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水和鑽石哪個邊際效用更大
擴展閱讀
如何界定成本核算混亂 2025-08-08 16:28:30
稀土資源稅是怎麼徵收的 2025-08-08 16:23:25
雅芳祛痘產品哪個牌子好 2025-08-08 16:05:27

水和鑽石哪個邊際效用更大

發布時間: 2023-05-08 10:13:55

A. 從經濟學的角度討論鑽石和水的差別與區別

鑽石與水之間存在價值悖論:水對人們很有用,必不可少,但水卻很便宜;鑽石對人們的用途很有限,但卻很昂貴。
這一悖論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來共同說明,因為價格是由需求和供求共同決定的。從需求一方面看,價格取決於商品的邊際效用,而不是總效用。對於水,水源充足,人們對水的消費量大,因而其邊際效用很小,價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們對鑽石的邊際效用很大,其價格也就相應的昂貴。從供給方面看,由於水源充足,生產人類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其價格也低。鑽石則很稀缺,生產鑽石的成本很大,因而鑽石很昂貴。綜合需求和供給兩方面,則水便宜,鑽石昂貴。

B. 說明總效用和邊際效用之間的關系為什麼鑽石比水貴

隨著消費量增加,只要邊際效用為正值,其總效用也增加。容易得到的物品,總效用大,但邊際效用小,價格就低,比如水;稀少的物品,總效用相對低,邊際效用大,價格就高,比如鑽石。
但是,當邊際效用下降為零時,總效用便停止增加.當消費商品的數量越來越多時,得到的總效用會以越來越緩慢的速度增長。這是因為,隨著消費商品數量的增加,邊際效用遞減造成的。
總效用與邊際效用的區別:
1.邊際效用為總效用函數的導數,而總效用為邊際效用函數的積分。一定消費量的邊際效用,可用總效用曲線在該消費量的斜率表示;該消費量的總效用,可用其邊際效用曲線與兩軸所包圍的面積表示。就總效用與邊際效用來說,只知其便知其二。
2.總效用曲線以遞減的速度遞增,凹向橫軸,具有正的斜率;邊際效用曲線以遞減的速度遞減,凸向橫軸,具有負的斜率。
3.當邊際效用為正時,總效用處於遞增狀態;當邊際效用為0時,總效用達到最佳狀態;當邊際效用為負時,總效用處於遞減狀態。
(2)水和鑽石哪個邊際效用更大擴展閱讀
邊際效用,又稱界限效用,是指最後一個消費單位即邊際單位的最小效用,屬於邊際效用價值論的重要概念。邊際的含義是增量,指自變數增加所引起的因變數的增加量。
奧地利經濟學家門格爾、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法國經濟學家瓦爾拉先後於1871-1874年提出邊際效用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取決於人們對它的效用的主觀評價;人們在消費一種商品時.每增加一個單位。增加的效用就遞減;最後一個消費單位的設用最小;決定商品價值的,不是它的最大效用,也不是它的平均效用,而是它的最小效用。門格爾的學生、奧地利經濟學家維塞爾首先稱這最小效用為「邊際效用」。

C. 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什麼鑽石比水貴

物以稀為貴:鑽石比水稀少,凝結在鑽石中的人類勞動更多,故鑽石更貴,效用的大小用第一等、第二等、第三等比較,等級越高,價格越高。鑽石的效用等級高於水的效用等級。

所以鑽石更貴,另外商品的價格由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邊際效用越大,價格越高。水的數量較多,所以其邊際效用較小。鑽石數量稀少,所以其邊際效用較大。故鑽石更貴。

(3)水和鑽石哪個邊際效用更大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雖然鑽石是在高溫高壓下形成的,但是它的主要成分還是碳,在空氣中加熱到800度就會燃燒,變成二氧化碳氣體。所以不要讓鑽石接近高溫,更不要好奇心太重,用大明火考驗鑽石。

如果把鑽石放在臭氧過濾後的強紫外線照射,不出一會,就能看到鑽石表面的小坑點。所以不要把鑽石首飾放在太陽光下,甚至放大鏡下照射,如若此,很可能傷害鑽石。

D. 如何用邊際效用分析水和鑽石

這種分析的方法又叫鑽石與水悖論:水非常有用,但在市場上價格很低;鑽石幾乎沒什麼用,但在市場上價格很高。該悖論也稱作價值悖論,曾被許多重要的思想家在著作中討論,包括柏拉圖的《歐緒德謨篇》、伽利略的《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亞當·斯密的著作《國富論》等。

眾所周知,鑽石對於人類維持生存沒有任何價值(使用價值),然而其市場價值(價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類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場價值(交換價值擾液)卻非常低。這種強烈的反差就構成了這個悖論。就供給面來說,水的數量非常大,且幾乎隨處可見(如果不考慮荒漠乾旱地區,地球上幾乎處處都有水,包含大氣層中的水汽);而鑽石呢,是蘊藏孝鉛在地表底下,且必須經過時間與適當的條件產生(如果不考慮人工鑽石而單純考慮自然鑽石),供給非常的少,因此水供給大,而鑽巧李好石供給少,故會產生這樣的現象。

