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切工鏡看鑽石為什麼會變色
擴展閱讀
數學成本怎麼畫 2025-07-30 07:30:48
自己腌制雞排成本多少 2025-07-30 07:22:39

切工鏡看鑽石為什麼會變色

發布時間: 2022-09-09 08:33:21

❶ 鑽戒為什麼會由白變黑

其中一個原因是受汗液影響,其實我們的汗液也會給自己佩戴的珠寶飾品帶來影響和損害,人體在溫度運動下所產生的汗液中含有氯化物和乳酸等成分,雖然含量不是很多可能只是占據了汗液的1%的比例,但是汗液中含有的氯化物和乳酸等對鑽戒的危害並沒有減少,或許大家不知道鑽石裡面含有銀和銅等金屬材質,當這些物質與汗液中產生的物質相遇時就會發生化學反應,並且所產生黑色的化學鹽對人體皮膚和鑽戒都有傷害,所以我們在做劇烈運動,或者是處在高溫環境中時,好不要佩戴鑽石飾品等。

鑽戒表面由白變黑的第二個原因是化學物質影響,我們都知道鉛這種化學物質不管是對人體還是珠寶飾都有危害,往往女性常用的化妝品中有些就會含有鉛這類東西。當鉛和鑽石飾品或者是黃金飾品相遇後,會致使這些珠寶飾品變色,失去光澤亮度,不再如初那樣光彩奪目,絢麗迷人了。另外染發劑裡面也有鉛的存在,雖然含量比較少短期內不會有什麼影響,但如果時間長了就會出問題,讓你的飾品變黑尤其是黃金飾,所以為了自己的健康和美麗,日常生活中還是少與含鉛的物質接觸。

❷ 鑽石看起來為什麼閃亮,物理問題

和鑽石的切工有關,鑽石的原石也不是光彩奪目的,是要經過琢磨的~~

市面上的鑽石琢型一般以標准圓鑽型為主。這種琢型稱為理想式切工,也稱托爾科夫斯基工,是波蘭數學家馬歇爾.托爾科夫斯基(MarcelTolkowsky)於1919年首先通過光學計算出理論上讓鑽石反射最大量光線的切割方程式。這種切磨共包括檯面、風箏面、星小面、上腰和下腰小面、亭部主刻面、底尖面共58個刻面。台寬比、冠高比、腰厚比、亭深比、全深比、底尖比等一系列托考夫斯基切割比率奠定了鑽石理想切工的基礎。鑽石的切割比率越接近這一系列數值,他的切工就會越好,鑽石也會越閃亮,完美切工比例的鑽石會呈現「八心八箭」現象,也稱為丘比特切工。通常鑽石原石按這樣的比率切割,損失的重量也是最多的。國際通行的鑽石4C標准也主要是針對標准圓鑽型切工的鑽石制定的。

圓形鑽常見的八心八箭的切法,57個切面,這樣的鑽石在切工鏡下會呈現八心八箭的效果,切割得較好的鑽石八星八箭分布均勻、對稱、清晰,切割不好的則比較模糊。

插圖可供參考。

❸ 我買了一顆鑽石,底部的頂尖部位在切工鏡下是黑色的,是怎麼回事啊鑽石72分

可能是包裹體,就是雜質,你可以看看證書上的凈度是多少。
VS2 10倍光學鏡下可發現少量的包裹體
SI1-2 10倍鏡下非常容易發現礦物包體,肉眼可見礦物包體。

❹ 18k白金為什麼會變色的

18K金本身不會變色,只是18K白金並不是真正的銀白,總是略帶微黃白,所以,一般都會再鍍上一層銠使得它銀白光亮,平常說的變色是指這層鍍金脫落而出現原來的顏色,

所以18K金只是18K白金如果經常接觸些強酸強鹼刺激性的化學物的話,是很容易變色的,比如洗衣粉、洗潔精、化妝品等,或者與其它硬物摩擦的時候,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鍍層磨損後就會裸露出金屬的本色,出現淡淡的黃白色。

AU750指含有75%黃金和25%其它金屬組成的合金,俗稱18K金,AU750由於其25%為別的金屬,也可以做成不同顏色,如白色、淡黃色、粉紅色(玫瑰金)。

(4)切工鏡看鑽石為什麼會變色擴展閱讀:

18K金保養注意事項:

1、可以去購買一瓶珠寶清洗液,按照一定的比例進行浸泡處理,記得用軟布擦拭乾凈即可。

2、如變黑褪色嚴重僅僅清洗是不夠的,需要拿著首飾去珠寶店請專業的師傅進行翻新或者電鍍,這樣才能恢復如新。

18K金鑽戒購買時最需要注意的事項就是鑽石4C等級,重量、凈度、色澤和切工除了是衡量鑽戒價格的重要因素,也是鑽戒是否透明、純凈無暇、閃亮的重要決定因素。

購買18K金凈度注意選擇在SI2級別以上的、最好是VVS到VS級別的;色澤要在J色以上,最好是D-F色的,切工要在G以上,最好是EX或VG級的,如果預算有限的話,那麼注意可以適當放低重量方面的要求,選擇凈度、色澤和切工等級比較高的18K金鑽戒。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18K白金戒指其實是黃金?戒指材質引爭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18K金

