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計進銷存的計算方式
會計進銷存的計算方式如下:
移動加權平均單價=(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發出存貨成本=移動加權平均單價X數量;
期末存貨=期初+本期購入-本期銷售;具體情況如下:
進銷存又稱為購銷鏈。
進:指詢價、采購到入庫與付款的過程。
銷:指報價、銷售到出庫與收款的過程。
存:指出入庫之外,包括領料、退貨、盤點、報損報溢、借入、借出、調撥等影響庫存數量的動作。
銷售管理
1.包括銷售訂單、銷售出貨、客戶退貨、部門零售以及統計查詢等功能.
2. 基本流程以客戶先下訂單,後出貨的日常業務需求,系統自動跟蹤每張單據的完成情況。
3. 支持一張銷售訂單,多次出貨,系統會准確的為您調整庫存數量及金額,並記錄每次銷售的詳細情況。
采購管理
1.包括采購訂單、采購入庫、采購退貨以及查詢統計功能等功能.
2. 實現先下采購訂單,再分批進貨的日常業務需求,根據每次進貨的情況,系統自動核算對應的采購訂單的完成情況。
3. 支持同一訂單,分多次進貨,系統會准確的調整庫存數量及金額,並記錄每次采購的詳細情況。
4. 支持調用采購入庫單直接退貨。
5. 支持每種單據及時查詢詳情,以及所有采購的商品匯總以及明細查詢。
6.支持對最後一次進貨價的提醒,方便核對采購價格的變化。
7.根據銷售訂單直接生成采購訂單,這樣減輕采購的操作工作量。
8.支持成批列印單據。
9.能控制單據列印的次數。
10.能自動根據與供應商達成的供應協議,可以根據品牌的采購折扣率自動計算出采購價格。
倉庫管理
1.包括轉倉、盤點、報廢、損溢、贈送、組拆裝和成本調價單等功能模塊,實現對倉庫常用事務的管理,並能監控庫存明細,商品的具體流通情況。
2. 實現根據盤點中的歷史數據不現有數據,生成盈虧數量及金額,支持自動生成相應的報損單。
3. 商品的進出都必須是經過審核,提高系統以及數據的操作安全性。
4. 實現自動計算庫存數量和金額的變化,並反映在「庫存匯總」、"庫存明細表」、「出入庫匯總」中。
5. 支持商品庫存上、下限的設置,自動對缺貨或高於庫存上限的商品進行報警。
6.可以追溯數據從庫存匯總表追溯到庫存明細表,再追溯到每個出入庫單據中。這樣便於追查數據的來歷。
7.根據目前的較為流行的快遞發貨的特點,配送管理成了必須的功能之一。精確計算每件商品的配送成本。
Ⅱ 1、在進銷存軟體中,不同成本統計辦法下,如何計算成本 2、不同成本統計辦法下,如何解決負庫存問題
1、進銷存軟體里,一般有加權移動、先進先出、後進先出、月平均等,主要是核算銷售成本,都是根據會計法則來核算的。
2、關於解決負庫存的問題,一般這樣來解決,一般以月份來核算,假如發現在某一個截止核算日期時,發現有負庫存時,則這個截止的核算日期以後就不要核算成本單價,我們的兆眾軟體一般來這樣處理,當然也可以核算,是取最近一次進價做為估算成本單價,如下:
一、在同一個會計期間里
1、先銷售後進倉,是負庫存的,比如:
日期 摘要 數量 單價 成本單價 結存數量
09-01 銷售單 10 20(銷售價) -10
09-04 進倉單 5 10(進倉價) 10 -5
這種情況是庫存為負數是:-10,在負庫存的情況下,那「09-01」的銷售成本如何計算呢?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用估算的方法,「09-01」的成本單價是「10」,是估算成本單價。另一種方法就不計算成本,就是這
個單品的銷售成本不計算,只能在當月里補平庫存再來核算成本。取估算的成本最好是取最新進價。
2、先銷售後進倉,不是負庫存的,比如:
日期 摘要 數量 單價 成本單價 結存數量
09-01 銷售單 10 20(銷售價) -10
09-04 進倉單 10 10(進倉價) 10 0
這種情況庫存是正數的,則「09-01」的成本單價是「10」
3、總的庫存為負數,但是是前上半段是正數,後後半段是負數的情況,比如:
日期 摘要 數量 單價 成本單價 結存數量
09-01 銷售單 10 20(銷售價) -10
09-04 進倉單 10 10(進倉價) 10 0
09-05 進倉單 20 11(進倉價) 11 20
09-09 銷售單 30 21(銷售價) -10
這種情況是在「09-09」的時候的庫存是負數,那「09-01」和「09-09」的銷售成本如何計算呢?和第1 種
