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領導讓我們寫五條費用節約措施,不會寫啊,求各位幫幫忙
降低成本費用的措施
一、資產佔用費用
職場租賃費,物業管理費、水電費等所佔比重較大,節約費用開支應當抓住這些重點項目,採取有效措施。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1控制職場成本,從面積開始分支機構職場在初期選址時,在滿足使用單位需要的同時,嚴格按照公司標准控制租賃面積。職場面積若能得到有效的把控,那麼相應的租金、物業管理費、裝修費等其他費用自然也會下降。
另外,要加強使用單位主管對職場成本控制的意識。有些營銷主管可能認為控制職場面積並不能直接為營銷單位帶來經濟效益,更無法體現他們在任期內的政績,從而忽視此部分成本的控管。而根據財會給出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職場
費用在固定成本費用中占據了第二的位置,
此部分費用雖無法直接按比例計算入
保單,
但最終都要靠營銷單位的業務量予以分攤。
職場費用支出越大,
分攤到業
務量中的成本就越高,
所以有效的控制職場成本,
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營銷
單位的業務壓力。
(2)注意節約水電,從點滴做起
加強對各部室節能減排意識的教育,
同時加大節能減排抽查力度,
對執行力
度不夠的部室必要時可通報批評並抄送其上級主管。
二、固定資產費用
若非新增分支機構,
則此項費用一般不會有較大金額的支出。
但上海地區大
部分單位成立時間較早,部分固定資產例如:
PC、列印機等已超過使用期限,不排除日後會有大批量報廢更新的情況發生。固定資產基本可分為以下兩類進行控管:1資產新增、評估其他職場是否有閑置資產可供調撥使用,例如傢具類資產;
2、評估是否租賃優於購買,例如設備類資產;
3、確認需要購買後,本著「貨比三家」的原則,與供應商爭取優惠條件。
二、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期間費用的重要組成部分,
公司要降低管理費用可以採取減少重
點項目的費用開支等措施。
第一,
加強各種電子設備的維修和保養,
提高利用效
率,
而且可延長其使用壽命,
降低設備維護費用支出。
第二,
控制各種物料消耗,
壓縮管理費用。第四,加強酒類及禮品等貴重物品的申領使用。
三、運營基金
將預算、使用、核銷作為一個完整的使用流程,通過設置上限並及時進行監督,保證運營基金費用的合理使用,通過使用監督,降低額外的銷售費用。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
第一,建立監督機制,規范預算和報銷制度,營銷單
位必須建立預算審批制度,杜絕運營基金使用的隨意性。
第二,完善市場開發
費用等專款使用制度,專款必須專批專用。
『貳』 成本節約方案怎麼寫
成本結構是工廠成本中各個成本項目的數額佔全部工廠成本數額的比重,即產品(勞務或作業)成本的構成情況。一般用百分數表示。不同生產部門的產品,成本結構常不相同。如採掘業的產品成本結構,生產工人工資的比重較大;而機械製造業的產品成本結構,原材料費用的比重較大。同一生產部門的產品,由於生產技術水平的高低,成本結構也會受到影響。機械化程度較高的企業、車間,產品成本中車間費用的比重就比較大。成本結構還會受生產類型和生產規模不同的影響。例如,大量生產企業的工資比重,比小批生產的企業一般要低些。自然條件的不同,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水平的高低,也都會使成本結構發生變動。把企業當期實際成本結構與計劃的、上期的或同行業的成本結構指標相比較,分析各成本項目比重的變動情況,可以一般地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上取得的成績或存在的問題,有利於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
作用介紹
成本結構可以反映產品的生產特點,從各個費用所佔比例看,有的大量耗費人工,有的大量耗用材料,有的大量耗費動力,有的大量佔用設備引起折舊費用上升等。成本結構在很大程度上還受技術發展、生產類型和生產規模的影響。
一、目的:
為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員工節約成本意識,結合生產部實際情況制定本方案。
二、適用范圍:
生產部機加車間、焊接車間、獨管塔車間、設備維修班組。
三、實施細則:
1、成本節約途徑:
1.1、余料再利用。使用余料加工或主動提出用余料代用並獲批准使用(需相關部門會簽);
1.2、提高材料利用率,節約原材料。主動找出技術優化不合理並用自己的優化節約原材料(需技術部門會簽);
1.3、提高工件一次合格率。利用自製工裝或模具提高一次合格率;
1.4、製作新工裝或改進舊工裝,提高生產效率;
1.5、設備保養,減少設備故障率,維修改制舊配件重新利用,降低維修成本;
1.6、簡化加工工序,減少工時浪費,提高生產效率;
1.7、不局限以上項目,只要涉及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的項目均可提報。2、提報要求:
2.1、按表單要求提報,涉及其他部門的需會簽。
2.2、各車間可隨時提報,生產部按季度匯總並公告。
2.3、提報項目數據不全或無相關部門會簽的不計入有效項目。
四、考核:
1、個人每提報一條有效項目視節約程度獎勵100元以上;
2、每提報一條有效項目當月班長考核加1分、主任考核加0.5分;
3、生產部每季度匯總公示提報情況,對不配合提報的車間管理者給予通報,視提報情況考核100元以上;
4、本項數據計入年底“成本節約明星”個人/集體獎項主要評比數據,請踴躍提報。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節約方案怎麼寫?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叄』 有關節約資源的例子,要事例!!!!!!!!
