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成本核算應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根據我國企業會計制度,成本核算應按以下原則進行處理:
第一,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等發生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商品進價和其他直接費用,直接計入生產經營成本;企業為生產商品和提供勞務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應當按一定標准分配計入生產經營成本。2006年《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等發生的可歸屬於產品成本、勞務成本等的費用,應當在確認產品銷售收入、勞務收入等時,將已銷售產笑唯喊品、已提供勞務的成本等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發生的支出不產生經濟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夠產生經濟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資產確認條件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導致其承擔了一項負債而又不確認為一項資產的,應當在發生時確認為費用,計入當期損益。」
第二,權責發生制原則。根據權責發生制原則的要求,在產品成本核算中,凡是屬於本期實際受益的費用,應計入本期產品成本,凡是屬於預支性質的費用,則不應全部計入本期產品成本。
第三,成本分期核算。分期核算成本,一般以月份作為核算期,也可以以產品的生產周期作為核算期。
第四,實際成本計價核算。按實際成本計價核算,要求企業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種耗費,都要根據實際耗用數量和實際單價,核碰野算耗費的實際成本,不允許以估計成本、計劃成本、定額成本等代替實際成本。存貨品種、規格較多的企業,為簡化和方便會計核算,可按計劃價格進行日常核算,月末必須將計劃價格與實際價格的差異進行匯總和分配,將發出存貨調整為實際價格,以便計算產品的實際成本。
第五,一致性。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項目以及成本計算方法一經確定,不得隨意變更。如需變更,應當根據管理許可權,經股東大會或董事會,或經理(廠長)會議或類似機構批准,並在財務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第六,合法性。企業計入成本的各項費用都必須符合國家相關的法規、政策和制度的規定。
第七,重要性。企業在產品成本計算過程中對成本有重要影響的內容要單獨設立項目山族,重點核算和反映,力求准確;對於那些次要內容和項目從簡核算,合並反映,使成本核算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
Ⅱ 什麼是成本會計核算原則
核算原則:
客觀性——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作為依據
可比性——按規定方法,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一貫性——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一致,如有變更應在附註中說明
信息質量
相關性——提供的信息應反映企業情況,滿足使用者要求
及時性——會計核算應及時,不允許提前或延遲
明晰性——會計報告應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相對應,當期收入或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均計入當
期;反之則不計入
配比原則——
核算時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費用相互配比,兩層含
義:因果配比和時間配比
確認計量
歷史成本原則——各項資產在取得時按實際成本計量
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會計期
間的,作為收益性支出;反之,作為資本性支出
謹慎性——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但不得設秘密准備
修正作用
重要性——核算中區分重要程度,次要會計事項可簡化處理
實質重於形式——按經濟實質而不應僅僅按法律形式為核算依據
Ⅲ 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應當遵循以下原則:
1、成本核算必須與成本管理相結合;
2、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技術相結合;
3、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經濟責任制相結合。
成本會計的任務
1、正確計算產品成本,及時提供成本信息。成本數據正確可靠,才能滿足管理的需要。如果成本資料不能反映產品成本的實際水平,不僅難以考核成本計劃的完成情況和進行成本決策,而且還會影響利潤的正確計量和存貨的正確計價,歪曲企業的財務狀況。
及時編制各種成本報表,可以使企業的有關人員及時了解成本的變化情況,並作為制訂售價、作出成本決策的重要參考資料。
2、優化成本決策,確立目標成本。優化成本決策,需要在科學的成本預測基礎上收集整理各種成本信息,在現實和可能的條件下,採取各種降低成本的措施,從若干可行方案中選擇生產每件合格產品所消耗活勞動和物化勞動最少的方案,使成本最低化作為制定目標成本的基礎。
為了優化成本決策,需增強企業員工的成本意識,使之在處理每一項業務活動時都能自覺地考慮和重視降低產品成本的要求,把所費與所得進行比較,以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3、加強成本控制,防止擠占成本。加強成本控制,首先是進行目標成本控制。主要依靠執行者自主管理,進行自我控制,以促其提高技術,厲行節約,注重效益。其次是遵守各項法規的規定,控制各項費用支出、營業外支出等擠占成本。
4、建立成本責任制度,加強成本責任考核。成本責任制是對企業各部門、各層次和執行人在成本方面的職責所作的規定,是提高職工降低成本的責任心,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力的有效辦法。
建立成本責任制度,要把完成成本降低任務的責任落實到每個部門、層次和責任人,使職工的責、權、利相結合,職工的勞動所得同勞動成本相結合;各責任單位與個人要承擔降低成本之責,執行成本計劃之權,獲得獎懲之利。
(3)核算成本會計時要遵循什麼原則擴展閱讀
成本核算原則
1、合法性原則。指計入成本的費用都必須符合法律、法令、制度等的規定。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真實性就是所提供的成本信息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可核實性指成本核算資料按一定的原則由不同的會計人員加以核算,都能得到相同的結果。
