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簡述成本一效益分析的常用評價指標,並比較四種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的特點
成本-效益分析是衛生經濟學中的一種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評價指標有3種:時間性指標、價值型指標、效率型指標。
常用的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主要有四種: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1)葯物經濟學的成本可劃分為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核算成本分析
XX年醫院一季度核算支出XX萬元,比同期增長XX萬元,增幅XX%,其中固定成本增幅XX%,變動成本增幅XX%。
1、電費支出XX元,比同期減少XX元,減幅XX%,工人核算成本分析表中看出各核算科室的電費都有所下降,說明各科在電費支出加強了控制。
2、衛生材料支出XX元,比同期只增加XX元,增幅XX%,大部分科室都隨業務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幅,但產科病人減少的情況下,萬元收入材料費比上年增加了,希望科室負責人要加強成本控制的管理,杜絕浪費。
3、洗滌品支出XX元,比上年同期增加XX元,增幅了XX%,原因有:①洗滌中心的洗滌費漲價;②醫療質量的保證,消毒的費用增幅較大。
通過對以上的分析,提出建議:樹立成本效益觀念,逐步完善成本核算體系,改變以前的粗放管理模式。
促使職工利益與科室經濟效益緊密掛鉤,科室領導和員工自覺加強經濟管理,節約開支,減少浪費。各科室積極挖掘潛力,降低成本,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貳』 如何准確識別葯物經濟學中的成本和劃分葯物經濟學成本的邊界
成本和收益是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的兩大要素。正確識別並計量成本和收益是進行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的基矗成本和收益的識別與計量的准確、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葯物經濟學研究與評價結果的准確性、合理性。
『叄』 如何理解葯物經濟學
葯物經濟學是:一門應用現代經濟學的研究手段,結合流行病學、決策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葯物治療方案、葯物治療方案與其他方案(如手術治療)以及不同醫療或社會服務項目(如社會養老與家庭照顧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評價其經濟學價值的差別的學科。
葯物經濟學的作用
1、提升公共療資源的配置
醫療政策的罩鏈明制定需要綜合大量的信息資源,而葯物經濟學評價結果能夠為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和證據,對於完善相關制度具有指導性作用。葯物經濟學對多種干預方案的評價,不僅能夠確喚悔定適合的方案,同時能夠節約醫療資源,提物告高醫療資源的配置效率,推動其合理應用。
4、促進臨床合理用葯
葯物經濟學是葯品臨床綜合評價的主要內容,葯物經濟學研究能促進葯品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建設,更好地發揮葯品的臨床價值,指導臨床安全、合理用葯。
『肆』 執業葯師考點: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
執業葯師考點:葯物經濟學研究方法
葯物經濟學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種:最小成本分析(CMA)、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用分析(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BA)。
(1)最小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成本效果分析的一種特例,它是在臨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況下,比較何種葯物治療(包括其他醫療干預方案)的成本最小。由於它要求葯物的臨床治療效果,包括療效、副作用、持續時間完全相同,所以應用范圍較局限。
頃返(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較為完備的綜合經濟評價形式之一,主要比較健康效果差別和成本差別,其結果以單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分析比值)表示。其特點是治療結果不用貨幣單位來表示,而採用臨床指標,如搶救病人數、延長的生命年、治癒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採用兩種表示方法:
①成本與效果比值法。即每產生一個效果所需的成本。
