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鑽石礦藏 » 和田玉和鑽石抗壓能力哪個好
擴展閱讀
河池至都安高速費用多少 2025-07-14 21:06:02
降魔的tvb資源在哪裡找 2025-07-14 21:05:59
烘培的工具有哪些 2025-07-14 20:46:19

和田玉和鑽石抗壓能力哪個好

發布時間: 2022-07-31 14:46:52

❶ 玉石知識

玉石的品質一般是從質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 玉石的質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 王與石的區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部晶體結構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採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於4——6度之間,高於銅的硬度而低於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於4的礦物質,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准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鑽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些高的韌性,是由於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於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徵,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於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製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偽、檔次高低的基本標准。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眯起來,例如磨好的鑽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後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後,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徵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❷ 請懂玉石鑒定的朋友幫忙看一下。和田玉

廣義的和田玉是指和田料、青海料和俄羅斯料的總稱,低品質的青海料和俄羅斯料相對和田料來說便宜很多,但是不易分辨,經常用來冒充和田料,據說由於這三種料的玉石質地相同只是分子排列有所區別,所以折射率也差異甚小。你買的玉石是否屬於和田玉里的青海料或者俄料,還需要行家來仔細鑒定才能區別,不過高品質的青海料或俄料絕不差於和田料,一樣是非常珍貴的。下面給你提供一點知識,你自己再多看看吧。
玉石的品質一般是從質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玉石的質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王與石的區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部晶體結構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採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於4——6度之間,高於銅的硬度而低於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於4的礦物質,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准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鑽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韌性,是由於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於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徵,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於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製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偽、檔次高低的基本標准。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眯起來,例如磨好的鑽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後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後,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徵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葯水浸蝕的。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等方面的差異和區別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代機器加工的重要特徵。雕刻的線條槽口和表麵皮亮,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口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則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

❸ 玉石各有多少種類,詳細資料

玉的英文名稱為Jade,來源於西班牙侵略者,他們把由墨西哥掠奪來的玉起名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詞的最後一個字。

真正的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硬玉另有一個流行的名字——翡翠。軟玉(Nephrite),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硬度6.5,韌性極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纖維狀晶體集合體。硬玉(Jadeite),為鈉鋁硅酸鹽,硬度 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緻密塊狀。兩種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於軟玉(2.9-3.1)。

玉是礦石中比較高貴的一種。中國古人認為玉是光榮和幸福的化身,剛毅和仁慈的象徵。一些外國學者也把玉作為中國的「國石」。

中國是世界上開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古書上記載很多,名稱也很雜,如水玉、遺玉、佩玉、香玉、軟玉等。遼寧阜新市查海遺址出土的透閃石軟玉玉塊,距今約8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傳說遠古時代黃帝分封諸侯的時候,就以玉作為他們享有權力的標志,以後,許多帝玉的「傳國璽」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經使用墨玉牙璋來傳達國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記載的周朝(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開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國王得到一塊非常珍貴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後,許諾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雖然最後被識破只是一個陰謀,但也可見當時寶玉的價值。

古人為什麼把玉看得那麼珍貴呢?

首先,玉的模樣好看,色彩豐富。古書《說文》記載,所謂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顏色有草綠、蔥綠、墨綠、灰白、乳白色,色調深沉柔和,形成一種特有的溫潤光滑的色彩。中國人喜歡一種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黃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還有白色中雜有綠色的條帶的玉——「雪裡苔蘚玉"。

其次,古代人迷信,認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鐲、玉簪、指環、煙嘴等裝飾品。

第三,玉的韌性強,受得住鐵錘擊打,這一特性連金剛石也無法與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這一優點可以雕成形態各異的動物、花草、樓閣、寶塔等精緻的工藝品和裝飾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襲擊了南加利福尼亞,桑塔巴巴拉的一個小工藝品店裡收藏的中國工藝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錢的玉製品雖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層,但一件也沒有損壞。很顯然,玉非常堅韌。

清末慈禧太後貪婪玉石一生。據說,有一名進貢者奉獻一枚大金剛石頭飾,她沒有接受,反而歡迎送給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綠玉製品。她有一隻寶貴的戒指,形狀像一隻小黃瓜,是用高品質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鐲,幾個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環和三寸長的玉制指甲套,吃飯喝水用精雕細刻的玉盤、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後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芸特雷附近的海底開采出來的,重5噸,被命名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發現一塊重達28噸的軟玉石。1978年在緬甸地區發現了一塊更大的玉石,重達90噸。但早在1960年,在我國遼寧省岫岩縣採掘出一塊特大玉石,體積為106.8m3,重達267.76噸,比國外三大玉石總重量還多204.05噸,質地細膩,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現代玉雕分為南派、北派。南派以揚州為代表,特點是細膩形象。 北派以北京為代表,特點是粗獷、氣勢。

