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降低文化成本

如何降低文化成本

發布時間: 2023-07-06 06:55:01

① 如何降低成本

企業降低成本的六個階段

降低成本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點。企業降低成本可以重點從以下六個階段入手:

第一階段,把職能性費用降到最低水平。在這個階段中,每個人在其職能范圍內做好管理工作,直接由公司管理部門負責,並且根據其要求,竭盡全力把成本降低到盡可能低的水平。

第二階段,把交貨成本降到最低水平。但必須指出:把包括交貨成本在內的各項成本費用降低到最低限度僅僅是一個經營管理原則,而不是千篇一律的業務經營守則,更不是交貨成本越低越好。

第三階段;把所有權總成本降到最低水平。應該做出一定的利 益退讓,以便滿足客戶韻要求。比降低成本和財產的最小化更重要的是,公司在發展的開始就要注意經營管理各方之間的平衡。

第四階段,進一步降低企業銷售增值成本。致力於降低與市場營銷、銷售、工程技術支持、場地服務支持、信息技術費用、行政費用等有關聯的成本。

第五階段,降低與最接近的貿易夥伴有關的企業內部附加值成本。這一階段要求處理的是對直接供應人、客戶和中間商的成本分析。去除中間環節和加入中間環節都必須慎重考慮。通過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消除重復操作,提高服務質量,減少總體聯合成本。

第六階段,把向最終用戶交貨的供應鏈成本降低到最低。這一階段的工作內容就是致力於處理超出核心夥伴范圍以外的問題,並且進行分析。重點就是業務交往上的最終人員,或者業務客戶,或者被稱為最終用戶的人。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② 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

降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僅例舉一下幾個步驟以供參考,望採納!
一、全流程

企業要對產品設計、工藝、采購、製造、銷售、使用的整個過程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不僅對產品生產成本的發生過程進行控制,也要對生產前的設計、工藝和生產後的銷售、使用所發生的成本進行控制。

有效的成本控制,主要是要加強事前、事中和事後全過程的控制。

事前控制,要認真對可能出現的結果進陪晌行預測,然後同計劃要求進行比較,從而在必要時調整計劃和控制影響因素,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事中控制,又稱執行控制,這是成本控制的基礎與核心工作。

最後是事後控制,又稱反饋控制,主要是分析執行情況,將其與控制標准相比,棚亂手發現問題,分析原因,以及對未來可能產生的影響及時採取措施並實施,防止問題再度發生。

二、全員化

企業鏈嫌要樹立全員成本控制的理念,而不是僅靠管理者自己。

每一個企業員工都要增強成本意識,努力降低生產成本,這就是所謂全員參與成本控制。

企業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內外資源,只有全員參與的成本控制,才能真正實現費用成本、時間成本和質量成本的有效控制。
因此,企業要積極構建全員成本管理模式,分解指標,明確責任,嚴格考核,牢固樹立起幹部員工「效益為先、降耗為本」的理念,確保企業效益最大化。

企業可從三個方面做出努力:

1、科學合理地進行成本指標分解。

根據各職能部門的實際條件與職能分工,將成本指標按年、季、月將費用進行分解,層層落實,實行歸口分級管理,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做到從上到下,人人肩上有任務,個個頭上有指標,構成嚴密、細致的全員成本管理責任體系。

2、嚴肅月度成本計劃,超前控制。

創業企業要制定成本計劃,逐月公布下發,月底嚴格考核兌現,節獎超罰。月底對當月成本完成情況進行預測,分析成本費用超降原因,總結經驗,尋找差距,提出降低成本意見,上報企業決策層,作為成本改進決策參考。

3、堅持勤算賬、算細賬的工作方法,要求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及所屬員工都要算成本賬,分析成本情況,明確投入與產出關系,進一步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堅決完成計劃任務下的成本指標。

三、標准化

成本管理要力求做到量化,能夠定量的要定量,不能定量的要定性,做到成本管理有標准可依。

標准成本是一種計劃成本,這是進行成本管控的標桿。
企業把成本標准化就是要管理者建立各種成本定額,如采購成本定額、生產工藝定額、勞動工資定額、銷售成本定額等。

定額成本是企業項目運營成本的現行定額,它反映了當期應達到的成本水平。

合理的成本定額是衡量企業成本節約或超支的尺度。

通過定額化管理,創業企業可避免費用開支的盲目和隨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運營和管理效益。當然,成本定額也是對成本責任考核的重要基礎和依據。