1、季文子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 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立身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 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這樣做也有損於我們國家的體面。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希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如果平民百姓都粗茶敝衣,而我則妝扮妻妾,精養糧馬,這哪裡還有為官的良心!
2、趙匡胤
趙匡胤教女儉朴 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一國之主皇帝應該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可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生活上也講究儉朴。
3、鄧小平
鄧小平厲行節儉伴隨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許多感人的細節,魅力無窮,再三回味。「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現在一些先闊起來的人已把節儉看作小氣摳門,把浪費當成促進消費。但是這些人完全忘記了我們資源匱乏的國情。我國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等重要資源的人均佔有量,分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國六百多個城市中,已有四百多個供水不足。
厲行節儉,是應對資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選擇。
4、雷鋒的節約精神
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在生活中處處注意節約,他參軍後,每月領到的津貼費 ,除了交團費,買書等必需的生活日用品外,其它的全部存入了儲蓄所。
他的襪子總是補了 穿,穿了又補。變得面目全非了還捨不得買雙新的。搪瓷臉盆和洗口杯有許多疤子,還不願意丟掉另買。
他的內衣也補了許多補丁。但部隊發夏裝時,按規定每人可領兩套單軍裝,兩 件襯衣、兩雙鞋,而雷鋒卻只領一份,說是是「夠穿了」。
5、周恩來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
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
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在周總理身上,這樣的例子也數不勝數。
1962年夏,周總理到遼寧省視察工作,剛一住下,他就從口袋裡掏出一張紙,交給負責接待的同志,說:「上面寫的東西都不能做。」
原來,這張單子開著20多種禁吃的菜名,雞鴨魚肉之類都包括在內。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小事,鑄就了他們偉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我黨我軍光榮傳統的化身。
6、毛澤東
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
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
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 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肆』 古代關於勤儉節約的事例
1、賣狗嫁女
東晉有個大官叫吳隱之,他幼年喪父,跟母親艱難度日,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習慣。做官後,他依然厭惡奢華,不肯搬進朝廷給他准備的官府,多年來全家只住在幾間茅草房裡。後來,他的女兒出嫁,人們想他一定會好好操辦一下,誰知大喜這天,吳家仍然冷冷清清。
謝石將軍的管家前來賀喜,看到一個僕人牽著一條狗走出來。管家問道:「你家小姐今天出嫁,怎麼一點籌辦的樣子都沒有?」
僕人皺著眉說:「別提了,我家主人太過分節儉了,小姐今天出嫁,主人昨天晚上才吩咐准備。我原以為這回主人該破費一下了,誰知主人竟叫我今天早晨到集市上去把這條狗賣掉,用賣狗的錢再去置辦東西。你說,一條狗能賣多少錢,我看平民百姓嫁女兒也比我家主人氣派啊!」
管家感嘆道:「人人都說吳大人是少有的清官,看來真是名不虛傳」
2、蘇軾之房梁掛錢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
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
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3、朱元璋的節約精神
