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品成本的構成有哪些
一.企業產品的理論成本是企業在生產產品過程中已經耗費的、用貨幣額表現的生產資料的價值與相當於工資的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的總和。
二.馬克思從耗費和補償兩方面對成本進行了論述。成本從耗費的角度看,是商品產品生產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中必要勞動的價值,即c v部分,它是成本最基本的經濟內涵;成本從補償的角度看,是補償商品產品生產中資本消耗的價值尺度,即成本價格,它是成本最直接的表現形式。成本是已耗費而又必須在價值或實物上得以補償的支出。
三.因此,長期以來許多人都認為從理論上說,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生產一定種類和數量的產品所消耗而又必須補償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中必要勞動的貨幣表現,這種由c v構成的成本稱為理論成本。
四.企業產品生產成本是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是企業為獲得收入預先墊支並需要得到補償的資金耗費。
1.產品生產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三部分構成。
(一)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構成產品實體的原材料以及有助於產品形成的主要材料和輔助材料。
(二)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從事產品生產的工人的職工薪酬。
(三)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是指企業生產部門為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包括機物料消耗,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折舊費、辦公費、水電費等。
「生產成本」賬戶屬於成本類賬戶,用以核算企業生產各種產品、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
該賬戶可按照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進行明細核算。基本生產成本應當分別按照基本生產車間和成本核算對象設置明細賬,並按照規定的成本項目設置專欄。
2. 成本核算包括哪些方面
在進行成本核算之前,需要先確定成本對象。
所謂的成本對象,就是需要計量成本的任何事項,也就是當我們在考慮成本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想找到某個特定事項的成本,這個「事項」就是成本對象。比如企業生產的某種產品、提供的某項服務、運營中的某個部門,都可以作為成本對象進行成本核算。
確定成本對象之後,就可以對成本進行歸集。
所謂的成本歸集就是通過會計系統以有組織的方式進行成本數據的收集。在這過程中,需要收集與產品相關的不同類別的成本,比如不同原材料類別的成本、不同人工類別的成本以及監督成本之類的間接生產成本。
因此,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構成成本的各種不同類別,才能完整的把成本進行歸集。成本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成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製造費用、直接/間接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階梯式成本/混合成本、製造成本/非製造成本。
將成本進行歸集以後,接著需要把成本分配給指定的成本對象。
在分配過程中,直接成本的分配問題不大,可以直接追溯到產品或服務中,但是對於間接製造成本,比如監督成本,其中涉及到多種產品的監督,那麼應該以什麼比例或方法把監督成本分配給某個特定的產品或服務呢,這裡面就涉及到成本的分配方法。
分配方法的不同,將直接導致產品成本核算的差異,而成本核算的差異又將決定產品盈利性和業績表現,從而影響企業的各種管理決策。因此,成本核算對企業管理決策至關重要。
3. 產品成本的構成項目主要有
產品成本的構成項目主要有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包括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消耗的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燃料、動力、包裝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資
直接工資包括企業直接從事產品生產人員的工資及福利費。
3、燃料動力
它是指直接用於產品生產的各種燃料和動力費用。
4、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包括企業各個生產單位(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種費用。一般包括:生產單位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生產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費,租入固定資產租賃費,修理費,機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費,水電費,辦公費,
差旅費,運輸費,保險費,設計制圖費,試驗檢驗費,勞動保護費,季節費,修理期間的停工損失費以及其他製造費用。
4. 變動成本法下,產品的成本構成包括哪些
在變動成本法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變動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固定製造費用計入期間成本,無論是完全成本法還是變動成本法,變動管理費用都是計入期間成本。
變動成本法:變動成本法也稱直線成本法,是變動成本計算的簡稱,是指在組織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和非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
