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鑽石是怎麼形成的鑽石的形成條件是什麼
1、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
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
碳元素在較高的溫度、壓力下,結晶形成石墨,而在高溫、極高氣壓及還原環境中則結晶為珍貴的鑽石。當碳原子呈六方環狀的層狀排列時,形成的是低硬度的高溫耐火材料石墨; 當碳原子呈立方最緊密堆積, 彼此以共價鍵相連時,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寶石—鑽石。
2、隕石撞擊形成鑽石:
當攜帶石墨的隕石撞上地球時,撞擊產生的高溫高壓能把石墨轉變成稀有且極端堅硬的金剛石。2008年,一塊橄輝無球粒隕石掉落在蘇丹努比亞沙漠中,研究發現,它不僅僅是一塊普通的隕石,仔細分析後,科學家確定這塊隕石里含有金剛石——鑽石的原石。
拓展資料:
天然鑽石形成於地表下超過100公里深處,再伴隨著火山噴發等地質活動上升到地面。 地幔中的高溫高壓使碳元素結晶形成鑽石,偶爾會將周圍的塵埃或液體雜質包裹進去。包裹雜質的鑽石通常含有少量的鈉、鉀和其他能揭示其形成環境信息的礦物質。
鑽石是一種天然礦物質,是在未受到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完全在大自然中形成的。重量一般在0.015ct-1.10ct之間,多數在0.2ct-0.4ct之間,顏色多為白色至淺黃系列,在G色-J色之間,彩色系列為淺色的紅、黃、藍等。在紫外熒光下,多數短波下為中等至弱的黃色、黃綠色,少數為惰性(無熒光)。
㈡ 鑽石怎麼形成的過程
自然鑽石形成:鑽石是指經過琢磨的金剛石,金剛石是一種天然礦物,是鑽石的原石,是在地球深部高壓、高溫條件下形成的一種由碳(C)元素組成的單質晶體,碳原子呈立方最緊密堆積, 彼此以共價鍵相連時, 就形成了自然界最硬的鑽石||人工鑽石形成:人工合成金剛石的方法有兩種,是高溫高壓法及化學氣相沉積法。
大部分鑽石是在地質的高溫高壓下形成的。而鑽石形成條件的壓力在4.5到6Gpa,溫度在1100到1500℃。大致換算下來相當於地下150到200km的深度。在地球深處只有很少的地方具有這種鑽石形成的物理、化學條件。
從目前開採的鑽石礦中發現,絕大多數的鑽石形成年代都在20億至30億年前,在南非地區發現的一些鑽石的年齡甚至達到了45億年左右,這也能在一方面證實鑽石是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開始在地球內部結晶的。鑽石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
那麼鑽石形成於年代久遠的地層深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而被岩漿帶到地表。有些鑽石礦石恰好落在河流上游,經過千百年的風吹日曬自然瓦解,鑽石暴露在外,隨著徑流的沖刷來到下游,被有緣人的發現。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人們都是直接在河邊「淘鑽石」,就像淘金那樣。
㈢ 用什麼來切割金剛石,使之成為鑽石或鑽頭等。
1、劈開。將鋼制劈刀置於金剛石的夾縫中,用短而重的鐵棒敲擊劈刀,使金剛石按照紋路劈開。
2、鋸開。就是用一塊在機器上飛速旋轉的銅片(鑽石鋸)把金剛石按鑽石紋路進行分割。
3、激光切割,也叫鐳射切割,就是用一個能夠聚集激光的聚光頭射出溫度極高的激光,按程序對金剛石進行切割。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使用最為廣泛的金剛石切割方法是激光切割,它效率高,精確度高,加工成本低,已經逐步取代前兩種加工方法。
㈣ 金剛石是怎麼變成鑽石的是把金剛石切成鑽石的形狀還是要經過化學處理
金剛石是一個大類。
鑽石只是金剛石中的一種。
純凈透明的金剛石,就是鑽石原石,切成好看的形狀就是賣的鑽石了
㈤ 作為世界上最硬的金剛石,究竟是用什麼工具和技術將它雕琢成鑽石的
金剛石由粘附在轉碟片上的其它金剛石或金剛石粉末進行機械加工
㈥ 金剛石是怎麼做成鑽石的
一般而言,切磨加工鑽石有四個獨立的步驟,即標記、分割、成型和拋磨。 1、標記原石主要在對鑽石原石作正確評價基礎上,將設計意途用專門的筆標記在鑽石上,切磨加工師按標記對鑽石實施切磨加工。標記是鑽石切磨加工的第一步,這也是整個切磨加工環節中最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響鑽石切磨加工的經濟效益,也影響最終鑽石成品的完美程度,因此,做這項工作的人必須具備具堅實的寶石學專業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並精通加工技術。他的最終目的是製造出最大、最干凈、最完美形態的成品鑽石,並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
2、分割原石出於各種原因,需要對原石進行分割。分割原石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它也直接影響鑽石成品的質量,並最終影響鑽石成品的價值。分割原石時所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有:鑽石原石的形狀、鑽石的內部瑕疵、雙晶及結晶學特徵等。
3、粗磨是將鑽石原石進行成型加工處理的過程,它是一項切削或切磨工藝,這項工藝類似於在車床上加工木頭或金屬。粗磨的過程就是將原石初步打磨的過程。
4、拋磨即為研磨和拋光的過程,是對粗磨成型的鑽石實施一系列工序而將其拋磨成最終成品的過程。拋磨是一項技術性能極強的技術,需要鑽石切磨工懂得一定的工藝,並需要豐富的經驗。
㈦ 金剛石變成鑽石是什麼變化
當然是物理變化啊.鑽石是由金剛石經打磨得到的.