玉石之美與鑽石和彩色寶石有明顯的差異,鑽石之美在於它的堅硬、清澈、明亮,彩色寶石之美在於它的艷麗多姿,而玉石之美在於它的細膩、溫潤、含蓄幽雅。

另類解釋:未經雕琢的玉。《漢書·西域傳·於闐國》: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註: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國出產有豐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雲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灣、海南島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瑪瑙等,都是較著名的製作玉器原材料。

玉石鑒定:

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中凝聚著豐富的知識。如清末吳大徵所著的《古玉圖考》、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鑒別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觸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軟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宋代就出現過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朝以後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
玉石的品質一般是從質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玉石的質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王與石的區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部晶體結構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採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於4——6度之間,高於銅的硬度而低於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於4的礦物質,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准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鑽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韌性,是由於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於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徵,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於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製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偽、檔次高低的基本標准。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眯起來,例如磨好的鑽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後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後,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徵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葯水浸蝕的。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等方面的差異和區別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代機器加工的重要特徵。雕刻的線條槽口和表麵皮亮,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口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則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

冰清玉潔話玉緣

在我國,玉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涵義。古往今來,人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以玉喻之。可以說玉文化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的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玉之美,在於它的材質自然之美,更在於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內在蘊含之美。這種人文美的蘊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嶽精英」的自然屬性。在封建社會,玉璽成為權力的象徵,政治的代名詞,歷史賦予了它超物質的神化意識。
《周禮·大宗伯》記載:周朝時期,人們將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將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國。《說文解字》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藏華光澤並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聲清團徹遠,純正而不雜,辭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廉而不劌,義也;垂而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專其終,詘然東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回虹,天也;精神貫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不貴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學術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演繹發展而形成。自古以來,儒人們便遵守「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傳統觀念。
中國玉文化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相始終。1949年,新中國國徽的設計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提供的以玉璧為主體圖案,配以齒輪和麥穗的設計稿。近二十年來,人們對於玉器的崇尚和喜愛,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為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國文物學會推出「中國歷代名玉」復原品10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紅山文化,一直延續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時期,包括玉琮、玉龍、玉豬龍、玉璜、玉璧、玉辟邪、雙螭耳環、出戟螭龍瓶、四足方鼎及玉璽等。每件玉器都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玉質精美,工藝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實物的形式與世人見面。

❹ 有關玉石的問題!

玉石
玉的英文名稱為Jade,來源於西班牙侵略者,他們把由墨西哥掠奪來的玉起名為Pieda be ijade ,玉(ijade)是詞的最後一個字。

真正的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硬玉另有一個流行的名字——翡翠。軟玉(Nephrite),是含水的鈣鎂硅酸鹽,硬度6.5,韌性極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纖維狀晶體集合體。硬玉(Jadeite),為鈉鋁硅酸鹽,硬度6.5-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狀到纖維狀集合體,緻密塊狀。兩種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於軟玉(2.9-3.1)。

玉是礦石中比較高貴的一種。中國古人認為玉是光榮和幸福的化身,剛毅和仁慈的象徵。一些外國學者也把玉作為中國的「國石」。

中國是世界上開采和使用玉最早、最廣泛的國家。古書上記載很多,名稱也很雜,如水玉、遺玉、佩玉、香玉、軟玉等。遼寧阜新市查海遺址出土的透閃石軟玉玉塊,距今約8000年(新石器時代早期),是全世界到目前為止所知道的最早的真玉器。傳說遠古時代黃帝分封諸侯的時候,就以玉作為他們享有權力的標志,以後,許多帝玉的「傳國璽」也都是玉做的。商朝就已經使用墨玉牙璋來傳達國王的命令,在有文字記載的周朝(公元前11世紀——前256年)已開始用玉做工具。春秋戰國時期,趙國的國王得到一塊非常珍貴的玉石「和氏璧」,秦王知道後,許諾以十五座城池來交換,雖然最後被識破只是一個陰謀,但也可見當時寶玉的價值。

古人為什麼把玉看得那麼珍貴呢?

