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製作一個晶體
1,用一個大的玻璃杯製作一杯濃食鹽水溶液,2,將溶液過濾注入清潔的玻璃杯,3在杯中懸吊一根細線下端拴小塊食鹽晶體浸泡在溶液中靜置幾天。
㈡ 如何自己製造結晶體,只有好看就行了,最好簡單點
做個明礬結晶體就好了,明礬在超市都能買到
[實驗步驟]
1.在玻璃杯中放入比室溫高10 ℃~20 ℃的水,並加入明礬,用筷子攪拌,直到有少量晶體不能再溶解。
2.待溶液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 ℃~5 ℃時,把溶液倒入潔凈的碗中,用硬紙片蓋好,靜置一夜。
3.從碗中選取2~3粒形狀完整的小晶體作為晶核。將所選的晶核用細線輕輕系好。
4.把明礬溶液倒入玻璃杯中,向溶液中補充適量明礬,使其成為比室溫高10 ℃~15 ℃的飽和溶液。待其自然冷卻到比室溫略高3 ℃~5 ℃時,把小晶體懸掛在玻璃杯中央,注意不要使晶核接觸杯壁。用硬紙片蓋好玻璃杯,靜置過夜。
5.每天把已形成的小晶體輕輕取出,重復第4項操作,直到晶體長到一定大小。
我記得原來一個同學做到有BB的拳頭大小
㈢ 人造鑽石的合成方法
1 、高溫高壓合成法:溫度和壓力仍是製造晶體的兩項關鍵因素,索鑽珠寶專業人士介紹,其方法是在陶瓷容器中而不是在地下製造鑽石,水壓提供高壓,電力產生高溫,使碳圍繞著直徑為 1 毫米,由天然鑽石製成的籽晶而形成晶體.
2 、化學氣相淀積合成法:使天然氣和氮氣加熱後,在洗碗機大小的壓力室里形成一種碳等離子體,該等離子體不斷沉積在壓力室底部的碳底層上,並逐漸積聚和硬化,形成鑽石薄片,進而切割成寶石形狀.
㈣ 如何用明礬做出鑽石般的晶體
配成飽和溶液,注意留幾粒明礬小顆粒做為晶核,然後讓其自然風干,要有耐心,晶體會慢慢長大
㈤ 如何在家製作簡單晶體
做一個藍礬吧。材料:硫酸銅、水儀器:燒杯、酒精燈、鐵架台、石棉網操作:在高溫下(90度)將硫酸銅溶解於水,然後,靜制任其結晶,既可。注意1、要溶到不能再溶為此。2、結晶前溶液中不能有未溶解的硫酸銅。
㈥ 怎麼用鹽和糖自製假鑽石
加熱飽和鹽溶液,再繼續加鹽,放入一根細毛線或絲線(表面要有毛的),用桿纏住掛在容器口使線略微浸入溶液液面以下,然後常溫/低溫冷卻(不怕費電的話,直接放到冰箱里也行),使之過飽和自然結晶。至多過一星期後取出容器,點火燒斷細線即可。注意容器口保持密封,防止雜質進入。 此法對溶解度隨溫度升高的晶體有效。
㈦ 製作晶體的方法有哪些
飽和溶液重結晶法最方便了。
1溶解度如果題主是擁有恆溫箱的壕,這一步的計算就不用考慮太多。如果是像我一樣靠常溫的寒酸實驗黨,首先,看看天氣預報,最近幾天溫差別太大別太大別太大,不然,透明度就悲劇了。然後,不管壕與不壕,來看看五水硫酸銅溶解度(一般都不是用無水的吧_(:3」∠)_)
(網上的溶解度有時不可信,所以有法二)2溶解好了,假定題主那就溫度在20度,溶解度32g/100ml,按照本人經驗,建議多加一點,大概35g/100ml,甚至可以再多一點點。這里插一句,水,盡量用蒸餾水這些雜質少的,附帶小廣告,本人常年使用屈臣氏蒸餾水。量取好了溶質和溶劑後,就來溶解吧!壕的磁攪(磁力攪拌器)是最棒的,然而本人常年玻璃棒手攪…如果同樣手攪,請加一點熱。3過濾這一步對於透明度比較重要。邊過濾邊加一點熱,保證溶液不要冷了析出晶體了,加熱建議用電爐,某寶上很便宜。4放置趁著還沒涼,倒入結晶皿或者培養皿(愛用啥用啥,別用鐵盒盒蓋_(:3」∠)_)放到准備好的地點(一定要是不會被輕易碰到的地方),因為輕微震動就會影響結晶。蓋上紙之類防塵的。5等待結晶最後,請耐心等待,耐心,耐心,耐心,別每隔幾分鍾就揭開紙看看…本人一般半天看一次,有時不揭開紙就用手電筒照著看看。
㈧ 如何在實驗室中合成鑽石方法可靠嗎
另一種合成鑽石的方法就是化學氣相沉積法(簡稱CVD法),這種方法無需巨大的壓力,並且還能產生比天然鑽石更完美的人造鑽石。先把一塊鑽石置於減壓室中,然後用微波束轟擊天然氣,形成碳的等離子體。當氣體加熱到2000度時,碳原子就像「雨」一樣落在減壓室的鑽石上並依附在其之上,然後完美的鑽石就能在一夜之間生長出來。最後,再用高功率的激光把鑽石切割成想要的形狀就行。
文章首發:怪羅網(www.guailuo.com)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怪羅」(id:guailuo123)
㈨ 人工鑽石的做法
當年(大概是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的科學家是這樣做的:
將純石墨塊用特殊的合金包裹,然後外面加高倍T.N.T烈性炸葯,放進埋入地層盛滿水的混泥土箱里,然後引爆。最後對混泥土箱里的水進行處理,得到了極細的鑽石顆粒。(由炸葯的爆炸提供強大的壓力)
現代人造鑽石多是在萬噸水壓機里進行的,而且添加了催化劑,合成的人造鑽石可以達到數卡拉一枚的。
㈩ 鑽石怎麼做的
人工鑽石是把「碳種」放入凈化干凈的真空室,再把甲烷與氫氣加熱約3000攝氏度;然後泵入反應室,形成充電等離子體,氣體就會分解,甲烷就會釋放碳原子,並附在這些「碳種」上,最後復制鑽石的晶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