遇降至原支付標準的90%。
深圳醫保的醫療保障在全國處於先進水平,記者12月25日從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獲悉,截至11月底,深圳基本醫保總參保1400多萬人,醫保住院報銷比例總體約90%,全市共有定點醫葯機構4503家。
1996年底深圳基本醫保參保人數為24.41萬人,截至今年11月底深圳基本醫保總參保人數是1400多萬人,22年參保人數增長58.75倍。深圳市共有定點醫葯機構4503家,其中醫療機構1560家、定點葯店2943家,為參保人員提供醫療或醫葯服務。
深圳醫保報銷比例高,根據今年1月至11月實際數據核算政策范圍內報銷比例數據,基本醫保一檔門診報銷比例約93%,基本醫保二檔報銷比例約81%,基本醫保三檔報銷比例約73%,總體約89%;基本醫保一檔住院報銷比例約93%,基本醫保二檔報銷比例約88%,基本醫保三檔報銷比例約78%,總體約90%。
深圳醫保費用增長合理。近五年門診次均費用、住院次均費用年均增長率分別為9.83%、2.47%;近五年深圳基本醫保年人均門診醫保費用、年人均住院醫保費用、年人均醫保費用年增長率均在11%以內。
深圳市社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沈華亮說:「深圳基本醫保統籌基金的收支狀況較好,目前深圳基本醫保統籌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結余。其中,基本醫保二檔近幾年來首次實現收支平衡、略有結余。社區門診統籌基金從2014年開始基本上實現了收支平衡。一直以來,深圳醫保遵循『廣覆蓋、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醫改原則,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經歷了數次較大的政策調整,初步形成了較完善的具有深圳特色的全民醫保體系。」
《深圳市社會醫療保險辦法》規定的三檔醫保報銷比例如下
一、門診報銷
(一)門診報銷比例
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在本市選定社康中心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按以下規定處理:
1、屬於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中甲類葯品和乙類葯品的,分別由社區門診統籌基金按80%和60%的比例支付;
2、屬於基本醫療保險目錄內單項診療項目或醫用材料的,由社區門診統籌基金支付90%,但最高支付金額不超過120元。
3、參保人因病情需要經結算醫院同意轉診到其他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或因工外出、出差在非結算醫院發生的急診搶救門診醫療費用,由社區門診統籌基金按前款規定支付標準的90%報銷;其他情形在非結算醫院發生的門診醫療費用社區門診統籌基金不予報銷。
4、社區門診統籌基金在一個醫療保險年度內支付給每位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的門診醫療費用,總額最高不得超過1000元。
(二)門診大病報銷
1、參保人申請享受門診大病待遇的,應向市社會保險機構委託的醫療機構申請認定,經市社會保險機構核准後,憑大病診斷證明和大病門診病歷在定點醫療機構就醫。
2、參保人連續參保時間滿36個月的,自其申請之日起享受大病門診待遇;連續參保時間未滿36個月的,自市社會保險機構核准之日起享受大病門診待遇。享受大病門診待遇的參保人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地方補充醫療費用,分別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按以下比例支付:
(1)連續參保時間未滿12個月的,支付比例為60%;
(2)連續參保時間滿12個月未滿36個月的,支付比例為75%;
(3)連續參保時間滿36個月的,支付比例為90%。
3、參保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享受門診大病待遇:
(1)慢性腎功能衰竭門診透析;
(2)列入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器官移植後門診用抗排斥葯;
(3)惡性腫瘤門診化療、介入治療、放療或核素治療;
(4)血友病專科門診治療;
(5)再生障礙性貧血專科門診治療;
(6)地中海貧血專科門診治療;
(7)顱內良性腫瘤專科門診治療;
(8)市政府批準的其他情形。
(三)門診輸血報銷
參保人因病情需要發生的普通門診輸血費,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支付70%。
二、住院報銷
(一)起付線報銷
1、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未超過起付線的由參保人支付;超過起付線的部分,分別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和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按規定支付。
起付線按照醫院級別設定,市內一級以下醫院為100元,二級醫院為200元,三級醫院為300元;市外醫療機構已按規定辦理轉診或備案的為400元,未按規定辦理轉診或備案的為1000元。參保人轉診到不同醫院住院治療的,分別計算起付線。
2、 參保人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起付線以上部分,按以下規定支付:
(1)參保人已在本市按月領取職工養老保險待遇及按11.5%繳交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支付比例為95%;