出身貧苦農家,十分倡導節儉。明朝建立後,按計劃要在南京營建宮室。負責工程的人將圖樣送給他審定,他當即把雕琢考究的部分全去掉了。工程竣工後,他叫人在牆壁上畫了許多怵目驚心的歷史故事做裝飾,讓自己時刻不忘歷史教訓。
有個官員想用好看的石頭鋪設宮殿地面,被他當場狠狠地教訓了一頓。 朱元璋的車輿器具服用等物,按慣例該用金飾的,均以銅代替。他命令太監在皇宮牆邊種菜,織造麻鞋、竹簽自用,規定諸王子出城稍遠,要騎馬十分之七,步行十分之三。
有個內侍穿著新靴子在雨中行路,被朱元璋發現了,氣得他痛哭了一頓。一個散騎舍人穿了件十分華麗的新衣服,朱元璋問他:「這衣服多少錢?」舍人回道:「五百貫。」朱元璋痛心地說:「五百貫是數口之家的農夫一年的費用,而你卻用來做一件衣服。如此驕奢,實在是太糟蹋東西了「。
4、趙匡胤的節約
趙匡胤教女儉朴"天上神仙府,人間帝王家"。作為皇帝就應說是人間最富有的,金銀財寶任其享用。但是宋朝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卻不但生活儉朴,反對奢侈浪費,還嚴格教育子女在生活上也講究儉朴。
5、季文子的故事
季文子出身於三世為相的家庭,是春秋時代魯國的貴族、著名的外交家,為官30多年。他一生儉朴,以節儉為生存的根本,並且要求家人也過儉朴的生活。他穿衣只求樸素整潔,除了朝服以外沒有幾件像樣的衣服,每次外出,所乘坐的車馬也極其簡單。
見他如此節儉,有個叫仲孫它的人就勸季文子說:「你身為上卿,德高望重,但聽說你在家裡不準妻妾穿絲綢衣服,也不用糧食喂馬。你自己也不注重容貌服飾,這樣不是顯得太寒酸,讓別國的人笑話您嗎?您為什麼不改變一下這種生活方式呢?這於己於國都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季文子聽後淡然一笑,對那人嚴肅地說:「我也期望把家裡布置得豪華典雅,但是看看我們國家的百姓,還有許多人吃著粗糙得難以下咽的食物,穿著破舊不堪的衣服,想到這些,我怎能忍心去為自己添置家產呢!
說得仲孫它滿臉羞愧之色,同時也使得他內心對季文子更加敬重。此後,他也效仿季文子,十分注重生活的簡朴,妻妾只穿用普通布做成的衣服,家裡的馬匹也只是用谷糠、雜草來喂養。
『伍』 名人節儉的事例50字左右
1、朱元璋
朱元璋的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
『陸』 公司如何節約成本
來源:財稅派
現代成本管理理論是社會、經濟和企業管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符合管理思想的發展、適應市場經濟和企業管理要求的,因而它的建立是必然的。
歸納起來,目前企業運用比較廣泛的成本管理手段有以下六種。企業如果綜合採用了六種成本管理手段,並且運用的比較嫻熟,其成本是可以有較大程度降低。問題是,我所了解的許多企業的成本管理人員,並不了解有這么多的可供選擇的成本管理方法,他們所使用的方法通常只是其中的一兩種。極少數的企業雖然並用了這六種手法,或採取了其中主要幾種方法,但由於受多方面的實施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他們使用的並不專業和得心應手,因而其應有的效果被大大地打了折扣。
一、基於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
這是一種最為基礎的和較低級別的,但是應用最為普遍,在一定的條件下效果也是十分好的一種成本控製法。大多數企業的成本管理都是由此開始的,而其他每一種成本控制方法的最底層部分其實都是由此構成的。
它是管理者藉助過去的經驗來現實對管理對象進行控制,從而追求較高的質量、效率和避免或減少浪費的過程。比如說,經驗告訴我們,在采購的過程中,「貨比三家、反復招標、盡量殺價」,可以降低采購成本,於是管理者就要求他們的下屬在采購時「貨比三家、反復招標、盡量殺價」。又比如,經驗告誡我們,對外采購的過程中,如果缺少必要的監督機制,有的采購人員就可能產生自私行為,從而導致企業損失,於是大量的企業常常不惜犧牲效率和成本設置「關卡」來防止采購人員的自私行為。還比如,人們注意到只要對員工盯緊一點,員工的工作效率就會得到相應的提高,於是企業普遍十分強調對員工行為的監督。
毫無疑問,基於經驗的成本管理方法有時是最有效用的提高效率、保證質量和控製成本的措施。一個從最基層銷售員干起,一直干到營銷副總經理職務的管理者,他所管理的銷售人員,一般較少有機會犯直接蓄意損害企業利益的錯誤。然而,經驗有時是也是不可靠的。一位企業總經理過去管理文化層次較低的工作人員的經驗告訴他,加強對犯錯員工的處罰可能減少員工犯錯,從而減少或避免企業的損失,然而如果他現在管理的工作人員文化層次較高,且都是獨生子女一代,那麼他的這一經驗可能不但不管用,甚至走向反面。
基於經驗的成本管理法有時並不管用,一般出於兩點原因:一是,經驗帶有嚴重的個人色彩,當變化的環境問題超過經驗的范圍時,經驗可能失去效用。二是,經驗往往是「就事論事」的,不是系統思維的結果,因此經驗在實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系統性消極後果,即對具體的對象而言它們有助於控制甚至降低成本,但就總體而言它們則可能無助於控製成本,甚至造成系統性成本上升,此外,實施經驗化的成本管理,可能在未來留下歷史的陰影。
二、基於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方法