首先,玉的模樣好看,色彩豐富。古書《說文》記載,所謂玉,就是「石之美者」。玉的顏色有草綠、蔥綠、墨綠、灰白、乳白色,色調深沉柔和,形成一種特有的溫潤光滑的色彩。中國人喜歡一種半透明的白色以至黃白色的"羊脂玉」—和田玉,還有白色中雜有綠色的條帶的玉——「雪裡苔蘚玉"。

其次,古代人迷信,認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用玉做杯、碗、碟等祭祀用具和玉鐲、玉簪、指環、煙嘴等裝飾品。

第三,玉的韌性強,受得住鐵錘擊打,這一特性連金剛石也無法與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這一優點可以雕成形態各異的動物、花草、樓閣、寶塔等精緻的工藝品和裝飾品。

1935年,一次大地震襲擊了南加利福尼亞,桑塔巴巴拉的一個小工藝品店裡收藏的中國工藝品都掉到地上。但令店主欣慰的是,最值錢的玉製品雖然放在架子的最上層,但一件也沒有損壞。很顯然,玉非常堅韌。

清末慈禧太後貪婪玉石一生。據說,有一名進貢者奉獻一枚大金剛石頭飾,她沒有接受,反而歡迎送給她的小而精美的「帝目」綠玉製品。她有一隻寶貴的戒指,形狀像一隻小黃瓜,是用高品質的玉雕刻成的。她手腕上戴玉手鐲,幾個手指上戴有上等的碧玉指環和三寸長的玉制指甲套,吃飯喝水用精雕細刻的玉盤、玉筷和玉茶碗。她死後殉葬品有大量的玉制珍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國加利福尼亞芸特雷附近的海底開采出來的,重5噸,被命名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發現一塊重達28噸的軟玉石。1978年在緬甸地區發現了一塊更大的玉石,重達90噸。但早在1960年,在我國遼寧省岫岩縣採掘出一塊特大玉石,體積為106.8m3,重達267.76噸,比國外三大玉石總重量還多204.05噸,質地細膩,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現代玉雕分為南派、北派。南派以揚州為代表,特點是細膩形象。 北派以北京為代表,特點是粗獷、氣勢。

玉石之美與鑽石和彩色寶石有明顯的差異,鑽石之美在於它的堅硬、清澈、明亮,彩色寶石之美在於它的艷麗多姿,而玉石之美在於它的細膩、溫潤、含蓄幽雅。

另類解釋:未經雕琢的玉。《漢書·西域傳·於闐國》: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註: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國出產有豐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雲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灣、海南島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瑪瑙等,都是較著名的製作玉器原材料。

玉石鑒定:
玉石的品質一般是從質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玉石的質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王與石的區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部晶體結構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採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於4——6度之間,高於銅的硬度而低於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於4的礦物質,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准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鑽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韌性,是由於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於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徵,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於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製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偽、檔次高低的基本標准。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眯起來,例如磨好的鑽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後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後,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徵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❺ 玉石分為幾個種類什麼「種」最有價值

從西方寶石文化的角度講,玉有軟、硬兩種,平常說的玉多指軟玉。屬於最常見珠寶(Jewel)之一。

軟玉:亦稱角閃石,硬度為摩氏6-6.5,比重為2.55-2.65,其主要成分是硅酸鈣的纖維礦物。軟玉的產地,以中國的和闐地區最為有名。軟玉的色澤較接近於油脂的凝脂美,純者色白,細膩溫潤。其次軟玉含有少量的氧化金屬離子而呈現青、綠、黃等色。

(5)和田玉和鑽石抗壓能力哪個好擴展閱讀:

硬玉標准

1.顏色:綠色最好。最好的綠色翡翠是正陽綠(指鮮艷翠綠色)。

2.種類:最好的翡翠是「玻璃種」又稱「靈地兒翡翠」。通透程度十分高。

3.坑 一般老坑比新坑好,籽料比山料和半山料好,半山料比山料好。

4.大小越大越好。當前大塊的翡翠少見了。

軟玉標准

1.白色最佳,羊脂玉為最佳。其它各色也有佳品。黃玉紫玉色濃的好,墨玉墨點多的好。玉顏色內蘊通透的好。

2.種類:和田玉最佳,其它玉種亦有佳品。

3.歷史:古玉最佳。關於古玉的劃分標准,有人認為民國時的玉為古玉,有人認為漢以前的玉為古玉。鄙人拙見:把明以前的玉劃分為為古玉較好。

4.雕工:軟玉硬玉不同,軟玉更注重雕工的。

玉石——網路




❻ 有人說好的玉石非常堅硬,不容易摔碎,對嗎

再好的玉石,也不是金剛不壞之身。和氏璧算好的了吧,雕成大秦玉璽不也是摔碎了一個角最後拿金子補的嗎。易碎不易碎只是相對而言,好的玉石密度大,結構緻密,晶體排列合理,所以其受到撞擊時,晶體因合理緻密的排列結構所受力道會均勻散射到晶體中,以此來分散所受力,降低受損幾率;而差的玉石,因為晶體結構疏散,排列不緊密,晶體結構存在薄弱點當受到撞擊時無法將力均勻發散,致使玉石局部受力嚴重,產生碎裂。但是不論好的還是不好的玉石都有一個受力底線,,超過底線,再好的玉石都會碎裂的。

