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原生礦和次生礦的鑽石有什麼區別
擴展閱讀
怎麼畫鑽石水彩 2025-07-28 21:53:34
裱畫的工具哪裡有買 2025-07-28 21:45:46
八三年五元錢什麼價格 2025-07-28 21:44:21

原生礦和次生礦的鑽石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9-13 22:06:46

❶ 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在共性上的不同

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區別為:來源不同、形成順序不同、晶格不同。

一、來源不同

1、原生礦物:原生礦物是在內生條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礦作用過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礦石同時期形成的礦物。

2、次生礦物:次生礦物是在岩石或礦石形成之後,其中的礦物遭受化學變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礦物。

二、形成順序不同

1、原生礦物:隨著土壤年齡增長,風化和成土過程的進行,原生礦物會逐漸減少,轉化為次生礦物。

2、次生礦物:在自然狀態下,溶解,水解,水化(水),氧化,(氧氣),及生物的作用下,原生礦物在結構上晶格發生變化,由其分解產物重新合成次生礦物。

三、晶格不同

1、原生礦物:原生礦物具有堅實而穩定的晶格。

2、次生礦物:次生礦物具有活動的晶格,呈現高度分散性。

❷ 「原生」和「次生」這兩個字的意思有什麼區別

原生即為最初的,最早的;次生是在原生的基礎上生成的;如果要進行定義,最好是在某一領域中相對專業,比如說原生礦、次生礦;植物體中原生組織、次生組織等等

原生礦——指各種岩石受到不同程度的物理風化,而未經化學風化的碎屑物,其原有的化學組成和結晶構造均未改變。它們是土壤中各種化學元素的最初來源。

次生礦——是由原生礦物經風化後重新形成的新礦物,其化學組成和構造都經過改變而不同於原生礦物。

鑽石礦分兩種,一種是原生礦,就是在鑽石的原出產地開采,一種是次生礦(砂礦),就是像淘金一樣,是在沙灘之類的地方開采被雨水沖刷出來的鑽石。
原生礦的開采比較困難,首先露天開采,形成許多環繞岩筒的12米厚的台階。當太深不易操作時,挖豎井再打橫井至礦脈,南非金伯利礦的開採的深度已達—900米。原生礦須經破碎、分選,才能將鑽石選出,破碎時還要確保鑽石顆粒的完好無損。

次生礦(砂礦)就要先築壩以阻擋波浪沖刷,然後移去表層浮土,逐層清理,以防遺漏。現在世界上20%的金剛石產自原生礦,80%產自砂礦。

❸ 求問請舉例說明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有什麼區別嗎

岩漿礦物:指由岩漿活動所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岩漿礦物是一種原生礦物。原生礦物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組成,呈固態者還具有確定的內部結構;它們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范圍內穩定,是組成岩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
次生礦物:是由原生礦物經風化後重新形成的新礦物,都經過改變而不同於原生礦物。如橄欖石經熱液蝕變而形成的蛇紋石,正長石經風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嶺石,方鉛礦經氧化而形成的鉛礬,其化學組成和構造鉛礬進一步與含碳酸的水溶液反應而形成的白鉛礦等,均是次生礦物。
二者的區別:
岩漿礦物是一種原生礦物,未經外力風化的,其化學組成和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化學成分穩定。
而次生礦物,原生礦物經過外力的風化作用後,其化學組成和結構發生了變化,形成的新礦物,因此而稱之為次生礦物。
岩漿礦物是指與岩漿活動有關形成的礦物,也稱為原生礦物,它們分為五大類岩石,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鹼性岩、酸性岩。每一大類的岩石都有它的代表性礦物。這一大類的岩石礦物都具有岩漿岩的結構、構造的特點,在鏡下都具有各自特徵的光學性質,在野外,產於岩基、岩瘤、或岩脈中的各類礦物都是岩漿礦物;產於變質岩中的礦物都簡稱為次生礦物。當然還有產於加里東期花崗岩中的礦物都稱為次生礦物,還有產於動力變質岩中的礦物也稱為次生礦物。這些礦物的生成都是與蝕變有關的,都是與後期地殼活動有關的,都具有蝕變礦物的特徵的。
岩漿岩不同於沉積岩和變質岩的主要判別標志
●岩漿岩大部分為塊狀的結晶岩石,部分為玻璃質岩石。具有玻璃質的岩
石一般是岩漿岩,只有極少數情況下,在強烈斷裂帶內才有玻化岩。
●岩漿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礦物和結構構造。霞石、白榴石、氣孔、杏仁構
造。
●岩漿岩體與圍岩間一般都有明顯的界線,呈各種各樣的形態存在在於地
層中,有
的平行,有的切穿圍岩的層理和片理。
●岩體中常含有圍岩碎塊(捕虜體〕,這些被捕虜的圍岩碎塊和圍岩常遭
受熱變質作用。
●各地質時期形成的主要岩漿岩類,大部分都可以找到與其化學成分近似
的現代火山岩。
●岩漿岩中沒有任何生物遺跡。

