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經濟學中的水和鑽石之謎是什麼
擴展閱讀
數學成本怎麼畫 2025-07-30 07:30:48
自己腌制雞排成本多少 2025-07-30 07:22:39

經濟學中的水和鑽石之謎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09 16:54:33

Ⅰ 鑽石為什麼總是比水貴

眾所周知,水是人類生活的源泉,沒有水,人類就無法生存,地球也就失去生機,更別說社會進步了。

因此,水的作用是巨大的。但現實中水的價格卻很低廉。與之相比較而言,鑽石的價位似乎要比水的價位高出很多,但鑽石卻不如水那麼實用,它除了裝飾之外最主要的用途是用在科學研究與工業生產上。

人類沒有鑽石可以繼續生存,但沒有了水卻活不下去。從生存的角度來說,鑽石對於人類社會而言是可有可無的,可以說它本身是沒有價值的,但它在現實社會中的價格卻非常昂貴。這是為什麼呢?

著名畫家徐悲鴻的作品,因為他已經去世無法再出新作,所以他的作品只能是賣一件就少一件。齊白石的畫也是同樣的道理。因此,面對這些稀有「產品」人們自然要去高價競拍。

有一個企業家曾經發表過這樣一番言論:「你知道現在最賺錢的行業是什麼嗎?是倒騰古董。我就是倒騰古董的,只要沒看走眼、不是假的,只要買上了,一件東西就價值連城。因此我在這上面賺了很多錢,之後便什麼都不用幹了,只買賣古董就夠滿足我的生活。」現如今賺大錢的行當有很多,如開金礦、炒股票或者炒房地產。但這個人面對那些誘惑卻能無動於衷,由此可見他說的那些話肯定不是空穴來風,而且投資古董也一定是有利可圖的。

古董是一國經濟繁榮的一個指數。當古董價格飆升,大家都去搶古董、拍賣古董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國家的經濟已經開始走好了。

人們只有在溫飽之後才會想到古董,吃不飽肚子的時候,誰還想去弄個古董在家放著呢?

發生在1991年底的一件事就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當時莫斯科的油畫雖然很有名,可是卻賣得非常便宜,只需要幾十個盧布就能買下一幅。這是因為那時1美元可以換100盧布,當地很多人都沒有吃的。可悲的是,他們能找到的不是麵包和牛奶,而只有這些非常漂亮的油畫。

那個時候俄羅斯人為了溫飽,只能把家裡的一幅幅油畫都拿出來賣,把所有的古董都拿出來賣。當時即使有人覺得那些油畫很好看、很漂亮,也只能欣賞欣賞,因為他們要把錢留下來去買吃的。

一轉眼過了將近20年。今天再來看俄羅斯的油畫,卻已經非常貴了。如果當時誰有理財的觀念,買上一幅油畫,那現在不知道值多少錢了。可當時很多人還沒有滿足溫飽,甚至還凍得直發抖,根本就沒有心思去考慮賺錢的事情。而當時的德國就不一樣了,在那裡體現出了西方經濟的發達,那裡的油畫、古董,甚至那裡的每張床都賣得很貴。

當然,現在的俄羅斯與過去也迥然不同了。其古董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買家們瘋狂涌進莫斯科來買油畫。這些現象說明什麼?說明俄羅斯的經濟開始回升了,說明俄羅斯人民有錢了、富裕了。說到這里,只想告訴大家,古董是稀缺的,而稀缺東西的價格是昂貴的。

古董是稀缺資源,所以越少越值錢。同理,鑽石與水比較起來,鑽石也是一種稀缺資源,所以鑽石要比水珍貴。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種現象在相當一段時間里困擾了不少的經濟學家。在我們跟隨後來的經濟學家揭開鑽石比水貴的謎底之前,讓我們先來弄明白幾個經濟學概念。

邊際效用和總效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邊際效用是新增加的一單位商品所增加的效用,而總效用是消費一種商品主觀上所獲得的總的滿足感。

根據上面的概念,可以得出這樣的理論:一件商品的價值,不是由它的總效用決定的,而是由其邊際效用決定的。

下面我們再來看總效用的規律。隨著消費某種物品數量的增加,效用會跟著不斷增加。但這個增加也是有一定極限的,它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再增加了。之後就倒過來開始減少,隨著消費的增加而減少。比如喝水,開始的時候,因為口渴,喝的越多越滿足,但是喝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再也喝不下去了,總效用就會下降。

為什麼總效用是先增加後下降呢?答案是:這都是由邊際效用造成的。邊際效用變化的特徵是逐漸遞減,也就是後一單位的效用沒有前一單位的效用大。

那麼為什麼邊際效用會遞減呢?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主觀感受,也就是來自於我們腦細胞中的神經元對外界刺激的應激反應。這就好比你住在鬧市區,無論白天還是晚上,都有來往的車輛非常吵鬧。開始的時候,你一定是輾轉反側睡不著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後,你對這種雜訊就根本沒有感覺了,它也就不再影響你的睡眠了。也許沒有了這種噪音,你還睡不踏實了呢!