四、責任化

實行目標成本責任管理,要將指標層層分解,實行定額定量管理和限額消耗承包,從而形成人人身上有指標、個個肩上有擔子,真正落實到個人,並起到促進員工「天天精打細算,月月經營核算」的作用。
同時,還要根據員工的管理許可權和管理范圍,承擔相應的經濟責任。

這種經濟責任要與企業的費用、支出、利潤相關聯,更要與員工個人的經濟利益及其個人在企業的發展相關。

只有企業內部的每個員工都來努力完成自己的責任,避免不必要的損失與消耗的發生,企業才會具有低成本競爭力。

這就是企業的成本責任,只有成本責任清晰,才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上下同心來共同降低成本。

③ 如何降低成本

如何降低成本

如何降低成本,成本指的是人們要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或達到一定的目的時候所耗費的資源,在企業長久的發展中,是離不開降低成本這一步的,下面分享如何降低成本相關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如何降低成本1

一、立足客戶,追求最小供應鏈成本,創造價值。

現代企業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既要求得生存,更要求得長期成長和發展,企業的成本管理目標必須定位在客戶滿意這一基點上,就要立足於為客戶創造價值的目標觀,超越傳統的以利潤或資產等價值量為唯一準繩。

企業實行精益成本管理思想的關鍵就在於追求最小供應鏈成本,消除不為客戶增值的作業,杜絕浪費,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特殊化多樣化的需求,使企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二、實現精益成本管理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

1、精益成本規劃設計。精益成本管理要求成本的規劃要貫穿於產品開發設計的整個過程。同時提高產品研發人員的'綜合業務素質也非常重要。

2、「先進先出法」實現精益成本管控。作業成本法是按照系統、合理的程序分析產品成本,是達到「精益」的產品成本控制的首選方法。還應結合價值工程分析的方法,把技術分析和經濟分析結合起來考慮,在產品功能和製造成本的升降間尋求最優的平衡點。精益成本管理不單只強調降低成本與費用,而是從投入與產出的對比關系中尋求總體效益最優,進行全過程的戰略成本管理,這是一項持久的任務,需要持續性的改善。

企業要想做到降本增效這一目標,要從企業各個渠道進行控制,不能一味降低成本,也不能一味增大效益,要雙管齊下,開源節流。"

如何降低成本2

1、減少庫存量。

對市場了解程度較淺,由於企業大量的采購而造成的庫存積壓,沒有做到合理化的庫存管理導致的,還會導致企業活動資金的短缺。如何避免這一點的發生,其實最優的解決方式是銷量數據化,根據銷量數據來制定采購計劃,避免盲猜式的采購,導致的庫存積壓資金流失。

2、員工提高效率。

對於提高員工工作的高效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員工工作效率除了自身技藝的進步以外,必要時還需要依託工具來優化工作流程,減少繁瑣的步驟和時間人力不必要的開支。例如在采購、揀貨和財務統計方面的管控。

3、往來歷史無記錄。

有的企業和供給商往來中沒有往來歷史,每一次采購都需要和供應商再次詢問議價。導致采購成本差異化。對於企業與供應商之間,企業是極為需要軟體管理,幫助企業往來查賬流水、預付款、返點、付款歷史等問題,因此每一次采購就不會有再次議價,供給商說了算,因此能夠讓采購價錢降到最低。

4、做好客戶運營管理。

減少繁瑣且無效的溝通。傳統企業的客戶在訂貨時常常是經過電話進行訂貨,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的發生,反復溝通好幾次,消耗大量時間。還會由於返工退貨形資金成本的流失。最好的方法是運用客戶管理系統科學合理地管理,並應用商城平台來幫助客戶訂貨。

對於這幾大因素的困擾,有許多企業選擇了進銷存軟體去高效化的管理企業,但也有很多傳統企業商還在用傳統的模式去管理。來肯雲商做到了「進銷存軟體+訂貨商城」一體化管理。

