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用什麼石頭做成鑽石
擴展閱讀
快消品代墊費用怎麼做 2024-05-17 17:42:52
新發地水產品來自哪裡 2024-05-17 17:09:11

用什麼石頭做成鑽石

發布時間: 2024-05-03 01:31:38

❶ 鑽石是金剛石打磨而成的

金剛石

鑽石,也叫金剛石,俗稱「金剛鑽」。化學式為c,與石墨同屬於碳的單質。是一種具有超硬、耐磨、熱敏、傳熱導、半導體及透遠等優異的物理性能,素有「硬度之王」和寶石之王的美稱,金剛石的結晶體的角度是54度44分8秒。習慣上人們常將加工過的稱為鑽石,而未加工過的稱為金剛石。在我國,金剛石之名最早見於佛家經書中。鑽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物質,最佳顏色為無色,但也有特殊色,如藍色、紫色、金黃色等。這些顏色的鑽石稀有,是鑽石中的珍品。印度是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剛石出產國,現在世界上許多著名的鑽石如「光明之山」,「攝政王」,「奧爾洛夫」均出自印度。鑽石的產量十分稀少,通常成品鑽是采礦量的十億分之一,因而價格十分昂貴。經過琢磨後的鑽石一般有圓形、長方形、方形、橢圓形、心形、梨形、欖尖形等。世界上最重的鑽石是1905年產於南非的「庫里南」,重3106克拉,已被分磨成9粒小鑽,其中一粒被稱為「非洲之星」的庫里南1號的鑽石重量仍佔世界名鑽首位。

用途1:當人服食下金剛石粉末後,金剛石粉末會粘在胃壁上,在長期的摩擦中,會讓人得胃潰瘍,不及時治療會死於胃出血,是種難以讓人提防的慢性毒劑。文藝復興時期,用金剛石粉末製成的慢性毒葯曾流行在義大利豪門之間

晶體結構:
晶胞為面心立方結構,每個晶胞含有2組8個C原子。
鑒別鑽石的簡單方法

在社會對珠寶鑽石需求增加的情況下,人造鑽石和其它冒充鑽石不斷充擴市場,甚至有些珠寶經營者也分不清楚。下面介紹幾種簡單鑒別鑽石真偽的方法。

1、鑽石的單折光性

鑽石的單折光性,是由於鑽石的本質特性決定的。而其它天然寶石或人造寶石大都是雙折光性的。冒充的鑽石在10倍放大鏡觀察下,從正面稍斜的角度看,很容易看出稜角線出現重疊影像,並同時呈現出兩個底光。雙折射率差別小的如鋯石等,也可看出底光重疊的影像。

2、鑽石的吸附性

鑽石對油脂及污垢有一定的親和力,即油污很容易被鑽石吸附。因此,用手指撫摸鑽石會感到膠粘性,手指似乎有粘糊的感覺。這是任何寶石所沒有的。這種方法需要加以訓練方能掌握其中微妙的區別。

3、一線直落的特徵

鑽石表面拋光很光滑。用一支鋼筆蘸上墨水在鑽石上劃過,若是真鑽石,表面留下的是一條光滑連續的線條,特徵是一線直落。仿冒品留下的是一個個小圓點組成的線條。用此法觀察應藉助放大鏡。

4、特有的金剛光澤

大致在100度的白熾燈光下,切磨很好的鑽石與仿冒品相互比較,很容易看出哪個具有金剛光澤。此方法不宜在過暗或過強的燈光下是進行。

高硬度人造金剛石

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研究和開發中心合成了單位體積內原子密度超過現有任何固體物抽的人造金剛石,其硬度超過了天然金剛石,堪稱世界上最硬的材料。與天然金剛石含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碳13同位素。據科學家觀察,隨著碳13同位素密集程度的增加,原子間的距離會略微縮小,促使人造金剛石的硬度超過原子排列略顯鬆散的天然金剛石。在合成人造金剛石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首先通過化學蒸發過程將富含碳13同位素的甲烷氣體中的碳元素沉澱成金剛石小碎塊,然後再使用非常高的壓力把這些小碎塊分解,並再結晶成重量最高達3克拉的塊狀金剛石。