(2)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按規定在市內一級醫院、二級醫院、三級醫院、市外醫院住院就醫的,支付比例分別為85%、80%、75%、70%。因工外出、出差在非結算醫院因急診搶救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按就診醫院的住院支付標準的90%支付。
(二)特殊醫用材料
參保人住院使用基本醫療保險診療項目范圍內的特殊醫用材料及單價在1000元以上的一次性醫用材料、安裝或置換人工器官,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按下列規定支付,但最高支付金額不超過市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公布的普及型價格:
1、屬於國產材料的,按實際價格的90%支付;
2、屬於進口材料的,按實際價格的60%支付。
(三)參保人住院床位費
由基本醫療保險大病統籌基金按實際住院床位費支付,但不得超過下列規定標准:
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最高支付金額為市價格管理部門確定的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普通病房B級房間三人房床位費政府指導價格的第一檔。
三、轉診市外醫療機構報銷情況
(一)參保人按照本辦法在市外醫療機構費用
1、 參保人按本辦法規定轉診在市外醫療機構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經參保人申請,由市社會保險機構對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審核,按不高於本市醫療收費標准予以報銷,其中屬於個人賬戶支付的門診醫療費用,從其個人賬戶扣減。
2、 按本辦法規定辦理備案三檔參保人在市外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經參保人申請,由市社會保險機構對實際發生的醫療費用進行審核,按不高於本市醫療收費標准予以報銷,其中屬於個人賬戶支付的門診醫療費用,從其個人賬戶扣減。
(二)參保人未按照本辦法轉診費用
1、參保人未按本辦法規定辦理轉診、備案在本市市外定點醫療機構、市外非本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分別按本辦法規定支付標準的90%、70%支付。
2、參保人未按本辦法規定辦理轉診、備案,在非本市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發生的醫療費用,醫療保險基金不予支付,但屬於個人賬戶支付范圍的,在個人賬戶余額中扣減。
3、基本醫療保險三檔參保人未按本辦法規定辦理轉診手續到結算醫院外的本市市內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住院醫療費用,由醫療保險基金按本辦法規定應支付標準的90%支付。
四、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情況
1、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和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設定支付限額。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本辦法規定支付的基本醫療費用超過其支付限額的部分,由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在其支付限額內支付。
2、參保人在本市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基本醫療費用和地方補充醫療費用超出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限額的部分,由地方補充醫療保險基金支付50%。
⑵ 門診次均費用指什麼
次均門診費用,又稱 門診病人次均醫葯費用,即醫療門診收入/總診療人次數。
⑶ 2021年建檔立卡戶住院報銷比例
醫療報銷只分農村居民和城鎮職工
1、居民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
2、城鎮居民,在一個結算年度內,發生符合報銷范圍的10萬元以下的醫療費,三級醫院起付標准為659元,報銷比例為50%上限為2000元;二級醫院住院起付標准為300元,報銷比例為55%;一級醫院不設起付標准,報銷比例為60%。
醫保卡報銷流程如下:
1、醫保住院,出示醫保卡,讀卡進醫保系統,交押金(一般都是門檻費);
2、發生費用錄入系統,系統自動分類為自費、甲類、乙類等,乙類先自付10%,再進入基本醫療,按照年度住院次數(大於1次門檻費減半)、醫院級別(門檻費不同、統籌比例不同);
3、由**計算應該自己付多少錢,醫院再向社保的醫保中心結算多少錢。
(3)次均費用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湖南省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實施辦法》
第二十七條參保居民在統籌地區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起付標准以上的部分,由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按比例支付: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不低於80%。
縣級醫療機構不低於70%;市級醫療機構不低於60%。各統籌地區根據城鄉居民醫保基金收支情況合理確定具體支付比例。