絕大多數企業都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全面地或部分地採取了這種成本控制辦法。其基本原理是,根據歷史上已經發生的成本,取其平均值或最低值(管理者通常會要求以最低值)作為當前階段或下一階段的最高成本控制標准。比如,過去三年或三個月,某種食品原料的平均或最低采購價格是每公斤8.13元,企業的有關部門或個人就將這個8.13元確定為當前或未來一個時期同等級原料的最高采購限價來予以控制。採用這種方法最普遍的是那些工程建設類企業和及製造業中的企業。
這種方法的一個假設的前提是,物價通常是在保持相對穩定中不斷走低的。因此之故,使用這種方法的一個不足之處在於,當物價出現周期性上升,而企業的機制不夠靈活或反應緩慢時,過分強調歷史最低價,可能錯過最佳交易時機或造成采購品質量下降或數量短缺。某些領域的產品質量越來越不如最初,在一定程度上與企業不斷追求低於歷史最低價采購是有關系的。此外,當物價下跌幅度超過企業預期,而企業的機制不夠靈活,或有關人員的責任心不強或存在私心,或反應緩慢時,強調基於歷史的最低價可能使企業在短期內蒙受損失。
基於歷史數據的成本控制方法,也是下一種成本控制方法的基礎內容。
三、其於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在國內企業中間,採取嚴格的預算管理的企業並不多見。盡管一些企業管理者從各種渠道了解到實行預算管理的種種好處,因而每到年底,他們總會要求財務部門,或者是銷售部門,或者是「總經辦」這樣的部門去為來年做一份預算。然而,由於大家都對怎樣做預算一知半解,企業平時又沒有積累起做預算所需要的各種數據,以及做預算所需要相應的組織環境,加上時間十分緊迫(通常他們會要求有關人員在1-7天內完成)和其它一些原因,他們做出的預算,其實只是做預算者在揣摸領導意圖後拿出的一個來年的花錢的計劃。而且做這個計劃的人通常明明知道這個花錢計劃只是做一做,滿足老闆當前的要求而已。在大多數企業中,很少有人認為預算會是有用的,不是指預算從理論上講無用,而是在他們的企業沒有用。
人們普遍確信的是,「計劃沒有變化快」。「計劃沒有變化快」,這是句話可以作多樣理解的話。一種理解是,老闆自己不會按照他要求做出的預算執行,預算做得再好也沒有用。一種理解是,我們的企業根本就做不出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預算。還有一種理解是,人際關系太復雜、當家的人太多,即便老闆要堅持按預算辦事,也不定那一天就有一人物把他破壞了。可能還有一種解釋是,環境因素變化太快,企業發展的變數太多,根本就無法預測兩三個月以後的事,所以預算做不出來,做了也一定會不實用。
但是,國外成功企業的經驗顯示,預算管理是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所謂預算,通俗的講就是,事前確定好明天花多少錢?哪裡花錢?誰來花錢?怎麼花錢?誰來控制花錢?要回答這些問題,不僅需要對全盤有把握,而且知道資金從哪裡帶來(並保證能得到這筆資金),以及知道各種需要購進的東西的未來價格走勢。因為是按計劃來花錢,自然就不會亂花錢、花冤枉錢。為什麼說按事前的計劃花錢就不會花冤枉錢呢?因為計劃通常是事前經過在各部門的共同參與下,反復討論協商出來的。
當然,正如世界上沒有絕對好的東西一樣。基於預算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也並非百分之百好用,因為總有一些事情是無法預計的。但這不能否定預算管理的無效,預算一旦執行以後,也不是鐵板一塊,必要的時候是可以作適當調整的。最重要的是,有預算管理一定會比沒有預算管理好。
四、基於標桿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所謂標桿,就是樣板,就是別人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自己好,所以要以別人為楷模來做,甚至比別人做得還要好,或說別人做到了那樣的效果,所以我也要求自己達到甚至超過那樣的效果。
這里的「別人」有三層意思:
其一,它可以是別的企業。當一個企業在某些方面做到某種較好程度時,通常就會有一批企業起而效仿它,比如A汽車製造廠由於採用某種新的工藝,促其每台車的生產成本降低了1%,因此眾多的汽車生產企業也紛紛採取這種工藝。又比如,某企業的人均貢獻率達到了某種水平,於是一家企業開始研究它是如何達到那個水平的,當這家企業確信自己找到答案時,它便以那家企業為目標,採取措施(不一定跟那個企業的做法一模一樣)試圖取得同樣的人均貢獻率,甚至更高的人均貢獻率。以其他企業為標桿,其學習途徑主要有三個:一是,通過一定的媒介(電視、報紙、期刊、書籍、網路、管理顧問)知道某個企業在某一方面或幾個方面做得比自己好,因而決意學習它。二是,到那家企業參觀學習或由那家企業的人員當面介紹,因而決意學習它。三是,在那家企業工作過的人員帶來了那家企業的經驗,在本企業推廣它。
其二,以自身企業過去的某些績效為標准來作為未來的目標予以控制。比如,在本企業的歷史上,最高的人均利潤貢獻額為50000元,或者銷售費用率僅為8%,於是決意在下一年度以此為目標來予以控制。這一點與基於歷史數據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是基本一致的。
其三,是以本企業的某個部門或某個人創造的某項紀錄為目標,要來其他部門或其他人以此為標桿,並力爭超越他。比如,某部門連續三個月創造了人均辦公用品費用不超過10元的紀錄,經分析認為,全公司的其它部門如果努力控制辦公用品使用,也能達到這個效果,於是便在全公司倡導或強制性地執行以那個部門的這一結果為標准,來實施降低辦用品費用的計劃。又比如,某位計件工當月創造了一項較高的生產記錄,公司便號召其他人向他學習,也是一種標桿式的管理方法。