❼ 如何判斷一塊好的玉石

玉有五德:仁、義、智、勇、潔。
現代玉雕分為南派、北派。南派以揚州為代表,特點是細膩形象。 北派以北京為代表,特點是粗獷、氣勢。
玉石之美與鑽石和彩色寶石有明顯的差異,鑽石之美在於它的堅硬、清澈、明亮,彩色寶石之美在於它的艷麗多姿,而玉石之美在於它的細膩、溫潤、含蓄幽雅。
另類解釋:未經雕琢的玉。《漢書�6�1西域傳�6�1於闐國》:其東,水東流,注鹽澤,河原出焉。多玉石。註:玉石,玉之璞也。一曰石之似玉也。我國出產有豐富的玉石,如新疆的白玉,雲南的翡翠,東北的瑪瑙、岫岩,湖北的松石,台灣、海南島的水晶,河南的密玉,北京的粉翠,杭州的昌化石以及南京的雨花瑪瑙等,都是較著名的製作玉器原材料。
首先應該認真細讀、多讀有關古玉的專著。這些學術著作中凝聚著豐富的知識。如清末吳大徵所著的《古玉圖考》、當代楊伯達主編的《中國美術全集:玉器》、張廣文的《玉器史話》、香港李英豪的《鑒別古玉》等。
其次,直接接觸非常重要。真古玉器玉質老舊、手感沉重、外表軟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漿滋潤。新玉則沒有這些感覺。宋代就出現過仿古玉,當時有人以虹光草偽造雞血沁,清朝以後造假越來越多,也有前無古人的創造,如「狗玉」、「羊玉」、「風玉」等,引人上當。
玉石的品質一般是從質地、硬度、透明度、比重和顏色五個方面來判斷的。玉石的質地是指玉石的細密溫澤程度。王與石的區別之一就是玉入手細膩,溫潤堅結,半透明狀,光澤如脂肪;而石則粗糙干澀,缺乏光澤,也多不透明。硬度是指玉石抗外來作用力(如壓、刻、磨)的能力。硬度越高,加工難度越大,玉石的品質也越好。玉石硬度指標雖可通過儀器檢測其內部晶體結構得知,但操作上一般多採用刻劃硬度法。我國常見玉石的硬度介於4——6度之間,高於銅的硬度而低於玻璃的硬度。也就是說,玉石均能在銅上刻劃出痕跡,也能被玻璃刻劃出痕跡。
人們常通過寶玉石的硬度來區別寶石、玉石、彩石。一般而言,寶石的摩氏硬度在7以上,如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翡翠寶石,但歐珀寶石比較例外,其摩氏硬度為5.5;高硬度玉石的摩氏硬度為6-7.5之間,如和田玉、南陽玉、翡翠;低硬度玉石的硬度在4-6之間,如綠松石、岫玉(部分蛇紋理石玉的硬度更低,能低到2.5)。低於4的礦物質,一般不再稱為玉石,而叫彩石了。
除了刻劃硬度之外,還有一種硬度標准叫抗壓硬度,或者壓入硬度,即絕對硬度,它指的是抗外界打擊力的能力,在玉石行業中也叫韌性。自然界中抗壓硬度最高的乃黑金剛,標記為10度,其次就是和田玉,抗壓硬度為9度,翡翠、紅寶、藍寶為8度,鑽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等等。用另一種方法表示,和田玉的抗壓硬度為1000,翡翠則為500,岫玉為250,而瑪瑙僅為5。和田玉具有如此高的韌性,是由於其晶體分布有如毛毯一樣編織而成,分子間的作用力十分巨大。
在實踐中,玉匠通常通過觀察碴口來查看玉石,一般切下一小片,用小錘擊斷,觀察斷口,與韌性強的相對而言為玻璃性。韌性強的玉石,不易打出斷口,即使有斷口,斷口也參差不齊;而玻璃性的玉石斷口處,通過斷面光亮,叫「亮碴」,類似貝殼形狀。介於韌性與玻璃性之間的玉石,通常叫「糟性」、「肉性」,其碴口為粒狀、平行束狀、針狀等等。通過這種觀察,還可以觀察到玉石有無解理特徵,如有解理或裂紋,在敲打時,玉石會沿解理或裂紋的方向斷開。
因此可以看出,韌性極好的玉石——和田玉,在加工過程中可塑性非常強,在相同摩氏硬度或高於其摩氏硬度的寶玉石當中,和田玉在雕刻過程中,陰刻線絕不會起碴起崩口,故它的質地細密,溫潤而澤。當然,韌性硬度同樣受到玉石雜質的影響,通過測定韌性硬度也可以了解其雜質情況。——這是對決定一塊玉石的用途的比較大的因素,例如製作玉山子、器皿對玉石的雜志要求就不十分嚴格,但做首飾配件,則要求玉石純凈、均勻。
玉的硬度是鑒定玉石的重要依據之一,而寶玉石的光澤同樣是鑒定寶玉石真偽、檔次高低的基本標准。
一般來說,寶玉石的光澤在光亮度上可簡單分類為「燦光」、「灼光」、「閃光」和「弱光」幾種。燦光是最強的光亮度,人必須把眼睛眯起來,例如磨好的鑽石全反射面就具有這樣的光亮度;灼光的光亮度也很高,耀眼的光輝,硬度高的寶石拋光之後一般具有灼光亮度;閃光是一般玻璃光亮程度,分為強閃光與弱閃光,硬度高的玉石一般是強閃光,硬度低的玉石為弱閃光;而硬度低的石料面拋光之後,則具有弱光的光亮強度。