直接材料:指企業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的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於產品生產、構成產品實體的各種材料及主要材料、外購半成品以及有助於產品形成的輔助材料等。
直接人工:是指企業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直接從事產品的生產的工人的工資、津貼、補貼和福利費以及社保等。
變動製造費用:由於製造費用與產品生產數量之間存在的依存關系(或成本習性)、隨產量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製造費用。隨工時變動而成正比例變動的那部分製造費用。
產品成本: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
固定製造費用:是指在生產製造業,為製造產品所付出的固定成本費用。其表現形式一般是以生產設備均攤,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均攤等。
期間成本:在會計學中,有些費用,如租金和許多管理費用,不能與特定的收入相聯系, 它們的發生是為了維持公司在特定時期內的經營活動,因此被稱為期間成本。
5. 成本的構成要素由 三部分組成
生產成本三要素一般指的是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生產成本是生產單位為生產產品或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包括各項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直接支出包括直接材料(原材料、輔助材料、備品備件、燃料及動力等)、直接工資(生產人員的工資、補貼)、其他直接支出(如福利費);製造費用是指企業內的分廠、車間為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分廠、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折舊費、維修費、修理費及其他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勞保費等)企業的任何經營成果都是依存於一定的時空范圍而產生的。確定成本計算對象,不僅要認定計算什麼產品(或勞務)的成本,而且要認定是什麼地點、什麼時期生產出來的產品。因而,確定成本計算對象一定要有「時空概念」。
通常,成本對象由三個要素構成:
1.成本計算實體。
2.成本計算期。
3.成本計算空間。
6. 項目成本都有哪些構成
項目成本是指項目形成全過程所耗用的各種費用的總和,是項目從啟動、計劃、實施、控制,到項日交付收尾的整個過程中所有的費用支出。
項目成本一般包括:
1、項目決策成本
決策是項目形成的第一個階段,對項目建成後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會產生重要影響。為對項目進行科學決策,在這一階段要進行翔實的市場調查,掌握資料,進行可行性研究。完成這些工作所耗用的資金,構成項目的決策成本。
2、招標費用
投資者不管是自行招標或委託招標都需一筆費用開支,這就是招標費用。
3、勘察設計成本
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勘察;根據勘察資料和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設計,這些工作耗用的費用總和構成勘察設計成本。
4、項目施工成本
在施工過程中,為完成項目的建築安裝施工所耗用的各項費用總和。包括施工生產過程中所耗費的生產資料轉移的價值和活勞動耗費所創造的價值中以工資和附加費的形式分配給勞動者的個人消費金。具體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其他直接費和施工管理費。其中前四項稱為「直接費或直接成本」,施工管理費稱為「間接費或間接成本」。
項目的施工成本是項目總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雖然決策質量、勘察設計結果都將直接影響施工成本,但在正確的決策和勘察設計條件下,在項目總成本中,施工成本一般占總成本的90%以上。因此,項目成本管理,在這種意義上講實際上是施工成本的管理。
7. 成本費用的構成有哪些方面
成本費用包括製造成本和期間費用。
製造成本:是指按產品分攤的、與生產產品直接相關的費用。構成項目:直接材料、直接工資、其他直接支出和製造費用。
期間費用:是指在一定會計期間內所發生的與生產經營沒有直接關系或關系不大的各種費用。構成項目: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
拓展資料:
成本與費用是兩個既有相互聯系又存在重大區別的會計概念,就一般意義而言,成本費用泛指企業在生產經營中所發生的各種資金耗費。企業的成本費用,就其經濟實質來看,是產品價值構成中c+v兩部分價值的等價物,用貨幣形式來表示,也就是企業在產品經營中所耗費的資金的總和。
主要作用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成本費用是反映和監督勞動耗費的工具。
2、成本費用是補償生產耗費的尺度。
3、成本費用可以綜合反映企業工作質量,是推動企業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杠桿。
4、成本費用是定製產品價格的一項重要依據。
8. 生產成本構成要素有哪些
1.外購材料: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進的原材料、主要材料、輔助材料、半成品、包裝物、修理用備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購燃料: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進的各種燃料,包括固體燃料、液體燃料和氣體燃料。
3.外購動力:指企業為進行生產而耗用的一切從外部購進的各種動力,包括電力、熱力和蒸汽等。
4.工資:指企業所有應計入生產費用的職工工資。
5.提取的職工福利費:指企業按職工工資的一定比例計提並計入費用的職工福利費。
6.折舊費:指企業按照規定對固定資產計算提取並計入費用的折舊費。
7.利息支出:指企業計入期間費用等的借入款項利息凈支出(即利息支出減利息收入後的凈額)。
8.稅金
9.其他支出:指不屬於以上各項要素的費用支出,如郵電費、旅差費、租賃費、外部加工費和保險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