數據化的管理,系統軟體隨時查看銷量數據,通過銷量制定最優采購計劃,避免貨物積壓問題。PDA揀貨、數據報表。財務管理數據自動生成,員工可通過軟體查看與供應商之間的往來流水、賬單明細,提高員工工作效率,移動化辦公更便捷。

④ 如何實施低成本戰略

實施低成本戰略的三大途徑
1、控製成本驅動因素
(1)規模經濟或不經濟。如果某項活動的開展,大規模比小規模顯得成本更低以及如果公司能夠將某些成本(如研究與開發費用)更多地分配到銷售量上,那麼,就可以獲得規模經濟。

(2)學習及經驗曲線效應。開展某項活動的成本可能因為在經驗和學習方面的經濟性而隨時間下降。

(3)關鍵資源的投入成本。一家公司對外購投入成本的管理通常是一個很重要的成本驅動因素。

(4)協調與公司有聯系的活動。如果一項活動的成本受到另一項活動的影響,那麼在確保相關的活動以一種協調合作的方式開展的情況下,就可以降低成本。

(5)公司內各業務單元活動共享。

(6)一體化或外包。

(7)與先動者的優劣勢相關的時機因素。有時候,市場上的先動者能夠比後來者能以更低的成本建立和維持其品牌聲譽;而有時候,特別是技術發展很快的時候,設備或技術的隨後購買者往往會受益,因為所安裝的設備是第二代或第三代的產品,價格反而會便宜一些,運作效率還會高一些。

(8)生產能力利用率。生產能力利用率的提高可以使得承擔折舊和其他固定費用的生產量擴大,從而降低單位固定成本。

(9)戰略選擇和經營運作決策。下列的各種管理決策可以使得公司的成本降低或者升高:提高或減少產品和產品種類的數量;增加或減少為顧客提供的服務;使產品的性能或質量的特色增加或減少;比競爭對手支付更高或更低的工資和附加福利;增加或減少渠道的數量;延長或縮短給客戶的送貨時間;比競爭對手更加重視或不重視利用激勵性補償;提高或降低購入材料的規格。

2、改造價值鏈的結構
(1)簡化產品設計,利用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減少零部件的方法,將各種模型和款式的零配件標准化,轉向「易於製造」的設計方式。
(2)削減產品或服務的附加,只提供基本的、無附加的產品或服務,從而削減產品的多用途和多選擇所帶來的成本費用。
(3)轉向更簡單的、資本密集度更低的或者更簡便、更靈活的技術過程(計算機輔助設計和製造,既能夠實現低成本,又能夠實現產品定製性的柔性製造系統)。
(4)尋找各種途徑來避免使用高成本的原材料和零部件。
(5)使用「直接到達最終用戶」的銷售策略,從而削減由於中間商而產生的成本費用。
(6)將各種設施重新布置在更靠近供應商和消費者的地方,以減少入廠和出廠成本。
(7)拋棄那種「定製式營銷」的經營方式,將核心集中在有限的產品或服務之上,以消除產品或服務中的各種變形所帶來的活動和成本。

(8)再造和更新業務流程,從而統一和合並一些工作步驟,去掉附效益加值很低的活動。

(9)利用電子通信技術減少書寫工作,減少列印和復印成本,通過電子郵件加快通信速度,通過公司的內部網路來傳播信息等。

三、著力培養低成本的企業文化

一粥一飯,常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小數怕加,大數怕減等。把類似的理念貫徹到員工的頭腦中去,形成員工的共享價值觀,就會有更多降低成本的途徑出現,員工不會抵觸而會自覺地貫徹實施企業的低成本戰略。

