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鑽石為什麼閃閃亮
我的個人理解:全反射和鏡面反射類似。由於光是經過多次全反射,這說明在鑽石內有多個全反射面,就好象一面面鏡子,把一處光源的光都反射到眼睛中,因此覺得閃亮
2. 俄羅斯鑽石亮度是指從礦不觀察時看到鑽石刻面什麼導致的明亮程度
光澤是什麼?
從寶石學角度來說,光澤的定義是光從寶石材料外表面的反射的強弱。而寶石的明亮度和質量取決於:
1、材料的折射率和反射率,鑽石的折射率是2.417,而一般寶石在1.6-1.8左右,妥妥的完勝啦。
2、材料的顆粒集合方式。鑽石是單晶質的,而一些寶石表面不平或是帶有細小孔隙,或不是單體而是集合體,表面反射出來的光亮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拋光良好的鑽石則不會有這種顧忌。
3、表面的平直程度,例如翡翠作為一種多晶集合體,各個礦物組分的硬度不同,所以表面不能像鑽石一樣平直,達不到鑽石一樣的強光澤。
4、拋光程度,良好的拋光才可以很好的顯示寶石的光澤,例如未經拋光的晶體原石的光澤將遠遠低於成品裸石。
5、硬度。盡管較硬的寶石常有較強的光澤,但硬度跟光澤兩者並無直接的關系。
3. 鑽石為什麼會那麼亮
親愛的,我告你吧.鑽石,又稱金剛鑽,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為Diamond,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
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所以,選購時要牢記鑽石的鑒定特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莫桑鑽:和鑽石極為相似,是最新的鑽石模仿品--合成碳化硅。是美國C3公司投資4500萬美元開發、研究,1998年6月推出的世界專利產品。其化學成分為SiC,近於無色,折光率2.56-2.69,色散0.104,雙折射率0.043,硬度9.25,密度3.22克/立方厘米。檢測方法:熱導儀區分不開鑽石和莫桑鑽,必須用美國C3公司590型無色碳化硅/鑽石檢測儀鑒別。用二碘甲烷(密度3.32克/立方厘米)液測,莫桑石上浮,鑽石下沉。還可以用放大鏡觀察包裹體和火燒法進行輔助鑒定。
鑽石的評價與選購,應從以下四個方面考慮:
(1)顏色:以無色為最好,色調越深,質量越差。具有彩色的鑽石,如:紅、粉紅、綠、藍色等,又屬於鑽石中的珍品,價格昂貴。
(2)瑕疵:應在十倍顯微鏡下仔細觀察鑽石潔凈程度,瑕疵越多,所在位置越明顯,則質量越差,價格也相應地要降低。
(3)重量:鑽石的價格與重量的平方成正比,重量越大,價值越高。
(4)切工:應按標准比例切磨而成標准圓鑽型。比例不合適,鑽石會不出「火」,則價格下降。如果表面有琢磨的細紋和人工損傷,其價格也會下降。
鑽石居世界五大珍貴高檔寶石之首,素有「寶石之王」、「無價之寶」的美譽。國際寶石界定鑽石為「四月誕生石」。世界上最早發現金剛石的國家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印度。世界上最大的鑽石是1905年1月21日在南非比勒陀利亞城發現的庫里南鑽石,呈淡天藍色,重量3106克拉,近似一個男人的拳頭。被琢磨成大小不等的105粒鑽石,其中最大的一粒「非洲之星」重530.2克拉,鑲在英王愛德華七世的權杖上。我國最著名的一顆大鑽石叫「常林鑽石」,重量158.78克拉,1977年12月21日,山東省臨沭縣岌山鎮常林村的一位女社員魏振芳,在耕地時發現的。
寶石級金剛石多富集於砂礦或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岩筒中。世界上最著名的鑽石產地有澳大利亞、南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等國。中國的遼寧、山東、湖南等省均有產出。
4. 鑽石為什麼會發光
鑽石本身不會發光,鑽石多樣的晶面象三棱鏡一樣,能把通過折射、反射和全反射進入晶體內部的白光分解成白光的組成顏色——紅、橙、黃、綠、藍、靛、紫等色光。鑽石石的折射率非常高,色散性能也很強,這就是鑽石石為什麼會反射出五彩繽紛閃光的原因。
鑽石因為具有極高的反射率,其反射臨界角較小,全反射的范圍寬,光容易發生全反射,反射光量大,從而產生很高的亮度。當鑽石或者光源、 觀察者相對移動時其表面對於白光的反射和閃光。無色透明、結晶良好的八面體或者曲面體聚形鑽石,即使不加切磨也可展露良好的閃爍光。
(4)俄羅斯的鑽石亮是為什麼擴展閱讀
鑽石挑選有「4個C」原則:切割(cut)、色澤(color)、純凈度(clarity)和克拉(carat weight)。
1、切割
切割是其中唯一的人為因素。一個熟練的鑽石切割師能使一塊好的鑽礦石光彩奪目,他能使內部的光芒最大程度地反射到鑽石表面。拋光技術也將影響鑽石的質量,一顆切割完美,對稱的鑽石可能因為拋光不好而降低價值。
2、色澤
在一些大的珠寶店裡會陳列一些用於對比的鑽石,他們將各種色澤等級的鑽石列成一排,以幫助顧客進行對照,因為一般顧客無法用肉眼來區別鑽石的色澤。鑽石的顏色以無色為最上品,隨著黃色的加深而逐漸次之。
3、純凈度