五、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
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控制方法(我有時也把它稱為「基於決策層意志的成本控製法」,因為這種方法在使用過程中,決策者的意志將起主導作用)。下面是一個典型的基於市場需求的目標成本控制方法的操作案例。
某公司計劃開發生產一種新產品――A型塗料,公司技術人員經過攻關,終於研製出了這種塗料的配方。生產這種塗料需要用清鉛粉、黑鉛粉、粘土和糖漿四種原料,它們所佔的比重分別為:35%、45%、14%和6%。該公司通過市場調查發現,該類型塗料具有競爭性的市場價格0.50美元/公斤,公司確定的產品種產投放市場後的目標毛利為0.25美元/公斤。
這樣一來,A型塗料的目標成本即為0.25美元/公斤(0.50美元/公斤-0.25美元/公斤)。然而該公司通過市場調查得知:上述四種原料的成本分別為0.45美元/公斤、0.18美元公斤、0.15美元/公斤和1.00美元/公斤。據此,A型塗料的成本為:0.45×35%+0.18×45%+0.05×14%+1×6%=0.31美元/公斤。也就是說,這個設計方案雖然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其成本卻達不到目標成本的要求。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成本,該公司科技人員決定對A型塗料現有的配方進行重新研究調整,以便達到成本目標。通過運用價值工程的原理,他們發現A型塗料耐高溫性能有些過剩,而懸浮穩定性卻略顯不足。為此,科技人員決定在保證A型塗料必要的功能的前提下改進配方。新配方只用清鉛粉、黑鉛粉和膨潤土三種原料,它們所佔的比重分別為15%、80%和5%,而膨潤土的成本僅為0.09美元/公斤。這樣新的A型塗料配方的成本為:0.45×15%+0.18×80%+0.09×5%=0.27美元/公斤。新配方的成本達到目標成本的要求,可以正式投產。
這一方法已經被眾多的企業所採用,即實踐證明它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控製成本的手段。最初,這種方法可能是某企業迫於競爭的無奈而創造出來的。現在也主要在競爭激烈的行業中被廣泛採用。但是,實際上在競爭並不激烈的產業中,推行此方法依然可以獲得奇特的管理效果。人的潛力是無限的,有時候看似不能達到的目標,如果有一個強權者一定要讓人們達到它,它有時還真得能夠如願以償。許多企業往往並不知道自己企業是否存在降低成本的空間,採取這種方法,有時可以把海綿中所有的水都擰干。
六、基於價值分析的成本控制方法
一些優秀的製造業中的大企業都使用了這種方法。這類企業往往設有一個專門的部門來負責「降低成本」,他們分析現有的工作、事項、材料、工藝、標准,通過分析他們的價值並尋找相應的替代方案,可以相應地降低成本。比如,某企業的成本管理人員經過認真分析,發現將企業內的保潔工作外包給公司以外的專業保潔公司完成,比企業自己養清潔工成本更低,於是提出議案,公司領導看後認為可以,於是就把公司的保潔工作委託給了一家專業保潔公司。
這種方法在先進的公司使用是經常的和制度化的,即企業設有專門的人員(通常是工程師)以此為工作職責。但是,幾乎所有的公司看似或多或少地使用了這種方法,而其實做得並不專業。具體分析會發現兩種情況:一是,一些企業所進行的價值分析實際上是學另外的企業的經驗。比如,聽到或看到某企業將保潔工作實現外包,降低了保潔和管理成本,於是也來採取外包保潔的管理辦法。這實際上是在運用標桿,而不是獨立的價值分析的過程和結果。其二,一些企業經常也會特地對某些工作、事項、業務、流程等進行價值分析,並且有時也可能找出一個良好的替代方案,以及實行的效果的確比較理想。然而,這種價值分析的過程更多的是因為某些重要人物心血來潮時的行為。
一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成本的管理,有效的企業成本管理方法,能夠減少企業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吸收先進的成本管理方法,建立適合自己企業的成本管理系統。
『柒』 我要寫關於勤儉節約的議論文,請給些關於節約的事例
勤儉 勤儉【qín jiǎn】
勤:盡力多做或不斷做。儉:節省。
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這兩個字。就是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聯合國把每年10月31日定為世界勤儉日。
毛澤東生活簡朴,一件睡衣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20世紀60年代,有一次召開會議,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隨著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的優良傳統丟了。當前社會隨意浪費的現象比比皆是。在這些不良現象中,「大款」、「公款」充當了主要角色。這種社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現今的物質生活日趨富足,但這不是揮霍浪費的理由。錢財花了固然可以再掙,但有些資源耗盡了卻不可再生。在遭遇「煤荒」、「油荒」之後,我們感受到了資源短缺所帶來的不便。在資源相對匱乏和人口眾多的社會背景下,提倡勤儉已不僅僅是一種道德要求,而是每個公民必須承擔的社會義務和責任。