⑤ 如何降低報紙印刷成本

如何降低圖書成本是我們每個出版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作為一個印刷工作人員應熟練掌握製版、印刷工藝,書刊印刷工價標准,了解紙張規格性能及各有關印刷廠的生產能力。在印製工作中應根據印刷廠的生產能力,合理地安排製版印刷工藝和選用紙張材料,以降低圖書成本。
每做一本圖書,都需要由設計工作者進行總體設計。設計者須根據內容、性質、圖文總量、讀者對象進行設計。圖書成本的高低,是圖書市場競爭中的重要因素。現就印前設計的角度談談如何降低圖書成本的問題。
1、紙張開度
如果開本選用不合理,將使邊料增加,紙張的有效利用面積減少。短行較多的書,如橫排的詩集,用32開本,其切口及訂口有很多空白,用紙較多。假如用狹長形的36開本,可以節約紙張。如果開本太小,折數和光邊材料損耗也較多。為了便於印裝,盡量不用或少用不規則的開本,這樣可降低印裝成本。
2、紙張材料
紙張材料在圖書成本中佔有很大比重,約佔40%以上。因此合理地選用紙張材料是降低圖書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
普通圖書,如又件匯編、學習材料、文藝性讀物等,平裝本用52g/m2(以下簡稱52g)凸版紙就可以了,精裝本可選用60g或70g膠版紙。
歌曲、幼兒讀物單色可用60g紙,彩色可用80g膠版紙。
教科書一般都採用49~60g凸版紙;工具書平裝本用52g凸版紙,精裝本可選用40g字典紙,一般技術標准可用80~120g膠版紙。
圖片及畫冊,一般用80~120g膠版紙或100~128g銅版紙;可根據畫冊的精印程度、開本選用膠版紙或銅版紙及克重。年畫、宣傳畫一般用50~80g單面膠版紙,連環畫用52~50g凸版紙,高級精緻小畫片用256g玻璃卡。
雜志一般用52~80g紙,單色一般用60g書寫紙或膠版紙,彩色一般用80g雙版紙。
圖書雜志的封面、插頁和襯頁:封面200頁以內一般用100~150g紙,200頁以上用120~180g紙;插頁用80~150g紙;襯頁根據書的厚薄一般在80~150g之間選用。
同一品種的紙,克數越重,價格越高,正文紙的克重增加,書脊厚度也隨之加厚,有時還須調整封面紙的克重與開數,從而會產生一連串的連帶關系,往往增加了紙張成本。
認真選用紙張材料,但不能偷工減料,如用普通紙印較為精細的網線版,會使版面模糊,全部無效,造成浪費。又如普通讀物可選用新聞紙,而需長期保存的書籍就不能用易於風化的新聞紙。
3、圖書頁數
在拼組版時,要盡量避免出現零頁。因為一本書除正又外,還有其他部分如四封、扉頁、序、目錄、版權頁等等,且可能每個部分用紙不同,把用紙類型相同的紙的總面數湊成4的倍數並不困難的。
4、裝訂形式與版式設計
常用的圖書裝訂形式有騎馬訂、平訂、鎖線訂、膠訂等。騎馬訂、鎖線訂及膠訂這幾種裝訂形式,可以把中心跨頁處版心設計得較小些。如果是平訂形式,中心跨頁處版心就要相對大些,因為平訂書的訂口要佔用5mm左右。
設計文字稿時,正文字體的大小、行間的疏密,四周留空白的寬窄,標題的占行和空行等等,都與圖書成本有關。如一本書為普通32開本,原設計為橫排5號字,每面排26字×25行=650字,行間空5/8條,24萬字的書稿,共需排370面;如改排為26字×27行=702字,行間空1/2條,只需排342面;兩種規格相差28面。在版數、紙張、裝訂等各個環節上,我們都可能使圖書成本降低。當然並不是說版面排得愈密愈好,譬如兒童讀物,字不能太小,行距不能太窄;而是指在適應書稿內容和讀者對象的前提下,盡可能地節約紙張材料以降低圖書成本。
5、合理確定封面尺寸