❹ 成吉思汗 次生鑽石礦和原生鑽石礦有什麼區別

沒什麼區別 都是在均窯換鑽石原石的 只不過是一個15金 一個45金而已 如果你著急搞裝備就換45金的 一個禮拜能換5個鑽石原石 如果不著急搞裝備就換次生鑽石礦 一個禮拜只能換3個

❺ 求問請舉例說明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有什麼區別嗎

岩漿礦物:指由岩漿活動所形成的天然單質或化合物。岩漿礦物是一種原生礦物。原生礦物具有相對固定的化學組成,呈固態者還具有確定的內部結構;它們在一定的物理化學條件范圍內穩定,是組成岩石和礦石的基本單元。
次生礦物:是由原生礦物經風化後重新形成的新礦物,都經過改變而不同於原生礦物。如橄欖石經熱液蝕變而形成的蛇紋石,正長石經風化分解而形成的高嶺石,方鉛礦經氧化而形成的鉛礬,其化學組成和構造鉛礬進一步與含碳酸的水溶液反應而形成的白鉛礦等,均是次生礦物。
二者的區別:
岩漿礦物是一種原生礦物,未經外力風化的,其化學組成和結構沒有發生變化,化學成分穩定。 而次生礦物,原生礦物經過外力的風化作用後,其化學組成和結構發生了變化,形成的新礦物,因此而稱之為次生礦物。
岩漿礦物是指與岩漿活動有關形成的礦物,也稱為原生礦物,它們分為五大類岩石,即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鹼性岩、酸性岩。每一大類的岩石都有它的代表性礦物。這一大類的岩石礦物都具有岩漿岩的結構、構造的特點,在鏡下都具有各自特徵的光學性質,在野外,產於岩基、岩瘤、或岩脈中的各類礦物都是岩漿礦物;產於變質岩中的礦物都簡稱為次生礦物。當然還有產於加里東期花崗岩中的礦物都稱為次生礦物,還有產於動力變質岩中的礦物也稱為次生礦物。這些礦物的生成都是與蝕變有關的,都是與後期地殼活動有關的,都具有蝕變礦物的特徵的。
岩漿岩不同於沉積岩和變質岩的主要判別標志
●岩漿岩大部分為塊狀的結晶岩石,部分為玻璃質岩石。具有玻璃質的岩 石一般是岩漿岩,只有極少數情況下,在強烈斷裂帶內才有玻化岩。
●岩漿岩中有一些特有的礦物和結構構造。霞石、白榴石、氣孔、杏仁構 造。
●岩漿岩體與圍岩間一般都有明顯的界線,呈各種各樣的形態存在在於地 層中,有 的平行,有的切穿圍岩的層理和片理。
●岩體中常含有圍岩碎塊(捕虜體〕,這些被捕虜的圍岩碎塊和圍岩常遭 受熱變質作用。
●各地質時期形成的主要岩漿岩類,大部分都可以找到與其化學成分近似 的現代火山岩。
●岩漿岩中沒有任何生物遺跡。

❻ 原生礦物 次生礦物概念及區別還有同生礦物、後生礦物的概念區別

原生礦物是指在內生條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礦作用過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礦石同時期形成的礦物。如岩漿結晶過程中所形成的橄欖岩中的橄欖石,花崗岩中的石英、長石,熱液成礦過程中所形成的方鉛礦等,均是原生礦物。

次生礦物是在岩石或礦石形成之後,其中的礦物遭受化學變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礦物,其化學組成和構造都經過改變而不同於原生礦物。

原生礦物和次生礦物的區別:

