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一杯奶茶成本1元 賣5元 第二杯半價 第三杯可以怎麼減價出售 或者我有沒有必要優惠第三杯
沒有必要,第二杯半價是為了最大的獲得利益,第二杯已經足夠了,而第三杯的利益與付出不對等,況且有幾個人會買三杯呢?其實這是一種價格歧視。
網上有一種解釋:「對於麥當勞而言,一杯飲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水電、人工和原材料,你在買第一杯的時候已經把這些費用都分擔了,後面半價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即為邊際成本,而這個很低。所以也許第二杯麥當勞從你身上賺的錢更多。」
經濟學家許小年反對這種解釋:「這是因為消費者的邊際效用遞減,而不是企業的邊際成本遞減。喝了第一杯之後,不那麼渴了,第二杯飲料帶來的滿足感低於第一杯。」
第一個解釋符合大多數人的直觀思維,但它卻是錯誤的。定價並不是由成本決定的。你在山上撿到一顆市價10萬元的鑽石,你不會因為獲得它的成本很低,就10元錢賣掉它。你仍然會把它賣給出價最高的人。
分析:之所以賣半價,是因為想賺更多!
同樣,麥當勞不會因為第二杯飲料邊際成本低就賣半價,它之所以賣半價,是消費者不肯為第二杯飲料出高價。
麥當勞消費者喝的第一杯飲料中賺得最多。當然麥當勞不滿足於只賺第一杯的錢,對它來說,能多賺一點是一點。但是消費者已經不肯為第二杯飲料付同樣多的錢,因此麥當勞採取了差別定價的策略,這就是所謂的「價格歧視」。
這個價格歧視對麥當勞和消費者都是有好處的:消費者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了第二杯飲料,麥當勞也多賺了錢,雙方都獲得了剩餘。
策略:你會用「價格歧視」嗎?
價格歧視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現象。比如很多超市裡,有會員卡的顧客和沒會員卡的顧客,購物的價格不一樣,這就是一種價格歧視,人們不會覺得會員享受更低價格有什麼不公平。價格歧視在經濟學中就是一個中性的詞,可以造福多方。
對生產者來說,他們總是希望賺取任何層次的消費者的錢。假定一項產品從10元到100元,都有人願意消費,但如果定價100元,固然能賺取較高的單位毛利,卻會嚇跑低價位的消費者;如果定價10元,留住了低價位的消費者,卻沒有充分賺取到高價位消費者的毛利。
在這種情況下,對生產者來說,最佳策略是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採取不同的定價。
如何區分不同層次的消費者?
市場中,產生了很多區別不同消費者的辦法。比如麥當勞以第二杯來區分消費者、超市以會員卡來區分消費者。在教育領域,常常根據成績來進行歧視定價。
一位論壇網友說,自己讀重點中學時,對那些考分不夠、但多花錢就能進重點中學的學生很不滿,覺得不公平。
但是有一天,他頓悟:學校里那些優於其他學校的教學設施,不就是用這些學生的錢買的嗎?而這些設施是大家都可以享用的,學習好的學生實際上享受了多掏錢的學生帶來的好處。
教育領域的歧視定價雖然遭到很多指責,但畢竟還能存在。而在一些國有壟斷領域,生產者完全沒有歧視定價的許可權,卻產生了「價格聽證會」這種怪胎。
企業要漲價,需要有關部門召集一堆人進行價格聽證,來確定其漲價是否合理。聽證的重點,就是企業的生產成本。可見「成本決定價格」的謬誤深入人心。
這種根據成本來裁決價格的聽證會,會產生什麼後果呢?以水價為例,確實有很多低收入的老百姓,不願意看到水價上漲。但是自來水定價低,耗水量大的富人,如玩高爾夫的人,就會對水價不敏感,這就會造成大量的浪費。
而由於窮人、富人的用水是統一定價的,因此自來水公司不能定價太低,這實際上也就抬高了窮人用水的價格。
相反,如果允許自來水公司歧視定價,自來水公司就既可以從富人那裡賺取較高的單位毛利,也可以留住提供較低單位毛利的窮人。
至於歧視定價的辦法,可以由自來水公司自己去研究。比如很多學者提出的根據用水量進行階梯定價,也許就是一種不錯的辦法。當然,是否真的不錯,還得生產者自己去判斷。(來源:銷售)
⑵ 肯德基的冰淇淋一直第二份半價,有什麼貓膩嗎
應該很多人都吃過肯德基、麥當勞吧,更是小孩子們的熱愛,很多家長周末的時間也會帶著小孩子去吃一頓好吃的,也是小孩們最開心的時刻,「肯德基、麥當勞甜品站又推出甜品啦」,這句台詞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吧,走在路上都能耳熟能詳的。
