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已知成本和售價,怎麼算利率
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里的售價就是銷售收入,有毛利率計算成本公式如下:
毛利率=毛利/售價=(售價-成本)/售價*100%
售價*毛利率=售價-成本
成本=售價(1-毛利率)
如果商品售價為16元
毛利率在30%,
這件商品的成本是:
商品成本=16(1-30%)=11.2元
拓展資料:
商品成本包括商品進價和商品流通費。
商品進價成本是指企業購進商品的原始進價和購入環節交納的稅金。
商品流通費是指企業在從事商品購進、調撥、儲存、銷售活動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
此外還要考慮商品在貯存和流通中的一點損耗。所以商品成本並不就是商品購進的簡單成本。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參考資料:
毛利率_網路
成本_網路
⑵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計算公式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購入商品售價)×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2)知道售價成本如何算差額擴展閱讀: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意義:
(1) 建立實物負責制,即按企業經營品種,劃分若干實物負責小組,或指定實物負責人,對其經營商品的數量和質量負完全責任。
(2) 庫存商品按零售價格記帳,即「庫存商品」帳戶的增減,一律按零售價格登記,並按實物負責人設置明細帳,記錄商品金額變動和結存情況。
(3) 設置「進銷差價」帳戶,定期反映商品購進價格和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4) 加強商品的盤點工作。由於庫存商品只有總金額指標,沒有具體數量指標,商品發生溢缺的數額,只有通過盤點才能確定,為此,一般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盤點,以確定商品實存數額。
(5)健全各環節的手續制度。這種方法可以簡化銷貨和記帳工作,但不能及時提供每種商品進銷存的動態資料,如果發生商品溢缺以及差款錯貨時,也不便查明原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售價金額核演算法
⑶ 商品進銷差價的差價的計算方法和分錄
從事商品流通的小企業採用售價核算的情況下,其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即為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對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按以下方法計算:
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月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本月「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100%
本月銷售商品=應本月「主營業務收入」×差價率
分攤的進銷差價科目貸方發生額
上述所稱「主營業務收入」,是指採用售價核算的商品所取得的收入。
月度終了,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
委託代銷商品和委託加工物資可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應分攤的進銷差價。小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月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採用上月的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月已銷商品應負擔的進銷差價,並應於年度終了,對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例:某商場2005年5月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為110000元,售價總額為120000元,本月購進該商品的進價成本為70000元,售價總額為8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為130000元。有關計算如下:
進銷差價率=(10000+10000)/(120000+80000)×100%=10%
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130000×10%=13000(元)
本期銷售商品的實際成本=130000-13000=117000(元)
期末結存商品的實際成本=110000+70000-117000=63000(元)
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①購入商品時
借:庫存商品8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3600
貸:銀行存款83600
商品進銷差價10000
②發出存貨時
A.收到銷售收入
借:銀行存款152100
貸:主營業務收入13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22100
B.結轉銷售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130000
貸:庫存商品130000
借:商品進銷差價13000
貸:主營業務成本13000
⑷ 0.87元和0.74元價格差額百分比怎麼計算
根據不同的題意是有兩種計算的方式的。比如,一種商品,甲店是0.87元,乙店是0.74元,有兩種不同的問法:一是甲店比乙店貴多少,就用(0.87-0.74)/0.74=17.57%來計算;二是乙店比甲店價格低多少,就用(0.87-0.74)/0.87=14.94%來計算。
發行市盈率
