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鑽石切割如何加工
擴展閱讀
敘利亞什麼資源不足 2025-07-26 05:47:07
哪裡可以查看商鋪價格 2025-07-26 05:42:49
王者中怎麼拿鑽石抽花 2025-07-26 05:41:32

鑽石切割如何加工

發布時間: 2022-09-15 04:22:01

① 請問一般鑽石的切工步驟是怎樣的

1.標記
這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的鑽石,以盡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鍾。不過,不論鑽坯如何細小,每一顆鑽石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劃線員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劃下標記,顯示該鑽坯要沿此線分割。通常盡可能沿鑽石的天然紋理方向劃線。
2.劈割和鋸切
劈割: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鋸切: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借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3.起瓣拋光
在一個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鑽石發出誘人的光彩。研磨的過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層做出 8個大面,然後做16個刻面。加尖底,共25個刻面,正確改錯了,並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風箏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個刻面,這樣一顆圓形鑽石一共58個刻面,如果沒有底尖的小刻面則共有57個刻面。
並不是每顆鑽坯都必須經過全部以上工序,這須視鑽坯的本身特點、所要達到的鑽石級拋光工藝目標而定,如對前述的「扁平狀」鑽坯可能就不用劈割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綠鑽石就不須經「打圓」的工序。然而,任何鑽石毛坯,有兩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劃線」、「起瓣、拋光」。一顆精工切割的鑽石所產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經精確計算的,使鑽石發出最大的光彩。由此可見,切割世界上最堅硬的寶石——鑽石,不僅需要先進的設備,更需要切割師由豐富的經驗、高度責任心和全神貫注,才能釋放鑽石全部的靈彩。首飾櫃台里一顆鑽石,可能已穿越過許多國家,經過若幹人之手,通過加工、鑲嵌、製作後才成為一件鑽石首飾。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可以使鑽坯的設計、切磨更加精確無誤。

② 鑽石怎麼切割豈不是浪費了嗎

目前鑽石切割主要有四大步驟:標記劃線、原石切割、加工成型、起瓣拋光。
具體過程如下:
首先要將鑽石浸泡到特殊溶液中,用電腦掃描出鑽石的整體結構,並考慮形狀、晶向、紋理等因素,在專用軟體上對切割方式做好規劃,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標記劃線。
然後用特定工具,如鋸片等將鑽石原石沿線分開。鋸片通常是邊緣處塗有鑽石粉和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而分開的鑽石會按設計進一步用激光進行切割。
鑽坯切出大致形狀後,再用高速旋轉的車床將它按照設計要求切割成圓形、心形、橢圓形等,進一步加工成型。
最後,在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刻面進行拋光。經過以上幾道工序,一顆亮晶晶的鑽石就誕生啦。
切工作為評價鑽石價值的四大標准之一對鑽石的價值有決定性影響,好的切工有助於發掘出鑽石的光芒,壞的切工不僅會使鑽石遜色並且是一種浪費。為了正確評價一顆鑽石的切工,鑽石切割等級分為五個級別:完美,非常好,好,普通,差。

③ 鑽石有幾種切工方式

關於鑽石切工,一般分八大重要切工。

1、標准圓鑽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鑽石琢型一般都是標准圓鑽型的。這種琢型共有58個小面。頂部的平面被稱為檯面,直徑最大的部位為腰圍,腰圍以上為冠部,腰圍以下為亭部。

1919年安特衛普切割師(Marcel Tolkowsky)通過光學計算,繪出了一個圓鑽的切磨樣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澤,這種切磨共包括檯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個刻面,對25分以下的小鑽則無尖底,共在57個刻面,從而奠定了標准圓鑽型切割的基礎。但一顆四尖的原石,按這樣比率切割,損失的重量最多。因此這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為:平均腰圍直徑:100%檯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鑽石理想切工的基礎。不同地區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別。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國琢型,其他有德國琢型、歐洲琢型等。

5、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或 混合型

起源:上世紀中期,由比利時工匠發明,此種切工被不斷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

由於其改良形式兼有階梯型切工的特點,所以也可歸類於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擁有方形或長方形外形,通常有76個刻面。但也有61個、101個刻面或144個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為E.F.D.鑽石公司的注冊專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樣化,但普遍冠部較淺,檯面較大,亭部較深。

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高於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適用亭部較淺的鑽坯。

尖角處和亭部刻面產生的亮度和閃爍降低了包裹體的可見度,也稍「提高」了鑽石的顏色級別,並且同樣重量的方形切工鑽石與圓形切工鑽石相比,外形顯得要大15%左右。

方形的外形適合用於鑽石緊密排列的無縫鑲嵌,這是其他形狀的鑽石所無法做到的,但鑲嵌時需要保護尖角。


6、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近代

鑽石外形以對稱得兩個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鑽石全深較淺,適合形狀不規則且整體較扁的鑽石原石的,原處凹槽位置的包裹體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鑽石凈度,但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較低。

