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自製成本和外購成本怎麼計算
(1)6000+8X=10X 解得X=3000(件)
若全年需要量超過3000件,自製;
若全年需要量小於3000件,外購.
(2)若自製,相關成本為6000+5000*8+20000=66000(元)
若外購,相關成本為5000*10=50000(元)
外購成本較低,故應外購.
『貳』 管理會計中關於企業生產零件的 自購外購案例分析
當然應該是自製了,你算一下就知道了,自製為16100元,而外改早購,無論是2300以上,戚世還是高殲肢2300以下,所需要的製造成本都是高於這個數的。
『叄』 有外購和自產成本能平均嗎
不能。自採煤的平均成本不到120元/噸,外購煤成本取決於市場價。所以有外購和自產成本不能平均。攔肆其實含義與采購相同,茄穗只是外簡納轎購在國際貿易中用的更多。
『肆』 作為製造業,外購材料與內購材料哪個做出口對於企業來說更劃算些,更合理!
對派輪出口來說,采美金的貨,衫缺外購和內購價格都一樣,都是一樣的美金,但也有從生產國直接買的美金原料要比國內的便宜點,畢竟進來的保稅或羨辯貨,都是貿易商接的,肯定要加點利潤!
『伍』 內部製造與外購的成本比較!
內部生產的平均成本為10+6+4+7(在1000件的固定性製造費用計算為7/件)=27/件,大於外購成成本25/件。
故內部生產方案不旁睜可行。
但是如果內產生產員工的固定工資費用以及資產的折舊租賃費相對較高,而生產量不飽和,則可以採用內部生產方式解決提高產能鬧埋,降低固定的成本液啟螞費用,減賦。
『陸』 請通過比較相關成本和外購成本,幫助企業做出決策,自製和外購方案哪種最佳
總是感覺自己好累,沒有意思。自己一
『柒』 外購和內生的初始投資成本
內生:被合並方為最終控制方兄陪內部注冊設立
外購:被合並方為最終控制方外部控股合並形成
初始投資成本=被合帶碼並方在合並日按購買日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持續計算的賬面價值×持股比例+購買日最終控制方收購被合並方時歸屬於最終控羨行蠢制方的商譽
『捌』 管理會計變動成本法下,選擇自製還是外購 單位固定成本怎麼處理求教!
解:(1)自製總成本=18000×(30+銀塵20+8)=1044000元
外購總成本=18000×60=1080000元,外購總成本大於自製總成本,選擇自製。
或者外購單件60元,自製單件58元,運陵選擇自製。
(2)旁搏戚自製總成本=18000×(30+20+8)+40000=1084000元,此時自製總成本大於外購總成本,因此選擇外購。
『玖』 外購與自創無形資產,其入賬成本有何差異
外購差含螞與自創無形資產其入賬成本的差異為,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自創無形資產,研究階段的支出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老轎支出滿足准則規定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企業會計准則第6 號——無形資產》(財政部財會[2006]3 號)
第八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研究階段的支出,應當於發生時計入當期損益。
第九條 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開發階段的支出,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才能確認為無形資產:
(一)完成該無形資產以使其能夠使用或出售在技術上具有可行性;
(二)具有完成該無形資產並使用或出售的意圖;
(三)無形資產產生經濟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夠證明運用該無形資產生產的產品存在市場或無形資產自身存在市場,無形資產將在內部使用的,應當證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夠的技術虛埋、財務資源和其他資源支持,以完成該無形資產的開發,並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該無形資產;
(五)歸屬於該無形資產開發階段的支出能夠可靠地計量。
第十二條 無形資產應當按照成本進行初始計量。
外購無形資產的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以及直接歸屬於使該項資產達到預定用途所發生的其他支出。
購買無形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無形資產的成本以購買價款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的現值之間的差額,除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17 號——借款費用》應予資本化的以外,應當在信用期間內計入當期損益。
第十三條 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其成本包括自滿足本准則第四條和第九條規定後至達到預定用途前所發生的支出總額,但是對於以前期間已經費用化的支出不再調整。
『拾』 管理會計的問題,怎樣做商品自製還是外購的決策分析!!在線等啊~~
商品零部件自製或外購的決策是指企業圍繞既可自製又可外購的零部件的取得方式而開展的決策,又叫零部件取得方式的決策。企業生產產品所需要的零部件,是自己組織生產還是從外部購進,這是任何企業都會遇到的決策問題稿皮舉。需要指出,無論是零部件自製還是外購,並不影響產品的銷售收入,只需考慮兩個方案的成本,哪一個方案的成本低則選擇哪一個方案。
在自製與外購決策時,首先應考慮的主要標準是成本。如果一個部件外購比自製更便宜,就採取外購政策。此時進行成本分析,依據的是增量成本(邊際成本)分析原則,即只考慮鍵碧哪些隨自製與外購決策而變動的成本。例如,對於有自製握神生產能力的企業,自製某零部件的增量成本只包括勞動力、材料等直接成本,及動力、燃料等其他凈增成本。其他不因決策而發生變動的成本,在進行費用比較時不用考慮。對於無自製生產能力,或需要增加部分生產能力的企業,其增量成本還應包括為增加生產能力所支付的成本。在分析解決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把決策相關成本考慮全面了,做到不遺漏,不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