該悖論與勞動價值論
亞當·斯密曾通過闡明價值有兩種不同的意思來解釋這個悖論:「應當注意,價值一詞有兩個不同的意義。它有時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時又表示由於佔有某物而取得的對他種貨物的購買力。前者可叫做使用價值,後者可叫做交換價值。使用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交換價值,甚或沒有;反之,交換價值很大的東西,往往具有極小的使用價值,甚或沒有。例如,水的用途最大,但我們不能以水購買任何物品,也不會拿任何物品與水交換。反之,鑽石雖幾乎無使用價值可言,但須有大量其他貨物才能與之交換。」

此外,他又解釋了交換價值由勞動決定:「任何一個物品的真實價格,即要取得這物品實際上所付出的代價,乃是獲得它的辛苦和麻煩。」

因此,斯密否定了價格和效用之間的必然聯系。價格在本觀點中,並不是從消費者的角度,而是和生產要素(即勞動)相關。邊際主義的支持者們認為這種說法自相矛盾。

E. 邊際效用解釋鑽石和水

水對生命來說是重要的,所以它應該具有很高的價值。另一方面,鑽石對生命來說是不重要的,所以人們應該認為它的價值比水低。但是,即使水能夠提供更多的效用,它還是比鑽石便宜得多。

鑽石於人的用處確實遠不如水,所以,人們從水的消費中所得的總效用遠遠大於人們從鑽石的使用中所得的總效用。但是,商品的需求價格不是由商品的總效用而是由商品的邊際效用決定,即P=MU/λ。

鑽石作為一種奢侈品,可以給人們帶來炫耀等效用,而且數量很少,所以增加一個單位的鑽石消費給消費者帶來的效用很大,即鑽石邊際效用很大,消費者願意以較多的支出來購買。而水雖然是人的生命不可缺少的,給人帶來極高的效用,但由於世界上水的數量很多,增加一個單位的水給人們增加的效用就很低了,即水的邊際效用很低,所以水的價格自然也就很低了。

這就是所謂的「鑽石和水之迷」。

F. 鑽石和水哪個更重要

水對人比鑽石更重要,因為水客觀效用大於鑽石,「物以稀為貴」根據邊際效用法則,效用與消費數量反向變動,並決定需求價格,水消費量比鑽石大得多,水的邊際效用需求價格小,鑽石的邊際效用需求價格大,但效用與消費數量反向變動,所以鑽石用處極小而價值昂貴,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卻非常之便宜。

商品的價值是商品的使用價值的體現,水的飲用功能和鑽石的裝飾功能都屬於都屬於商品的使用價值,商品的價值高低是由社會勞動時間決定的,顯然世界上絕大多數地方水比鑽石開采成本要高很多。商品的價值還與商品的供求有關,世界上水比鑽石多很多,雖然水的消費量要比鑽石多很多,但是相對來說,鑽石依然比較供不應求。

(6)水和鑽石哪個邊際效用更大擴展閱讀:

邊際效應的應用非常廣泛,例如經濟學上的需求法則就是以此為依據,即:用戶購買或使用商品數量越多,則其願為單位商品支付的成本越低(因為後購買的商棚液枝品對其帶來的效用降低了)。

當然也有少數例外情況,例如嗜酒如命的人,越喝越高興,或者集郵愛好者收藏一套郵票,那麼這一套郵票中最後收集到的那張郵票的邊際效應是最大的。

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在餓了的時候,給你拿了一盤包子,你在吃的時候,第一個,乃至第五個非常香,最後吃飽了,剩下幾個包子就不想吃,覺得不太好,好的感覺沒有了。就是這個邊際效應,甚至達到了埋喚產生不好的感覺。物質消費達到了一定的程度,人們就開始對這種狀況的消費會產生一種厭倦的心理。

邊際效益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說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換句話,就是雖然其產出總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階導數為負,使得其增長速度不斷變慢,使鏈敏得其最終趨於峰值,並有可能衰退。

G. 價值悖論中 水和鑽石求詳解

價值悖論(也被叫做鑽石與水悖論)就是一類典型的自相矛盾的例子,盡管在維持生存的價值上水要高出鑽石,但是市場價水卻不如鑽石。我們來試著解釋一下這個悖論,當消費量較小時,兩者相比水的邊際效用要大於鑽石,因此兩者都缺少的時候,水的價值就更高。事實上,現在我們對水的消費量往往都比較大,鑽石的消費量卻遠沒有那麼大。我們可以棚弊天天喝水喝到吐,卻不能天天買鑽石。所以,大量水的邊際效用小於少量鑽石的邊際效用。
按照邊際效用學派的解釋,比較鑽石和水的價值並不是比較兩者的總價值,而是比較每份單位的價值。盡管水的總體價值對於人類來說再大也不為過,畢竟鏈橡族水是生存必需品,但是,考慮到全球的水資源足夠充沛,水的邊際效用也就處在相對較低水平。另一方面,急需用水如鍵的領域一旦被滿足,水就被用作不那麼緊急的用途,邊際效用因此遞減。
所以,水的總量增加,水的總體價值就減少。鑽石的情況就不同了,不管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鑽石,市場上的鑽石始終是少量,一顆鑽石的用途比一杯水大得多得多得多。所以鑽石對於人更有價值。鑽石的價格遠高於水,消費者願意,商人也樂意,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H. 「邊際效用」的高低究竟由什麼決定

