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費用明細 » 年度所得稅費用如何計算
擴展閱讀
動力工具報價多少錢 2025-08-08 19:37:57
壽光市石油煉化叫什麼 2025-08-08 19:29:26

年度所得稅費用如何計算

發布時間: 2022-07-03 08:37:24

1. 所得稅費用是怎麼算的

企業所得稅率是企業應納所得稅額與計稅基數之間的數量關系或者比率,也是衡量一個國家企業所得稅負高低的重要指標,是企業所得稅法的核心。企業所得稅率一般是25%。而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的稅率一般為20%。國家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的稅率一般為15%。非居民企業對於來源於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企業所得稅,適用稅率均為20%。PE溢價投資類企業,所得稅稅率一般在40%左右。

此回答由有錢花提供,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旗下信貸平台,度小滿金融將切實把國家支持小微企業渡過難關的號召落到實處,全面支持小微生產經營,大多數小微業主選擇有錢花,滿足小微經營周轉需求。據悉,度小滿金融的信貸用戶中,有七成是小微企業主。截至目前,度小滿金融攜手數十家金融合作夥伴,累計為小微企業主發放數千億元貸款,資金周轉就找度小滿金融,大品牌更安心。


2. 年度獎金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年終獎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為:年終獎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年一次性獎金收入×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年終獎個人所得稅,指的是針對年終獎徵收的個人所得稅。對於符合《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規定的情況,可以作為不並入綜合所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但自2022年1月1日起,全年一次性獎金收入應並入綜合所得計算,計算公式為:年終獎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納稅額當期獎金收入額+累計工資薪金收入-累計專項扣除及專項附加扣除等費用)×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3. 我國個人所得稅怎麼計算的

個人所得稅是需要根據不同的收入來計算的:
1、綜合所得的,適用3%至45%的超額累進稅率來計算的;
2、經營所得,是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計算,其中綜合所得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3、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計算,稅率為20%。

4. 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

1、2021個稅年度匯算計算公式:

應退或應補稅額=[(①綜合所得收入額-②60000元-③「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④子女教育等專項附加扣除-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⑥捐贈)×⑦適用稅率-⑧速算扣除數]-2021年已預繳稅額

2、公式具體內容詳解:

①「綜合所得收入額」包括四項收入,即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等

②至⑥五項內容可以減除後再計算年度應納稅額,即:

個稅起征點60000元/年

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等專項扣除

納稅人符合條件的子女教育、繼續教育、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贍養老人和大病醫療支出等專項附加扣除

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符合條件的公益慈善事業捐贈

⑦適用稅率和⑧速算扣除數,如下表: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綜合所得適用)

5.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巧演算法更易掌握!

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經營利潤應交納的所得稅。很多人任務所得稅費用就是所得額×所得額稅率就行了,其實不然,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所得稅費用的傳統演算法以及一種更容易掌握的巧演算法。



一、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方法


在資產負債表債務法下,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表述為:所得稅費用=當期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一)當期所得稅

當期所得稅是指企業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確定的針對當期發生的交易和事項,應交納給稅務部門的所得稅金額,即應交所得稅,應以適用的稅收法規為基礎計算確定。

企業在確定當期所得稅時,對於當期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處理與稅收處理不同的,應在會計利潤的基礎上,按照適用稅收法規的要求進行調整,計算出當期應納稅所得額,按照應納稅所得額與適用所得稅稅率計算確定當期應交所得稅。

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所得稅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會計利潤+納稅調整增加額一納稅調整減少額



(二)遞延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費用,是指企業在某-會計期間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綜合結果。用公式表示即為:遞延所得稅費用=(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末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一(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末余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期初余額)

(三)所得稅費用

根據當期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即可計算出所得稅費用,其計算公式為: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費用。


二、所得稅費用的巧演算法


從上述准則中規定的所得稅費用的計算公式可以看出,所得稅費用計算過程中既涉及對當期稅前會計利潤按納稅調整增加額及減少額的調整,還包括對應交所得稅按遞延所得稅費用的調整,計算過程比較復雜,不易理解。下面介紹一種計算所得稅費用的巧演算法,有利於對所得稅費用計算的掌握。



(一)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

在計算應交所得稅時,如果不存在永久性差異,只需要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和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本期發生額就可以了,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和負債的本期發生額可以直接將會計利潤調整為應納稅所得額。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應交所得稅=(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發生額一應納稅差異發生額)×稅率

=(會計利潤±永久性差異)×稅率+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遞羞延所得稅負債發生額



(二)計算所得稅費用

計算出應交所得稅後,可以利用所得稅費用的賬務處理模式倒擠出所得稅費用的數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如果為正數,則借記「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的發生額如果為負數,則貸記「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如果為正數,則貸記「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如果為負數,則借記「遞延所得稅負債」,應交所得稅當然要記貸方,其通常情況下的賬務處理模式為:借記「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資產」,貸記「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和「遞延所得稅負債」在上述處理模式中,知道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及應交所得稅金額即可倒擠出所得稅費用的金額。