總的來說,瑕疵決定的鑽石的價值。更准確的說,要看鑽礦石中雜質的多少。幾乎每塊鑽礦石中都含有雜質,即使是質量再好的鑽礦石,也會存在些微瑕疵。當其凈度為LC級時可視為無瑕級。
4、克拉
克拉是衡量鑽石價值的一個重要因素。一顆切割工藝差、顏色偏黃且有瑕疵的2克拉的鑽石的價值要遠低於一顆切割完美,透明純凈的鑽石。因此,鑽石的重量並不是決定鑽石價值的主要因素。
5. 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十位 俄羅斯的鑽石
古代帝王總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至永遠,就像鑽石一樣堅固而恆久。這或許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開始收集鑽石和珠寶的原因。
18世紀初,彼得大帝頒布了一道保護珍寶的專項命令,要求國人不準隨便變賣室中的珍貴珠寶和首飾,在一定重量 以上的鑽石和珠寶必須由皇家收購。另外彼得大帝還在世界范圍內搜索鑽石珠寶,很多小國得知他的心頭所好都把本國最好的珠寶親手獻上,希望因此得到庇護和福祉。
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聖·彼得堡東宮內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築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寶都被珍藏在裡面,世人稱之為鑽石庫。彼得大帝之後,最痴迷於收集珠寶的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如果世界上每個女人都愛鑽石,那麼最愛鑽石的女人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對鑽石的痴迷程度幾近瘋狂,每天都佩帶價值連城的鑽飾,而且花樣經常翻新。她對鑽石切割和鑲嵌的工藝要求極高,俄國歷史上最出色的鑽石切割專家就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出現的。曾經有個皇宮衛士壯著膽子稱贊女皇的鑽飾漂亮,他就被陞官至侍衛總管。大小官員於是都把進獻鑽石當成最直接的陞官途徑。一次女皇過生日,結果在收到的上萬件生日禮物中有超過一半是鑽石。女皇的鑽石不僅鑲嵌成首飾,就連她日常用的東西都要鑲滿鑽石。她有一本17世紀的《聖經》,銀制的封面上就鑲嵌了3017顆鑽石。
在幾代皇室不停收集下,俄國的鑽石庫成為珍貴鑽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10位的大鑽石就有3顆。 最出名的是「奧爾洛夫」鑽石,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鑽石,重189.62克拉。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發現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原石,根據當時印度國王的旨意,一位鑽石加工專家擬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樣,但未能如願,使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這顆美妙絕倫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婆羅門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攻佔之後,這顆鑽石又被裝飾在波斯國王寶座之上。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亞美尼亞人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1772年鑽石又被轉手賣給了俄國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把鑽石賣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伯爵把鑽石命名為「奧爾洛夫」,並把它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奧爾洛夫」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杖頂端。有著傳奇經歷的鑽飾使權杖的威嚴令人震懾,「奧爾洛夫」成為鑽石庫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除了「奧爾洛夫」之外,鑽石庫中世界級的鑽石還有很多。「保羅一世」重130.35克拉,這顆紫紅色美鑽曾經鑲嵌在印度皇冠的中央,後來被彼得大帝擁有。「波斯沙皇」重99.52克拉,曾鑲嵌在波斯國王的王冠上,後來被為沙皇文狄擁有。「沙赫」雖然只重88.7克拉,但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顆刻字的大鑽石。