判斷是物理還是化學變化,是依據反應過程中有無新物質生成,鑽石和金剛石屬同種物質,只是名稱不一樣,在加工,打磨過程中也無新物質生成,故為物理變化
㈧ 鑽石形成的過程
鑽石一般是通過火山爆發形成的,被岩漿帶到地球的表面。岩漿在上升過程中同時也會把一些相關的礦物擄獲到地球表面。這些將是用來尋找鑽石的的礦物,在同一土壤范圍內,指示性礦物越多,找到鑽石的機會就越大。
欣賞一顆鑽石時,你看到的是久遠的歷史。鑽石形成於很久很久以前地層的深處。如南非的一些鑽石年齡為45億左右,表明這些鑽石在地球誕生後不久便已開始在地球深部結晶,鑽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寶石。鑽石的形成需要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這從鑽石主要出產於地球上古老的穩定大陸地區可以證實。另外,地外星體對地球的撞擊,產生瞬間的高溫、高壓,也可形成鑽石。
經研究表明:地表以下100多分里處富含碳元素的礦層,在巨大的壓力和大約1200攝氏度的環境下形成的鑽石。絕大多數鑽石的形成年代都在20億到30億年前,這種「煉獄」般的過程使分子的排列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烏黑的碳塊變成令人驚異的透明鑽石晶體,在鑽石形成的過程中,有時會有其它的元素混進來,這就使天然鑽石有多種顏色:從粉紅到鮮紅,從淡黃到天藍。
火山爆發時形成的「上沖管道」是鑽石聚集地。一般情況下,鑽石開采礦是環繞這些管道修建的。管道的中間是鑽石最密集的地方,離得越遠鑽石就越少。往往這些管狀是成束出現的。但是,一些管狀中基本上沒有鑽石,地質學家們到目前為止也還沒有解開這個謎。
稀少的鑽石主要出現於兩類岩石中,一類是橄欖岩類,一類是榴輝岩類,但僅前者具有經濟意義。含鑽石的橄欖岩,目前為止發現有兩種類型:金伯利岩(kimberlite)(名字源於南非得一地名——金伯利)和鉀鎂煌斑岩(lamproite),這兩中岩石均是由火山爆發作用產生的,形成於地球深處的岩石由火山活動被帶到地表或地球淺部,這種岩漿多以岩管狀產出,因此俗稱「管礦」(即原生礦)。
大自然的腐蝕有時會風蝕這些管道。溪流、江河等會順勢把鑽石帶到河床或岸邊。含鑽石的金伯利岩或鉀鎂煌斑岩出露在地表,經過風吹雨打等地球外營力作用而風化、破碎,在水流沖刷下,破碎的原岩連同鑽是被帶到河床,甚至海岸地帶乘積下來,形成沖積砂礦床(或次生礦床)。 這是鑽石存在的第二種形式,也是相當有價值的。可是對采礦者來說,它的吸引力遠遠沒有第一種大。
鑽石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最美麗的也是最昂貴的 物質和財富。人類文明雖有幾千年的歷史,但人們發現和初步認識鑽石卻只有幾百年,而真正揭開鑽石內部奧秘的時間則更短。在此之前,伴隨它的只是神話般的傳說,具有宗教色 彩的崇拜和畏懼,同時又把它視為勇敢、權力、地位和尊貴的象徵。如今,鑽石再也不是那麼神秘莫測,更不是只有皇室貴族才能享用的珍品。它已成為百姓們都可擁有、佩戴的大眾寶石。鑽石的文化源遠流長,今天人們更多地把它看成是愛情和忠貞的象徵。
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
㈨ 金剛石是最堅硬的物質,那麼是用什麼方法把它打造成鑽石的
也用金剛石,用的金剛石粉末溶液。現在大多是胚料用金剛石溶液打磨。後期用鐳射進行精工打磨
㈩ 金剛石是最硬的物質,如何磨製成鑽石
金剛不是最硬的,用金剛提煉之後的鑽石才是,所以鑽石是被提煉的,而不是被切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