②增量成本與增量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給予一增量成本,是否能產生增量效果呢?成本效果分析雖然受到其效果單位的限制,不能進行不同臨床效果之間的比較,但其結果易於為臨床醫務人員和公眾接受,是葯物經濟學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發展,是在結合考慮用葯者意願、偏好和生活質量的基礎上,比較不同治療方案的經濟合理性。從某種程度上講,兩者均不用貨幣來衡量成本,檔乎枝並且測量結果也都採用臨床指標作為最終結果的衡量參數。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為一種單純的生物指標(如延長壽命時間、增加體重量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結果卻與質量密切相關,注意到病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採用效用函數變化而非健康結果變化。
(4)成本效益分析。是比較行敏單個或多個葯物治療方案之間或其他干預所耗費的成本和由此產生的結果值(效益)的一種方法,它要求成本和效益均用貨幣來表示。
成本效益分析不僅具有直觀易懂的優點,還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較不同葯物對同一疾病的治療效益,還可以進行不同疾病治療措施間的比較,甚至疾病治療與其他公共投資項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資)的比較,適用於全面的衛生以及公共投資決策。成本效益分析在衛生經濟學以及葯物經濟學研究上的應用遠遠少於成本效果分析。
葯物經濟學研究的4種方法的主要差別在於對用葯結果的不同測量上,每種方法各有其優缺點。
;『伍』 葯物經濟學的學科特點
從廣義上來說,葯物經濟學研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2.預算新產品或新技術納入醫保目錄對於醫保資金池的影響。如果醫保所承擔費用越高,會形成入不敷出,造成醫保的負擔。醫保是一個公共資源,只有處於合理的使用狀態,社會才能夠最大程度共享。3.估算疾病給社會帶來經空爛睜濟負擔。一個家庭一個人患病歷裂也可能影響一家人的工作,生活質量。4.分析葯品的需求,供給,價格以及政策之間的互相影響。採用經濟學的知識,分析各個要素之間斗歲的關系,使得各方之間達到平衡狀態。
『陸』 葯物經濟學研究視角有哪些
葯物經濟學研究視角包括全社會角度、醫療保障支付方角度以及患者角度等。
1、全社會角度
全社會角度是最寬的研究角度,在該研究角度下,社會中所有由某項醫療干預引起的資源消耗或者付出的代價都是成本,這些成本可能發生在患者身上和家庭中,也可能發生在醫療部門,還可能發生在非醫療部門。同時胡衫,在該社會中所有由該項醫療干預帶來的效益也都應當包括今來,包括患者獲得的效益和蘆做州除患者以外的其他人獲得的陪蔽效益,如公共醫療資金的節約等。
3、患者角度
患者角度是從患者及其家庭的立場出發,考慮某項干預措施對患者及其家庭帶來的資源消耗和獲得的效益。在具體的評價中,患者角度應當包含的成本項目范圍與患者是否為醫保覆蓋人群以及被哪種醫保政策覆蓋有關系。
『柒』 四種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的特點比較
1、時間性指標 用時間反映方案對投入的回收或清償能力;2、價值型指標 用於反映方案所獲凈收益絕對值的大小;效率型指標 用於反映單位投資的獲利能力。 四種葯學經濟學評價方法的特點:1、最小成本分析 指對預防、診治或干預的收益相同的兩個或多個備選方案的成本進行比較,選擇成本最小方案的一種分析方法。2、成本-效益分析 對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均以貨幣單位計量和描述,並對貨幣化了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評價的一種方法。3、成本-效果分析 對本宣方案的成本以貨幣單位計量,收益或效果以臨床指標、生命質量指標或健康指標表示,進而對兩個或多個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效果進行比較評價的一種分析方法。4、成本-效用分析 是將預防、診治或干預項目的成本以貨幣單位計量,收益則以效用指標(即人們對接受預防和診治項目給自身健康狀態帶來的結果和影響的滿意程度)進行描述,並對備選方案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評價的一種方法。
『捌』 葯物經濟學評價指標包括哪些
如下參考:
成本-效益分析是衛生經濟學中的一種投入(成本)和產出(效益)的分析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的常用評價指標有3種:時間性指標、價值型指標、效率型指標。
常用的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主要有四種:最小成本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果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
核算成本分析:
XX年,醫院一季度支出較同期增加XX萬元,增加XX%,其中固定成本增加XX%,變動成本增加XX%。
1、電費為XX元,比同期少XX元,XX%。從工人會計的成本分析表可以看出,各會計部門的電費都有所下降,說明各部門對電費的控制有所加強。
2、保健材料費支出XX元,較上年同期僅增加XX元,XX%,大部分科室均隨業務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產科患者病例減少,萬元收入材料費較上年增加,希望部門負責人加強成本控制管理,杜絕浪費。
3、洗滌產品支出XX元,較去年同期增長XX元,增長XX%,原因有:(1)洗滌中心價格上漲;(2)為保證醫療質量,消毒費用大大增加。
『玖』 第二章 最小成本法及評價基礎(二2602)
1、什麼是葯物經濟學評價?