金剛石常呈黃、褐、藍、綠和粉紅等色,但以無色的為特佳。世界上重量超過620克拉(合124克)的特大寶石級金剛石共發現10粒,其中最大的名庫里南(Cullinan),重3106克拉(合621.35克),大小5×6.5×10厘米,1905年發現於南非的普雷米爾岩管。中國常林鑽石,重158.786克拉,1977年發現於山東臨沭縣,列為世界名鑽。世界金剛石主要產地有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南非、巴西、納米比亞、迦納、中非、獅子山和中國等。
在摩氏硬度計中它是第十類。

附:我國產出的巨粒和大粒金剛石
1971年以來的二十年中,在我國陸續發現了幾顆50克拉以上和100克拉以上的金剛石,按發現時間的先後排列如下:
[1]1971年9月25日,在江蘇省宿遷公路旁發現一顆重52.71克拉的金剛石。
[2]1977年12月21日, 在山東省臨沭縣常林大隊,女社員魏振芳發現1顆重158.786克拉的優質巨鑽,全透明,色淡黃,可稱金剛石的「中國之最」。被命名為「常林鑽石」
[3]1981年8月15日,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124.27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陳埠一號」。
[4]1982年9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6.94克拉的金剛石。
[5]1983年5月,在山東郯城陳埠發現一顆92.86克拉的金剛石。
[6]1983年11月14日,在山東蒙陰發現一顆119.01克拉的巨粒金剛石,被命名為「蒙山一號」。

鑽石,就是經過打磨的金剛石,又稱金剛鑽,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為Diamond,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

①通常指寶石級金剛石,尤指琢型寶石級金剛石,其實,鑽石和金剛石在國外並無這種用詞的區分,英文中均使用同一個詞彙「diamond」,但國內則常把「金剛石」一詞用於礦物學領域,鑽石一詞用於寶石學領域。但也不盡然,如「工業鑽石」雖然不屬於寶石學領域,只是人們已習慣於這樣稱呼,故在本詞條中也採用之。
②寶石級鑽石以無色透明為上品,但常見的多為略帶微黃色調者。黃色調或褐色調愈深,品級也愈低。有一種無色透明中帶一點藍色的被稱作「水火色」,卻是佳品。而帶深藍、深黑、深金黃和紅色、綠色者,更是少見的珍品,被稱為「艷鑽」或「奇珍鑽石」,同一礦區的鑽石帶有相似的「色素」特徵,以致有經驗的人常可憑此認出鑽石的產地。最早發明標准圓形明亮式切割的是在1914年,比利時安特衛普的鑽石切割師托考夫斯基發明。判別鑽石的標准被稱為4C,分別是凈度、顏色、切工、克拉重量。其中凈度是指鑽石的內含物,而不應稱為瑕疵。內含物的存在正說明了鑽石的天然性。當然,我們還是希望這種包裹體狀的內含物越少越好,所以就有了凈度的分級。即:LC、VVS、VS、SI、P級。過去人們不會琢磨鑽石,只能用鑽石原石作為飾品,金剛石晶體真正成為鑽石,變為首飾的時代,大約在1450年。當時琢磨鑽石只有17個面,1558年--1603年當政的英國女王佩戴的鑽石戒,只是一個八面體鑽石晶體,磨掉了一個頂尖作為戒面的。直到1919年一位住在美國的波蘭人名叫塔克瓦斯墓(Tolkowsky),設計出58個翻面的鑽石切割工藝,至今仍在採用,這個切工是根據鑽石的折光率系數等因素而精確計算出來的,不能任意改變,否則磨出的鑽石將無光彩或漏光。

