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計算固定資產全年平均總值
應該是以加權平均法算的吧。可以舉個例子來理解:假設原資產為0,1月份新增資產100萬,1月份的固定資產評價總值為100萬,2月份又新增300萬,那麼,這個300實際計提是全年12個月中的10個月,也就是10/12.2月份的計提平均總值就是100+300X10/12。
拓展資料:
存貨計價加權平均法是指存貨在實際成本計價核算的情況下,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也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這種方法是以存貨的數量作為權數,於月末一次計算出該種存貨的平均單位,以此作為發出存貨的單價計價標准。其一般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存貨的實際成本存貨的實際成本均單價一期初結存該種本蘭商進讀種一存貨的數量存貨的數量發出存貨=本期此早發出該種存貨的實際成本-存貨的數量X加權平均單價加權平均法由於在月末一次計算全月存貨的加權平均單價,因此,在月份當中,存貨明細帳中除了逐筆登記存貨收入的數量、單價和金額外,對發出的存貨可以只登記數量,不登記發出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並隨時結出帳面庫存存貨的數量;待月宋計算出加權平均單價之後,再登記金額。這樣,加權平均法計價核算的工作量較少,也比較簡便。其缺點在於,發出存貨的計價核算工作都要集中於月末進行,加大了月末的工怍量;同時也不便於日常隨時掌握存貨佔用資金的變動情況。
加權平均進價法指的是商業企業結轉批發商品銷售成本的一種方法。它根據每種商品的數量和金額計算出平均單價,再據以計算出商品銷售成本和庫存商品金額。其計算公式為:加權平均單價=(期初結存商品金額+本期收入商品金額-本期非銷售付出商品金額)/(期初結存商品數量+本期收入商品數量-本期非銷售付出商宴扒檔品數量);本期商品銷售成本=本期商品銷售數量*加權平均單價。或以期末結存商品數量乘以加權平均單價,計算出期末結存商品金額,再計算商品銷售成本。採用這種方法,可以比較准確地計算商品銷售成本和期末結存商品金額,但其工作量較大,適用於經營品種較少的企業和前後進晌亂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
❷ 平均固定成本的平均成本的計算公式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成本,具體地:
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
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
❸ 平均年成本的計算公式
平均年成本的計算公式=未來使用年限內的現金流出總現值/年金現值系數。
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圍和一定時期內成本耗費的平均水平。年平均成本就是一年內的成本耗費的平均水平。
這種方法解清激決的問題主要是不能計算完整現金流量,從而不能計算凈現值或其他指標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固定資產更新改造決策,但不限於固定資產更新決策。虛友
固定資產的平均年成本,是指該資產引起的現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它是未來使用年限內的現金流出總額與使用年限的比值。如果考慮貨幣的時間價答譽襪值,它是未來使用年限內的現金流出總現值與年金現值系數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現金流出。
❹ 平均成本怎麼算
1、平均成本=總成虛巧手本/產量。
2、平均成本差嫌也叫平均總成本,是指生產每一單位產品的成本,是總成本除以總產量所得之商寬搏。
3、平均成本分為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平均固定成本是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是平均每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
❺ 管理經濟學企業年固定成本怎麼算
固定成本總額;總成本。
1、固定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最低點業務量成本-單位變動成本×最棗簡低點業務量;成本總額不隨業務量而變,是固定金額。
2、總成本。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遲搭+單位變動成本×業務量;單位業務量負擔的固定成本隨業務量的增減變動成反比例變動凳旦褲。
❻ 固定成本怎麼算
問題一:固定成本包括哪些罩則東西? 又稱「固定費用」。指在業務量的一定變動幅度內,成本總額並不隨之變動而保持相對穩定的那部分成本,如企業管理費用、銷售費用以及車間生產管理人員工資、職工福利費、辦公費、固定資產折舊費、修理費等。這些成本就其總額來說,在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的一定變動幅度內,雖不隨之增減而增減,但就單位產品或商品負擔的成本來說,則隨著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而成反比例的變動。即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增加,單位產品或商品分攤的成本隨之減少;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減少,單位產品或商品分攤的成本隨之增加。由於產品成本和商品流通費中有固定成本,因此,增加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就能降低產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費。區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有助於進行成本分析和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要降低單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主要應從節約各個時期的絕對支出數和增加產品產量或商品流轉量著手。