設計封面時,要根據圖書成品尺寸、書脊厚度及勒口大小來進行設計。在設計勒口大小時,一般在不浪費紙張便於印刷的情況下可使勒口稍大些,多數在30mm以上。但有些封面設計人員不了解紙張規格、開數及印刷機性能,在進行封面設計時,不根據紙張開數隨意把勒口的尺寸固定下來,製版後往往不符合紙張規格開數要求而造成浪費,現在大部分圖書封面印後需要覆膜,因而又提高了覆膜成本。
例如一套圖書分上、下冊,為大32開圖書,上、下冊各為600面左右,用52g紙印刷,書脊厚度為22mm,封面採用膠版印刷,上、下冊各印2萬,封面印後覆膜。由於設計人員不了解紙張規格開數,設計勒口為65mm,這樣大的勒口,就需用 787×1092 1/16紙印刷,如果設計時根據紙張開數,將勒口設計為40mm,就可用787×1092 1/8紙印刷。這兩者的印刷費、紙張及壓膜費,竟相差4000元左右。由此可見,設計人員在進行封面設計時,要對紙張規格、開數有所了解,在封面設計時盡量考慮降低圖書成本,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有的封面和前後環襯設計較為簡單,就印幾個專色,印量又不大,製版時可考慮製作銅鋅版,印刷可用圖版機印刷,因圖版印刷是單個小張印刷,可採用花開,還可用殘紙切成小張印刷。這樣可以提高紙張的利用率,製版印刷的成本也能降低。
6、裝幀材料
在選用精裝封面用料時,應控制使用皮、棉、麻、絲、毛等織品,盡可能地使用堅韌的紙、漆紙或漆布等物代替,除特殊需要外,盡量避免用真金箔作燙印材料,可用電化鋁、色片等代替,以降低圖書成本。更多……
7、印刷工藝
對於一般的32開或16開的單、雙色的圖書,印數在5萬冊以上的,一般安排輪轉機印刷。因為輪轉機速度快而且印出的圖書頁子己經折好,印刷費用又比平板紙印刷機的為低。但對5萬冊以下的圖書;鉛排的可採用大自動、小自動或八頁機印刷;激光照排的可採用B-B式雙面膠印機印刷,這是專印書刊的印刷機,按紙令計算印刷費;或用01型、08型單色膠印機印刷,這種膠印機為單面印刷機,按色令計算印刷費。但用B-B式膠印機比單色膠印機速度快且印刷費用低。對於印刷質量要求較高的畫冊,應盡量選用雙色或四色膠印機印刷;對有較大實地的如年畫、圖書的前後環襯等均應使用單色膠印機印刷,其印刷質量較好。
印刷人員應了解各種印刷機的性能以及工價的計算標准,否則,就可能採用高成本的不合理的印刷工藝,使圖書質量下降,成本增高。
合理地安排製版印刷工藝和選用紙張材料,以降低圖書成本 讀者在選購圖書時,圖書的內容以及設計印裝的形式是否吸引人,圖書的價格是否合理等,這些都是影響讀者是否購買的重要因素。作為生產圖書的出版社,在考慮生產優質圖書的同時,也要研究如何降低圖書成本的問題,因為圖書成本是影響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圖書成本包括紙張、裝幀材料、製版費、印刷費、裝訂費、稿費、管理費及發行費等很多方面,與出版社的各部門都有密切的聯系,各部門都要設法降低圖書成本。這里,從印製的角度談一下如何降低圖書成本的問題。
(一)合理安排製版、印刷工藝,節約印製費用
1、合理安排製版工藝
(1)以文字為主,文中有大小不一的單線條插圖的製版。對這種書稿的工藝安排有兩種:①鉛排正文,插圖制銅鋅版。有多幅圖稿需制小塊鋅版時,可將原大或放縮比例相同的圖稿粘貼在一起製版,制好鋅版後再切開,這樣可避免因小塊鋅版低於計價基數造成損失(工價標准中規定,基數不足20cm2的按20cm2計算)。這種製版工藝,還需根據印量多少,是否有再版價值,確定是打紙型還是活版印刷。一般說來,1萬冊以內不再版的圖書可選用活版印刷。
②激光照排正文,插圖通過照相後拷貝成陽圖軟片,拼組版時可將插圖的陽圖軟片卧到正文付印後發出的軟片中。對插圖而言,也可將原大或放縮比例相同的圖稿根據圖稿數量不同粘貼成4開或對開進行照相製版,可以減少照相次數,使製版費用降低。有些圖稿及影印書質量較差,出版社不把圖稿修理好,交印刷廠在照相製版階段進行修版處理,不但延長了生產時間,費用有時也可能成倍增長。這就要求出版社在下稿前把質量較差的影印稿或圖稿修好後再下廠製版,這樣既可以節省製版時間,還可節省印製費用。