【化學成分】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形成原因】
現代科學技術 、手段為探索鑽石的形成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鑽石是世界上最堅硬的、成份最簡單的寶石,它是由碳元素組成的、具立方結構的天然晶體。其成份與我們常見的煤、鉛筆芯及糖的成份基本相同,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自從鑽石在印度被發現以來,我們不斷聽到人們在河邊、河灘上撿到鑽石的故事,這是由於位於河流上游某處含有鑽石的原岩,被風化、破碎後,鑽石隨水流被帶到下游地帶,比重大的鑽石被埋在沙礫中。鑽石的原岩是什麼?1870年人們在南非的一個農場的黃土中挖出了鑽石,此後鑽石的開掘由河床轉移到黃土中,黃土下面就是堅硬的深藍色岩石,它就是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什麼是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一種形成於地球深部、含有大量碳酸氣等揮發性成份的偏鹼性超基性火山岩,這種岩石中常常含有來自地球深部的橄欖岩、榴輝岩碎片,主要礦物成份包括橄欖石、金雲母、碳酸鹽、輝石、石榴石等。研究表明,金伯利岩漿形成於地球深部150公里以下。由於這種岩石首先在南非金伯利被發現,故以該地名來命名。

另一種含有鑽石的原岩稱鉀鎂煌斑岩(lamproite),它是一種過鹼性鎂質火山岩,主要由白榴石、火山玻璃形成,可含輝石、橄欖石等礦物,典型產地為澳大利亞西部阿蓋爾(Argyle)。

科學家們經過對來自世界不同礦山鑽石及其中原生包裹體礦物的研究發現,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攝氏度。雖然理論上說,鑽石可形成於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階段,而目前所開採的礦山中,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如1988年前蘇聯科學院報道在隕石中發現了鑽石,但這種作用形成的鑽石並無經濟價值。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名鑽】
世界最大的10顆鑽石
1.「庫利南」(Cullinan)。1905年1月21日發現於南非普列米爾礦山。它純凈透明,帶有淡藍色調,重量為3106克拉。後來被加工成9粒大鑽石和96粒較小鑽石。其中最大的一粒名叫「非洲之星第Ⅰ」,水滴形,鑲在英國國王的權杖上。次大的一粒叫做「非洲之星第Ⅱ」,方形,64個面,重317.克拉,鑲在英帝國王冠上。
2.布拉崗扎(Braganza)。1725年發現,系巴西境內發現的最大鑽石。它近乎無色,僅帶有極輕微的黃色,重量為1680克拉。後來不知去向。有人懷疑,這顆鑽石後來可能經更權威的鑒定,發現它並不是鑽石,而是一顆黃玉。
3.一顆未予命名的大鑽石。1919年,在普列米爾礦山找到一顆重達1500克拉的寶石金剛石,顏色也和庫利南相似,因此有人認為它和庫利南是同一個大晶體破裂而成的,故沒有給這塊金剛石專門命名。
4.尤里卡(Eureke)。1893年,發現於南非奧蘭治自由邦的賈格斯豐坦鑽石礦。它光滑透明,呈藍白色,光澤極佳,是一顆質量上乘的鑽石。琢磨後最大的一顆重69.68克拉,被稱作「高貴無比」。
5.塞拉里昂之星(Star of Sierra Leone)。塞拉里昂的鑽石以品質佳,顆粒大,有良好的八面體晶形而著稱於世。塞拉里昂之星是1972年2月在揚格瑪的鑽石礦上發現的,重為968.9克拉,無色。
6.科爾德曼.德迪奧斯。是巴西在發現「布拉崗扎」之後所發現的最大的鑽石,重922.5克拉,具極佳的藍白色。
7.庫稀努爾(Kohinur)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鑽石。相傳早在13世紀時發現於印度著名的古鑽石礦區——哥爾負達。原石重約800克拉,被稱為「庫稀努爾」。後被加工成橢圓形,重108.83克拉,無色(略帶灰),並更名為「光明之山」。
8.大莫卧兒(Great Mogul),也是世界著名的古鑽石之一。大約1630—1650年間發現於印度的可拉礦區,原石重787.5舊克拉,被加工成玫瑰花型,後來去向不明。
9.沃耶河(Weyie River),系1945年發現於塞拉里昂沃耶河谷砂礦中的大鑽石。原石重770克拉,近於無色,品質甚佳,後被切割加工成30顆琢形鑽石。最大者為31.35 克拉,被命名為「勝利鑽石」。
10.金色紀念幣(Golden Jubilee),1986年發現於南非的普列米爾礦山。原石重755.50克拉,呈深金褐色,後來磨出了一顆545.67克拉的大鑽。這是目前最大的一顆琢型鑽石。該鑽石現被鑲嵌在泰王的權杖上。

