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按計劃成本核算的月末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怎麼計算
結存材料的實際成本=原材料賬戶借方余額+材料成本差異借方余額
材料成本差異如果是貸方余額,就是減;如果是借方余額,就是加。
同理,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率時,(期初材料成本差異+本期購入材料成本差異)/(期初原材料金額+本期購入原材料金額),這里的材料成本差異也是:借方用「+」號,貸方用「-」號。
原材料賬戶的金額都是用計劃價*數量算出來的;實際金額-計劃價*數量=材料成本差異;以上公式算出來是負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貸方;如果是正數,就記在材料成本差異借方。
(1)如何調成實際成本擴展閱讀:
計劃成本核算的核算程序:
以原材料為例說明計劃成本的核算程序。在計劃成本法下,應設「材料采購」和「材料成本差異」兩個科目。材料成本差異有入庫時的「轉入差異」和出庫時的「領料應分攤差異」兩種(個人的理解,表達不一定精確)。公式如下:
入庫時的材料成本差異
=
材料采購-原材料
=
材料的購買價格(一般納稅人不含稅)-
已定的材料的單位計劃成本*材料采購數量
(1)在購入原材料時,發票賬單已到,物資未到,企業按采購價格支付材料款及稅金,在「材料采購」賬戶的借方按實際成本計價(稅金另計),賬務處理為:
借:材料采購(價款)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
貸:銀行存款
或應付賬款,應付票據,托收承付等科目
(2)當材料已到,企業驗收入庫時,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異記入「材料成本差異」
賬戶,做如下分錄: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材料成本差異(超支差異)
貸:材料采購
或者分錄為:
借:原材料(單位計劃成本*采購數量)
貸:材料采購
材料成本差異(節約差異)
(3)(按計劃)成本結轉材料成本,在企業領料以後,月末做材料成本差異的分配和轉出,
領料應攤銷的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的材料成本差異+本月購進的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的計劃成本+本月購進的計劃成本)
領料應攤銷的成本差異=領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借:基本生產成本 或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委託加工物資其他業務支出
貸:材料成本差異(紅字或藍字)
(4)會計期間結束時,將材料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
材料實際成本指企業按照材料實際價格計算的材料成本。企業在進行材料平時核算業務中,既可以採用實際成本作價,也可採用計劃成本作價。
兩種不同的作價方法,材料核算的業務處理也不一樣。在採用材料實際成本作價時,材料明細分類帳中收發金額都要按照材料實際成本計價結算,至於倉庫中的材料卡片,只登記收發數量,不計算金額。對於材料憑證的計價。
收料憑證要根據發粟價格及采購費用確定,其中能直接計入某種材料實際成本的,可以直接計入,不能直接計入的,可按一定標准在各種材料之間進行分攤。
至於發料憑證的計價,由於材料多系分批采購、分批領用,而每次實際成本又不相同,通常有先進先出法、移動平均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後進先出法等多種,企業選定某種方法後,就不能隨意改動。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材料實際成本搜狗網路-計劃成本核算
㈡ 竣工決算後如何調整實際成本
沒問題。會計准則規定,已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估殲手計價值確定其成本,並計提折舊,待辦理竣工決算後,再按照實際成本調整原來的暫估價值,但是不需要調整原已計提的折舊額。
你這個原賣方雖然一開始作為氏頌嫌存貨,但轉為固定資產後,一樣是要計提折舊的。所以只需要櫻橘抵消多計提部分即可。
㈢ 採用計劃成本核算 在什麼時候調整為實際成本
在會計實務中,大型的企業公司由於業務量大,企業與企業之間長期的供銷合作,誠信譽度,所採取的日常采購暫收暫付估價預算核算的一種方法。但會計核算必須是實質重於形式,當某業務終結後,應及時辦理業務的實際成本核算和賬戶結轉。
㈣ 原材料實際成本,產成品計劃成本,月末怎麼轉為實際成本
計算材料成本差異。然後進行調整。
材料成本差異=實際成本-計劃成本
差為正數,表示實際大了,叫"超支差";差為負數,表示實際小了,叫"節約差".在發出材料時,先結轉的是計劃成本, 然後再調整為實際成本。
公式變換為:
實際成本=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
在這個式子中,材料成本差異是正數就加,是負數就減.
材料成本差異率=(月初結存材料成本差異+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異)/(月初結存材料的計劃成本+本月收入材料的計劃成本)*100%
㈤ 實際成本怎麼計算
實際成本通常是指生產或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費用,包括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其他費用。具體的計算方法會根據具體情況而異,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計算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與產品生產和銷售直接相關的費用,如原材料采購成本、包裝成本、運輸成本、工資和福利費用等。將這些費用加總,就可以得到直接成本。
2.計算間接成本:間接成本是指與產品生產和銷售無清如直接關聯但是必需的費用,如生產設備維護費用、房租、水電費、行政人員工資等。將這些費用加總,就可以得到間接成本。
3.計算其他費用:其他備塵費用是指與生產和銷售無直接關聯的其他費用,如廣告宣傳費用、法律咨詢費用等。將這些費用加總,就可以得到其他費用。
4.總計所有費用:將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和其他費用加總,就仿正禪可以得到實際成本。
㈥ 會計中,計劃成本怎麼計算轉換為實際成本
計劃成本+分攤差異=實際成本,即將成本差異按照規定合理分攤,然後結轉,計劃成本就變成實際成本。
㈦ 實際成本怎麼算
實際成本通過運用實際成本差異率來計算。
實際成本定義:
存貨應以取得時的實際投入和實際應支付的金額作為其入賬金額。入賬成本除購買價格外,還包括如包裝費、運費、保險費、挑選整理費、倉儲費、流轉稅(增值稅除外)等存貨的附帶成本。
但在商品流通企業,商品品種繁多,企業購入商品時發生的附加成本可能與幾種存貨有關,還可能涉及銷售費用,很難將一筆購貨附帶成本合理且准確地分配到特定的存貨中去,在實際工作中,將其記入「銷售費用」處理。對於存貨的領用或發出,採用個別計價、先進先出、後進先出、加權平均、移動加權平均等成本流轉假設計算存貨的發出成本。
㈧ 請問,暫估成本比實際成本高出很多該怎麼調整呀
暫估成本比實際成本高出很多該怎麼調整:
來貨未來票的,暫估入庫
來票後,做紅字分錄全部沖回暫估
重新按照發票金額再次做分錄入庫
暫估不用考慮增值稅進項稅額,即按照不含稅的金額暫估入賬
如果暫估的原材料被使用後才來發票,其差額可做追朔調整。就是調整生產成本或庫存商品或主營業務成本。
㈨ 如何調整成本
按估價入帳的記帳憑證做一張同樣的紅字憑證沖回。再按發票重新做一張記帳憑證入帳。
月末結轉當期成本時按以下公式進行即可。
上期結存金額+本期購進金額-期末結存數量*單價=本期成本。
㈩ 售價金額核算如何改為實際成本核算
將本期已銷商品和期末庫存商品中包含的進銷差價轉銷,將「發出商品」和「庫存商品」的計價金額均調整為實際成本。轉銷「商品進銷差價」科目的余額。下月初採用實際成啟擾本法核算即可褲拆。悄純旦該應實際成本法後,就不需要設置「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