民間勤儉故事:
從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著一個叫吳成的農民,他一生勤儉持家,日子過得無憂無慮,十分美滿。他臨終前,把一塊寫有「勤儉」兩字的匾交給兩個兒子,告誡他們說:「你們要想一輩子不受飢挨餓,就一定要照這兩個宇去做。」後來,兄弟倆分家時,將匾一鋸兩半,老大分得了一個「勤」字,老二分得一個「儉」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懸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年年五穀豐登。然而他的妻子卻大手大腳,孩子們常常將白白的饃饃吃了兩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裡沒有一點余糧。老二自從分得半塊匾後,把「儉」字當作「神諭」供放中堂,卻把「勤」字忘到九霄雲外。他疏於農事,又不肯精耕細作,每年所收獲的糧食就不多。盡管一家幾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畢竟也是難以持久。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這時候,突然有紙條從窗外飛進屋內,兄弟倆連忙拾起—看,上面寫道:「只勤不儉,好比端個沒底的碗,總也盛不滿!」「只儉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窮挨餓!」兄弟倆恍然大悟,「勤」「儉」兩字原來不能分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訓以後,他倆將「勤儉持家」四個字貼在自家門上,提醒自己,告誡妻室兒女,身體力行,此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好。
「勤儉」這個傳家寶不能丟
10月3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世界勤儉日,但這種無關休息和吃喝的「舶來」節日似乎難像傳統節日一樣引發共鳴。我國人均GDP在去年達到3266美元,物質生活改善的同時,我國奢侈品消費也在今年超越美國,坐上世界第二把交椅。這頂「桂冠」不算很意外,一些地方揮霍浪費確實很驚人。有的行政機構人均辦公面積上百平米,公款吃喝唯恐不豐盛;有的城市建築熱衷標新立異,人為加大施工難度,增加建設造價;一些地方囤地不建,造成土地閑置和社會資本的浪費。種種「未富先奢」的跡象,與我國人均收入排名尚在世界100位之後、還有一大部分人沒有富起來的狀況比較,顯得很不協調。
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很重。有限的土地承載著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吃穿住行,如果不能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人口和資源的矛盾將更加突出。小平同志當年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希望以「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這個目標正在逐漸成為現實,但有那麼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後就揮霍浪費,全然不顧社會責任和共同富裕的大局。
人類可以開發和利用的資源是有限的,與人類社會發展的物質需要是一對長期存在的矛盾。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資源消耗,既是用有限資源生產更多財富的現實需要,也是實現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長遠需要。在資源上必須做到又勤又儉,在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尤其如此。
勤儉能促使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我國人均資源有限,即便普通如空氣和水,在一定區域、一定時期也是稀缺的。我國人均淡水資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國600多個城市就有400多個供水不足;我國是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而一些公共建築動輒以用鋼量超過「鳥巢」來炫耀;我國資源利用率不高,礦產掠奪式、粗放式開發更是比比皆是。反觀一些發達國家,封存本國豐富的自然資源不用,卻大量從國外進口石油、稀土等資源,與其說是一項戰略,更不如說是勤儉和憂患意識的長遠體現。在資源匱乏年代,勤儉能盡可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並激勵人們努力創造;而在物質豐富的年代,人們享受更加多元、更高質量的消費,並不等於要消耗更多的同類資源。