❺ 買鑽石要看切工,凈度和顏色,那麼什麼是鑽石的切工什麼樣的切工算是好的

鑽石切工的圓度、深度、寬度以及琢面的均勻度都決定著鑽石的光度,許多寶石學家認為鑽石的切磨工藝是最重要的鑽石特性,因為即使一顆鑽石擁有完美的顏色(color)和凈度(clarity),遇到拙劣的切磨也會使一顆鑽石失去其耀眼的光彩。
理想切工:代表只有3%的一流高質量鑽石才能達到的標准。這種切工使鑽石幾乎反射了所有進入鑽石的光線。一種高雅且傑出的切工。
非常好切工:代表大約15%的鑽石切工。可以使鑽石反射出和標准等級切工的光芒,但是價格稍低。
好切工:代表大約25%的鑽石切工。是鑽石反射了大部分進入鑽使內部的光。比VG級便宜的多。
一般切工:代表粗糙度為35%的鑽石切工,仍然是優質鑽石,但是一般切工加工的鑽石反射的光線不及G級切工。
差切工:這包含所有沒有符合一般切工標準的鑽石.這些鑽石的切工要麼深而窄要麼淺而寬易於讓光線從邊部或底部逸出。

鑽石歷史
[1]鑽石是迷人的,而與種種傳說、迷信交織在一起的一部鑽石歷史,更增添了鑽石的神秘色彩。鑽石的歷史也是人類文明歷史的一個縮影。這里只對其作簡要的勾勒,目的是為鑽石鑒賞者提供一個簡要的線索。
鑽石之初——印度
鑽石的歷史起源於印度。在十七世紀之前,雖然早期婆羅洲也產鑽石,但由於產量極少,因此可以說印度是當時鑽石的唯一產地。古印度人把鑽石顏色分為四個等級,這是印度所特有的種姓制度,就是對印度人地位、身份所進行的一種劃分:無色的鑽石稱作「婆羅門」;淺紅色的鑽石稱作「剎帝利」;淺綠色的鑽石稱作「吠舍」;灰色的鑽石稱作「首陀羅」。在公元前四世紀的文獻中已有關於鑽石的描述和記載,考古研究發現印度人在公元前四世紀已用鑽石作為工具,對其它寶石的珠子進行雕琢。當時的印度人已知道,當兩顆鑽石相互碰撞時,部分鑽石會裂開甚至蹦掉,這是鑽石辟開加工的開始。在印度人看來,世間萬物都有「生世之謎」,傳說鑽石的前世是一位名叫巴拉的勇猛無比的國王,他不僅出生純潔,其平生所作所為亦光明磊落,當他在上帝的祭壇上焚身後,他的骨頭便變成了一顆顆鑽石的種子,眾神均前來劫奪,他們在匆忙逃走時從天上灑落下一些種子,這些種子就是蘊藏在高山、森林、江河中的堅硬、透明的金剛石。
鑽石之路——從印度到地中海
與古代中國通向西方的「絲綢之路」一樣,連接古印度與西方的則是「鑽石之路」。鑽石之路實際上由兩條路線組成,一為陸路,從印度經現今的兩伊、土耳其抵羅馬;二為水路,跨印度洋,經伊斯蘭聖城麥加,從地中海南岸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再穿地中海抵達羅馬。公元一至三世紀羅馬帝國出現的鑽石,即是通過這兩條「鑽石之路」從印度運來。可想而知,最好的鑽石必然首先為印度的國王們所擁有,其次為沿途各國的統治者所佔有,當走到終點時,剩餘的鑽石已為數不多了。
公元三世紀之後,在大約一千年的時間里,鑽石在地中海地區銷聲匿跡。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隨著羅馬帝國的衰亡,波斯帝國崛起在印度和地中海之間,它取代了羅馬帝國而成為印度鑽石的主要吸收者。此外,伴隨羅馬帝國衰落喪鍾的還有基督教的興起,由於此前的鑽石大都與異教迷信聯系在一起,剛剛皈依基督教的教徒們對鑽石興趣在為減小。
鑽石新的生命——歐洲
中世紀的歐洲,雖然鑽石已經受重現,但人們心目中的鑽石仍帶有各種神秘色彩,就如:有人認為鑽石可以治病,也有人認為鑽石是有毒的,吞下去會導致人死亡。有一些關於鑽石的迷信則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如將士們認為鑽石會給擁有者帶來勇氣,作戰時佩載鑽石,可無往而不勝,又如鑽石會使男人對妻子的愛更深。
承前啟後——巴西
印度的鑽石產量在十七世紀達到高峰,年產量大約為5-10萬克拉,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達到寶石級。此後鑽石產量迅速回落,在1725-1730年間,每年從印度運至歐洲的鑽石只有2000-5000克拉,歐洲的鑽石工業面臨空前挑戰。所幸的是在1730年,在另一個遠離歐洲的大陸,南美巴西發現了鑽石,並很快取代了印度,成為第一大鑽石生產國。在1730-1870年的140年時間里,來自巴西的鑽石主宰了世界的鑽石市場。其產量在1850-1859年間達到頂峰,平均年產量達到30萬克拉。由於鑽石產量供給充足,鑽石也不再是僅僅供王公貴族們享用的奢侈品了,只要有錢,不管你身份如何,你盡可以在市場上購到你看中的鑽石。
現代鑽石工業——南非
巴西的鑽石一度使世界鑽石業興旺,但其供給量有限。到1861年為止,巴西的鑽石年產量下降到17萬克拉,到1880年,巴西鑽石年產量只有5000克拉。這種戲劇性的產量下降對當時歐洲初具規模的鑽石業的沖擊是可想而知的。在這時,一個神秘的大陸--非洲傳來喜迅。1866年夏,一天,位於南非奧蘭治河岸的德克爾農場一個15歲的男孩發現了一顆重達21.25克拉的鑽石,後來這顆鑽石被切磨成10.73克拉的橢圓形鑽石,最初被命名為「奧萊利」。當這顆鑽石亮相於1889年在巴黎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時,已被易命名為「尤利卡」(Eureka)。南非鑽石出現署光後,很快在金伯利發現規模巨大的鑽石礦床,1872-1903年間,從金伯利城周圍的各礦床中開采出來的鑽石年產量已達2000-3000萬克拉,佔全球鑽石總產量的95%。由於南非鑽石的發現,並在此基礎上,創立起了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公司-DeBeers公司,並由此開創了現代十分繁榮的現代鑽石產業。