以上兩種製版工藝,鉛排價格便宜,但工藝落後、費時,在印量較少、時間充裕的情況下,可選用鉛排活版印刷。激光照排速度快、改版方便,一般多選用激光照排排版。
(2)以彩圖為主的圖書及畫冊的製版。在安排電子分色製版時,可把色調相近,原大或放縮比例相同的圖稿或照片粘貼在一起,按工價標准中平版製版分色規定的尺寸范圍,根據圖稿或照片的數量不同拼成8開、4開等等進行分色製版,這樣可以節省製版費用。
(3)封面及環襯的製版。對於印數較大、層次過渡調較多的封面和環襯,應該採用電子分色照相製版,用膠印機印刷。對於印數不很大,較為簡單的封面和環襯,可考慮用製作銅鋅版的方法進行圖版印刷。圖版印刷可以降低製版費和印刷費。
(4)合理選用紙張規格,進行合理拼組版。合理選用紙張規格,可降低圖書成本。例如:1套4冊850×1168大32開的精裝護封,書脊厚度均在40mm左右,護封為5色膠版印刷(其中一色印假金),印數為5000套,用128g/m2或157g/m2銅版紙印刷。如果用787×1092規格的紙單冊印,一張紙可出6個(即6開),全套書共4冊,其曬版費為1400元,印刷費為2000元,共3400元。如果考慮用889×1194規格的紙,一張紙可出8個(即8開),四冊書的護封可拼成一個對開版進行印刷,其曬版費為350元,印刷費為750元,共1100元。兩者相比,竟差2300元之多,可見合理選用紙張規格的重要性。
對於正開法,如20開、24開畫冊及彩色兒童讀物等,除合理選用紙張規格外,還要注意合理拼組版。例如787×1092 1/20開本,有豎開本與橫開本兩種。對豎20開本,在拼組大版時,可拼成大對開出12個和小對開8個,大對開可用進口設備如四色或雙色膠印機印刷(進口膠印機印刷幅面較大),小對開可用國產膠印機印刷,這樣可節省曬版及印刷費用。因為將豎20開拼成花3開印刷與拼成大小對開印刷相比,曬版費和印刷費都將提高1/3。又如橫20開本,拼成大小偏開(一張紙分為大小兩部分)印刷不利於精裝索線,可以考慮拼成880×1230 1/24,因為880×1230 1/24與787×1092 1/20的尺寸接近,拼成880×1230 1/24曬版印刷,要比拼成787×1092 1/20,用花3開曬版印刷費用要低。
另外,在拼組版時,要盡量避免出現零頁。因為一本書除正文外,還有其他部分如扉頁、序、目錄、版權頁等等,把總面數湊成4面的倍數並不困難的。出現零頁將提高印裝成本。
2、合理安排印刷工藝
對於一般的32開或16開的單、雙色的圖書,印數在5萬冊以上的,一般安排輪轉機印刷。因為輪轉機速度快而且印出的圖書頁子已經折好,印刷費用又比平板紙印刷機的為低。但對5萬冊以下的圖書;鉛排的可採用大自動、小自動或八頁機印刷:激光照排的可採用B-B式雙面膠印機印刷,這是專印書刊的印刷機,按紙令計算印刷費;或用01型、08型單色膠印機印刷,這種膠印機為單面印刷機,按色令計算印刷費。但用B-B式膠印機比單色膠印機速度快且印刷費用低。對於印刷質量要求較高的畫冊,應盡量選用雙色或四色膠印機印刷;對有較大實地的如年畫、圖書的前後環襯等均應使用單色膠印機印刷,其印刷質量較好。
印刷人員應了解各種印刷機的性能以及工價的計算標准,否則,就可能採用高成本的不合理的印刷工藝,使圖書質量下降,成本增高。例如:某些簡單套色的封面和單頁插圖,在一定印數范圍內,採用制銅鋅版圖版印刷的方法,其印刷費用是合理的;如果超過一定印數范圍,其印刷費用將比改用膠版印刷相對地高出許多,這就不合理了。另外,封面、插圖等印量較大的圖書,還可考慮採用雙聯印刷與輪轉機配套。有些橫32開膠印課本如美術課本,改成雙聯印刷,既有利於裝訂,又能保證質量,成本也能降低。