心形鑽石的外形評價主要注重兩側翼瓣對稱、形狀飽滿。

7、祖母綠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階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階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於鑽石的方形外腰圍,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較扁,底尖收成線狀。因常用於寶石祖母綠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綠切工的鑽石,較難遮眼包裹體,適合凈度較高、長方形、邊角略帶破損或包裹體的鑽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達60%至70%之高。

外形輪廓要求:注意切去四角的大小、線面必須嚴格平行。


8、外形:矩形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發明於1977年,匠人希望綜合祖母綠切工的優雅外形和圓形切工明亮度,而創出此種切工。

Radiant擁有長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顧了祖母綠切工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狀,也擁有如圓形燦爛型切工的優秀光芒表現。

Radiant切工適合略顯長方,四角有破損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較高。

④ 鑽石是最硬的石頭,那麼鑽石是如何切割的呢切割流程是什麼

鑽石切割流程是分為幾步走?而且每走一步,對於設計師來說,都會先精確進行計算,還會在自己腦海當中,具體在整個的加工過程當中,最後會出現怎樣的精品?作為設計師心裡都是比較有數的,無論哪一道流程出錯,就會造成全功盡棄。下面所介紹的鑽石切割流程,你可以更多的來了解一下。

當了解了本文內容,相信很多人也對鑽石切割流程有了更多了解,同樣也會更珍惜自己所帶的鑽石飾品,因為能打造一個好的鑽石飾品精品,確實來之不易。

⑤ 鑽石加工技術,有誰知道流程呢

所謂的鑽石加工技術,就是當發現鑽石之後,往往必須要通過加工,而且整個的加工過程,不單純是通過一道工序,要通過整體的設計,然後再進行劃線,最終通過切割,打磨等一系列過程,最終才能成為真正的鑽石首飾,而且通過這樣的一系列的加工,價格也上漲了好多倍。下面內容就具體介紹了鑽石加工技術,想了解的朋友,就來一起看看吧。

相信了解了本文內容,也對鑽石加工技術有了一定的了解,平時在佩戴鑽石首飾時,要更好愛護自己所佩戴的鑽石首飾,因為鑽石首飾的成形,是很多人心血所鑄就的一個精品。

⑥ 鑽石是如何切割的

鑽石是使用高速旋轉的鋸片切割的。鑽石是硬度非常高的礦物質,但是鑽石的脆性也很大,用力碰撞就會碎裂。我們在切割鑽石時一般會在鋸片的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然後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鑽石就被鋸開了。

鑽石切割時要先劃線,劃線就是在鑽石表面做標記;然後分割原石,將劃線好的鑽石固定在專業的固定架上,然後用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劃一道凹痕,再把刀具放在凹痕上,用手捶敲擊刀具,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最後成型,將分割好的鑽石可以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設計的形狀,再進一步拋光加工。

(6)鑽石切割如何加工擴展閱讀

標記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的鑽石,以盡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鍾。

其次是劈割,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再次是鋸切,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最後是成型,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借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⑦ 鑽石的切割工藝

正是由於鑽石出色的切割工藝,才使得,一顆金剛石散發出迷人的光芒。讓無數女性為之傾倒。那麼鑽石的切割工藝有哪些,鑽石切割形狀有哪些呢?

鑽石的切割工藝
鑽石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鑽石的外觀,特別是影響鑽石釋放的火彩。因此,消費者在追求克拉重量的同時,也越來越關注切工的好壞。通常來說,切工比率越接近完美,鑽石越能充分地反射、折射光線,鑽石也就越璀璨、越美麗。

1、標准圓鑽型切工(Round Brilliant Cut)
外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19年
市面上的鑽石琢型一般都是標准圓鑽型的。這種琢型共有58個小面。頂部的平面被稱為檯面,直徑最大的部位為腰圍,腰圍以上為冠部,腰圍以下為亭部。

1919年安特衛普切割師(Marcel Tolkowsky)通過光學計算,繪出了一個圓鑽的切磨樣式,能很好了反映火彩、光澤,這種切磨共包括檯面、上腰和下腰小面、星小面、尖底共58個刻面,對25分以下的小鑽則無尖底,共在57個刻面,從而奠定了標准圓鑽型切割的基礎。但一顆四尖的原石,按這樣比率切割,損失的重量最多。因此這只能作為一種參考。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為:平均腰圍直徑:100%檯面:53.0%冠部高度:16.2%亭部高度:43.1%冠部角度:34度30分亭部角度:40度45分這一切割比例奠定了鑽石理想切工的基礎。不同地區的切割比例有所差別。托考夫斯基切割也叫美國琢型,其他有德國琢型、歐洲琢型等。