鑽石的切工

鑽石價值衡量的4c標准中,唯有車工是直接受人為影響。雖然鑽石可以加工成各種各樣的不同形狀(花式),以滿足不同品味,但是車工的優異程度直接影響鑽石得出火、閃光。沒有加工的鑽石毫無光澤,只有經過訓練有素的師傅精確無誤的設計,巧奪天工的雕琢,才能揭開鑽石的面紗,使之充分利用光的性質呈現彩虹般的「火彩」,並具有閃爍特點。車工的基本形式包括:圓型、梨型、心型、祖母綠型、公主型、橄欖型、橢圓型。
每一顆鑽石都由三個基本部份組成,冠部、腰部、底部。
冠部(crown):冠部是鑽石腰部以上的梯形部份。冠部的作用,是分散進入鑽石內的光線。當光線射入鑽石內部會使鑽石更明亮,使鑽石看上去象五彩繽紛的火焰。以圓鑽來說,冠部的正中央有一八角形的刻面(Facet),稱為桌面(Table);桌面的每一邊之外有一個三角刻面(Star Facet),稱為三角刻面;每二個三角刻面之間有一個菱形刻面,稱為風箏刻面(Crown Facet);每二個風箏刻面之間,接觸腰圍的一端,有一對腰上刻面(Upper Girdle Facet)並且成對排列,左右對稱,稱為上腰刻面。
腰部(girdle):腰部是環繞鑽石最寬的部份,薄薄的一圈;若從鑽石的側面觀察,腰圍成一條線。腰部的作用,在保護鑽石的邊緣,防止鑽石破裂,並作為寶石鑲嵌之邊緣。
底部(pavilion) 也叫亭部:鑽石腰部以下三角形的部份。鑽石底部的作用,使通過冠部進入鑽石的光線,反射到你的眼睛。以圓形鑽石來說,冠部共有33個刻面,腰圍之下有24個刻面,加上尖底1個刻面,總共為58個刻面。
鑽石的切工是重要的標准。根據國家標准切工可分為很好、好和一般三級。而國際上除上述三級外還有差(Poor)這一級。做工優良的鑽石各部分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需要用儀器來仔細測定,才能得知它是很好、好還是一般。同樣大小、同一色級、同一凈度的鑽石,由於切工的好壞,其價格可相差數倍之巨。切工的好壞直接影響鑽石的火彩度。切工優良的鑽石,散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切工不良的鑽石,邊緣顯得不銳利,光芒頓減。大自然賦予每顆鑽石原石不同特徵的瑕疵,然而通過切磨師的切磨,卻可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還原鑽石的天然美麗,創造最大的價值。如圖所示,要使鑽石最充分的發揮它獨特的美麗光芒,則完全依賴於鑽石切磨的比例是否得當,以及拋光的質量,刻面的對稱性等等。