鑽石最初也是在印度被發現的,先後被兩位印度國王擁有,然後輾轉到波斯國王手中。鑽石的3個晶面上分別刻3個國王的名字,每次轉手到新主人手中,都會被刻上新主人的名字。要知道鑽石極為堅硬,要想在上面刻字難度驚人。寶石工匠從鑽石上磨下一些極細的粉末,再用尖尖的細棍蘸取這種粉末給這顆鑽石刻字。3次刻字之後,「沙赫」的重量從發現時的95克拉變為88.7克拉。1829年,俄國駐波斯大使被人刺死,沙皇威脅要報復。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王子霍斯列夫·密爾查率代表團到聖彼得堡謝罪。王子送給沙皇一件寶物,就是這顆飽經滄桑的「沙赫」。它的價值在當時看來相當於兩個國家之間的一場戰爭。此後,「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國。
單顆巨大鑽石已經令世人驚嘆,更何況由幾千顆鑽石鑲嵌成的。流光溢彩的大皇冠簡直是鑽石的薈萃。它是1762年由宮廷珠寶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而專門製作的,上面十幾顆最重要的鑽石分別是從當時歐洲國王的王冠上拆下來的。工匠在皇冠上鑲嵌了4936顆鑽石,共重2858克拉,整個王冠重1907克。皇冠頂端是世界上最重的尖晶石,重398.72克拉。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紅寶石,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尖晶石。目前這顆尖晶石是俄羅斯「必須保護的七顆寶石」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俄國人以2672金盧布從北京購買的呢。 鑽石庫的珍寶現在已經無法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它成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象徵,但即便是皇室珍寶,也有流離坎坷的時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皇立即下令把這些珍寶從東宮轉移到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在轉移途中,由於走漏消息有很大一部分珠寶流失。據一種說法,大約75%的零散鑽石和寶石流入民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俄國也流失了相當一部分珍寶,其中有號稱「天字第一號珠寶盒」的琥珀大廳。1711年,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希一世下令建造一個琥珀室。琥珀室呈方形,佔地約200平方米,共用了6噸琥珀,上面飾滿了鑽石、綠寶石和紅寶石。它的價值不僅表現在財富的驚人集中,而且還是一件巴洛克藝術的傑作。5年後,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兒子威廉一世皇帝為了慶祝普魯士與俄國結盟,將琥珀室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將琥珀室收入鑽石庫。18世紀中葉,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工匠對這座大廳進行裝修,琥珀室成為一個富麗堂皇的大廳,變成了琥珀廳。1770年修飾最終完成時,大廳華麗得讓人眼花繚亂,565枝蠟燭照亮整個大廳,燭光灑在珠寶上流光四射,令人目眩神馳……。1941年秋天,侵略蘇聯的德軍佔領了原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宮。希特勒下令將琥珀大廳拆散,把它們裝入27個柳條箱運回德國,安放克羅列維茨市(今加里寧格勒)。1943年,戰局急轉直下。大廳重新落入蘇軍之手,琥珀廳又被德國人拆卸裝箱,分別藏在條頓騎士城堡和附近的防空洞里。1944年8月,盟軍轟炸克羅列維茨市,將條頓騎士城堡夷為平地。從此,琥珀廳下落不明。現在無數的尋寶人在找尋琥珀大廳,但至今仍沒有消息。
保留下來的鑽石庫在克林姆林宮的地下室里塵封了8年。1922年蘇聯國家委員會對這些珍寶作了鑒定,並決定由國家珍寶館保存,現在由俄羅斯國家貴重金屬寶石管理委員會管理。雖然遺失了不少珍寶,但鑽石庫里還有25300多克拉的鑽石、1700克拉大顆粒藍寶石、2600克拉小粒藍寶石、2600克拉紅寶石和許多又大又圓的優質精美珍珠。
作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集中象徵,俄羅斯鑽石庫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十位。
6. 為什麼鑽石看起來特別耀眼呢,有什麼原因么
首先有些鑽石光通透性好、折射率高,其次因為它有很多切面(還包括人為加工),所以能多重摺射、反射光線,換句話說,如果其切面很少,看起來也就不怎樣光彩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