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公司剛開業,生產加工的,沒有具體記錄過材料領用表,請問我怎麼核算成本,具體的會計分錄,謝謝
不記錄領用表 那就記一下采購的入庫數 月底盤一下材料的剩餘數 倒算出耗用數 這樣適合產品比較單一的 把材料耗用數除以本月的成品數就得出了成品的材料成本 人工和其他費用輪鄭全部算入本月成本 資產(廠房、設備等)折舊按資產的可使用時間(月)計算每月應提金額 並計入成本
會計分錄: 借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貸 原材料
借 生成成本--折舊費
貸 固定資產
借 生產成本--直接人工
貸 應付職工薪酬
借 生產成本--製造費用臘雹頌
貸 製造費用
。。。。。。
比較規范的做法:
1、直接材料領用:借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成本對象(產品)
貸 原材料
2、輔助材料領用:借 製造費用-輔助材料
貸 原材料
3、產品完工入庫:結轉製造費用到生產成本科目(肆絕也就是成本核算的過程,同上面)
借 庫存商品
貸 生產成本
4、銷售發貨:借 主營業務成本
貸 庫存商品
5、銷售開票(確認收入):借 應收賬款--某客戶
貸 主營業務收入
這只是舉例 具體還得看你科目准備咋設。
② 小公司 月末成本核算 無車間領料單等數據,如何核算產品成本。
沒有領料單,就用這個月的產成品數結轉。
③ 如果企業生產產品沒有領料單、產品不經入庫直接銷售,產品成本如何計算和結轉、原料如何結轉以減庫存
生產電費,人工如較小,計入費用影響不大。如金額較大,應按月計入生產成本。還是建議企業應把該管的都管起來,該建的制度建起來,要不永遠只是個作坊。
④ 沒有領料單怎麼結轉成本
需要有領料單才可以結轉相應成本的。
1、領用材料,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2、發生制手閉造費用,
借:製造費用,畢巧裂
貸:累計折舊寬行,應付職工薪酬等科目。
3、分配製造費用,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4、完工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5、銷售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⑤ 如果沒有車間沒有做領料單和入庫單,那到月末怎麼算生產成本
就按購進的原材料來做,月底盤點。算出已用的原材料,加上這個月的水電。人工,就是成本了。沒有單,就自己有信紙分列出用了哪幾中材料,所用數量及金額。就OK 了!
⑥ 有進項和銷項但沒有領料單如何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結轉主營業務成本不需要領料單。
領料單是結轉生產成本時使用的。
有進項和銷項,按照銷項發 票的銷售內容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⑦ 核算成本時,因為是新廠,而且有的材料購進沒發票也沒收據,沒有採用領料單,現在該如何核算成本呢
1、如果以前什麼單據都沒有的情況下,之前的數據你就先記總數(采購金額多少你們公司總算有吧),現在要起點材料,以後有進料領料就按正規做進倉單和領料單,等盤點好理清後,就按正規成本核算來處理賬務。
2、可以折舊,固定資產不用算成本,把總數按折舊年限計提折舊,把固定資產明細列出來,金額是總數的,機器設備折舊年限應該相同,不影響折舊。
⑧ 請問,一些小廠沒有領料單的,只有購材料的單據,該怎麼計算成本 另外,要計提和結轉哪些
先咨詢一下老闆原材料等耗用情況,以及產成品完工入庫情況。要求完善出入庫手續,便於成本核算。
按照工業企業成本核算內容結合企業實際進行核算,沒有特殊規定。
⑨ 你好!就是我們單位沒有領料單、產品入庫單啊!以前的會計好像是按銷售收入和數量做的成本。
什麼都沒有確實沒法算,你這親,如果是查賬徵收的話同老闆說,領料單必須有,如果業務量不大,可以月末出一回,以盤代耗,就是本月來多少料減去庫存的就當耗用了,入庫單也要有否則你怎麼知道產成多少呢,也可通過盤點的老謹方法獲得侍段基,上月庫存減現庫存再減銷售的就應該是生產量,當然廢品你不用管了燃沒。想弄明白,基礎數據必須齊全准確,呵呵,慢慢措索吧
⑩ 小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有哪些
成本核算是企業管理和財務核算中最重要,也是最復雜的問題之一。而各成本教材及《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中對成本核算的敘述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的,對於小企業來講過於繁瑣且不實用。作者根據親身實踐並在實際中觀察了不少中小企業採用的方法,總結得出了一種簡單的成本核算方法,希望以此對更多的中小企業成本核算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一、中小企業的管理特點決定其適用簡易的成本核算方法
中小企業由於受到規模、財力和人力的限制,企業內部牽制制度、稽核制度、計量驗收制度、財務清查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收支審批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系統、不完整,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採集不準確。這在生產方面具體表現為:(1)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2)輔助核算部門不獨立核算;(3)車間劃分不明顯,或者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4)車間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易區分等等。
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應對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適應其管理現實的需要;也決定了他們多數應使用的是實際成本法,還做不到使用標准成本法或作業成本法。
二、核算方法的選擇
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中小企業一般也應選擇品種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批或訂單生產,則使用分批法。
三、 相關科目設置及核算思路
1. 《企業會計制度》和《小企業會計制度》中都有規定,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設置科目,這就為自設科目提供了理論支持。
2.