一、形成原因不同。

原生礦物形成靠內生作用。次生礦物形成靠外在化學變化。

二、化學成分不同。

原生礦物鉀、鎂、硅含量較次生礦物多。

次生礦物在化學成分上與原生礦物間有一定的繼承關系,隨著土壤年齡增長,風化和成土過程的進行,原生礦物會逐漸減少,轉化為次生礦物。

在自然狀態下,溶解,水解,水化(水),氧化,(氧氣),及生物的作用下,逐漸在成分上脫鉀,脫鎂,脫硅,在結構上晶格發生變化,變得疏鬆或是由原生礦物晶體徹底分解後,由其分解產物重新合成。

三、穩定性不同。

原生礦物具有堅實而穩定的晶格,都是晶質礦物,不具物理化學吸收性能,不膨脹,化學成分和結晶構造並未改變。

次生礦物具有活動的晶格,呈現高度分散性,強烈的吸附交換性能,明顯的膠體特性,處於適應環境的較穩定的狀態,晶體結構包括兩種晶體片,四面體片(硅氧片)和八面體片(鋁氧片)。

同生礦物是指礦體與圍岩在同一地質作用過程中同時或近於同時形成。

後生礦物指沉積岩形成以後至變質作用以前,在埋藏較深條件下所發生的變化和作用形成的礦物。

同生礦物與後生礦物的區別如下:

一、形成原理不同。

同生礦物形成原理為沉積作用或岩漿結晶分異作用。

後生礦物形成原理是外在溫度和壓力比較高,還可以有外來物質加入。

二、礦物不同。

同生礦為沉積礦以岩漿礦。

後生礦物為石棉、水晶、螢石等非金屬礦床。

三、礦物特點不同。

同生礦物較緊密。

後生礦物為較粗大的礦物晶體,新生礦物的分布不受層理控制。

❼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在人們的飾品奢侈品,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鑽石也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對於鑽石的形成原因是人們好奇的。下面由我為你詳細介紹鑽石是怎麼形成的。

鑽石的形成原因

鑽石結構特點:鑽石是由碳元素組成,是一種碳元素的結晶體,硬度是10,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天然礦物,密度為3. 53 ( ±0. 01 ) g/ cm3,折射率為2. 417,色散為0. 044。是金剛石經過切割、打磨加工後的產品,在金剛石礦產中能夠達到寶石級的約佔五分之一,稱為寶石級金剛石,國外稱“鑽石原石”或“鑽坯”。鑽坯切磨成某種琢型後稱為裸鑽,國外稱為成品鑽石或拋光鑽石。英文名稱Diamond ,來自希臘文Adamant 一詞,意為“堅硬不可侵犯,無可征服”。

鑽石和石墨的成分都是碳,鑽石和石墨在不同的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形成,並且兩者在溫度和壓力條件的變化下可相互轉化,鑽石屬於立方晶體,硬度10,石墨屬於六方晶體,硬度為1,兩者晶體結構不同,是晶質碳的兩個同質多象變體。只有在特定的壓力和溫度下,碳才能結晶成鑽石。

鑽石的形成:最早的天然鑽石形成於地球內部,溫度900~1600℃之間,壓力(4.5~6)×109Pa下,深度相當於地下130~200km深度,是鑽石形成的環境條件,理論上只要滿足條件,鑽石可以在任何時期形成,目前開采出的大部分鑽石形成於33億年和12到17億年前兩個時間段,並且大都是在地球古老穩定大陸地區發掘並開採的。形成鑽石的碳來源於地幔融化的岩漿或是因為地殼運動,吧地殼中的碳帶到地球深處聚集,並在適合的條件下結晶成鑽石。

還有一種外部產生鑽石的方式,隕石撞擊大陸,瞬間產生的高溫、高壓也可能產生鑽石,但是在這種方式下產生的鑽石往往比較小,鑽石品質等級差,一般不具備經濟價值,不能用來當做首飾加工用的鑽石使用。

鑽石的發現:鑽石的首次發現是在印度,隨著人們對鑽石的渴望,鑽石的勘探和開采業越發普及。鑽石的礦藏分為原生礦和次生礦。原生礦是地球地質運動產生的,地震、火山活動將富含鑽石的礦物攜帶至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停留富集地區,多數是富含鑽石的金伯利岩和鉀鎂煌斑岩、以及火山口附近的填充物和岩牆、岩床中的根部礦床。次生礦是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從原生礦搬運沉積而來,大都是經過風化、 雨水 沖刷,殘留在山坡、河流、海岸中並富集形成礦床,多數為砂礦。