答:運用經濟學的評價方法,對不同葯物治療方案或葯物治療法方案與其他治療方案進行評價,為臨床合理用葯、治療方案的合理選擇以及國家、企業相關決策、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
2、經濟學評價的作用是什麼?或為什麼要進行經濟學評價?
答:
1)用於宏觀決策中,相當於市場中供求分析的作用。一句評價進行決策,實現資源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
2)用於微觀決策中,常依據評價進行內部決策,實現組織內部資源的合理配置。
3、葯物經濟學評價的核心和前提是什麼?
答:
葯物經濟學的核心:選擇
要從不同葯物治療方案中或葯物治療方案與其他治療方案選擇最優方案。
葯物經濟學的前提:醫葯資源的稀缺性
葯物經濟學的目的:合理分配、使用 有限的醫葯資源
4、醫葯經濟學評價應用於哪四大領域?
答:
1)葯物的定價,包括政府定價和企業定價
2)醫院用葯目錄和診療規范的確定,包括醫療機構和政府診療規范
3)醫療保險報銷政策的確定,包括基本葯物遴選、報銷比例確定等
4)醫生合理處方或診療方案的選擇,政府或企業,提供相關信息影響醫務人員用葯行為,達到合理用葯
5、葯物經濟學評價要素有哪些?(兩大類,四個概念)
答:
兩大類:投入、產出
4個概念:成本、效果、效益、效用
6、效果特點是什麼?(2點)
答:
1)效果的測量:用反映健康狀況的自然指標來衡量
2)效果指標有反映中間產出的指標也有反映終產出的指標。
7、什麼是效益?
答:是用貨幣價值形式表示葯物治療後帶來健康改善結果,分為直接效益、間接效益、有形效益和無形效益。
8、間接成本和直接成本效益的計算方法是什麼?它是如何定義的?
答:
計算方法:人力資本化法
定義:
它是根據因疾病、傷殘或死亡而帶來的收入損失或實施葯物治療方案後所減少的收入損失,來測算葯物治療方案的間接成本或間接效益的方法。
9、人力資本化法的優缺點有哪些?
答:
主要優點:比較易獲得必要數據(如個人年平均收入、個人期望壽命等),故此法目前應用較多。
主要缺點(2點):
1)誇大了葯物治療的產出或疾病的經濟損失
2)未考慮疾病給病人帶來的疼痛、悲傷和對疾病風險厭惡的情緒等無形的因素。因此,當患病的健康狀況無法對生產力產生影響時,用人力成本法難以衡量。
10、效用指標是什麼?
答:質量調整生命年和傷殘調整生命年
11、什麼是質量調整生命年?(Quality adjust lifeyear ,QALY)
答:進行了生存質量調整後的生命年
12、生存質量包括三個方面的內涵?
答:
1)生理方面:自身患病情況的自我評價
2)社會方面:個體社會交往、參與情況
3)心理方面:包括焦慮、抑鬱、認知、幸福感、滿意度等
13、生存質量包括哪三個層次?
答:
1)最低層次:強調保持軀體完好,消除病痛,維持生命
2)第二層次:不僅維持生命,而且強調生活的好
3)第三層次:除上述兩點外,還強調自身價值的實現和對社會的作用
14、葯物經濟學中的生存質量與人的健康相關的生存質量,涉及哪5個方面?
1)生理方面
2)社會功能
3)心理精神狀態
4)患病情況
5)患者對自身健康的自我評價
15、什麼是生存質量調整年?
答:不同生存質量的生存年換算成相當於完全健康生存年的過程。
16、效用值的測量方法?
