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現在社會壓力大,房價高。生活好難
高房價的生活已經很難了,為什麼還要拼了命買房?
現在中國人愛買房已經是世人皆知了,國人對房子,土地似乎有一種原始的佔有欲。據社會調查顯示,71%的中國人把擁有一套甚至數套屬於自己的房產視為其人生的奮斗目標。每一次樓市的漲跌都牽動著人們的心,引來關於房產的無數討論,為什麼中國人如此熱衷於買房呢?
一筆風險儲備金
對於很多人來說,有一套房子,不僅能解決住房問題,還能應對各種生活中的不期而至的風險。特別是在外打拚的人,租房的租金越來越高,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而且在租房的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會遇到很多問題,要麼是中介不靠譜,要麼是房東不靠譜等。租房帶來的壓力與不安,說白了就是中國的房屋租賃市場還不完善讓買房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也有創業的朋友通過抵押房子來獲得第一筆啟動資金,經營出現問題也能以房子來周轉,當然當你家庭遭遇大病等不幸的時候,賣房子也是支持醫療的最後一步棋。
繞不開的結婚生子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結婚理念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而發展到現在則是,婚姻和房子掛上了鉤。有房嗎」這仨字兒恐怕是見丈母娘的時候怕問的,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女兒找一個好的歸宿,這大家都能理解,然而有沒有房子就是衡量准女婿經濟實力和責任感的一個重要標准。現代人早已被現實訓練得愈發務實,「沒有房子的婚姻就像一盤散沙,一吹就散了」此類說法在網上流傳,而那些真正敢於裸婚的人,結果一般只有兩個,一個是繼續在底層掙扎,一個是雙方都具備較強的競爭力。
與教育資源分不開
雖然現在我們試圖努力避免人們過度因為孩子上學而追逐學校周邊的房子。但就目前以及未來趨勢來看,仍然看不到徹底分離的可能。從全世界來看也是一樣,並沒有哪個名校周邊的房子是不貴的。教育資源在各區域之間質量的不均衡,依舊會影響相關區域房價。
投資習慣很單一
即使隨著經濟發展,投資渠道變豐富了,但是中國人的投資習慣卻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依舊走著買房置地,儲蓄光榮的老路,最愛的投資項目還是買房。
在所有的資產配置工具中,房子距離普通人最近,門檻最低,感受最強。人們目睹了股市的暴漲暴跌,見識過大媽買黃金被套牢的局面,唯獨樓市堅如磐石。雖然我們知道房子是一個商品,它的價格必然會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但是我們看到從上個世紀90年代至今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在中國的絕大多數地方都出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房子的價格只漲不跌。
正是這種很特殊的只漲不跌的市場情況,讓中國人始終認為,只要你買了房就可以等待房價的上漲就可以了,一點也不用擔心房價的下跌。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個人財富規模達126萬億人民幣,位居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但令人咋舌的是,這些財富中的40%都投向了房地產。
從近日房地產企業紛紛降價出售中我們要明白一點,隨著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理念的全面貫徹實施,房地產市場必然會進入一個比較穩定的發展階段。所以中國人必須慢慢接受一個事實,這就是房價並不是只會只漲不跌房價,作為房地產市場的一個產品價格必然會出現上漲和下跌並行的一個格局,未來越是好地段的房子越有可能出現上漲,而越是差地段的房子,則越有可能出現房價的下跌,這一點需要我們所有人正確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