其他鑽石
人類開采利用鑽石的歷史已有幾千年了,但自古以來大於20克拉的寶石級金剛石頗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被視著國寶。據稱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大於100克拉的特大金剛石有1900多粒,其中大於500克拉的有21粒,大於1000克拉的僅有2粒。迄今世界上最大的一顆鑽石是1905年1月27日在南非扎伊爾伯里梅爾(Premier)發現的,該鑽石取名「庫里南」(Cullinan),重達3106克拉。長100mm,寬65mm,厚50mm。寶石界行家估計「庫里南」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1907年,南非德蘭士瓦地方政府將這粒巨鑽贈送給了英王愛德華七世。英王把加工這顆巨鑽的工程交給了著名的荷蘭阿舍爾公司,這家公司曾經加工過「高貴無比」等大鑽。該公司接下工程後對這顆巨鑽研究了幾個月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出9顆大鑽,98顆小鑽,特意留下一塊(重9.5克拉)原石未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加工出來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庫里南Ⅰ號」,也稱為非洲之星,重達530.02克拉,是梨形刻面鑽。「庫里南Ⅱ號」是一顆切角的長方鑽,重317.4克拉。「庫里南Ⅲ號」為梨形鑽,重95克拉,「庫里南Ⅳ號」為方形鑽,重64克拉,還有一棵心形鑽重19克拉,兩粒馬眼鑽,分別重l1.5克拉和8.8克拉,最後兩粒分別為長方鑽(重6.8克拉),和橄欖球形鑽(重4克拉),其中的四粒鑽石鑲在英國王冠之上,這頂王冠現珍藏在倫敦韋克菲爾德塔的英王室寶庫之中。