首先要理解,隨著一個消費者得到某商品的數量越多,該消費對該物品的慾望就會逐漸減少.這就是邊際慾望遞減.
對鑽石而言,由於消費者並不能擁有大量的鑽石,所以消費者得到一單位鑽石的時候就會感到很滿足.那個消費者感到滿足的程度代表的就是鑽石滿足邊際慾望的能力...

關於水與鑽石的價值悖論.
可以參考:http://..com/question/102052324.html
-----------
網路內容:
價值悖論
邊際效用理論還可以解釋經濟學中著名的「價值悖論」。價值悖論(paradox of value)又稱價值之謎,指有些東西效用很大,但價格很低(如水),有些東西效用很小,但價格卻很高(如鑽石)。這種現象與傳統的價格理論不一致。這個價值的悖論是亞當·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直至邊際效用理論提出後才給予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解釋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區分總效用和邊際效用。水給我們帶來的總效用是巨大的,沒有水,我們無法生存。但我們對某種物品消費越多,其最後一個單位的邊際效用也就愈小。我們用的水是很多的,因此最後一單位水所帶來的邊際效用就微不足道了。相反,相對於水而言,鑽石的總效用並不大,但由於我們購買的鑽石極少,所以,它的邊際效用就大了。根據邊際效用理論,消費者分配收入的方式是使一切物品的每元支出的邊際效用相等。人們也是根據這一原則來把收入分配於水和鑽石上的:鑽石的邊際效用高,水的邊際效用低,只有用鑽石的高價格除以其高邊際效用,用水的低價格除以其低邊際效用,用於鑽石和水的每元支出的邊際效用才能相等。所以,鑽石價格高,水的價格低是合理的。或者說,人們願為邊際效用高的鑽石支付高價格,為邊際效用低的水支付低價格是一種理性的行為。「物以稀為貴」的道理正在於「稀」的物品邊際效用高。

I. 微觀經濟學解釋為什麼水比鑽石重要但是價格卻不及鑽

水是人們的生活所必需,人們從消費水中得到的總效用是巨大的。但是因為人們消費如此大量的水,以至於它的邊際效用遞減到極小。至於鑽石,相對於水來說,總效用很小,但由於人們購買和使用的鑽石,數量非常少,鑽石的邊際效用很高。

水的需求曲線和鑽石的需求曲線形狀基本相同,隨著價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至於供給曲線:由於水的成本很低,而且供給非常豐裕,供給者願意按相應價格供給任何數量,所以水的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鑽石的產量有限,不管價格如何,供給量總是固定的,所以供給曲線是一條垂直線。水的供求決定的價格是OPW,而鑽石的供求決定的價格是OPD。前者價格低,後者價格高。

(9)水和鑽石哪個邊際效用更大擴展閱讀:

價格與總效用無關,但與邊際效用有關。在消費者的收入固定和他們面臨的各種商品的市場價格既定的條件下,為了實現效用最大化的目標,他的支出在各種商品之間的分配,必須使每一種商品的邊際效用與其價格之比都相等。

商品的邊際效用是遞減的。而馬歇爾指出,貨幣也必須服從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既然如此,由於富人持有的貨幣量大於窮人,所以前者的邊際效用小於後者。如果把一元錢從富人那裡轉移到窮人那裡,整個社會的效用就會增加。所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可以成為收入平均化的理論依據。

J. 用西方經濟學原理說明為什麼「水的效用很大,但價格很低,鑽石的效用很小,但價格很高」。

因為水在自然界總量是多的,總效用是大的,但是邊際效用是底下的,所以價格底下的,但磚石的總量是小的,總效用是小的,但邊際效用是大的,所以價格是高的。

基數效用(Cardinal Utility)是指像個人的體重或身高那樣在基數的意義上可以度量的效用(它意味著效用之間的差別,即邊際效用,是有意義的)。序數效用與它相反,它只在序數的層面上才有意義。

拓展資料:

在微觀經濟學中,邊際效用(英語:marginal utility),又譯為邊際效應,是指每新增(或減少)一個單位的商品或服務,它對商品或服務的收益增加(或減少)的效用,也即是「效用──商品或服務量」圖的斜率。經濟學通常認為,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效用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效應遞減定律。

在這里要注意的是,邊際效用是指某種物品的消費量每增加一單位所增加的滿足程度,針對的是消費者;而邊際報酬(marginal returns)則對應生產者。同樣,隨著商品或服務的量增加,邊際報酬也將會逐步減少,稱為邊際報酬遞減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