3、相關性原則。包括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和及時性。有用性是指成本核算要為管理當局提供有用的信息,為成本管理、預測、決策服務。及時性是強調信息取得的時間性。及時的信息反饋,可及時地採取措施,改進工作。
4、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
5、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6、分期核算的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進行分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
7、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使在本期支付,也不應計入本期成本。
8、按實際成本計價的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
Ⅳ 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1、嚴格執行成本開支范圍和費用開支標准
成本開支范圍是國家根據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發生費用的不同性質,依據成本的內容和加強成本核算的要求統一制定的。
2、正確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為正確計算產品成本,首先要分清哪些支出可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哪些支出不應計入產品成本或期間費用,即區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
3、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界限
為了按月份分析和考核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進行產品成本計算時,還必須正確劃分各月份的生產費用界限。
4、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無論企業的生產類型生產規模、管理要求如何,為了正確計算損益、加強成本管理,都必須計算出各種產品的實際成本。
5、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在月末計算產品成本時,如果某種產品已經全部完工並驗收入庫,則這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之和,就是這種產品的完工產品成本;
如果某種產品尚未完工,則該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之和,就是它的月末在產品成本;如果某種產品既有完工產品,又有在產品,則應將這種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在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分別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Ⅳ 產品成本核算有哪五個要求
產品成本核算有哪五個要求(1)做好各項基礎工作。(2)正確劃分各種費用支出的界限。(3)根據生產特點和管理要求選擇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4)遵守一致性原則。(5)編制產品成本報表。
產品成本核算是對生產經營過程中實際發生的成本、費用進行計算,並粗敗尺進行相應的枯頃賬務處理。
成本會計,是基於商品經濟條件下,為求得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而核算全部生產成本和費用的會計活動。成本會計核算的對象是產品成本,是對成本計劃執行的結果進行事後的反映。
(4)收集確定各岩高種產品的生產量、入庫量、在產品盤存量以及材料、工時、動力消耗等,並對所有已發生生產費用進行審核。
(5)歸集所發生的全部生產費用,並按照確定的成本計算對象予以分配,按成本項目計算各種產品的在產品成本、產品成本和單位成本。
(6)結轉產品銷售成本。
Ⅵ 現代成本會計原則有哪些
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是指進行會計核算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和衡量會計工作成敗的標准,具體包括三個方面: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1、衡量會計信息質量的一般原則
(1)客觀性原則。它要求會計核算應當以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為依據,如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2)可比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照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3)一貫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前後各期應當保持一致,不得隨意變更。如有必要變更,應當將變更的內容和理由、變更的累計影響數,以及累計影響數不能合理確定的理由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予以說明。
(4)相關性原則。它要求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能夠放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已滿足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5)及時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或延後。
(6)明晰性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了,便於理解和利用。
2、確認和計量的一般原則
(1)權責發生制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已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凡是當期已經實現的收入和已經發生或應當負擔的費用,不論款項是否收付,都應當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凡是不屬於當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款項已在當期收付,也不作為當期的收入和費用。