生產成本不按產品設明細賬,也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而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這是因為中小企業一般經營范圍單一,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並不能歸屬到具體產品,核算到產品沒有實際意義。不過,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時,可以按產品設明細賬。如果不按產品設明細賬,則可用成本核算表代替,有人將此做法稱之為以表代賬。
3.
中小企業一般車間劃分不明顯,或者雖然車間劃分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因此,製造費用科目可以不按車間設明細賬,而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在中小企業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多、金額不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等費用沒必要再設製造費用—辦公費、差旅費等二級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相關明細科目。製造費用月底先不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統一分配。這樣,成本分配就完全在生產成本一個科目內進行了。
4. 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作為原材料。這樣,既符合小企業管理現狀,又能減少部分工作量。
5. 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可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6. 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7. 低值易耗品採用一次攤銷法,入賬同時即進行攤銷。
8. 折舊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企業所得稅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
9. 對於產品構成中所佔比重較小、數量眾多的存貨,建議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
每月實際消耗量。
(一)日常
1.成本計算離不開倉庫和車間等單據的傳遞、歸集、整理等,這就需要企業起碼有相應的管理制度,如庫房管理制度、采購制度、生產管理制度等。這些制度的設計要能滿足成本核算的需要。財務部門最好能參與制度的設計。
2.生產過程中的各種記錄、生產通知單、領料單、入庫單等資料要及時轉交會計部門。
3.日常發生的與生產有關的費用當時即歸入生產成本或製造費用科目。
(二)月底
1.計提折舊,結轉製造費用科目到生產成本科目。
2.取得原材料月報表,先比對已入財務賬的原材料數量與庫房所報購入數量是否有出入。若有應屬發票未到者,要估價入賬。原材料發出採用加權平均法。
3.取得工資相關資料,計提工資。
4.由生產車間相關部門提供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及完工程度。
5.取得成品月報表,計算生產數量。
6.如果企業是採用產值分配法分配成本,應取得產品銷售單價。對於不採用產值分配法分配成本的企業,此條省略。
7.對當月計算出的成本進行分析。成本核算只是一種手段,運用數據進行事中控制和事前預測才是目的。
五、 成本費用分配方法
(一)原則
1.分配方法要符合企業自身的生產技術條件,要能體現受益原則。
2.分配標準的選擇原則:強調所選擇的標准與待分配的費用之間有一定聯系,並且容易取得。容易取得是分配原則中的關鍵所在。
3.能分清受益對象的直接記入,分不清的按一定標准記入。
(二)具體實施
1.能直接歸屬到產品的原材料等大項費用直接分配入相應產品。
2.其它成本費用按選定的適合本企業的方法分配。這里推薦一種產值比例法,即按各產品的產值占總產值的比例進行分配。此法主要適用於已做過詳細成本核算,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的企業。
3.在產品按約當產量參與分配,注意約當產量愈精確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