勤儉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的名句,是歷史經驗的總結。勤儉在我國傳統中被視為一項美德,並且體現在那些成就大事業者的身上。看看當前,一些官員因為「天價煙」、名貴表查出貪腐行為而「落馬」,足見過度的物質需求腐蝕人的精神世界,導致沒落與沉淪。中央將「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寫進了「八榮八恥」重要論述。堅持勤儉雖然屬於道德范疇,但長遠來講,構建的是人類消費倫理,故而能在國際形成共識。
放任資源的消耗和浪費而不加節制,人類將如同溫水中的青蛙一樣,只能獲得一時的舒適。正是基於長遠的考量,我們黨和政府從科學發展的高度,提出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兩型社會,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並實現這一戰略,勤儉節約的傳統將永遠不會過時。
『捌』 勤儉節約的例子 小學生 作文
周恩來總理勤儉節約的故事,婦孺皆知,成為美談。他一貫倡導勤儉建國、艱苦奮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須是國貨必須節約樸素,切忌鋪張華麗、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的作風」。朱光亞同志曾回憶過這樣一則故事:1961年12月4日召集專門委員會對當時第二機械工業部的一個規劃進行審議,會議從上午開到中午還沒結束,周總理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擺幾小碟鹹菜和燒餅。周總理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樣的飯菜。這個故事至今聽來讓人覺得很有教育意義。
在生活條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同志頭腦中的節約意識漸漸淡化了。現實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艱苦奮斗作風的現象不為鮮見。然而一些同志卻不以為然,在有的人看來,勤儉節約、艱苦奮斗是過去戰爭年代和艱苦歲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現在條件和環境改變了,再提倡這個就不合時宜了;有的認為,是否艱苦樸素是個人生活的小事,吃點、喝點、玩點無礙大局,沒有必要看得那麼重,要求得那麼嚴;還有的認為,時下人們生活講質量、吃穿講檔次,國家也提倡和鼓勵消費,「慷慨花錢」是為國家經濟建設做貢獻。這些認識與共產黨人的人生觀、價值觀是不相符的。
崇尚儉朴、反對奢華、艱苦奮斗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黨始終堅持和倡導的優良作風和克敵制勝的法寶。當年,美國記者斯諾在延安看到毛澤東等中共中央領導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飯,穿的是用繳獲的降落傘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簡陋的窯洞,他感慨地稱贊這是存在於共產黨人身上的「東方魔力」,並斷言這種力量是「興國之光」。我國正是靠這種力量不斷走向強大的。全國革命勝利前夕,毛澤東同志高瞻遠矚地要求全黨同志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黨的十六大閉幕不久,胡錦濤總書記和中央書記處的同志到革命聖地西柏坡學習考察,號召全黨同志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牢記「兩個務必」,帶頭艱苦奮斗。
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不僅在革命戰爭歲月和新中國成立初期「 一窮二白」的條件下需要堅持,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仍然需要堅持。應當看到,雖然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需要進行長時期奮斗。即使在我國實現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國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的國情,也不允許坐享其成,奢侈浪費。聚沙成塔,積少成多,鋪張浪費給國家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抗日愛國將領續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詩》里寫得好:「節約莫怠慢,積少成千萬,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許爛。」「節約雖有限,萬合是十石,細流成江河,沖破東海岸。」滴水匯成河,粒米攢成筐。可見,節約是強大力量的儲蓄!事實證明,任何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驕奢淫逸成風,享樂主義盛行,就沒有希望。
