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為什麼合並要用成本法
擴展閱讀
當地材料價格在哪裡查 2025-05-19 18:01:08
什麼是買殼成本 2025-05-19 17:55:59

為什麼合並要用成本法

發布時間: 2023-05-03 18:45:52

A. 為什麼要在合並報表中把成本法變為權益法

一般是對子公司這么處理。因為在成本法下已經沒有辦法真實的反映這個公司集團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需要將母子公司作為一個整體來看,所以雖然日常對子公司核算採用成本法,但是在合並報表的時候採用權益法。

可以看到在權益法下,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真正反映了在被投資單位凈資產中佔有比例。所以,調為權益法合並報表更為合理。

非同一控制下取得的子公司採用成本法核算,合並報表時調整為權益法,也可用成本法合並,但合並結果要與權益法合並結果一致。總則是這樣說讓腔的。

(1)為什麼合並要用成本法擴展閱讀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處理原則:

1、企業因增持股份而使長期股侍滑橘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核算的,在追加投資時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視同權益法核算在初始投資時就一直採用。

2、對原有投資追溯調整,計算確定「投資成本」、「股權投資差額」、「損益調整」、「股權投資准備」等明細科目金額,並對追溯調整的股權投資差額在追加投資前的持有期間進行攤銷(指借方差老團額,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不存在攤銷問題);

3、追加投資以後,可能會形成兩個股權投資差額(指借方差額,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

對於追溯調整而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應在剩餘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年限內攤銷;追加投資新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按會計制度規定的年限攤銷,即股權投資差額分別計算,分別攤銷。

但如果追加投資新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不大,可以並入追溯調整後的股權投資差額余額,按剩餘攤銷年限一並攤銷。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一並結轉。

B. 為什麼以企業合並方式取得的長期股權投資要用成本法核算

對被投資單位具有控制或者對被投資單位不具有老好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響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以企友含閉業合並方式取得長期股權投資肯定能狗對被投資單好裂位實施控制,所以採用成本法核算。

C. 為什麼在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中編制合並報表 母公司要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核算呢

因為由成本法轉為權益法核算的目的是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的抵消。

在成本法下,長期股權投資無法反映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只能反映購買子公司股權的成本),調整到權益法後,

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反映了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這樣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擁有的份額就能進行抵消了。

在子公司個別財務報表中,當期實現的凈利潤是基於子公司各項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核算的結果,在調整為權益法核算的結果時,

必須確定基於購買日子公司相關資產和負債公允價值為基礎計算的相應會計期間的凈利潤,並以此凈利潤為依據將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核算的結果調整為權益法核算的結果。

(3)為什麼合並要用成本法擴展閱讀:

成本法轉為權益法的處理原則:

1、企業因增持股份而使長期股權投資由成本法改為權益法核算的,在追加投資時作為會計政策變更,採用追溯調整法進行處理,視同權益法核算在初始投資時就一直採用。

2、對原有投資追溯調整,計算確定「投資成本」、「股權投資差額」、「損益調整」、「股權投資准備」等明細科目金額,並對追溯調整的股權投資差額在追加投資前的持有期間進行攤銷(指借方差額,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不存在攤銷問題);

然後以追加投資款和發生的相關稅費,加上追溯調整後的原有投資賬面價值(指「投資成本」、「損益調整」、「股權投資准備」明細科目合計數扣除減值准備的金額,

不包括「股權投資差額」明細科目余額),作為追加投資後的初始投資成本,並計算追加投資時的股權投資差額,在此基礎上確定投資企業新的投資成本。

3、追加投資以後,可能會形成兩個股權投資差額(指借方差額,貸方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股權投資准備」)。

對於追溯調整而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應在剩餘股權投資差額的攤銷年限內攤銷;追加投資新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按會計制度規定的年限攤銷,即股權投資差額分別計算,分別攤銷。

但如果追加投資新形成的股權投資差額不大,可以並入追溯調整後的股權投資差額余額,按剩餘攤銷年限一並攤銷。處置長期股權投資時,未攤銷的股權投資差額一並結轉。

D. 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要採用成本法,、

母公司對子公司採用成本法,是財政部發布的企業會計准則規定的,教材上不會講為什麼使用成本法。
關於第一點:母公司根據自己經營情況決定支付股利,成本法核算時,母公司的投資收益是根據子公司實際支付的股利確認的,比如:母公司本年度虧損100萬,持有子公司90%股權,為了把報表總利潤轉變成盈利,可以讓子公司分配股利110萬以上,記入母公司的投資金收益就是分配股利金額110X90%以上,利潤表上的總利潤就變成盈利了。
二,權益法是根據子公司的收益確認投資收益的,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就是占子公司的權益比例,賬面價值隨著子公司的權益變動而變動,成本法核算,母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是投資時點的公允價值,不隨子公司的權益變動而變動,所以起不到校驗作用。

