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鑽石」的化學性質是什麼
鑽石的物理性質:鑽石的摩氏硬度為10;由於硬度最高,鑽石的切削和加工必須使用鑽石粉來進行。
鑽石的密度為3.52g/cm3,折射率為2.417,色散率為0.044。
2. 鑽石的物理特性是
鑽石在天然礦物中的硬度最高,其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就會碎裂。
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
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繫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
鑽石的產地分布:
世界各地均有鑽石產出,已有30多個國家擁有鑽石資源,年產量一億克拉左右。產量前五位的國家是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俄羅斯、南非。
這五個國家的鑽石產量佔全世界鑽石產量的90%左右。其它產鑽石的國家有剛果(金)、巴西、蓋亞那、委內瑞拉、安哥拉、中非、迦納、幾內亞、象牙海岸、利比利亞、納米比亞、獅子山、坦尚尼亞、辛巴威、印度尼西亞、印度、中國、加拿大等。
世界主要的鑽石切磨中心有:比利時安特衛普,以色列特拉維夫,美國紐約,印度孟買,泰國曼谷。安特衛普有"世界鑽石之都"的美譽,全世界鑽石交易有一半左右在這里完成,「安特衛普切工」便是完美切工的代名詞。
3. 鑽石的一般性質
雖然鑽石的硬度最高,但可以有解理,即可沿鑽石的某些品面裂開。鑽石在4個晶體方向上可以有完全解理,其解理面非常平整。鑽石加工工藝師常常利用鑽石的解理性質將鑽石晶體的多餘部分敲掉,以節省研磨時間。而且被敲掉的多餘部分還可能研磨成小鑽石。
盡管碳元素的原子質量較低,由於鑽石晶體緻密,其密度較高,為3.52g/cm3。在所有的貴重寶石中,只有鑽石是由單一元素構成的,而且包裹體很少,密度的變化范圍極小。用一般的寶石學比重儀來測量鑽石的相對密度時,所有寶石級鑽石的相對密度都是3.52,一般鑽石的相對密度變化范圍小於寶石比重儀的誤差范圍。比重法是鑒定鑽石的有效手段,但過程比較繁雜而很少被使用。
鑽石的折射率很高,達2.42。折射率越高,產生全反射的入射角越小,使有可能將入射到鑽石內的光經檯面完全反射出來。如果一顆刻面鑽石的切工比例符合理想切工比例,由檯面入射光的絕大部分可以再由檯面反射出來,使得刻面鑽石總是閃閃發光,奪目誘人。另外折射率越高表面反射強度也越高,鑽石的檯面也總是很亮,增加了刻面鑽石的誘人程度。即使黑色鑽石沒有任何內反射光自檯面出射,檯面的表面反射也會使其閃閃發光,尤其是在鑽石的黑色背景下表面反射使黑色鑽石格外閃耀。鑽石的折射率超出一般寶石學折射儀的測量范圍,因此,鑽石不可能用寶石學折射儀測試折射率加以鑒定。
鑽石的色散率中等,為0.044。當光垂直刻面鑽石的檯面射入鑽石時,所反射光的色散並不明顯,所以觀察到的光都是白光閃閃,沒有色散所產生的光譜顏色。當光以較大的入射角進入無色刻面鑽石時,由檯面出射的反射光可能會出現明顯的色散,所觀察到的光呈現光譜色,即出現所謂的「火彩」。當遠離鑽石觀察時,容易看到「火彩」,這是因為對於相同的色散角,距離越遠色散越大,即距離越遠色散越明顯。
純凈鑽石晶體中不含任何雜質,而且晶體的結構也沒有任何缺陷。純凈鑽石對可見光完全透過,除表面反射外幾乎無吸收,這就是純凈鑽石呈現無色的原因。彩色鑽石的顏色是由鑽石晶體中的雜質或晶體缺陷所造成的,詳細原因將在下一章介紹。