鑽石的形成和發現過程大致就是這個樣子,不像黃金等貴金屬,自21世紀以來,鑽石價格依然保持只升不降的穩定增長態勢,已逐漸成為投資人的首要選擇。

鑽石的鑒別 方法

簡易鑒別

鑽石的簡易鑒別方法:需要藉助一個10-20倍放大鏡作輔助並作數個簡單的觀測。

觀察鑽石的腰部,若是磨沙狀腰圍就最適合用此方法,鑽石因為比任何冒仿品堅硬,因此不會像冒仿品般出現細條狀的紋路,鑽石的腰圍乃呈顆粒狀外觀。

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往往會比鑽石的感覺圓鈍,而鑽石的刻面稜線必是銳利的。

基於鑽石比冒仿品堅硬,冒仿品的刻面稜線常常出現磨損的情況。

若鑽石留有天然面,天然面上有機會發現到鑽石獨有的『三角形生長紋』。

若鑽石出現崩斷口,外觀通常皆為階梯狀,而冒仿品則會截然不同地呈彎弧或貝殼狀。

硬度檢驗

鑽石是已知最硬的自然生成物質,沒有什麼東西可在鑽石上劃上痕跡,若能劃上痕跡的則絕非鑽石。

導熱試驗

在待辯鑽石和 其它 相似物品上同時呼一口氣,若是鑽石則其表面凝聚的水霧應比其它物品上的水霧蒸發得快,這是因為鑽石具有高導熱性的原因。

觀察方法

觀察反射光

用放大鏡可觀察到鑽石的腰圍處呈現一種很細的磨砂狀並有亮晶晶的反射光。鑽石的這種特徵是獨一無二的。

看生長點

在放大鏡下觀察,真品鑽石的晶面上常有溝紋和三角形生長點,而贗品有三類:①加了氧化鋁的普通玻璃,因折射率和色散提高, 容易誤入,但硬度低。②用化學合成的藍寶石和無色尖晶石仿製,硬度接近,但折射率低並有雙折射現象,在放大鏡下可見重影。

鉛筆鑒別

鉛筆的化學成分是碳和鑽石一樣,

只是物理結構不一樣,所以很多人用鉛筆去檢測鑽石的真偽,屬於一種比較實用有效的方法,在鑒定的時候,要先把鑽石用水濕潤,然後再用鉛筆輕輕的刻劃,在真鑽石的晶面上,鉛筆劃過的地方,是不留痕跡的,而如果不是鑽石,而是玻璃、水晶等材料,就會在表面上留下痕跡,一般情況下,用鉛筆刻劃來鑒別鑽石的真假,這種方法的准確性是較高的。硬度較高,折射好,但在轉動時會反射較多的彩光,與真品在轉動時只反射出微弱的黃、藍色彩光相比,有明顯的差別。

鑽石的切割程序

一顆鑽坯看起來並不起眼,必須經過仔細的切磨、加工,才會成為我們所慣見的閃爍生輝的鑽石。因此,鑽石的車工,直接影響鑽石的價值,詳見後述。最理想的切割效果當然是保持鑽石的最大重量、盡量減少瑕疵,並充分展示鑽石的美,以使鑽石光彩照人。一般的切割過程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標記(劃線):這是鑽石切割的第一步,先檢驗鑽坯、並在鑽石表面做標記,做這項工作的人有著豐富的 經驗 並精通加工技術。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的鑽石,以盡可能高地體現鑽石的價值。劃線員必須留意兩點:即既要盡量保持最大的重量,又要盡量減少內含物。劃線員利用放大鏡研究鑽坯的結構,如果是大顆粒鑽石,這項工作可能要歷時數月,對普通鑽坯則需要幾分鍾。不過,不論鑽坯如何細小,每一顆鑽石都要經過詳細的檢查以做出正確的判斷。

劃線員用印第安墨水在鑽坯上劃下標記,顯示該鑽坯要沿此線分割。通常盡可能沿鑽石的天然紋理方向劃線。

劈割

劈割師將劃好的線的鑽坯安放在套架上,然後以另一顆鑽石沿分割線削一個凹痕,再把方邊刀放在凹痕上,以手捶在劈刀上以合適的力敲擊,鑽石會沿紋理方向被劈成兩半或多塊。

鋸切

大多數鑽石並不適宜劈開,這時需要用鋸切開,由於只有鑽石才能切割鑽石,因此鋸片是一張在邊緣塗有鑽石粉及潤滑劑的磷青銅圓片。鑽石固定在夾子上,鋸盤以高速旋轉,即可將鑽石鋸開。現代激光技術引入鑽石切割,大大提高了鑽坯的加工效率。