E. 合並財務報表為什麼要成本法轉權益法

因為企業年底合並報表時子公司的所有者權益和母公司長期股權投資屬於內部交易,需要抵消,只有權益法下的長局慧數期股權投資才等於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權益,這樣才可以抵消,成本法只按收到股利確認長期投資,不等於享有子公司的所有者權益,不能完全抵消,所有要調整成權益法。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實碧首施控制的,需要用成本法作為日常個別報表的會計處理。期末,合並報表中需要將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權益法記錄,並追溯調整。同一控制的是權益結合法,非同一控制的是購買法。區別在於最終調整分錄同一控制需要恢復留存收益,為了「一體化存續」。

(5)為什麼合並要用成本法擴展閱讀

通過編制合並抵銷分錄,將母公司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等內部交易對個別財務報表的影響予以抵銷。

抵銷分錄如下:

借:股本(實收資本)

資本公積(調整後的金額)

其他綜合收益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調整後的金額)

商譽(借方差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母公司)

少數股東權益(子公司所有者權益×少數股東投資持股比例)

F. 長期股權投資為什麼要用成本法和權益法核算,這樣有什麼好處

投資騰訊眾創空間企業能夠對被審計單位實施控制的長期股權投資採用成本法核算。成本法就是投資按投資成本進行計價的方法,該項投資的持有期間,長期股權投資的余額不改變,維持取得時的成本,不去關注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發生變化。

在現行准則頒布之前用權益法核算,從理論上為什麼對被投資單位實施控制的採用成本法核算,主要保證其企業可持續發展與投資者可持續投資,現行准則頒布時2007年要求上市公司對子公司由原來的權益法改為成本法核算。
例如有家公司在香港有子公司,母公司這邊用權益法核算。原先子公司實現利潤,母公司就跟著調整,導致留存收益增大。但是因為現行准則要求在2007年進行調整,原先轉入的利潤要沖回來,導致凈利潤有巨大的虧損。如果原先用的就是成本法,則原先賬面上就沒有來自子公司的利潤。
從實務上成本法是簡化合並報表的編制工作,對於子公司的投資,合並報表長期股權投資時不存在的,即使用權益法下最終是消除的。
權益法指的是投資方按照被投資單位所有者權益發生的變動對長期股權投資進行調整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共同控制和重大影響的。
至於長期股權投資是用權益法好,還是用成本法好,有不同的答案。理論上應該用權益法,控制體現了真正的權益,只是對方的資產、負債全部的體現出來了,資產減負債體現的是真正的權益。就是因為控制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最終長期股權投資抵消,所以才採用簡單的成本法進行核算,簡化合並報表的編制。
而不具有控制或重大影響等,主要因為投資者獲得的信息很少,同時又無公允,調整則無意義。為了簡化起見,用成本法。

G. 為什麼合並財務報表要將成本法改成權益法

呵呵,很山純麻煩很惡心吧?你想聽正經版的,還是想聽吐槽版的?算了,都跟你說一下。
正經版: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投資企業對被投資企業實施控制的,需要用成本法作為日常個別報表的會計處理。期末,合並報表中需要將長期股權投資按照權益法記錄,並追溯調整。同一控制的是權益結合法,非同一控制的是購買法。區別在於最終調整分錄同一控制需要恢復留存收益,為了「一體化存續」。這就是「准則規定」,游戲規則,你干會計就得按照人家制定的規則執行。
吐槽版:這特么其實就是一個純理論!實際工作中很少有人會這么做。我成本法記錄的,敬者相關內部交易以及長期股權投資和所有者權益一抵消完事兒。折騰了半天,又追溯吧,又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吧,又確認投資收益和其他權益變動吧,費了半天勁,最後那個抵消投資者長期股權投資和被投資企業所有者權益的分錄時,把之前追溯的又全抵消掉了。你說這不兒就是成心累傻小子呢么!我覺得其實就是他媽制定準則的人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干,為了顯得丫高大上,為了刷存在感想出來亮唯薯的。
綜上所述,如果為了考試,那就得「光著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但是如果是實物工作,其實完全可以就按照成本法來合並,這也是現在的通用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