純凈鑽石是電的絕緣體。在鑽石晶體中,碳原子外層的4個電子與周圍的4個碳原子的電子組成共價鍵,在鑽石晶體中沒有自由電子,因而純凈鑽石是電的絕緣體。石墨的導電性質與鑽石恰恰相反,是電的導體,這是因為在石墨晶體中碳原子外層的4個電子中只有3個電子與周圍碳原子的電子結合,另外一個自由電子能夠導電。
鑽石是最好的熱導體。熱在晶體中的傳導是通過振動實現的。由於碳原子之間的共價鍵結合緊密,原子與原子之間的可伸縮范圍極小,鑽石晶體是剛性最好的材料,因此,在鑽石一側由熱引起的熱振動會以最快的速度傳導到另一側,所以鑽石是熱傳導率非常高的材料。在室溫下,鑽石的熱傳導率大約是銅的5倍。當鑽石晶體含有雜質時,熱傳導率明顯下降,不含雜質鑽石的熱傳導率是含氮雜質鑽石的1倍以上。典型的不含雜質鑽石的熱傳導率大約為2100 W/(m·K),典型的含氮雜質鑽石的熱傳導率大約只有800 W/(m·K),原因是鑽石中的氮元素雜質改變了鑽石的晶體結構,造成了熱振動傳導速度的減緩。
過去利用鑽石熱導儀可以准確地鑒定鑽石。近年來合成莫桑石(Moissanite)問世——由於合成莫桑石的熱導率接近鑽石的熱導率——使得鑽石熱導儀的使用受到限制。鑒定鑽石與莫桑石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它們之間不同的光學特徵:鑽石為均質體,無雙折射現象,而莫桑石為雙折射晶體,且雙折射現象很明顯,在顯微鏡下即可以觀察到稜角的重影。
鑽石晶體中的每一碳原子都有8個共價電子,從而每一碳原子都形成一穩定的原子結構,相當於一個惰性原子。這一穩定的原子結構不僅使鑽石具有最高的硬度,也使其成為化學惰性物質。在常溫下,鑽石不與任何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4. 鑽石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1.礦物名稱為「金剛石」,英文為Diamond,源於古希臘語Adamant,意思是堅硬不可侵犯的物質,是公認的寶石之王。鑽石的化學成份有99.98%的碳。也就是說,鑽石其實是一種密度相當高的碳結晶體。
2.鑽石的摩氏硬度:10,是天然礦物中的最高硬度。但千萬別認為鑽石硬度高,就永不破損。其實鑽石脆性也相當高,用力碰撞仍會碎裂。
3.鑽石是依據其原石的外形,來切割成各種不同形狀的鑽石。其中,受大家歡迎的八種形狀有:圓形、橢圓形、欖尖形、心形、梨形、方形、三角型及綠柱石形。圓鑽,是最常見的形狀。
4.鑽石屬天然礦物。鑽石的主要產地是澳大利亞、南非、印度;而美國、印度,以色列、比利時則是鑽石加工切割的基地。尤其比利時,是全球公認的雕琢鑽石貿易中心。
5. 買鑽石 一定要復檢
[編輯本段]化學成分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6�1秒�6�1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5. 鑽石的基本性質有哪些為什麼切工對鑽石的品質有很重要的影響
鑽石基本性質:
1、摩氏硬度為10,為自然界現今已知硬度最高的物質;
2、導熱性好;
3、斥油親水;
4、折射率高。
切工對鑽石的品質有很重要的影響,切工是「4C」中是唯一可人為影響到的。只有比例合理、相同切面完全一致的鑽石,光線折射後較為集中,可呈現出絢麗火彩,可完美體現鑽石自然之美。而切工較差的鑽石,光線折射後發散,使鑽石顯得暗淡無光。因此切工對鑽石 品質影響有重要的因素,國際慣例,切工最高可影響到鑽石價格的40%
6. 鑽石有哪些特性
密度高,硬度高,自然界最硬的物質。
脆,如果鑽石上有一個缺口,可以很容易用刀就切開。原始的鑽石切割就使用特製的刀劈開的
親油,很容易沾上油污
色散率,折射率都很高,這也是鑽石的火彩漂亮的原因
化學性非常穩定,基本不會腐蝕
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