權責發生制與收付實現制相對。收付實現制是指以實際收到或付出款項作為確認收入或費用的依據。
(2)配比原則。它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其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該會計期間內確認。
(3)歷史成本原則。它要求企業的各項財產在取得時應當按照實際成本計量。其後,各項財產如果發生減值,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除
法律
、行政法規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另有規定外,企業一律不得自行調整其帳面價值。
如果資產已經發生了減值,其帳面價值已經不能反映其未來可收回金額,企業應當按照規定計提相應的減值准備。
(4)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原則。它要求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合理劃分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界限。凡支出的效益僅及於本會計年度(或一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於幾個會計年度(或幾個營業周期)的,應當作為資本性支出。
3、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則
(1)謹慎性原則。它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要謹慎處理經濟活動中的不確定因素和風險因素,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也不得計提秘密准備。
(2)重要性原則。它要求企業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准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和不至於誤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作出正確判斷的前提下,可適當簡化處理。
評價具體項目的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一般來說,應當從質和量兩個方面綜合進行分析。從性質來說,當某一事項的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就可能對決策產生影響。
(3)實際重於形式原則。它要求企業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例如,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雖然從法律形式來看承租企業並不擁有其所有權,但由於租賃合同中規定的租賃期相當長,接近於該資產的使用壽命;租賃期結束時承租企業有優先購買該資產的選擇權;在租賃期內承租企業有權支配資產並從中受益。從其經濟實質來看,企業能夠控制其創造的未來經濟利益,所以,會計核算上將以融資租賃方式租入的資產視為承租企業的資產。
如果企業的會計核算僅僅按照交易或事項的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進行,而其法律形式或人為形式又未能反映其經濟實質和經濟現實,那麼,會計核算的結果不僅不會有利於會計信息使用者決策,發而會誤導會計信息使用決策。
Ⅶ 成本會計工作組織應當遵循的原則有哪些
任何工作的組織都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成本會計當然也有工作組織原則,它的組織原則主要有:
1、成本核算必須與成本管理相結合;
2、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技術相結合;
3、成本會計工作必須與經濟責任制相結合。
現代成本會計的基本內容是:成本預測、成本決舉寬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檢查。
(7)核算成本會計時要遵循什麼原則擴展閱讀:
成漏鍵本會計的職能,是指成本會計作為一種管理經濟的活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由於現代成本會計與管理緊密結合,因此,它實際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個環節。現代成本會計的主要職能有: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按成本會計制度分類,可分為實際成本制度、標准成本制度和估計成本制度。
按成本計算模式分類,可分為完全成本計算模式和變動成本計算模式。
成本會計的基礎工作:
1、健全原始記錄;
2、健全存貨的計量、驗收、領退和盤點制度;
3、實施有效的定額管理;
4、建正搜亮立適合企業內部的結算價格;
5、頒布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
參考信息來源:網路-成本會計
Ⅷ 成本核算原則
成本核算原則是指進行成本核算應當遵循的規范,是人們在成本核算實踐中總結的經驗,並把感性認識上升褲敬為理性認識而逐漸形成的,是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礎胡謹慎和依據。
4.分期核算原則。企業為了取得一定期間所生產產品的成本,必須將川流不息的生產活動按一定階段(如月、季、年)劃分為各個時期,分別計算各期產品的成本。成本核算的分期,必須與會計年度的分月、分季、分年相一致,這樣可以便於利潤的計算。
5.權責發生制原則。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不論是否已經支付,都要計入本期成本;不應由本期成本負擔的費用(即已計入以前各期的成本,或應由以後各期成本負擔的費用),雖然在本期支付,也不應主考試本期成本,以便正確提供各項的成本信息。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生產所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動力要按實際耗用數量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計算要按實際發生的成本計算。雖然原材料、燃料、產成品的賬戶可按計劃成本(或定額成本、標准成本)加、減成本差異,以調整到實際成本。
7.一致性原則。成本核算所採用的方法,前後各期必須一致,以使各期的成本資料有統一的口徑,前後連貫,互相可比。
8.重要性原則。對於成本有重大影響的項目應作為重點,力求精確。而對於那些不太重要的瑣碎項目,則可以從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