股票中的市盈率是用股票的價格比上每股收益,而在基金當中一般沒有市盈率這個說法,但是要計算一個偏股型基金的市盈率也是可以的,可以首先通過求出股票籃子所有股票的靜態市盈率,然後再以基金投資的比例作為權數,通過加權平均來求出這個基金的近似的市盈率。發行市盈率指的就是股票的市價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這個收益通常是在一個考察期(通常為12個月的時間)內的收益。這個比例就可以清除的反映出一筆投資回本所需要的具體時間。比如,某上市公司目前股價25元,那麼算買入成本,就按照25元來算,如果過去的一年裡公司每股收益可以到達5元,那麼25/5=5倍就是現在的市盈率。也就是你投入的錢,公司要5年才能賺回來。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一隻股票的市盈率越低,市價相對於股票的盈利能力就越低,這表明投資回收期越短,投資風險就越小,從而股票的投資價值就越大,所以通常發行市盈率22.99倍意味著表示按現在的股票收益,22.99年就可以收回成本。而由於行業不同那麼市盈率差別較大,傳統行業發展的前景並不是很大,市盈率通常較低,而高新企業的發展空間就很大,所以投資者就會給予更高的估算從而市盈率就變高。
怎樣正確運用市盈率
通常市盈率的使用方法有以下三種:第一可以分析公司的歷史市盈率;第二個可以將公司和同業公司市盈率以及行業平均市盈率進行對比研究;第三就是用來研究這家公司的凈利潤構成。眾所周知,股票的價格是讓人難以猜測的,任何一隻股票,想要價格一直處於上升趨勢都是不可能的,當然,同一支股票價格也是不可能一直下跌的。所以可以通過研究市盈率選擇是否購入股票和何時購入。比如,某股票近十年裡的超過8.15%的時間一直都在盈利,反過來說就是某股票目前的市盈率低於近十年91.85%的時間,處於相對低估區間,因此可以嘗試考慮買入。
⑸ 售價金額法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售價金額法公式如下:
商品進銷差價率=(期初庫存商品進銷差價+本期購入商品進銷差價)/(期初庫存商品售價+本期購入商品售價)×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進銷差價率
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收入-本期已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
期末結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庫存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購進商品的進價成本-本期銷售商品的成本
售價金額核演算法的特點:
1、建立實物負責制,企業將所經營的全部商品按品種、類別及管理的需要劃分為若干實物負責小組,確定實物負責人,實行實物負責制度。實物負責人對其所經營的商品負全部經濟責任。
2、售價記賬、金額控制,庫存商品總賬和明細賬都按商品的銷售價格記賬,庫存商品明細賬按實物負責人或小組分戶,只記售價金額不記實物數量。
3、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由於庫存商品是按售價記賬,對於庫存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應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來核算,並在期末計算和分攤已售商品的進銷差價。
⑹ 只知道商品的成本價,如何算售價
成本價 x (1 + 毛利率) = 銷售單價。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毛利率大小通常取決於以下因素:
1、市場競爭
所謂物以稀為貴,如果市場上沒有這類產品,或這類產品很少,或這類產品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其質量、功能價值要佔有優勢,那麼產品的價格自然是採用高價策略,反之如果是經營大路產品或夕陽產業,市場比較飽和,那麼只能是取得隨大流的銷售價格,取得平均的銷售毛利。
2、企業營銷
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還是有其他別的原因考慮,如是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則可能採取先以較低價格打開市場,待市場占穩後再根據市場認同度重新調整定價策略,如果是為了盡快地收回投資,企業可能以較高的價格打入市場,再進行逐漸滲透之策,市場對成熟產品通常是實行價高量小,價小量大的回報方式,如何在價格與銷量之間進行平衡,以求得利潤最大化,是企業進行營銷策劃所必須面對,而不能迴避的一個重要問題。
3、研發成本
現代經濟的一個特點是產品更新換代很快,如能更快更好地開發出具有新興功能的新產品,而產品在功能、使用價值及價格上存在優勢,誰就能佔領市場的最高點,企業的研發投入量大,通常其取得的發明創造成就多,受到專利保護所取得的利益就多,新興產品在成本、功效上就有極大的優勢,其產品毛利也大。
4、品牌效應
如企業有知名度,比方說其產品具有馳名商標或地方知名品牌商標,其產品質量得到市場的認可,那麼這類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會比較高,反之對於雜牌商品,就算其質量很好,由於沒有知名度,其產品毛利率通常不如具有較高品牌價值的產品毛利率高,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知名品牌產品毛利屬於中等水準,主要是靠較高的銷售數量來賺取利潤,而有些雜牌商品由於不支出廣告投入費用,主要靠櫃台以及人力拓展,由於其價格中廣告成本不大,其毛利率反而很高。
5、固定成本
主要指固定資產上的投入,如機器設備、廠房、廠租的投入,這些構成固定製造費用,從某種角度來說,也反映了企業的進入門檻高低,企業為收回此巨額投資成本,也會提高其產品的毛利,反之如果企業投入的機器設備不多,或大多採取代工的形式組裝加工,或委託加工,其銷售利潤要讓一部分給協力廠商,其產品毛利也可能只是平均化的。
6、技術成本
如企業生產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利產品,特別是發明專利和技術專利,而該專利產品無論在產品質量、產品功能方面比市場上原有同類產品均存有優勢,具有成本上的優勢,具有競爭上的排他性,自然具有加價能力,此時產品的毛利通常也比較高。
7、技術工藝