這樣更加能增加產品的銷售,也能讓顧客滿意,反正都是自己要買的東西,所以也不會在乎錢,第二件半價,何樂而不為呢,一個甜筒只要6塊錢,但是2個就只要九塊錢,相當於只加了3塊錢就能又買到一個,很多時候大家看似是自己佔了便宜,其實這裡面,並沒有多少便宜占,大家都很了解,冰淇淋本身的成本就不高,而且你買多買少,賺的都是他們
這樣的營銷方式會吸引很多的年輕群體,因為兩人一起會更加的有樂趣,特別是對於情侶來說,兩個人一起逛街,一起吃冰淇淋也是一件很甜蜜的事情,雖然是不是一起吃一個,但是這樣也會有一起的樂趣,還有很多的閨蜜也是同樣的道理,會覺得很有趣,還能在一起拍拍照,這是很多姐妹的日常啊,所以說這樣就很能抓住消費者的心理。
一年四季都不怕沒人吃,而且還能給自己打廣告,尤其是推出新品的時候,大家走在街上看著那些拿著冰淇淋的人,就想著自己也要去吃,這樣能達到很多的效果,總得來說,這樣做是非常有利商家的,不光是讓顧客吃到了滿意的東西,也讓他們更加賺到了其中的利益,很多人知道以後,才發現原來這裡面的套路這么深,這下你們知道了吧。
⑶ 一個人怎麼優雅地吃第二份半價的冰激凌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你要保證你可以吃完第二份冰激凌,也就是你能保證自己在吃完不會出現「上吐下瀉」的不適感,以及吃完可以繼續逛街進行之後的娛樂活動的情況下,你才有能力去優雅地吃完。
如果你不嫌麻煩,你可以加冰保存,可以慢慢享受。也就是點外賣兩份冰激凌到家裡,一個先吃,一個放冰箱里保存,等吃完一個再吃下一個。這樣你可以看著書哼著小曲,悠然自得吃著兩份冰激凌。加冰保存還有一種就是放到盒子里,外面加上冰,不過這個好麻煩啊。
如果你和我擁有神一樣的快速能力,你完全不用擔心有什麼會不優雅的。我曾一分鍾吃完一個漢堡,對於普通人來講相信速度已經很快了,加上常年吃飯速度快,練就了吃什麼都可以不弄到身上快速吃完的本領。你和我一樣,你就可以左右手各拿一個冰激凌,然後左邊一口右邊一口的吃著,只要在這個時候你注意形象,那你完全不用擔心自己不優雅,因為這個時候的你還是比較可愛的。
一個人吃的話,為什麼不買一個吶?這樣想想其實你並沒有虧,吃到了冰激凌的同時,你還剩下了第二份的那半價,這樣夠你買別的吃的時候的一個小零頭了。不過勸你還是和朋友一起比較好,增進情感,豐富生活嘛。
還有就是純屬歪理了,心裡想著我很優雅,我很優雅,然後你會覺得自己真的很優雅,完全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你是給自己活得,再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做自己讓自己開心就好。
⑷ mojito第二杯半價出自哪裡
出自商家活動中。
本來是商家經常推出的活動,買兩杯可享第二杯半價,後來漸漸變成嘲諷單身狗的梗,因為單身狗沒人喝第二杯。
1、「第二杯半價」原本是飲料商家發明的一種促銷的手段,大體是指如果顧客一次性購買兩杯飲料則第二杯的價格是第一杯的一半。2、因為這種手法主要是吸引情侶用的,後來慢慢引申為准情侶之間暗示或者試探能否進一步發展的借口。如果一個女孩問一異性是否可以跟她合買「第二杯半價」的飲料,很大可能就是對他有意思。
⑸ 這竟然是套路!麥當勞第二杯半價是利用了什麼原理呢
利用了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模式,第二杯半價就意味著總價會降低,兩個人一同購買均分價格降低,使得人們感覺賺了大便宜。
⑹ 第二杯半價計算公式
假設商品價格為x,那第二件價格就是x/2,兩件價格優惠的時候就是x+x/2=1.5x,不優惠的時候就是2x,1.5x/2x=0.75折
⑺ 第二杯半價買8杯怎麼辦
買八件就屬於第二件半價x4,一起就是四件原價四件半價,一起是6件的價格,你也可以理解為買六送二。
第二杯半價釋義:
第二杯半價就是第一杯一倍價格,第二杯0.5倍價格,總共花1.5杯價格享受兩杯,相當於打7.5折,只買一杯就不打折。一來第二杯會便宜一些,買兩杯比一杯劃算,鼓勵消費者多消費。
⑻ 麥當勞買兩杯飲料半價,真的么香芋派兩個8元是真的么,
我是麥當勞員工。麥炫酷+麥炫酷,麥旋風+麥旋風,甜筒+甜筒,可樂+可樂(或雪碧),橙汁+橙汁,第二個都是半價的,而且不需要在甜品站,店裡也是有的!麥炫酷啊、麥旋風之類的不能混搭,因為一個是冰激凌,一個是飲料,當然,買兩杯麥炫酷的口味可以自選,兩杯麥旋風的口味可以自選(不一定非要一樣的)。派的話,單點一個6塊,兩個8塊(口味也是可以自選的)。很負責地跟樓上的「推薦答案」說,1、沒必要非在甜品站,2、派沒有2個6塊錢的促銷活動(有的話也是N年前了),除非你買張麥樂卡,5塊錢一張,搭配點餐的話,一個派4塊錢,有效期到11月30號,而且無限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