只要你認可了這一點,那麼水和鑽石的價值之謎就會不攻自破了。

一件物品,它的用途是多種多樣的。經濟學家認為,理性的人們在擁有一件物品的多個單位後,可以根據用途的重要性來對這些物品從大到小地排序。比如你獲得了20000個單位的水,你會把第一單位的水用來自己喝,第二單位用來做飯,第三位用來洗衣服,第四單位用來洗澡等等,因為喝水要比做飯重要,而做飯又比洗衣服重要,諸如此類。

到還剩下一單位的水時,你怎麼想都想不出應該做點什麼,最後選擇滋潤大地,把最後一單位的水拋向在空中,這時你就會看著水在陽光下熠熠閃光。然而這時水的效用幾乎接近零。

假如,你也獲得了20000單位的鑽石,第一單位你肯定會將它們戴在身上炫耀,因為鑽石本身就稀缺而且還是奢侈品,不是為了實用,而是為了虛榮。對於第二單位,不管你會怎麼處置,是送人還是珍藏都隨你開心,但是無論怎麼樣,你不會傻到把它像水一樣拋到空中吧?對最 後一單位,也就是第20000個單位,假定你傻到把它拋灑在空中,但是它的總效益還是要比水高很多。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灑過水,也看別人灑過水,可以說水滿足了我們所能想像的所有用途或者效用。可是誰見過扔鑽石的呢?沒有。鑽石大概也就只能滿足第一種用途,填補一顆虛榮心。

根據邊際效用遞減的原理,排在前面的效用大,排在後面的效用小。水可以滿足我們非常非常小的慾望,於是,它的邊際效用很小,甚至沒有。而鑽石只滿足了我們一個慾望,只排了一個,其邊際效用當然很大。因為邊際效用決定價值,所以,鑽石的價錢要比水貴。

Ⅱ 解釋水和鑽石的價值悖論 用經濟學的知識回答

水和鑽石的價值悖論是指:水對人們很有用,必不可少,(即彈性=1的必需品)但是水價很便宜;鑽石對人們的用途很有限,但是卻很昂貴(即彈性>1的奢侈品).
這一悖論可以從需求和供給兩方面來共同說明,因為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共同決定的.從需求一方看,價格取決於商品的邊際效用,而不是用效用.對於誰,水源充足,人們對水的消費量大,因而邊際效用很小,價格也就很便宜.同理,人們對鑽石的邊際效應很大,所以鑽石的價格也就很昂貴.從供給方面來看,由於水源充足,生產人類用水的成本很低,因而價格也很低,鑽石很稀缺,生產鑽石的成本也很高,所以鑽石價格昂貴.
綜合需求和供給兩方面的討論,得出結論,水便宜,鑽石昂貴的價值悖論.

Ⅲ 用經濟學解釋「鑽石為什麼比水貴」。

人們願意為鑽石支付的錢要遠高於水。原因是一個人對任何一種物品的支付願望都基於其邊際利益,即物品產生的額外收益。反過來,邊際利益又取決於一個人擁有
多少這種物品。水是不可缺少的,但增加一杯水的邊際利益微不足道,因為水太多了。於此相反,並沒有一個人需要用鑽石來維持生存,但由於鑽石太少,人們認為
增加一單位鑽石的邊際利益是很大的。」

以下是這個例子可能用到的信息:

1.邊際利益(marginal benefit)又作邊際效益、邊際收益,指每多消費一單位商品所帶來的利益。

邊際學派對價值悖論的解釋中提到:「商品的價值取決於邊際效用。」

2.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的總成本的增量。

3.經濟學十大原理中的原理三提到:理性人考慮邊際量,即通常通過比較邊際利益和邊際成本來作出決策。

4.邊際學派認為,決定商品價值的不是它所包含的社會必需勞動量,而是消費者從消費一種商品中得到的效用,即消費該商品帶來的滿足或享受程度。一種商品的價值大小不取決於它有多大用途(使用價值)或所包含的勞動量,而是消費者對它的主觀評價。

