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完全成本法的計算公式
利潤=銷售收入-銷售成本-變動銷售及管理費用-固定銷售及管理費用
「完全成本法」,也稱「全部成本法」、『歸納成本法」或「吸收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就是在計算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時,把一定期間內在生產過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的全部成本都歸納到產品成本和存貨成本中去。
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但該法不利於成本管理和企業的短期決策。
拓展資料:
採用完全成本法的原因是:雖然固定性製造費用只是同企業生產能力的形成有關,不與產品生產直接相聯系,但它仍是產品最終形成所必不可少的,所以應當成為產品成本的組成部分。在完全成本法下,單位產品成本受產量的直接影響,產量越大,單位產品成本越低,這樣就能刺激企業提高產品生產的積極性。
但是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成本不僅不能反映生產部門的真實業績,反而會掩蓋或誇大它們的生產實績;在產銷量不平衡的情況下,採用完全成本法計算確定的當期稅前利潤,往往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當期實際發生的費用,從而會促使企業片面追求高產量,進行盲目生產;另外採用這種方法不便於管理者進行預測分析、參與決策以及編制彈性預算等。
缺點
⑴不利於成本管理
由於完全成本法將固定製造費用計入產品成本,給成本管理帶來了問題:
一是固定製造費用的分配增加了成本的計算工作量,影響成本計算的及時性和准確性;
二是產品成本中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劃分,使成本控制工作變得復雜。
⑵不利於企業的短期決策
因為在產品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總額不變時,其利潤的變化理應同銷售量的變化同向。但是按完全成本法計算,利潤的多少和銷售量的增減不能保持相應的比例,因而不易被人們理解,不利於短期決策、控制和分析工作,甚至會片面追求產量。
B. 不含稅成本怎麼算
問題一:含稅成本如何計算 含稅成本=不含稅成本*(1+增值稅稅率)
不含稅成本=含稅成本/(1+增值稅稅率)
含稅成本 732 /1.17=不含稅成本625
比如我銷售價是728 進價是380 商場扣點23% 出去稅點 我利潤是728-728*23%-728*0.17/1.17-380=74.78
註:成本是按照不含稅成本計算的。如果是含稅成本,可自行換算。
----------------------------------------不懼惡意採納刷分堅持追求真理真知
問題二:算內部成本,計入成本的數是含稅的還是不含稅的? 「我要計算每月生產產品的盈虧點,每個月矗算出成本和產值(不含稅)的比率。計算成本的直接材料等是否含稅?」
因為你的產值是不含稅的,自然成本也不含稅,不然不昌賣殲匹配。
問題三: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求的是什麼 一般都是指付款或收入標價為含稅(含增值稅)金額的情況下,求扣除增值稅的成本或收入的金額。對於一般納稅人開具的發票來說,
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一般等於:含稅成本(含稅收入)/ (1+17%);
如果是低稅率貨物,如農產品等,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等於:含稅成本(含稅收入)/ (1+13%);
對於小規模納稅人開具的普通發票來說,
不含稅成本/不含稅收入等於:含稅成本(含稅收入)/ (1+3%)。
問題四:一個含稅價格怎麼算出不含稅是多少錢,要公式 含稅價格計算不含稅價格的計算公式為:銷售額(不含稅)=含稅銷售額÷(1+稅率)
例如:一般增值稅納稅人取得含稅銷售額為117元。那麼不含配姿稅銷售額=117÷(1+17%)=100元。
問題耐沖五:增值稅的不含稅銷售額如何計算 10分 1、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2、增值稅屬於價外稅,計算增值稅時,要將含稅銷售額換算成不含稅銷售額,這是規定。
計算公式:
應交增值稅=不含稅銷售額*增值稅稅率
其中:不含稅銷售額=含稅銷售額/嘩(1+增值稅率)
問題六:結轉銷售成本為什麼是不含稅價 因為銷售貨物是不含稅價,對應的成本也必然是不含稅價,會計上是配比的。再說進貨的進項稅不計入存貨的成本,本身就雞不含稅的,結轉時自然是不含稅價
問題七:不含稅收入的個稅怎麼計算呀? 納稅義務人取得的不含稅收入計算交個人所得稅時,第一步應該將不含稅收入換算為含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數)/(1-稅率)
第二步再計算應納稅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撫
這樣用文字表述比較抽象,現舉個例子說明。
如某員工在2011年10月份取得不含稅收入6000元。那麼該員工本月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為:
應納稅所得額=(6000-3500-105)/(1-10%)=2661.11
應納稅額=2661.11×10%-105=161.11
那麼該員工2011年10月份取得6000元不含稅收入,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為161.11元。
說明:這是按新修訂的《個人所得法》和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6號規定的新稅率為計算依據的,如果是今年9月份前的收入,則原修訂前的《個人所得稅法》和原稅率表計算。
願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問題八:按不含稅材料核算成本,售價含稅怎麼算? 5分 含稅成本=5*(1+17%)+5=10.85
希望能幫助到你!