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拾到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坯,後取名為奧爾洛夫鑽石。當時,根據沙赫哲汗的旨意,一位著名的鑽石加工專家擬加工成「印度玫瑰」模樣,但未能完全如願,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根據傳說,這顆美妙絕倫、稀罕無暇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一尊神像的眼珠。1739年德里被波斯國王納吉爾攻佔之後,這顆鑽石被裝飾在納吉爾寶座之上,取名為「傑爾昂努爾」。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他把鑽石存入了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於1772年他把鑽石賣給了御前珠寶匠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買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把這顆鑽石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它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杖的頂端。奧爾洛夫鑽石潔凈無暇,十分罕見,它略帶一點淡藍綠色,晶體中有幾個極小的淡黃色包裹體。鑽石厚22mm,寬31--32mm,長35mm。目前這顆鑽石珍藏在前蘇聯鑽石基金會,另一顆著名的鑽石「沙赫」是1829年波斯王子米爾扎贈送給沙皇政府的,意在修好由於俄國使臣在波斯被害一事而惡化的兩國關系。「沙赫」鑽石重88.7克拉,淺黃褐色,無瑕,只是晶體深處有幾條小裂紋。三個拋光面上都有用波斯文字刻上的銘文,意為「布爾罕一尼扎姆一沙赫二世,1000年(公元1591年)」。中印度為大莫卧爾占據之後,這顆鑽石落入他們之手。第二段銘文意為「哲漢吉爾一沙赫之子哲罕—沙赫,1051年(公元1641年)」。第三段鉻文意為「統治者卡德扎爾—法赫特一阿里一沙赫蘇丹,1242年。(波斯國王、1842年)。這顆鑽石被納吉爾沙赫據為已有,大約是在1739年佔領大莫卧爾時期,在什麼地方採到這顆鑽石無人知曉,據推斷,它可能發現於戈爾康達砂礦。能在堅硬無比的「沙赫」鑽石上刻上銘文,可見當時波斯藝人技術之精湛令人無法想像。銘文中提到的大莫卧爾帝國執政官沙赫—哲罕,從1627年執政到1666年,後來被兒了傑布奪位並讓他在監牢中渡過餘生。沙赫哲罕有極大的寶石癖,他擁有專門的工場,甚至親自到那裡去分選和琢磨寶石,他的兒子傑布不僅篡奪了王位,也奪取了父親的珍寶。1665年,一位著名旅行家對大莫卧爾的寶座作了引人人勝的描繪,寶座以大量寶石點綴。朝晉謁者一面寶座的華蓋上懸著一顆重80--90克拉的鑽石,四周環繞很多祖母綠和紅寶石。這可能就是「沙赫」,它懸在大莫卧爾與朝晉謁者之間作為護身寶物。還有一粒非常美麗的鑽石,名叫「桑西」鑽,重55克拉,傳說這顆鑽石曾鑲在勇士卡爾頭盔上,後在一次廝殺中丟失。

1589年「桑西」鑽出現在葡萄牙國王安東的珍寶庫中。後以10萬舊法郎賣給法蘭西珍寶庫總管領主德、桑西。「桑西」鑽很長時間一直是他家族的傳家之寶。後饋贈給法蘭西王耿利赫二世,並列入法蘭西國寶庫清單中,1792年這顆鑽石被洗劫走了。1830年「桑西」被一位烏克蘭工廠主的後裔傑米多夫買走,成交價50萬法郎,法國政府就此事打了一場官司,五年之後鑽石判給了傑米多夫。410克拉的「攝政王」鑽石也有一段動人的故事,傳說是一個印度奴隸1701年在著名的戈爾康達礦的礦井裡拾到的,他想憑這顆鑽石改變人生獲得自由,於是他趁人不注意舉起丁字鎬向大腿猛擊,血流如注。這位印度人忍巨痛把鑽石藏在傷口深處,並用樹葉作綳帶把傷口包好,他找到一個英國海輪水手,准備換取自由,海員看到巨鑽之後,恨不能立即把它搞到手,為此准備豁出一切。水手和奴隸很快談妥了,水手瞞著船長,把印度人藏在船艙里的黃麻里。當海輪駛入公海後,水手夜晚送飯給奴隸吃,趁其吃飯之機用匕首將奴隸殺死並把受害者投入大海,船停靠在馬德拉斯之後,水手以二萬英鎊把這粒鑽石賣給了該城的英國總督彼得爵士。水手得到錢後,很快把錢揮霍一空,最後愧痛難當,自縊而死。1717年彼得以340萬金法郎把鑽石賣給法蘭西攝政王奧爾列昂斯基公爵。公爵吩咐對鑽石進行加工,於是才有了鑽石「攝政王」,這顆鑽石的誕生可謂歷盡艱辛,琢磨拋光就花費了整整兩年時間,加工後重量為140.5克拉,1722年留多維克十四世加冕時,鑽石被鑲在他的王冠上,法國大革命之初的1792年,它同王權的其他標志一起失落,輾轉到了柏林。後被一個德國珠寶商賣給了拿破崙。18世紀90年代,它被拿破崙作為抵押擔保發動遠征的抵押物,1940年希特勒攻佔巴黎時,鑽石藏在沙姆博爾城大理石壁爐的護牆板中。目前這粒鑽石陳列在盧浮宮中。鑽石粒度為30 X 29 X 19mm,鑽石為燦爛琢型,做工精美,光澤和「出火」都不同反響。 1762年,天才的宮廷珠寶匠波吉耶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典禮製作的大王冠以其富麗精美贏得稱贊,他創造了一個鑽石燦爛琢型的新世界,王冠上總共鑲嵌有2858克拉重的4936顆鑽石,整個王冠重1907克,裝飾王冠的「尖晶石」鑽石重398.72克拉,被列為原蘇聯七大歷史名鑽之一。