王 文 古人雲:「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勤儉節約是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整個人類,要想生存,要想發展,都離不開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可以說修身、齊家、治國都離不開勤儉節約,諸葛亮把「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作為「修身」之道;朱子將「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作「齊家」的訓言;毛澤東以「厲行節約,勤儉建國」為「治國」的經驗。
歷史上,古今中外勤儉節約的故事不勝枚舉。毛澤東要求別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飯,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極為簡朴,一件睡衣竟然補了73次、穿了20年。經濟困難時期,他自己主動減薪、降低生活標准,不吃魚肉、水果。上世紀60年代,有一次他召開會議到中午還沒有結束,他留大家吃午飯,餐桌上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幾小碟鹹菜,主食是燒餅。偉人在勤儉節約方面為國人做出了表率。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經常說的一句英國諺語是「節約便士,英鎊自來」,每天深夜她都親自熄滅白金漢宮小廳堂和走廊的燈,她堅持皇家用的牙膏要擠到一點不剩。號稱「車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豐田車」的日本豐田公司,在成本管理上從一點一滴做起,勞保手套破了要一隻一隻的換,辦公紙用了正面還要用反面,廁所的水箱里放一塊磚用來節水。一個貴為一國之尊、一個是世界著名的跨國公司,節約意識竟如此強烈,令人贊嘆。
建國初期,有一首歌唱得好:「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社會主義離不了。不管是一寸鋼、一粒米、一尺布、一分錢,咱們都要用得巧。好鋼用在刀刃上,千日打柴不能一日燒」。當時,國人都把勤儉節約作為做人和幹事業的行為准則。然而隨著我國國力的增強和生活的改善,有些人把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丟了。君不見,當前社會上超越現實、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費;鬥富擺闊、一擲千金的奢靡消費;過度包裝、極度美化的蓄意浪費;「長明燈」、「長流水」的隨意浪費等現象比比皆是、不勝枚舉。在這些不良現象中,「大款」、「公款」充當了主要角色。這種社會現象已經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並得到黨和國家的重視。黨中央及時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戰略決策,並把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提到「事關現代化建設進程和國家安全,事關人民群眾福祉和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的高度,並在全國范圍內大張旗鼓、深入持久地開展節約活動,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
勤儉節約的美德如甘霖,能讓貧窮的土地開出富裕的花;勤儉節約的美德似雨露,能讓富有的土地結下智慧的果。在建設節約型社會中,要牢固樹立「浪費也是腐敗」的節約意識,克服「花公家錢不心疼」的不良心態,形成「鋪張浪費可恥,勤儉節約光榮」的良好氛圍,使勤儉節約成為一種時尚、一種習慣、一種精神。
『玖』 請你寫出自己在生活中勤儉節約的小事例。(最多7個)
如下: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洗臉、洗去含油污的餐具、擦傢具、澆花等。干凈衛生,天然滋潤。
2、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櫃中的異味;還可以擦洗玻璃,減少使用污染環境的玻璃清潔劑。
3、用過的面膜紙可以用它來擦首飾、擦傢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
4、浸泡過後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既舒適,又能幫助改善睡眠;還可以用來洗碗、手工皂的原材、曬干後可吸異味。
5、出門購物,盡量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6、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自帶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電力。
『拾』 廣汽豐田節約成本現場改善提案案例
摘要 2019年,為了對應豐田新車型的量產,廠內采購了一台350T成型機、模具及相關輔助設備。(日產量在1300台,模具為1模/取)。成型後的產品會送至下一道工序--組裝工序。下圖為樹脂成型的必要要素以及成型設備的相關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