問題九:企業損益表中,收入和成本為什麼要以不含稅金額入賬? 首先!先不要急,大家來幫你解決。1、「為什麼收入不以含稅金額入賬」這個稅是指的17%的增值稅,科目是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是負債類科目,也就是說這不是企業的資產,是負債,而且是最終要交出去給國家的部分;
2、為什麼會計法規沒有規定 結轉本年利潤的時候沒有結轉增值稅一項?只結轉損益類的科目?因為增值稅與企業利潤沒有直接關系。我只是直接收了這個環節貨物增值額部分的17%稅金,而且實際理解是代收,代國家收,是最終不屬於企業的收益。營業收入是指企業在從事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和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經營業務過程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而我們進項和銷項都是17%,在稅金這點上企業沒有收益。舉個例子一個東西不含稅進價3元,不含稅售價5元,那麼增值額為5-3=2元(增值稅是針對增值額部分交納的稅金所以才叫增值稅),增值稅為(5-3)*17%,也就等於進項稅減去銷項稅 5*17%-3*17%=0.37,那麼公司應交稅0.37元,實交稅0.37元,沖平,也就是說這0.37元不屬於企業的收益,不屬於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所以在利潤表上不體現,如果在出現,那再計算企業所得稅時就是重復征稅,這與稅法是相抵觸的。
不為得分,只希望大家的意見湊在一起可以幫到你!
問題十:如何將不含稅收入換算為含稅收入 一、一般比例稅率:
不含稅收入=含稅收入*(1-稅率)
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1-稅率)
計算基礎是: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稅額
不含稅收入=含稅收入-稅額。。。。。這個邏輯相當重要。
二、超額累進稅率--薪金所得
應納稅額=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1)
應納稅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稅率-速算扣除數。。。。。。(2)
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稅率-速算扣除數
由此:含稅與不含稅收入關系為:
含稅收入=(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稅率-速算扣除)/(1-稅率)。。。。。。(3)
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4)
由3,4得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關系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費用扣除標准-速算扣除)/(1-稅率)。。。。。(5)
也可得應納稅所得額與含稅收入關系
含稅收入=應納稅所得額+費用扣除標准。。。。。(6)
注意採用稅率的時候,一定要將不含稅收入先減掉3500,再看使用哪檔含稅稅率。
C. 成本兩萬元不含稅35000怎麼算
折算成不含稅金額輪辯就是30000/1.17=25641.03元備拆,銷項稅額就是25641.03*17%=4358.97元。
網路臘滾缺知道
D. 無稅金額怎麼算
未稅金額計算公式為:未稅金額=價稅合計金額/(1+稅率)。未稅金額指的就是不含稅的金額。通常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價格是不包含增值稅的,普票上面的價格就是包含增值稅的。像一般納稅人的銷售價格沒有經過特別說明的話,都是不包含增值稅的價格;而商品的零售價通常是含稅價。
《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
第八條
納稅運虧罩人購進貨物、勞務、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支付或者負擔的增值稅額,為進項稅額。
下列進項稅額准予從銷項稅額空孫中旁鬧抵扣:
(一)從銷售方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二)從海關取得的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三)購進農產品,除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外,按照農產品收購發票或者銷售發票上註明的農產品買價和11%的扣除率計算的進項稅額,國務院另有規定的除外。進項稅額計算公式:
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
(四)自境外單位或者個人購進勞務、服務、無形資產或者境內的不動產,從稅務機關或者扣繳義務人取得的代扣代繳稅款的完稅憑證上註明的增值稅額。
准予抵扣的項目和扣除率的調整,由國務院決定。
E. 完全成本法下計算商品的銷售成本
「完全成本法」是把企業某一會計期間發生的全部生產經營費用即與產品聯系的製造成本和與會計期間聯系的管理費用均計入產品生產成本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完全成本可以理解為工廠全部成本.;
(完工產品)單位成本=(製造成本+期間費用)/當期全部完工產品;
完全成本法下計算商品的銷售成本=(完工產品)單位成本*當期銷售數量。
F. 如一商品零售價是1298扣掉6.5%的毛利率那含稅成本和未稅成本是怎麼計算的,請告知
含稅成本=1298*(1-6.5%)=1213.63
17%稅率不含皮脊稅成本=1213.63/燃棗滲岩此1.17=1037.3
G. 含稅跟未稅的成本價還有打折價怎麼算的
含稅價和不含稅價換算公式如下:
1、不含稅價=含稅價÷(1+適用稅率)
2、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
含稅價是指價格包含稅金,不含稅價是指價格不含稅金,比如該公司是一般納稅人稅率17%,如果一萬元是含稅價,那麼其不含稅價格應為10000/(1+17%)=8547.00855 元,稅金為1452.99145元,如果不含稅價格為一萬元,那麼其含稅價為10000x(1+17%)=11700元,稅金為1700元。含稅價與不含稅價之間的轉換公式是,不含稅價=含稅價/(1+稅率)。
例題:若A公司是一般納稅人,B公司不是納稅人,B公司給A公司所提供的產品單價是不含稅價0.6元/件,但A公司要的是B公司的含稅單價,請問如何計算?
含稅價格就是包括稅金的,不含稅價格就是不包括稅金的。
在我們的流轉稅中,計算稅金都是:不含稅價×稅率=應交稅金,而在實際經濟業務中,客戶需要支付的價款是包括了稅金的價款。B公司不屬於一般納稅人,所以在計算時,一般就默認為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3%。不含稅價*(1+稅率)=含稅價=0.6元*(1+3%)=0.6018 元。
H. 無稅單價怎麼算
含稅價是包括稅金在內的價。含稅價包含的是增值稅即零售價,部分徵收消費稅的貨物除了增值稅也包含了消費稅,但不包括價外費用,如包裝,裝卸費等。那麼,不含稅單價怎麼算呢?我收集整理了一些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1、含稅的單價=不含稅的單價*適用稅率(1+17%或洞睜13%)。
含稅單價=含稅價/適用稅率(1+17%或13%)。
2、單價是不是含稅,要看雙方簽訂的合同,如果雙方訂立的合同是不含稅價,那麼含稅價的單價=不含稅的緩顫兆單價*適用稅率(1+17%或13%)。如果雙方訂立的是含稅價,那麼不含稅單價=含稅價/適用稅率(1+17%或13%)。
含稅和不含稅都是針對增值稅的。增值稅屬於價外稅,目前我國的增值稅稅率分別為16%,10%,6%和0%稅率四種。含稅價和不含稅價計算方法:
不含稅價=含稅價÷(1+適用稅率)
含稅價=不含稅價×(1+適用稅率)
銷售商開具的普通發票上的金額即為含稅價而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為不含稅價,因為增值稅額單獨列出一般情況下,零售、銷售給小規模、個擾租體納稅人、一並收入的價外款、貨物包裝押金都是含稅價格。
I. 請問 無稅成本金額、無稅毛利、毛利率 分別怎麼算呢謝謝。
無稅成本金額:按餘缺不含稅的銷售後的庫存商品數量、單價來試算成本結轉,列出計算明細表附在嘩拍憑證後面。
無稅毛利=無稅收入-無稅成本
毛利率=無稅豎蘆辯毛利/無稅收入*100%
J. 無稅成本2.63,含稅售價3.8.利潤率是多少
如果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適用13%的稅率
則不含稅售價=3.8/1.13=3.36(元)
毛利率=(收入-成本)/收入=(3.36-2.63)/3.36=21.73%
解析
增值稅為價外稅,稅款不包含在商品價格內的稅。它是按照稅收與價格的組成關系對稅收進行的分類。一般說來,價外稅是商品經濟的產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經營者制訂價格以生產價格為基礎,生產價格由生產成讓拆本加平均利潤兩部分構成,這樣國家以流通中商品為對象所征的稅款,只能作為價格附加,成為價外稅。價外稅,稅收的變動不直接影響商品的價格和企業利潤,稅收透明度高,稅收負擔轉嫁明顯。
利潤率(毛利率)
毛利率(段耐gross profit margin)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
用公式表示:握滑春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