成型

鋸開或劈開的鑽石再送到打圓部門去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由於鑽石是目前為止人類所認識到的最硬的天然物質,所以只有鑽石才能打磨鑽石,而且因鑽石各個方向的硬度略有不同。所以研磨時要憑借經驗,把握住鑽石的基本形態:三方體、八面體、十二面體及晶體特性。一般方法是將鑽坯高速旋轉的車床上,然後用另一臂桿上的鑽石把轉動中的鑽坯打圓。

拋光

在一個塗有鑽石粉和潤滑油的鑄鐵圓盤上,車磨出所有瓣面(刻面),使鑽石發出光彩。研磨的過程通常是,首先在底層做出8個大面,然後做16個刻面。加尖底,共25個刻面,並由此延伸出三角小面,風箏面及腰上刻面,一共33個刻面,這樣一顆圓形鑽石一共58個刻面,如果沒有底尖的小刻面則共有57個刻面。

並不是每顆鑽坯都必須經過全部以上工序,這須視鑽坯的本身特點、所要達到的目標而定,如對前述的“扁平狀”鑽坯可能就不用劈割這道工序,又如加工祖母綠鑽石就不須經“打圓”的工序。

然而,任何鑽石毛坯,有兩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這就是“劃線”、“起瓣、拋光”。一顆精工切割的鑽石所產生的瓣面,其位置和角度都是經精確計算的,使鑽石發出最大的光彩。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激光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引入,可以使鑽坯的設計、切磨更加精確無誤。

鑽石的化學成分

鑽石的化學成分是碳,這在寶石中是唯一由單一元素組成的,屬等軸晶系。常含有0.05%-0.2%的雜質元素,其中最重要的是N和B,他們的存在關繫到鑽石的類型和性質。晶體形態多呈八面體、菱形十二面體、四面體及它們的聚形。純凈的鑽石無色透明,由於微量元素的混入而呈現不同顏色。強金剛光澤。折光率2.417,色散中等,為0.044。均質體。熱導率為0.35卡/厘米/秒/度。用熱導儀測試,反應最為靈敏。硬度為10,是目前已知最硬的礦物,絕對硬度是石英的1000倍,剛玉的150倍,怕重擊,重擊後會順其解理破碎。一組解理完全。密度3.52克/立方厘米。鑽石具有發光性,日光照射後 ,夜晚能發出淡青色磷光。X射線照射,發出天藍色熒光。鑽石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在常溫下不容易溶於酸和鹼,酸鹼不會對其產生作用。

鑽石與相似寶石、合成鑽石的區別。寶石市場上常見的代用品或贗品有無色寶石、無色尖晶石、立方氧化鋯、鈦酸鍶、釔鋁榴石、釔鎵榴石、人造金紅石。合成鑽石於1955年首先由日本研製成功,但未批量生產。因為合成鑽石要比天然鑽石費用高,所以市場上合成鑽石很少見。鑽石以其特有的硬度、密度、色散、折光率可以與其相似的寶石區別。如:仿鑽立方氧化鋯多無色,色散強(0.060)、光澤強、密度大,為5.8克/立方厘米,手掂重感明顯。釔鋁榴石色散柔和,肉眼很難將它與鑽石區別開。

看了鑽石是怎麼形成的還看:

1. 金礦怎麼形成的

2. 月亮石怎麼形成的

3. 雷聲和閃電是怎麼形成的

4. 潟湖是怎麼形成的

5. 貝殼的珍珠是怎麼形成的

❽ 翡翠礦產雖多!你知道什麼是原生礦、次生礦嗎

大家稍微接觸過翡翠的,我想大家應該基本都知道無論是河裡撈的,還是山裡挖的的,凡是沒有加工過的翡翠原石,在交易的行話里都叫做毛料。

❾ 成吉思汗 次生鑽石礦和原生鑽石礦有什麼區別

沒什麼區別
都是在均窯換鑽石原石的
只不過是一個15金
一個45金而已
如果你著急搞裝備就換45金的
一個禮拜能換5個鑽石原石
如果不著急搞裝備就換次生鑽石礦
一個禮拜只能換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