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費用劃分考慮什麼
擴展閱讀
海南中海石油待遇怎麼樣 2025-05-05 01:16:23
cs高額費用怎麼處理 2025-05-05 01:14:05

成本費用劃分考慮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7-07 08:48:37

㈠ 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應正確劃分哪幾個成本費用的界線為什麼

在進行成本核算時應正確劃分哪幾個成本費用的界線?為什麼?
為了正確地進行成本核算,正確地計算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必須正確劃分以下五個方面的費用界限。
1.正確劃分應否計入生產費用、期間費用的界限
2.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和期間費用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生產費用界限
以上五個方面費用界限的劃分過程,也就是產品生產成本的計算和各項期間費用的歸集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應貫徹受益原則,即何者受益何者負擔費用,何時受益何時負擔費用;負擔費用的多少應與受益程度的大小成正比。
拓展資料:
一、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是指將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一定的對象進行分配和歸集,以計算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成本核算通常以會計核算為基礎,以貨幣為計算單位。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企業的成本預測和企業的經營決策等存在直接影響。進行成本核算,首先審核生產經營管理費用,看其已否發生,是否應當發生,已發生的是否應當計入產品成本,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費用和產品成本直接的管理和控制。其次對已發生的費用按照用途進行分配和歸集,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為成本管理提供真實的成本資料。
二、成本核算主要原則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不合規定的費用不能計入成本。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不應摻假,或人為地提高、降低成本。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 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真實性和可核實性是為了保證成本核算信息的正確可靠。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而這時的信息往往成為徒勞無用的資料。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㈡ 成本費用包括哪些內容

成本費用即廣義上的總成本。按企業會計制度劃分,又分成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營業成本是生產產品、提供勞務而直接發生的人工、水電、材料物料、折舊等。期間費用則包括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㈢ 為什麼要劃分成本和費用都記入成本或費用不行嗎

成本和費用劃分主要是區分發生的開支是否直接與生產相關。
按照會計要素劃分,成本和費用都屬於費用類賬戶,但是成本核算與生產直接相關的支出,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費用核算期間費用,主要是管理、銷售、財務費用,這三個是跟生成物直接關系的,但是與企業的日常經營相關。
這樣劃分主要是為了便於企業的生產經營情況分析,成本核算可以體現企業生產的收率情況,費用核算體現企業的經營管理效率。
成本和費用都是直接影響利潤的指標,在生產環節,劃分生產成本與期間費用的意義主要在於能夠准確地獲得產品成本資料,明確產品在生產領域的結構指標,准確掌握生產費用和非生產費用的構成比例,有利於對生產環節的管理,達到管理目標的要求,對利潤結果有一定的影響。
比如:如果把應該計入成本的費用計入了期間費用,會減少利潤,原因是期間費用直接計入本年利潤。反之,如果把應該計入期間費用的費用計入了計入了生產成本,有可能會造成利潤增加,原因是生產的產品不一定都能夠在當月銷售出去,沒有銷售出去的這部分產品列入的費用,就不可能減少本年利潤。
【拓展資料】
成本是商品經濟的價值范疇,是商品價值的組成部分。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須耗費一定的資源,其所費資源的貨幣表現及其對象化稱之為成本。並且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成本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處於不斷地變化發展之中。從另一個角度成本上講也可以是做出某種選擇必須付出的代價,當人們「舍魚而取熊掌」時「魚」便是人們的成本,當商家投資時,商家的付出貨幣等便是商家投資的成本。
費用,是企業在日常活動中發生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減少的、與向所有者分配利潤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出。一定會計期間會計主體經濟利益的減少,是損益表要素之一。企業發生費用的形式是,由於資產流出企業、資產損耗或負債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權益減少。但有例外,例如企業所有者抽回投資或企業向所有者分配利潤,雖然會引起資產減少或負債增加,並使所有者權益減少,但不屬於企業發生費用的經濟業務。費用作為損益類要素的費用,指營業費用。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便是採用這種狹義的費用概念,將損失作為一項與費用平行的收益表要素。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則採用上述廣義的費用概念。會計費用包括直接費用、間接費用和期間費用。期間費用又包括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

㈣ 按成本定價我們需要考慮那些成本

定價是為保障盈利目標而採取合理的核價舉措,按成本定價,在確定利潤率的前提下核定成本費用總額,應考慮的成本構成明細,通常應根據經營成本、費用和其他支出具體情況一一審核,實踐中,應涵括如下成本費用項目:
1,製造環節的直接生產成本;2,為生產製造而發生的各項間接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如管理費用);4,銷售環節的各項開支(如倉儲等物流費用);5,財務費用開支;6、其他與經營相關的支出;其他與經營沒有直接關系的支出也應一並考慮。
以上只是列舉普遍中的成本費用,具體成本費用項目應根據經營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㈤ 財務會計是如何劃分成本與費用的

1、費用都是當期損益,就是經營發生的一些必要或者不必要的支出,和生產出來的產品並沒有直接關聯的各項費用。比如水電,運費,電話費,汽車費,管理人員工資等等,這些都是你經營一個公司每個月都會發生的損益費用。
2、成本就是構成產品實體所消耗的材料、人工、並包括雖未構成產品實體但必須要發生才能有助於產品的構成的製造費用,包括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機器機械的折舊費等
3、費用的計算期與會計期間相聯系,產品成本一般與產品的生產周期相聯系。
4、費用的計算是按經濟用途分類,產品成本的計算對象是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