世上最古老的鑽石——馬果鑽石
馬果鑽石重787.50克拉,是歷史上最早發現的一顆巨型鑽石原石,在1304年發現於印度的戈爾康地區。該區也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金剛石礦床的地方。至今,其重量在鑽石原石中名列第四位。該原石晶形不完整,但無色透明,火彩照人,極為珍貴。該原石幾經周折,多次被盜,最後落入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手中。其後經精心設計,切割成若干塊鑽石。其中最有名的有兩顆,一顆命名為科赫依爾(Kon-i-noor),重108.93克拉,呈橢圓形,鑲嵌在英國女王母後王冠上;另一顆稱為奧爾洛夫(Orloff),重189.60克拉,呈玫瑰形,現珍藏在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奧爾洛夫鑽石重量居成品鑽石第九位。

❷ 都說鑽石是最堅硬的石頭,它是怎麼生成的呀

鑽石的形成是在地底里數百公里深處的地質層經原始碳受熱、壓力溶融結晶而成,大部份鑽石原生礦附著於雲母橄欖岩中,在億年前經由地殼板塊變動、火山爆發,隨岩漿噴出帶到地表淺層下,其化學成份是C碳元素,當然偶而會參雜其它元素如鐵、鉻、鎂等上萬種礦物,即俗稱內含物或雜質,內含物愈少就是純凈度愈高愈沒有瑕疵。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黑色),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通常來說就是一種缺氧的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白色)。為了便於理解鑽石的起源,先看一看含有鑽石的原岩。
鑽石原岩——金伯利岩(kimberlite)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
鑽石的形成條件一般為壓力在4.5-6.0Gpa(相當於150-200km的深度),溫度為1100-1500℃。
大部分鑽石主要形成於33億年前以及12-17億年這兩個時期。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

❸ 鑽石是用金剛石製成的嗎﹖


鑽石的礦物名稱叫金剛石,人們一般稱經過琢磨的金剛石為鑽石。金剛石的化學成分是純碳,硬度為10,是自然界中最堅硬的物質,比重3.47至3.55,折光率2.42。性脆、透明,不怕強酸強鹼的侵蝕。
金剛石一般是無色的。經過琢磨的金剛石可以產生耀眼的光芒。一般認為1克拉以上的為大金剛石,100克拉以上的為特大金剛石。
在我國,金剛石俗稱鑽石,又稱金剛鑽。由於金剛石色彩艷麗、光彩奪目、晶瑩透明,因此,重量有0.25克拉以上的優質金剛石,被人們視為寶石。為與一般的金剛石相區別,人們就把能作寶石用的金剛石,稱為寶石金剛石。但是,金剛石是礦物學名稱,而鑽石是寶石學名稱。因此,嚴格地說,鑽石應當是經過琢磨做成了首飾的金剛石寶石,而沒有經過加工具寶石價值的金剛石原石則稱為寶石金剛石。但是,由於一般人已經把金剛石稱作鑽石叫成了習慣。因此人們也就把金剛石與鑽石混為一談了。

