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叫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
一。對的:所得稅費用=利潤總額×適用稅率(25%);
1.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3.上交時按實際繳納的所得稅做: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二「所得稅費用」有什麼意義?
所得稅費用就是指企業經營所獲利潤應該交納的企業所得稅
.正確計算所得稅費用就是為了企業合法經營,誠信納稅。
Ⅱ 所得稅費用什麼意思
你得到的(錢)要交稅
Ⅲ 會計里的「所得稅費用」是什麼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為取得會計稅前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所得稅費用」,核算企業負擔的所得稅,是損益類科目;這一般不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因為可能存在「暫時性差異」。如果只有永久性差異,則等於當期應交所得稅。
計算
(1)所得稅費用是按照會計的規定計算的;
(2)所得稅費用作為費用核算,在核算中設置「所得稅費用」科目進行核算;
(3)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
通俗地說,所得稅會計就是在應交所得稅基礎上如何確定所得稅費用。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分三步:
第一步,確定遞延所得稅——不包括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的所得稅影響。
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額
遞延所得稅收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額
遞延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期初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期初余額)=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增加額-當期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減少額-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增加+當期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減少=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收益
如果某項交易或事項按照會計准則規定應計入所有者權益,由該交易或事項產生的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及其變化亦應計入所有者權益,不構成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
Ⅳ 所得稅費用和所得稅是同一個意思嗎如果有區別,那在哪裡
都是一樣的
一個是新准則裡面的,一個是舊准則里的
我們剛學會計的時候學的就是「所得稅」這個科目,還沒有等我們畢業,新的准則又出來了,把「所得稅」改成了「所得稅費用」這個科目了
郁悶!!!不得不把新准則下的會計書再熟悉一遍
Ⅳ 什麼是所得稅費用
首先要理解「費用」的含義。
在財務上,「費用」有兩層含義,一個是狹義的費用,指的是會計科目中的各個費用科目(主要是指期間費用),如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營業費用、製造費用等,進一步指的還包括一級科目下的明細科目,如管理費用——勞保費用、營業費用——倉儲保管費用、在建工程——利息費用等。在這個層次上,與費用並列的包括「成本」,綜合起來就是我么常說的「成本及費用」。
「費用」的另一層含義是廣義的費用,即凡是營業收入的抵減支出都作為費用,在這個層次上,「成本」的層次比它低,「成本」是「費用」的組成部分之一,綜合起來就是「收入及費用」。
與此相似的有現金,俠義的現金僅指庫存現金貨幣,廣義的現金還包括現金存款和銀行存款等。
理解了「費用」的兩層含義,就不難理解所得稅費用的意思了。
站在「收入及費用」的層次上,所得稅支出與成本、期間費用及其他支出一樣,都屬於大「費用」下的「收入」的抵減項目,在財務管理上我們就叫它「所得稅費用」。它不是繳納所得稅所發生的費用,而是所得稅本身,更不是公關費用。
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理解,俠義的費用是財務會計的層次,應用范圍是各個會計科目及其明細科目,廣義的費用是財務管理的層次,應用范圍是損益表上的所有代「減」字頭的項目。
Ⅵ 所得稅費用是什麼意思,舉個例子
你好,比如企業利潤1萬元,要交企業所得稅500元,這500元就是所得稅費用
Ⅶ 所得稅費用在借方和貸方分別是什麼意思
所得稅費用在借方是已交貸方是未交
借方是提取是,貸方是轉出。
借方是按稅法規定計算的當期應交所得稅,貸方結轉的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屬於損益類科目,期末要結轉到本年利潤科目之後,無期末余額
帳戶借方就登記企業負提的所得稅,
貸方登記轉入本年利潤的所得稅。
計提時:
借:所得稅費用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繳稅時做: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貸:銀行存款
結轉時: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
會計科目按其所歸屬的會計要素不同,會計科目可分為資產類科目、負債類科目、所有者權益類科目、成本類科目和損益類科目。
一、 資產類
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並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常見的資產類會計科目有:庫存現金、銀行存款、固定資產、應收賬款。庫存商品等。資產類賬戶借方記增加額,貸方記減少額,期末如果有餘額要記在借方。
二、 負債類
負債是指過去的交易、事項形成的現時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常見的負債類會計科目有:短期借款、長期借款、應付賬款、預收賬款、應交稅金等。負債類賬戶借方記減少額,貸方記增加額,期末如果有餘額要記在貸方。
三、 所有者權益類
所有者權益是指所有者在企業資產中享有的經濟利益,其金額為資產減去負債後的余額。常見的所有者權益類會計科目有: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本年利潤等。所有者權益類賬戶借方記減少額,貸方記增加額,期末如果有餘額要記在貸方。
四、 成本類
成本是指發生的各種費用,按各種不同對象進行歸集和分配,藉以確定各該對象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常見的成本類會計科目有:生產成本、製造費用等。成本類賬戶借方記增加額,貸方記減少額,期末如果有餘額要記在借方。
五、 損益類
損益類科目包括收入類科目和費用類科目。費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與向所有者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常見的費用類會計科目有: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收入是指用來反映和監督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取得的各種收入的賬戶。常見的收入類會計科目有: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和營業外收入等。損益類科目余額,應當在期末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結轉後,損益類科目期末沒有餘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