用人的技術要求,人工成本的大小,產品生產工藝復雜,技術含量高,所用技工檔次等級較高,其產品的毛利也自然會高,反之對於工藝簡單,沒什麼技術含量,大都實行普工操作的大路產品,當然不可能有多高的毛利。
8、周轉率
因為應收賬款會佔用資金成本,而老闆通常會把這個資金成本打進銷售價格里去的,即是說如果是現銷,錢貨兩清的交易,其成交價格相對要低得多,但凡是賒銷,其成交價格相對現銷來說要高一點,而銷售價格高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大一點,而銷售價格低一點,則意味著毛利小一點,如果說某企業應收賬款的周轉率較小,而毛利又不大,則是一個很不正常的情況,應對其成本或進銷價格進行實質性審查。
9、生命周期
一般來說,一種全新功能的新產品剛投放市場的前期毛利比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市場的擴大,競爭對手的加入,做的人越來越多,企業必然降價促銷,同時伴隨原材料及人工價格的走高,其銷售毛利也會逐漸下降,這在保健品行業或高科技行業比較明顯。
10、產品部件
是由企業自已解決還是委外加工,一般來說自行生產其毛利要高一點,主要零部件採取委外加工方式生產的企業,其利潤要分一部分給協力廠家,此時企業的毛利相對要低一點。
上述關於毛利率的分析僅就一般情況而言,實際上也有例外的時候。
對於毛利率的分布,通常是高科技行業的毛利率比普通產業的毛利率高,新興產業的毛利率比傳統產業、夕陽產業的毛利率高,相對於同類產品,新開發的產品毛利率比原有老產品的毛利率高。
⑺ 請問知道成本和售價,毛利率怎麼計算
知道成本和售價,毛利率=(售價-成本)/售價。
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毛利率反映的是一個商品經過生產轉換內部系統以後增值的那一部分。增值的越多毛利自然就越多。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⑻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 計算銷售價格 。 比如成本是1500元
計算公式:
1.售價-成本=毛利;
2.毛利率=毛利/售價;
3.售價=成本/(1-毛利率)
4.舉例:
1.比如進價20,毛利率要在20%,應該賣多少錢?
銷售價:20÷_1-20%_=20÷80%=25
2.比如一桌酒席成本價是1500元,要求毛利%69,這一桌酒席要賣多少錢?
毛利率=0.69,成本率=1-0.69=0.31,售價=1500/0.31=4838.71
(8)知道售價成本如何算差額擴展閱讀:
利潤的質量特徵:
(1)一定的贏利能力。它是企業一定時期的最終財務成果。
(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是按配比性原則計量的,是一定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減的結果。
(3)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4)影響利潤的因素較復雜,利潤的計算含有較大的主觀判斷成份,其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具有可操縱性。
毛利潤 是一個在商業,實業企業根深蒂固,約定成俗的概念,但也是一個可以自定義的概念。在利潤區間的劃分上並沒有一個統一,清晰的定義。我們通俗的說就的沒有去皮的,沒有去各種小支出的利潤。跟凈利潤相對應。
毛利潤簡介
它一般是指: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
但也可以計入稅收成本,或房租成本或更多.
影響最終利潤的因素很多,對於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情況下差別很大,毛利潤考慮對於該業務的主要支出,就是小支出還沒有算。
計算毛利潤的意義在於,如果不做該(筆)業務,一些資源就會被浪費或仍然會消耗,利潤就會變成負值;如果做該業務,就可能贏利或減少虧損。
對於效益相當好,資源利用率高的企業,完全可以忽視毛利潤這個概念。
毛利潤就是大概的利潤,是我們判斷營收和虧損的基本判斷。
⑼ 已知售價和毛利率怎麼算成本
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這里的售價就是銷售收入,有毛利率計算成本公式如下:
毛利率=毛利/售價=(售價-成本)/售價*100%
售價*毛利率=售價-成本
成本=售價(1-毛利率)
如果商品售價為16元 毛利率在30%, 這件商品的成本是:
商品成本=16(1-30%)=11.2元
拓展資料:
商品成本包括商品進價和商品流通費。 商品進價成本是指企業購進商品的原始進價和購入環節交納的稅金。
商品流通費是指企業在從事商品購進、調撥、儲存、銷售活動或提供勞務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支出。
此外還要考慮商品在貯存和流通中的一點損耗。所以商品成本並不就是商品購進的簡單成本。
毛利率(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⑽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計算出銷售價格
一、計算公式:
售價-成本=毛利;
毛利率=毛利/售價;
售價=成本/(1-毛利率)
二、舉例:
某批發公司200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
本月銷售凈額=111000-1000=110000元
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
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
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10)知道售價成本如何算差額擴展閱讀: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
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
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
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毛利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