問題二: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如何區分計算? 在一定銷售額的范圍內,不隨銷售額增減而變化的成本稱為固定成本。而隨著銷售產品數量增減而同步變化的成本稱為變動成本。??主要的固定成本包括銷售經理和銷售人員的工資,銷售辦公費用,培訓師的工資,被增訓銷售人員的工資,例行的銷展示費用,返敏保險,一些固定稅收,固定交通費用,固定娛樂費用,折舊等等。??變動成本通常包括提成和獎金,郵寄費,運輸費,部份稅收(增值稅),交通費,廣告和銷售促進費等。
問題三:計算盈虧平衡點固定成本包括哪些 企業經營生產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固定成本包含機器的折舊,場地的租金,管理人員的工資。 盈虧平衡分析是通過分析經營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與盈利之間的關系來推算盈虧平衡點的。 1.固定成本:指成本中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的部分。 企業經營生產的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用。 2.變動成本:指成本中隨產量增減而變化的部分。企業經營生產的變動成本一般包括材料、工資等。變動成本可以表示為單位產量變動成本與產品產量之積。 3.總成本: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之和。總成本、固定成本、變動成本三者之間的關系如下: C=F+V=F+v×Q C表示總成本,F表示固定成本,V表示變動成本,v表示單位產量變動成本,Q表示產品產量。 盈虧平衡點的測算在通常狀況下,企業總收入等於單位產品售價與產品產量之積。當達到盈虧平衡時,總收入等於總成本。有以下等式: vQ+F=PQv表示單位產量變動成本,Q表示產量,F表示固定成本,P表示單位產品售價。經等式變換得到下式: Q=F/(PCv)該等式即為盈虧平衡點產量的計算公式。其中的Q就是維持收支平衡時的最小產量。
問題四:固定成本的計算工式是什麼? 固定成本a=(p-b)X-EBIT,這個是固定成本的計算公式
問題五:平均固定成本的平均成本的計算公式 平均成本是指單位產量的成本,具體地:平均總成本=總成本/總產量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
問題六:知道銷售額 固定成本 變動成本 怎麼求達到盈虧平衡時得銷售額 例:某企業2005年的銷售額是2400萬,固定成本是500萬,變物世棚動成本是1200萬,試求盈虧平衡時的銷售額是多少?該企業是盈利還是虧損?具體數值是多少?營業狀態如何?
解:
單位變動成本:1200/2400=0.5
盈虧平衡銷售額:500/0.5=1000萬元
該企業盈利2400-500-1200=700萬元
營業狀態一般
問題七:邊際成本與固定成本的關系如何? 邊際成本實際上是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丁 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 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 50元。若生產 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 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固定成本的特徵在於它在一定時間范圍和業務量范圍內其總額維持不變,但是,相對於單位業務量而言,單位業務量所分攤(負擔)的固定成本與業務量的增減成反向變動。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問題八:直接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區別 1、直接成本是指生產費用發生時,能直接計入某一成本計算對象的費用。某項費用是否屬於直接計入成本,取決於該項費用能否確認與某一成本計算對象直接有關和是否便於直接計入該成本計算對象。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備品配件、外購半成品、生產工人計件工資通常屬於直接成本。2、固定成本(又稱固定費用)相對於變動成本,是指成本總額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不受業務量增減變動影響而能保持不變的成本。 固定成本 一企業在某時段即使在產量為零時也會發生的成本。總固定成本由諸如暢息支出、抵押支出、管理者費用等契約性開支所組成。3、間接成本就是與生產產品和服務難以形成直接量化關系的資源投入成本。間接成本主要包括固定資產折舊成本、管理費用、營銷費用等。4、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典型的變動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
問題九:固定成本與可變成本的計算 盈虧平衡原理:固定成本+可變成本=銷售收入。即,固定成本+單位可變成本*產量=單位售價*產量
列方程既可以算出盈虧平衡點產量,假設為X件,
(1)當固定成本為50萬元時,則500000+10X=20X X=50000(件)
(2)當固定成本為60萬元時,則600000+10X=20X X=60000(件)
❼ 固定成本、平均成本、總成本、邊際成本之間的換算方法是什麼