Ⅳ 邊際效用論者如何解釋鑽石和水之迷

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的本質就是"物以稀為貴",

水是生命必須的,鑽石卻不是,但鑽石的價值卻遠高於水。

這是因為自然界中水太多了,根據邊際效用遞減規律,當水近似無限多的時候,水的價值就近似於0。而鑽石極其稀少,因而價值昂高。

(4)經濟學中的水和鑽石之謎是什麼擴展閱讀:

邊際效益遞減是經濟學的一個基本概念,它說的是在一個以資源作為投入的企業,單位資源投入對產品產出的效用是不斷遞減的,換句話,就是雖然其產出總量是遞增的,但是其二階導數為負,使得其增長速度不斷變慢,使得其最終趨於峰值,並有可能衰退。

最明顯的詮釋,就是非線性函數,例如二次曲線。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例子:給你一個可愛多,你高興的亂跳以為賺了,接下來是第二個……可是一直給你,你會覺得開始惡心了。這有兩個原因:一,你吃飽了,生理不需要了,二,你吃膩了,刺激受夠了。你希望有個機會表白自己「老大,給個哈根也好啊?」

所謂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講的也是這個道理:剛來了要混個臉熟,所以拼盡全力在所不辭。日子一久,也就淡了。

Ⅳ 用經濟學原理解釋,為什麼鑽石比水貴

1、鑽石比水稀缺因此鑽石的需求遠遠大於供應,需通過提高鑽石的價格來降低需求。

2、任何物品的支付願望都基於邊際利益,即物品產生的額外收益。水比鑽石稀缺因此增加一單位的鑽石比水的邊際利益大。

3、從勞動價值論的觀點出發,鑽石比水貴的原因很簡單:因為鑽石的生產過程中,凝聚了更多的人類勞動,也就具有比水具有更高的價值。同時,價格在價值附近波動,鑽石的價格比水的價格高,也就是自然的結果了。

(5)經濟學中的水和鑽石之謎是什麼擴展閱讀

對於「鑽石比水貴」的解釋,「主觀(效用)價值論」和「邊際」的組合給出了一個較為完滿的解釋,「勞動價值論」則顯得有些一廂情願。

隨著19世紀70年代邊際效用理論的興起,主流經濟學界也更傾向於用更注重人類心理變化的邊際效用,來解釋商品價格的形成,而非抽象的勞動價值。

勞動價值論事實上在努力為商品找到一個客觀的、一般的價值尺度,對於一部分商品來說(比如原始社會的鹿和兔子),其實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隨著分工的細化和生產鏈條的延長,一件商品中凝結著多個人的勞動,提高了度量的難度。

此外,隨著生產要素的不斷豐富,諸如資本、創造力等要素的貢獻,也難以找到一個客觀的、一般的價值尺度來度量。

Ⅵ 試解釋水和鑽石的價值悖論(西方經濟學)

我的認識這是一個需求階梯的表現,價值上沒有可比性。水是人類第一需求,在這一需求沒有得到解決前,一袋子的鑽石他都會丟掉。在水的需求解決之後,用什麼樣的財力去關注鑽石那是另外一回事。把兩個需求層次不同的物質在價格上相提並論,這本身就是悖論。

Ⅶ 如何用經濟學中的均衡理論來解釋水和鑽石的相悖

均衡理論?
這不是價格悖論嗎?
應該是說價格不是由物品的價值決定而是有物品的邊際效用決定。水雖然對人而言效用很大,而相對而言鑽石對人的效用則小得多。但是,物以稀為貴啊
從經濟學角度,商品的價格是由其最後一單位的效用來決定的。這樣,水的供給是無限的(不包括正在受苦的南方同志們啊),雖然口渴的時候第一口水珍貴無比,但隨著水的供給單位的增加,水就不值錢了。但是鑽石由於其稀少性,保持著昂貴的價格啊

Ⅷ 微觀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曾經提到鑽石與水的悖論

人在評價事物時不是根據抽象的類屬,而是根據可得的特定單位。他不想知道「整體的鑽石」對他的價值是高於還是低於「整體的水」,而只關注,在現有給定的可得的水與鑽石的庫存情況下,對他來說「一瓶水」的價值是否高於「一克拉鑽石」。因此,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偏愛鑽石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上所釋,價值,或者效用不可以被度量,因此也不能相加,相減或者相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