三、所得稅費用巧算方法與傳統計算方法比較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資產為62.5萬元,其中存貨項目余額22,5萬元,保修費用項目余額25萬元,未彌補虧損項目余額15萬元。2008年初遞延所得稅負債為7.5萬元,均為固定資產計稅基礎與賬面價值不同產生。本年度實現利潤總額500萬元,2008年有關所得稅資料如下:

(1)2007年4月1日購入3年期國庫券,實際支付價款為1056.04萬元,債券面值1000萬元,每年3月31日付息,到期還本,票面年利率6%,實際年利率4%。甲公司劃分為持有至到期投資。2008年實際利息收入41.71萬元,稅法規定,國庫券利息收入免徵所得稅。

(2)因發生違法經營被罰款10萬元。

(3)存貨年初和年末的賬面余額均為1000萬元。本年轉回存貨跌價准備70萬元,使存貨跌價准備由年初余額90萬元減少到年末的20萬元。稅法規定,計提的減值准備不得在稅前抵扣。

(4)年末計提產品保修費用40萬元,計入銷售費用,本年實際發生保修費用60萬元,預計負債余額為80萬元。稅法規定,產品保修費在實際發生時可以在稅前抵扣。

(5)至2007年末止尚有60萬元虧損沒有彌補,其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為15萬元。

(6)假設除上述事項外,沒有發生其他納稅調整事項。

要求:計算2008年所得稅費用金額。

(一)利用巧演算法計算要計算2008年所得稅費用金額,應該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發生額,題中已經給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債的期初余額,所以應計算出遞延所得稅資產及負債的期末余額,就可以算出其發生額。

(1)計算2008年末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遞延所得稅負債余額

存貨項目:

存貨的賬面價值=1000--20=980(萬元)

存貨的計稅基礎=10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2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20×25%=5(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5-22.5=-17.5(萬元)

預計負債項目:

預計負債的賬面價值=80(萬元)

預計負債的計稅基礎=80-80=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末余額=80(萬元)

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期初余額=80-40+60=10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期末余額=80×25%=2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20-100×25%=-5(萬元)

彌補虧損項目:

遞延所得稅資產年末余額=0×25%=0(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0-15=-15(萬元)

遞延所得稅負債本期沒有發生額,故期末余額等於期初余額。

(2)計算甲公司2008年應交所得稅。

利用上述巧演算法的計算公式可知

2008年應交所得稅=[利潤總額500一國債利息收入(永久性差異)41.71+違法經營罰款10(永久性差異)+存貨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20-22.5÷25%)+保修費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80-25÷25%)+彌補虧損遞延所得稅資產發生額(0-15÷25%)]x25%=(500-41.71+104-

6. 應確認的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一、 正面回答:
所得稅有兩種計算方法:
1、 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2、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因此實現營業利潤800000元,利潤總額=800000-50000=750000,所得稅費用為750000*25%=187500元。
二、 詳情分析: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工資及薪金的14%、工會費2%。
三、什麼是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是指按照稅法規定確定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所獲得的所有應稅收入減除在該納稅期間依法允許減除的各種支出後的余額,是計算企業所得稅稅額的計稅依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不征稅收入、免稅收入、各項扣除及允許彌補的以前年度虧損後的余額。企業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經在當期收付,均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7. 年終個人所得稅怎麼算

法律分析: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
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減免稅額-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其中:累計減除費用,按照個稅起征點5000元/月乘以納稅人當年截至本月在本單位的任職受雇月份數計算。個人所得稅是對個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項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是指國家為了完善稅收體制,更好的進行稅制改革,而制定的稅收制度。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8. 所得稅費用怎麼算

所得稅費用有兩種計算方法:

1、所得稅費用=應交所得稅+遞延所得稅負債-遞延所得稅資產;

2、所得稅費用=(會計利潤+或-永久性差異)×25%。

因此實現營業利潤800000元,利潤總額=800 000-50 000=750000,所得稅費用為750000*25%=187500元。

(8)年度所得稅費用如何計算擴展閱讀:

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當期應交所得稅=應納稅所得*所得稅稅率(25%),其中應納稅所得=稅前會計利潤(即利潤總額)+納稅調整增加額-納稅調整減少額。

納稅調整增加額:稅法規定允許扣除項目中,企業已計入當期費用但超過稅法規定扣除標準的金額。如超過稅法規定標準的職工福利費(職工工資及薪金的14%)、工會費(2%)。

職工教育經費(8%)、業務招待費、公益性捐贈支出、廣告費、業務宣傳費。以及企業已計入當期損失但稅法規定不允許扣除項目的金額,如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

納稅調整減少額:稅法規定允許彌補的虧損和准予免稅的項目,如前五年內未彌補虧損和國債利息收入等

借:所得稅費用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增加,即發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負債)---(註:遞延所得稅負債減少,即轉回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遞延所得稅負債)-- (註:遞延所得稅負債增加,即發生了應納稅暫時性差異)

(遞延所得稅資產)---(註:遞延所得稅資產減少,即轉回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

結轉:

借:本年利潤

貸:所得稅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