(二)合理地選用紙張材料
紙張材料在圖書成本中佔有很大比重,約佔40%以上。因此,合理地選用紙張材料是降低圖書成本的一個重要方面。
普通圖書,如文件匯編、學習材料、文藝性讀物等,平裝本用52g/m2凸版紙就可以了,精裝本可選用60g/m2或70g/m2膠版紙。
歌曲、幼兒讀物單色可用60g/m2紙,彩色可用80g/m2膠版紙。
教科書一般都採用49~60g/m2凸版紙;工具書平裝本用52g/m2凸版紙,精裝本可選用40g/m2字典紙,一般技術標准可用80~120g/m2膠版紙。
圖片及畫冊,一般用80~120g/m2膠版紙和100~128g/m2銅版紙;可根據圖片及畫冊的精印程度、開本選用膠版紙或銅版紙及克重。年畫、宣傳畫一般用50~80g/m2單面膠版紙,連環畫用52~50g/m2凸版紙,高級精緻小畫片用256g/m2玻璃卡。
雜志一般用52~80g/m2紙,單色一般用60g/m2書寫紙或膠版紙,彩色一般用80g/m2雙膠紙。
圖書雜志的封面、插頁和襯頁:封面200頁以內一般用100~150g/m2紙,200頁以上用120~180g/m2紙;插頁用80~150g/m2紙;襯頁根據書的厚薄一般在80~150g/m2之間選用。
以上用紙,僅供參考。但是須注意,同一品種的紙,克數越重,價格越高,正文紙的克重增加,書脊厚度也隨之加厚,有時還須調整封面紙的克重與開數,從而會產生一連串的連帶關系,往往增加了紙張成本。
認真選用紙張材料,決不是說可以偷工減料,粗製濫造而不顧出版效果,如用普通紙印較為精細的網線版,會使版面模糊,全部無效,造成浪費。又如普通讀物可選用新聞紙,而需長期保存的書籍就不能用易於風化的新聞紙。總之,應在不影響印刷效果及質量的條件下,盡量選用成本較低的紙張,以降低圖書成本。
作為印製人員,為了在製版、印刷、用紙等方面降低圖書成本就必須熟悉和掌握印刷生產方面的技術業務知識、書刊印刷工價標准及紙張規格。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較好地運用印刷廠的生產能力,使圖書質量提高、生產周期縮短、圖書成本降低。印製人員還要把印刷工作作細,在每個環節上都要創造有利條件,盡量避免印製工作上的失誤,達到既要保證印製質量,又要降低圖書成本的目的。
註:以上計算中採用的數據以1995年12月出版的東北地區《書刊印刷工價標准》為依據。

⑥ 六個降低成本的方法

1、降低購置成本。2、降低時間成本。3、降低商品流通成本與庫存量成本。4、降低運營成本。5、降低期間費用與人工花費。6、降低辦公費用與營銷費用。

①降低周期成本和勞動力成本。沒有經理,需要支付的勞動力成本將會少得多。總裁班的培訓老師說,在當代企業,要通過降低級別來減少管理人員。以前,一名經理必須管理幾名員工。在新技術時代,一名經理可以管理數十名沉沒的員工。

②降低運營成本。運營成本包括主要運營的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流程成本。主要業務成本包括即時原材料成本、即時工資成本、間接材料成本、間接工資成本、其他即時費用、產品成本和期間支出。當企業提降成本花費時,通常遭遇困境,在走下坡。為什麼有那樣的規律性呢?一方面,企業運營暢順時更注重開源系統。

⑤降低商品流通成本與庫存量成本。商品流通成本,從宏觀經濟而言,包含運送成本、存放成本、管理方法成本三成本。要推行創新管理來降低期間費用。

⑥降低辦公費用與營銷費用。辦公場地要使用紙、筆等辦公室物件,卻不清楚這種幾毛與幾十元的物品,日積月累起來,便是一筆巨大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