總成本--總可變成本=固定成本
TC--TVC=TFC
(總可變成本+固定總成本)/總產量=總平均成本
(TVC+TFC)/TQ=
AC
即:總成本/總產量
邊際成本為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時所要增加的成本
MC=△TC/△Q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總產量
AFC=TC/Q
平均可變成本=可變成本/總產量
AVC=AC/Q
MC(邊際成本)、AC(平均成本)、AVC(平均可變成本)AFC(平均可變成本)曲線關系
①
MC、AC、AVC三條曲線是U形且MC交AC於最低點;MC交AVC於最低點
②AFC是反函數,始終處於下降趨勢
一、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①總成本與邊際成本:
TC曲線上任一點切線的斜率是MC,MC>0、MC=0、MC<0,TC分別表現遞減、最小值、遞增
②總成本與平均成本
TC曲線上任一點和原點的連線的斜率是AC,當AC達到期最大時,TC和原點的連線正好也是TC的切線。
③平均成本與邊際成本
MC>AC時,AC遞減增;MC<AC時,AC遞增;MC=AC,AP取得最小值
二、邊際成本和平均成本的關系
MC曲線和AC曲線都是U型的,造成這種形狀的原因都是由於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的遞減或遞增,但這兩種成本的經濟涵義和幾何涵義不同,MC曲線反映的是TC曲線上的各點切線的斜率。而AC曲線則是TC曲線上各點與原點連線的斜率。所以MC曲線比AC曲線更早到達最低點。MC曲線與AC曲線相交於AC曲線的最低點上。
在這一點,MC=AC,就是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在這一點之左,AC在MC之上,AC一直遞減,AC>MC,就是邊際成本小於平均成本。
在這一點之右,AC在MC之下,AC一直遞增,AC<MC,即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AC是隨MC的變動而變動的,當MC下降到一個更低點時,相應的AC也要跟著下降,但它同前面較高水平計算平均值,因此就必定大於MC,以至當MC到達最低點以後轉而遞增,在其未達到平均值時,AC仍在MC之上,並且AC仍繼續遞減,直到與遞增的MC相交,AC才到達最低點,而後轉向遞增。
而過這一點之後,情況相反,AC還是隨MC的變動而變動,當MC上升到一個更高點時,相應的AC也要跟著上升,但它同前面較低水平計算平均,因此就必定小於MC,即邊際成本大於平均成本。
1、總成本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
總成本TC是產量的函數,由於沒有考慮固定成本這一因素,總成本曲線從原點出發,表明產品產量為零時,TC為零,隨著產量的增加,總成本也相應增加,總成本曲線的形狀主要決定於投入要素的邊際生產率,也就是邊際成本率。
平均成本(AC)是每單位產品的成本,等於總成本與產品產量的比值。也就是:AC=TC/Q=f(Q)/Q。在幾何意義上AC是TC曲
線上的任一點與原點O的連線的斜率。AC曲線形狀為U型,表明平均可變成本隨產量增加先遞減後遞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先遞減後遞增的
2、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
一般來說,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是:最初在產量開始增加時由於各種生產要素的效率未得到充分發揮,因此,產量很小。隨著生產的進行,生產要素利用率增大,產量的增長速度大於成本的增長速度,所以邊際成本隨產量的增加而遞減。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由於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邊際成本又隨產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不考慮最初的短暫情況,那麼,它的變動規律主要表現就是:邊際成本先是隨產量增加而減少,當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隨產量增加
而增加,因此,邊際成本曲線也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
❽ 微觀經濟學成本論中固定成本、可變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變成本、邊際成本的演算法
總成本TC=固定成本+可變成本TVC
平均成本AC=總成本TC/數量Q
平均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數量Q
平均可變成本AVC=可變成本TVC/數量Q
邊際成本MC=△TC/△Q=d總成本TC/dQ
邊際成本是指廠商每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成本,所以邊際成本可理解為TC曲線上任一點切線的斜率,即是對總成本求導
例如,某產品總成本為TC=0.5Q^2+36Q+9800
其中固定成本為9800
可變成本TVC=0.5Q^2+36Q
平均成本AC=0.5Q+36+9800/Q
平均固定成本=9800/Q
平均可變成本AVC=0.5Q+36
邊際成本MC=Q+36
❾ 如何理解固定資產平均年成本(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的公式
年運行成本是根據每年的實際成本核算得出,已經與市場掛鉤,而原始投資額與殘值都是計劃擬定的,要通過現值系數、終值系數與市場相聯系,才能得出相對實際的平均年成本。
這樣兩個公式就可以清楚的對比理解了,年金終值系數實際上是現值系數與年利率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