第二十八條參保居民在省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起付標准按照上年度各省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次均費用的10%左右確定,且不低於1500元,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支付比例不低於50%。
第三十條城鄉居民醫保基金設置住院最高支付限額。一個結算年度內,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不含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累計最高支付限額統一為15萬元。
⑷ 例均費用與次均費用是不是同一意思
醫療保險中心在公布每一年的醫保參保人員在定點醫療保險機構參加就診的統計中有一欄是「次均費用」,沒有其他叫法。
門診次均費用=門診收入/門診人次
住院次均費用=住院收入/住院人次
沒有叫「例均費用」的,應該是同一意思。
⑸ 新農合次均住院費用超標扣款如何計算
所以次均全院費用就是在某一時間段內(一個月或一年)在某一醫療機構所以參合住院患者每人平均的醫療費用。
既然計算超標的問題,那麼就應該有一個核算標准,即住院次均費用超過多少才為超標,比如我們限定鄉級醫療機構平均住院醫療費用為1500元,如果這所鄉級醫療機構的次均住院醫療費用為2000元,那麼就是次均住院醫療費用每人超標了500元。
看這段時間內,這所鄉級醫療機構共住院了多少人次,如果為2000人次,那麼超標的就是10萬元。
也可以這么計算,鄉級衛生院的住院標准為1500元,在某段時間內住院為2000人次,那麼總的合理的醫療費用為30萬元,如果這2000人次總的醫療費用為40萬元,那麼超標的就是10萬元。
(5)次均費用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以下情況不列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
1、非區內定點醫院門診醫療費用(特殊病種門診治療費用除外)、未按規定就醫、自購葯品所產生的費用。
2、計劃生育措施所需的費用,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醫療費用。
3、鑲牙、口腔正畸、驗光配鏡、助聽器、人工器官、美容治療、整容和矯形手術、康復性醫療(如氣功、按摩、推拿、理療、磁療等)以及各類陪客費、就診交通費、出診費、住院期間的其他雜費等費用。
4、存在第三方責任的情況下,發生人身傷害產生的醫葯費依法由第三責任方承擔,如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等。
5、因自殺、自殘、服毒、吸毒、打架斗毆等違法行為以及其家屬的故意行為造成傷害所產生的醫葯費。
6、出國或在港、澳、台地區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
7、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規定不予報銷的葯品和項目。
8、區醫管會確定的其他不予報銷的費用。
⑹ 次人均費用怎麼算
你的問題不詳細,但按你的說的應當是這樣計算:
費用總額/總人數=人均費用
總次數/總人數=人均次數
人均費用/人均次數=次人均費用
⑺ 次均住院費用
門診次均費用=門診收入/門診人次
住院次均費用=住院收入/住院人次
⑻ 什麼是次均門診醫葯費用
次均門診醫葯費用,指的是多次就診總費用與就診次數的商值,反映的是每次就診花銷的程度。
⑼ 醫保人均和次均費用有什麼不同,是不是都是一個概念
摘要 1.人均:指在一定時期內,每個住院病人平均的住院費用;
⑽ 新農合次均費用什麼意思
新農合次均費用中的"次",指的是住院人次,"均"指的是平均,可指一所醫院所有住院人次的平均費用 ,也可指—個地區所有住院病人的平均費用,是衡量一所醫院或一個地區醫療費用增長或降低的重要指標。
以亳州市為例,2017度市人民醫院次均住院費用7877元,環比(與2016年第四季度相比,下同)下降6.23%,同比(與2016年第一季度相比,下同)下降3.39%;
住院可報銷費用比例75.31%,環比下降0.22%,同比下降11.59%;
目錄外葯品費用比例24.3%,環比下降6.99%,同比下降0.98%;
住院實際補償比62.31%,環比上升12.17%,同比上升4.1%;
三費控制情況:次均葯費2574元,環比上升3.42%,同比下降7.87%;
次均檢查費1599元,環比下降5.05%,同比上升2.96%;次均材料費1940元,環比上升39.07%,同比上升21.25%。
(10)次均費用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住院費用報銷資料:
醫保報銷
1、參保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委託他人辦理的,須同時提供被委託人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
2、參保人醫保卡原件及復印件,無醫保卡的參保人,提供本人銀行存摺(卡)原件及復印件;
3、收費收據原件及復印件;
4、住院費用明細清單(注意:不是每日費用清單);
5、出院小結或出院記錄,如果出院小結手寫在病歷的要復印出院小結和病歷封面;
6、疾病診斷證明書(死亡的,須提供死亡證明書);
7、未成年人同時要提供戶口簿(復印件),監護人身份證,生育或終止妊娠的還需提供計生部門的相關證明,農村五保戶提供民政部門核發的有效證件,交通意外要提供駕駛證和行駛證的原件和復印件,公安交通管理局事故認定書和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書,骨折的要附加陳述受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