除了光亮程度,光澤也是寶玉石的鑒定特徵之一。它也分為四類:半金屬光澤,折射率在2.6-3之間,如針鐵礦;金剛光澤,折射率在1.9-2.6之間,如金剛石;玻璃光澤折射率在1.3-1.9之間,如翡翠;油脂光澤,似動物油脂,最有名的即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每一種特定的寶玉石,具有特定的折射率,代替物質是很難在硬度、密度、折射率、光亮度這些各種條件下均做到與其一致,因此,通過這些標準的鑒定,便能確認一塊寶玉石的身份與初步價值。
目前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以玉粉經人工高壓合成的偽玉,顏色和硬度都近似和田玉,鑒別時要特別小心。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銀沁、屍血沁、硃砂沁、銅沁、表面氧化層等,贗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些是火烤的,有些是用化學葯水浸蝕的。弄清楚真品和贗品在顏色、光澤、厚薄等方面的差異和區別很重要。玉器表面的雕刻線條斷面不同,有V形、半圓形和U形等,U形是現代機器加工的重要特徵。雕刻的線條槽口和表麵皮亮,在顏色、包漿等方面一致的是真品;線條槽口兩側邊有毛道崩裂現象則是現代「機器工」的特點。
在我國,玉石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涵義。古往今來,人們把一切美好的東西以玉喻之。可以說玉文化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的發展結下了不解之緣。
古玉之美,在於它的材質自然之美,更在於它的造型之美、雕琢之美和內在蘊含之美。這種人文美的蘊含,使玉超越了其「山嶽精英」的自然屬性。在封建社會,玉璽成為權力的象徵,政治的代名詞,歷史賦予了它超物質的神化意識。
《周禮�6�1大宗伯》記載:周朝時期,人們將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也有古人將玉作「六瑞」以安邦治國。《說文解字》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腠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藏華光澤並能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聲清團徹遠,純正而不雜,辭也。孔子曰玉有「十德」: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廉而不劌,義也;垂而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專其終,詘然東也;瑕不掩瑜,玉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回虹,天也;精神貫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不貴者,道也。
孔子是儒家學術的創始人,中國傳統文化是以儒家文化為主體演繹發展而形成。自古以來,儒人們便遵守「君子比德於玉」,「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等傳統觀念。
中國玉文化的發展與中華文明相始終。1949年,新中國國徽的設計稿中就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提供的以玉璧為主體圖案,配以齒輪和麥穗的設計稿。近二十年來,人們對於玉器的崇尚和喜愛,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
為使人們更全面地了解中國玉文化的發展,滿足收藏愛好者的需求,2007年4月16日,中國文物學會推出「中國歷代名玉」復原品10件,從新石器時代的良渚、紅山文化,一直延續至清代鼎盛的乾隆時期,包括玉琮、玉龍、玉豬龍、玉璜、玉璧、玉辟邪、雙螭耳環、出戟螭龍瓶、四足方鼎及玉璽等。每件玉器都是當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最能代表當時社會的審美情趣,玉質精美,工藝精湛,很多玉器都是第一次以實物的形式與世人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