2、橢圓形明亮型切工(Oval Brilliant Cut)
外形:橢圓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9世紀
有領結效應。其原石留存率可達到50%至60%,適合長形八面體的鑽石原石。也因為它可以保留鑽石較高的質量,所以多用於許多重新切割的古代鑽石

3、梨形切工(Pear Brilliant Cut)
外形:梨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7世紀 也稱為淚滴形切工(Tear Cut)或者墜形切工(Pendloque Cut) 有領結效應。
梨形切工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十分流行,歷史上著名的鑽石中有將近20%使用此種切工,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庫里南一號(Cullinan 1)。 此種切工適合加工一端邊角有破損或者瑕疵的鑽石原石。鑲嵌時需注意尖角處的保護。 外形輪廓要求:兩側翼對稱,尖角無缺損。

4、欖尖形切工(Marquise Brilliant Cut)
外形:欖尖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17世紀,法王路易十四時期
也譯為舟形切工。此種切工的鑽石兩端都呈尖角,形似果核,故名。有領結效應。
這種切工的原石留存率較低,其特色在兩端尖角處,此處的包裹體能夠被較好地遮掩,並且尖角處的閃亮度極高。鑲嵌時需要注意尖角處的保護。

5、方形切工(Square Brilliant Cut)
外形:方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或 混合型
起源:上世紀中期,由比利時工匠發明,此種切工被不斷完善,衍生出一系列改良形式。由於其改良形式兼有階梯型切工的特點,所以也可歸類於混合型切工。

方形切工擁有方形或長方形外形,通常有76個刻面。但也有61個、101個刻面或144個刻面的。其中101刻面的方形明亮型切工為E.F.D.鑽石公司的注冊專利切工,即公主方。

方形切工可多樣化,但普遍冠部較淺,檯面較大,亭部較深。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高於其他明亮型切工方式,但不適用亭部較淺的鑽坯。

尖角處和亭部刻面產生的亮度和閃爍降低了包裹體的可見度,也稍「提高」了鑽石的顏色級別,並且同樣重量的方形切工鑽石與圓形切工鑽石相比,外形顯得要大15%左右。

6、心形切工(Heart Brilliant Cut)
外形:心形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
起源:近代
鑽石外形以對稱得兩個翼瓣、正中的凹槽和底部的尖角組成,似心形。
心形切工鑽石全深較淺,適合形狀不規則且整體較扁的鑽石原石的,原處凹槽位置的包裹體可以被剔除,以提高鑽石凈度,但此種切工原石留存率較低。

7、祖母綠切工(Emerald Cut)
外形:矩形
切工:階梯型
起源:古代
典型階梯型切工的衍生加工方式,所有切面均平行或垂直於鑽石的方形外腰圍,外形呈矩形,亭部和冠部較扁,底尖收成線狀。因常用於寶石祖母綠的加工,故名。

使用祖母綠切工的鑽石,較難遮眼包裹體,適合凈度較高、長方形、邊角略帶破損或包裹體的鑽石原石,其原石留存率可達60%至70%之高。

8、雷德恩切工(Radiant Cut)
外形:矩形
切工:混合型
起源:1977年
Radiant切工發明於1977年,匠人希望綜合祖母綠切工的優雅外形和圓形切工明亮度,而創出此種切工。

Radiant擁有長方形外形和切去的四角。它兼顧了祖母綠切工較高的原石留存率和易搭配的形狀,也擁有如圓形燦爛型切工的優秀光芒表現。

Radiant切工適合略顯長方,四角有破損和瑕疵的原石,原石留存率較高。

9、墊型切工(Cushion Cut)
外形:矩形圓角
切工:明亮型/燦爛型古典
起源:1977年
又稱為「枕型」切工(Pillow Cut)。
墊型切工有58個切面,是現在明亮型切工的前身。相較而言:其檯面較小,其他切面更大,鑽石腰圍較薄,整體較扁平,並且底尖被加工成一個小切面,則從檯面觀察鑽石內部可見一個「空洞」。

墊型切工流傳於19世紀至20世紀,是經過多次發展和改良形成的切割方式,在此之前鑽石經過了幾次改型,從1830年起,鑽石有將近一世紀的時間運用且只運用這種切工,包括許多世界聞名的鑽石,如:Hope、Regent等。

⑧ 鑽石加工要幾道工序

鑽石加工工序:為了將鑽石原石切磨加工成各種琢型的成品鑽石,必然按步驟實施一系列加工工序。一般而言,切磨加工鑽石有四個工序,即標記、分割、成型和拋磨。

1.標記原石:主要在對鑽石原石作正確評價基礎上,將設計意途用專門的筆標記在鑽石上,切磨加工師按標記對鑽石實施切磨加工。做這項工作的人必須具備具堅實的寶石學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它直接影響寶石切磨加工的經濟效益,也影響最終寶石成品的完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