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機會成本怎麼算
emm....好像所有回答都有點偏離主題,甚至全方位錯誤???(手動狗頭)
機會成本 = 所選定的選擇 之外 的選擇中 最優項的所得 / 已選 選項的所得
在只有2個選擇時,就是另一選項的所得/已選的選項的所得
解釋一下的話,首先,機會成本是一個經濟學術語,而非某些莫名其妙的只給解釋不給field的AI或人類所說的那麼簡單。
那麼定義: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指的是人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的其他東西中所含的最大價值。(但是注意,在經濟學中這個價值有時不是單純的數字,比如說多少錢——而是一個比值)
eg: 小明獲得了以下四個賺錢的途徑: 工作--每月100元, 炒股--每月1000元, 當房東把房租出去--每月2000元,開公司--每月3000元。
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選擇開公司對不對?那小明的選項偏偏就是當房東(別問,問就是懶),於是它獲得了每月2000元的收入。
小明的行為看似是賺錢的,每月2000。 但是實際上小明的(在經濟學而非會計學中,兩者有區別)機會成本指出小明這個選擇是吃虧的。
用上面給出的公式:當前選項的所得2000元/未選擇選項中最優項的所得(即開公司)的所得3000元 = 2/3 (把餘下選項的最有收益當做1,可以讀作:2/3個餘下選項中的最優選項所得)。
哦吼,小明的機會成本是2/3。當機會成本小於1,表示這事兒實際上在經濟學中虧錢,所以小明的確很實在。
(當然你不喜歡用分數,選擇用數值比較:當前選項的2000<剩餘選項中最優項的3000直接得出虧損結論也沒問題,但是考試之類的還是使用分數比較好)
但是你不得不咆哮啊,另外幾個選項,工作呢?炒股呢?就這么被忽視了嗎?
還真就是,機會成本只和已選選項和未選選項的最優項相關啊 !!!
2. 關於機會成本的計算
機會成本的計算公式=放棄的機會中項目收益最高的收益。
機會成本,是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養豬可以獲得9萬元,養雞可以獲得7萬元,養鴨可以獲得8萬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是8萬元,養雞的機會成本為9萬元,養鴨的機會成本也為9萬元。
(2)庫存機會成本怎麼計算擴展閱讀:
1、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在生活中,有些機會成本可用貨幣來衡量。例如,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雞,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的收益。但有些機會成本往往無法用貨幣衡量,例如,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
2、機會成本的特點
(1)機會是可選擇的項目
機會成本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若不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便不屬於決策者的機會。例如某農民只會養豬和養雞,那麼養牛就不會是某農民的機會。
(2)機會成本是有收益
放棄的機會中收益最高的項目才是機會成本,即機會成本不是放棄項目的收益總和。例如某農民只能在養豬、養雞和養牛中擇一從事,若三者的收益關系為養牛>養豬>養雞,則養豬和養雞的機會成本皆為養牛,而養牛的機會成本僅為養豬。
(3)機會成本與資源稀缺
在稀缺性的世界中選擇一種東西意味著放棄其他東西。一項選擇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所放棄的物品或勞務的價值。機會成本是指在資源有限條件下,當把一定資源用於某種產品生產時所放棄的用於其他可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3. 存貨相關總成本的計算公式是怎麼得來的
存貨總成本,是指一定時期內(通常以年為單位,下面表述中的各項成本按年計)與購買和維持存貨有關的成本。總成本=訂貨成本+儲存成本,即T=(A/Q)*P+(Q/2)*C,其中,T-存貨總成本,A-全年需求總量,Q-經濟訂貨批量,P-平均每次訂貨成本,C-單位材料的年儲存成本。
拓展資料:
1、進貨成本:由存貨的進價成本、進貨費用、采購稅金三方面構成。在進貨總量既定的情況下,進價成本和采購稅金保持相對穩定,屬於決策的無關成本;而進貨費用則與進貨次數成正比例變動關系(每一次的進貨費用基本固定不變),固定性進貨費用屬於決策相關成本。儲存成本:因儲存存貨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存貨資金佔用費用(機會成本)、存儲費用、保險費用、存貨殘損霉變損失等。其中變動性存儲成本屬於決策相關成本,而固定性儲存成本是決策無關成本。缺貨成本:因存貨不足而給企業造成的停產損失、延誤發貨的信譽損失及喪失銷售機會的損失等。
2、存貨周轉率又名庫存周轉率,是企業一定時期營業成本(銷貨成本)與平均存貨余額的比率。用於反映存貨的周轉速度,即存貨的流動性及存貨資金佔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業在保證生產經營連續性的同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增強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存貨周轉率是對流動資產周轉率的補充說明,是衡量企業投入生產、存貨管理水平、銷售收回能力的綜合性指標。公式有如下: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營業成本/存貨平均余額=銷貨成本
存貨平均余額=(期初存貨+期末存貨)/2
期末存貨=流動資產-速動資產=流動負債×(流動比率-速動比率)
收入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 成本基礎的存貨周轉次數 = 毛利 / 存貨平均余額
也可以通過存貨周轉天數計算,存貨周轉率=計算期天數(365)/存貨周轉天數。
4. 如何計算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當把一定的經濟資源用於生產某種產品時放棄的另一些產品生產上最大的收益。機會成本是經濟學原理中一個重要的概念。在制定國家經濟計劃中,在新投資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在新產品開發中,乃至工人選擇工作中,都存在機會成本問題。它為正確合理的選擇提供了邏輯嚴謹、論據有力的答案。在進行選擇時,力求機會成本小一些,是經濟活動行為方式的最重要的准則之一。
以下面的例子作為計算例子: 機會成本
農民在獲得更多土地時,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或養鴨等的收益。假設養豬可以獲得9萬元,養雞可以獲得7萬元,養鴨可以獲得8萬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是8萬元,養雞的機會成本為9萬元,養鴨的機會成本也為9萬元。
在圖書館看書學習還是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之間進行選擇。那麼在圖書館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電視劇帶來的快樂,享受電視劇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圖書館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假若一人擁有一所房子,那人選擇自住的機會成本就是把房子租給他人所能擁得的收入。因為這機會成本並不牽涉實際金錢交易,所以也可成為隱含成本(implicitc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