❹ 人造是鑽石是怎麼做出來的能達到寶石級嗎

1.玻璃:不僅可以用來製作假鑽石,而且幾乎可以用來作為任何天然寶石的代用品。用玻璃磨成
的假鑽石很輕易區別,因為它的折光率低,沒有真鑽石那種閃爍的彩色光線。
2.人造尖晶石:和玻璃一樣,缺少閃爍的彩色光線。
3.水晶和托帕石:粗看也有點像鑽石,細看類似玻璃,缺少閃爍的彩色光線。
4:人造藍寶石:常與真鑽混合使用,用在鑲有大量小鑽石首飾上。
5.鋯石:也會閃爍著彩色光線,與鑽石很相像,從外觀上難以區別。
6.鈮酸鋰:人造化合物,是鑽石的良好代用品或冒充品。與真鑽不同的是硬度太低。
7.鈦酸鍶:人造化合物,鈦酸鍶比鈮酸鋰更像鑽石。
8.立方氧化鋯:有著與真鑽非常相近的性質,是專門用來作真鑽代用品或冒充品化合物。
9.莫桑石:是最新的仿鑽化合物,其常見顏色是微黃色。
10.合成鑽石:與以上仿鑽有區別,合成鑽不是仿鑽,其成分與真鑽相同。但由於合成鑽比天然
鑽成本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很少見。市場上標有合成鑽的鑽石基本上都是上面
9種仿鑽。

❺ 鑽石的原材料是什麼是金剛石嗎

是金剛石。鑽石可以從天然金剛石礦中產出,也可以通過人造生產金剛石。

金剛石俗稱「金剛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鑽石的原身,它是一種由碳元素組成的礦物,是碳元素的同素異形體。金剛石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堅硬的物質。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例如:工藝品、工業中的切割工具。石墨可以在高溫、高壓下形成人造金剛石。金剛石有各種顏色,從無色到黑色都有,以無色的為特佳。

(5)用什麼石頭做成鑽石擴展閱讀:

金剛石原生礦僅產出於金伯利岩筒或少數鉀鎂煌斑岩中。金伯利岩等是它們的母岩,其他地方的金剛石都是被河流、冰川等搬運過去的。金剛石一般為粒狀。世界各地都發現了金剛石礦。其中,澳大利亞、剛果、俄羅斯、波札那和南非是著名的五大金剛石產地。

中國也擁有製造金剛石的技術,但最大也不過0.2克拉左右。人工合成金剛石的方法主要有兩種,高溫高壓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高溫高壓法技術已非常成熟,並形成產業。國內產量極高,為世界之最。

❻ 鑽石是什麼石頭形成的

鑽石是「金剛石」

鑽石(英文:Diamond),化學和工業中稱為金剛石。鑽石是碳元素組成的無色晶體,為目前已知存在的第二最硬物質。

金剛石的用途非常廣泛,硬度極高且導熱性極高,用於沙紙、鑽探、研磨工具之上,可以用來切削和刻畫其他物質,以及大型集成電路等散熱板上。

然而,自從1955年GE通過高溫高壓獲得人造金剛石的技術後,科學家會利用高溫高壓製成金剛石微粒,而現在的細小顆粒的合成鑽石已經較同級天然鑽石便宜,所以天然鑽石的工業價值已經完全消失;目前天然鑽石的主要用途已經僅限於首飾與觀賞。

(6)用什麼石頭做成鑽石擴展閱讀:

結構性質——

金剛石結構分為;等軸晶系四面六面體立方體與六方晶系鑽石,在鑽石晶體中,碳原子按四面體成鍵方式互相連接,組成無限的三維骨架,是典型的原子晶體。每個碳原子都以SP3雜化軌道與另外4個碳原子形成共價鍵,構成正四面體。

由於鑽石中的C-C鍵很強,所以所有的價電子都參與了共價鍵的形成,沒有自由電子,所以鑽石不僅硬度大,熔點極高,而且不導電。在工業上,鑽石主要用於製造鑽探用的探頭和磨削工具,形狀完整的還用於製造手飾等高檔裝飾品,其價格十分昂貴。

鑽石的摩氏硬度為10;由於在自然界物質中硬度最高,鑽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須使用鑽石粉來進行。鑽石的密度為3.52g/cm3,折射率為2.417,色散率為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