方法那樣,第一是估算方法,(10*10+20*11)/30=10.67,那麼「09-01」和「09-09」的銷售成本是:10.67。
另一種方法就不計算成本,就是這個單品的沖判銷售成本不計算,只能在當月里補平庫存再來核算成本。
4、采購退貨和銷售退貨的問題,比如:
日期 摘要 數量 單價 成本單價 結存數量
09-01 采購退貨 10 10(進倉價) 10 -10
09-09 銷售退貨 10 21(銷售價) 0
這種情況下的庫存是正數的,則「09-09」的銷售成本價是:10
二、跨散旅改會鎮納計期間段核算成本的問題
其實跨會計期間與單個會計期間的計算方法基本是一樣的,不過在負庫存處理時有不同的,比如:
1、9月份的庫存是>0,而10月份的庫存<0,那9月份的成本核算就按正常來計算銷售成本,而10月份
按估算成本來計算和不計算成本的兩種方式。
Ⅲ 原材料進銷存明細賬是怎麼使用的.月末怎麼來計算當月生產成本求好心人解答!
當月領用原材料的時候,就按照領用的用途計入不同的科目,如果是用於生產的就計入生產成本(直接生產成本)科目或者製造費用(間接生產成本)科目;其他的生產相關的工資,廠房設備折舊等也是一樣,分別計入生產成本和製造費用
月末的時候,先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比如按工時)將製造費用分配到每個產品的生產成本科目中,這樣製造費用科目就沒有餘額了
然後就要將生產成本在在產品和完工產品間分配,屬於完工產品的轉入庫存商品科目,屬於在產品的繼續留在生產成本科目的期末余額
Ⅳ 關於進銷存差價怎麼計算怎麼結轉成本
1407 商品進銷差價
一、本科目核算企業採用售價進行日常核算的商品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
二、本科目可按商品類別或實物管理負責人進行明細核算。
三、商品進銷差價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加工收回以及銷售退回等增加的庫存商品,按商品售價,借記「庫存商品」科目,按商品進價,貸記「銀行存款」、「委託加工物資」等科目,按售價與進價之間的差額,貸記本科目。
(二)期(月)末分攤已銷商品的進銷差價,借記本科目,貸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按以下公式計算:商品進銷差價率=期末分攤前本科目余額÷(「庫存商品」科目期末余額+「委託代銷商品」科目期末余額+「發出商品」科目期末余額+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100% 本期銷售商品應分攤的商品進銷差價=本期「主營業務收入」科目貸方發生額×商品進銷差價率 。 企業的商品進銷差價率各期之間比較均衡的,也可以採用上期商品進銷差價率計算分攤本期的商品進銷差價。年度終了,應對商品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四、本科目的期末貸方余額,反映企業庫存商品的商品進銷差價。
哎呀!「需要簡單明了通俗的回答」數據提供不足。
Ⅳ 進銷存結轉成本全過程
1.計算增值稅1888.89-1700=188.892..城建稅按7%188.89*7%=13.223.教育費附加3%188.89*3%=5.674.利潤11111.11-10000-13.22-5.67=1092.225.計算所得稅
稅率20%1092.22*.20=218.44月末結轉結轉收入借:主營業務收入11111.11
貸:本年利潤11111.11
結轉成本費用借:本年利潤10237.33
貸:主營業務成本10000
銷售稅金及附加18.89
所得稅218.44結轉未交增值稅借:應繳稅費--應繳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188.89
貸: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188.89
Ⅵ 進銷存月末庫存單位成本怎麼確定
有總金額,總數量,
單位成本就總金額/總數量
Ⅶ 進銷存月末庫存單位成本怎麼確定
要看你用什麼樣的方法了。
1.先進先出法:比較簡單,就把後面購買商品還沒有出完的單價作為月末單位成本。