❻ 天然鑽石用紫光燈照為什麼會變顏色

當鑽石晶體內存在少量的雜質元素時,將導致寶石晶體在價帶和導帶之間產生新的局部能級,由此縮短帶隙間的距離,電子在躍回過程中,將受激發是額外所得的能量以可見光的形式釋放出來,便產生發光現象。

嚴格來說並不是變色,而是鑽石在外來能量(紫外線)的激發下,發出可見光的性質,也就所說的鑽石的熒光性。 鑽石主要成分是C,其質量分數可達99.95%,微量元素有N、B、H、Si、Ca、Mg、Mn、Ti、Cr、S、惰性氣體及稀土稀有元素,達50多種。

(6)切工鏡看鑽石為什麼會變色擴展閱讀

天然鑽石鑒定標准:

鑽石的質量好壞取決於鑽石的4C標准,鑽石的4C即鑽石評價標准。它包括鑽石的卡、凈度、色級、和切工。卡是我們常說的克拉,表示鑽石的大小。凈度是指鑽石中瑕疵的多少,瑕疵少的級別就高,可以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但是如果鑽石的瑕疵多,就可能造成鑽石的表面非常暗淡。

色級是指鑽石的顏色級別,鑽石的顏色由最罕貴的完全無色至黃、褐色,色澤越淺的鑽石,光線越易於穿透,這是4C中最直觀的。

❼ 切工鏡下的鑽石有黑點

鑽石里出現小黑點是正常現象
每一顆鑽石在生長過程中,都會或多或少的吸收一些外界物質,這些外界物質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就會在鑽石內部形成包裹體或伴生紋等物質,俗稱鑽石內含物或瑕疵,這也是鑒定鑽石真假好壞的一項重要因素。鑽石內含物的多少,關系著其凈度的高低,鑽石凈度從上到下一共分為FL、IF、VVS1、VVS2、VS1、VS2、SI1、SI2、I1、I2、I3等13個等級,FL級是等級最高的完美無瑕級鑽石,內外都幾乎檢測不到任何瑕疵雜質。覺得有用點個贊吧

❽ 切工鏡紅色藍色都看什麼

切工鏡內壁,通常都會有一層藍色的塑料反光紙這樣看就是藍色的,如果把它換成紅色看過去就是紅的了。
切工鏡則是專門用來觀察和檢查鑽石切割後的效果的鏡子,切工鏡是由框架、濾色薄膜和放大鏡三個部分組成。切工第一步是打圓、成型,即按照設計要求將鑽石做成圓形、心形、橢圓形、攬尖形、祖母綠形等常見的切割花形,或其它特殊的形狀。車工是直接影響到鑽石的火彩。沒有經過加工的鑽石是毫無光彩的,在經過精雕細琢之後,鑽石才能散發出它的光芒。使用時要把濾色薄膜那一面靠近鑽石,然後我們就可以靠光看見鑽石的冠部和亭部不同的成像效果,以此來判斷鑽石切工好不好。能夠看見八心八箭的效果當然是極好的,但是不是標準的八心八箭,只是對稱的也說明切工可以。

❾ 為什麼切工一般的鑽石用切工鏡看雪花形而非八個箭

優質切工的鑽石的鑽石都有八心八箭的現象,是要在八心八箭現象是要在切工鏡下觀看的!有八心八箭現象不一定是優質切工哦 !如:通靈的每一顆鑽石用那個切工鏡看都有八心八箭的現象,而且光用肉眼看很璀璨,而周生生的也有八心八箭現象,但肉眼看上去不亮,所以說有八心八箭現象不一定是優質切工哦 !
很多時候都是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而用的一種手段,不要去相信切工鏡,畢竟你的鑽戒是給大部分人肉眼看的,而不是用切工鏡去看,你說是嗎?

❿ 我們能看到的大多數鑽石都是透明無色的,那麼彩鑽為什麼會有顏色

生活中我們大多數見到的都是透明無色的鑽石,彩鑽不太常見,那彩鑽石是怎麼形成的呢?彩鑽是除透明以外的鑽石。世間有顏色的鑽石,又稱為彩鑽,主要成因是無色鑽石內的微粒起變化而產生的顏色,不同的變化產生不同的顏色,因此顏色越罕有,價值亦愈高。

世界最大的粉鑽「阿蓋爾粉紅禧」便是在阿蓋爾鑽石礦區發現開采,重達24.78克拉,於2010年以4544萬瑞士法郎(約合4575萬美元)高價拍出,刷新全球單顆鑽石拍價紀錄。彩鑽的開采量極為稀少,每顆彩鑽都是世間難求的稀世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