2.加權平均法:(月初的實際成本+本月各批進貨的實際成本之和)/月初庫存存貨數量+本月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3.移動加權平均法:公式和上面差不多,就是每進貨一次就用上面的公式一次,一隻算到最後,這個方法很煩,現在很多企業都不用這種方法。
我建議你用第一種,先進先出。這個簡單,而且使用率很高。這種方法比較符合謹慎性原則。
Ⅷ 進銷存如何確認銷售成本
銷售成本的確認:
1、銷售成本是指已銷售產品的生產成本或已提供勞務的勞務成本以及其他銷售的業務成本。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兩部分,其中,主營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商品產品、半成品以及提供工業性勞務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其他業務成本是企業銷售材料、出租包裝物、出租固定資產等業務所形成的成本。
2、對於主營業務成本,應以產品的銷售數量或提供的勞務數量和產品的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為基礎進行確認,其計算公式為:主營業務成本=產品銷售數量或提供勞務數量×產品單位生產成本或單位勞務成本。
3、就銷售產品而言,產品銷售數量可直接在"庫存商品明細賬"上取得;產品單位生產成本可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確定,如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但企業一經選定某一種方法後,不得隨意變動,這是會計核算一貫性原則的要求。
核算方法:
產品銷售成本是指企業所銷售產成品的生產成本。企業為了核算這部分已銷售產品的成本,設置了"產品銷售成本"賬戶。該賬戶的借方登記售出產品按照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成本流動假設計算的製造成本,貸方登記期末轉入"本年利潤"賬戶,由本期產品銷售收入補償的售出產品的製造成本,結轉後該賬戶無余額。
Ⅸ 進銷存核算方法
其實成本核算方法主要有三種「品種法、訂單法、分步法」。這三種方法可以核算大部分企業的產品成本。
但如果進銷存數據不規范,這三種方法都卡住了。
不得不返過來規范進銷存數據。
先是規范單據設置。
首先要弄清楚有哪些單據是計入產品成本的?有哪些單據是費用領用的。
很多公司輔料領用,是使用費用性單據的,按部門屬性計入製造費用。(或是管理費用等。)
直接計入產品成本的單據,如工單領料單、退料單、補料單。(補料單,是超過正常生產工單的領料用量,則使用補料單,增加生產成本。)
然後,是規范倉位。
很多中小企業,是沒有設置車間倉位的。(車間倉位,是統計倉庫發料到車間,扣除完工產品用料後的材料結存。)
核算車間倉庫存金額,核對材料成本結轉有很大幫助,可以驗證成本結轉的准確性。(一般是在制產品不分攤人工和製造費用,那車間倉庫存金額與生產成本科目余額是一致的,這樣便於核對。)
所以,車間倉設置對檢驗成本核算的准確性很重要。
發出委託加工材料倉位設置。
用於統計倉庫發給加工商多少材料,扣除加工回來的半成品用料,材料結存即是寄存在加工商的存貨。
首先,加工前材料編號與加工後半成品編號,要有對應關系。
這樣,就便於核算加工後的材料成本扣除。
最後,是處理進銷存數據異常。
負庫存。
要查明引起負庫存的原因是什麼?通常系統核算進銷存數據,是根據審核日期來記賬的。
如果領料單與入庫單的審核邏輯不符時,比如A物料,期初庫存5個,月末31號,發料10個,入庫10個,按理說是不會引起負庫存的。但倉庫先是審核了發料單,入庫單據在次月才審核。
則月末,核算進銷存數據時,就出現負5個。
單價為空。
引起月末加權平均單價異常。很多中小企業,因為歷史原因,進銷存數據里,很多是沒有單價的。
當期初為負庫存、且單價為空。則計算出來的月末加權單價通常會虛高(為什麼會虛高,自己想一想)。
所以,材料單價的維護要及時,從采購環節開始維護。對賬環節,再一次檢查系統單價的准確性,這樣才能保證進銷存單價數據准確。
Ⅹ 進銷存經營情況表中的銷售成本怎麼得來的
怎麼說呢 這個比較復雜,現在進銷存中能做到成本的也不多:
基本上是這樣吧。僅供參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