答:等級衡量法
即通過對患病者心理、生理功能狀況的分級評分獲得效用值。
17、引入質量調整生命年這一概念有什麼意義?
答:這一概念的引入,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方式,即葯物治療方案較好的產出並不僅僅是挽救了多少生命年,而應是具有良好生存質量的生命年。
18、效果、效益、效用三個產出指標有什麼區別?
答:
效用、效果與效益不同
1)後者是用貨幣衡量,前者不能用貨幣衡量
效用與效果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共同點:都是反映健康改善結果的指標衡量
不同點(3)點:
1)效果既可以採用葯物治療方案的終產出指標,也可以採用一些中間產出指標,而效用只能採用終產出指標。
2)效用採用的生命年指標需要經過生命質量的調整,而效果指標不需要經過質量調整。
3)效果採用的是天然的計算指標,而效用採用的是人為制定的計量指標。
19、什麼是資金的時間價值?
答:一定量的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差額即資金的時間價值。
20、資金為什麼會有時間價值?(2點)
答:
1)資金可用於投資,獲得利息收入
2)資金的購買力會因通貨膨脹而隨時間改變
21、什麼是等值?
答:不同時期收入或支出的兩筆資金,雖然數額不等,但其價值相同。
22、等值的計算建立在什麼之上?
答:建立在利率的基礎上
23、等值中的利率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包括什麼?
答:銀行利息、企業利率、物價指數等
24、利率有什麼作用?
答:計算利息或利潤、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
25、單利的計算公式?
答:S=P+P*i*n
本利和=本金+本金*利率*年份
26、復利的計算公式?
答:S=S(1+i)的n次方
本利和=本利(1+利率)的n次方
27、什麼是貼現?
答:利用利潤進行時間的換算,實際上是計算現金和未來值
28、什麼是貼現率?
答:有多種選擇,可以是CPI(物價指數)
29、什麼是現值?
答:現值也稱貼現值,指資金目前的價值
現值計算公式:
現值=未來值/(1+i)的n次方
30、什麼是未來值?
答:未來值也叫終值,指現在一定量的資金在折算到未來某一時點所對應的數額
31、葯物經濟學評價的貼現問題有哪些?(3點)
答:
1)葯物經濟學評價時,一般把貼現的基準時點選擇在投資的初始點,即方案實施的第一年,也就是要換算為現值進行評價。
2)評價時,若一個葯物治療方案的成本或效益不是同一年,而是在若干年裡分別發生,就應對各年的成本和效益進行貼現,即將不同時點上的成本、效益換算為同一時點上的成本、效益,然後才能相加和比較
3)葯物經濟學評價中物質貼現率的選擇,可用銀行利息率或或價值數的變動或選定的貼現率(3%~6%)
32、衛生經濟學中有一個最小成本法,那麼最小成本法的定義是什麼?
答:通過比較兩種或兩種以上臨床效果相同的葯物治療方案的成本,對不同方案進行評價和選擇的方法。
33、最小成本法的評價思路是什麼?
答:成本最小的方案為優
34、最小成本法的前提是什麼?
答:葯物治療方案的臨床效果和生存質量大致相同。
35、最小成本法的局限性在哪?
答:治療方案臨床效果不同不適用,實際應用較少。
課程很趕,7門考試課5門難度系數大的想撞牆,重點是平時不好好聽課記筆記,復習一找不到資料,二找不到重點,三課還沒上完,四考試安排一天接一天,連背書的機會都不給你。
進入6月份,除六級外,還有兼職,還有各科考試,所以別急一點點的拿去消化。
『拾』 葯物經濟學評價的核心內容
葯物經濟學是一項為決策者提供實證分析的評價技術。國際上許多國家都用葯物經濟學來制定葯品價格和醫療保險報銷價格及新葯研發,但我國卻起步晚、發展慢,原因是制度、體制、研究方法及人員短缺等因素制約,因此,建議我國政府,提高政策引領、完善制度保障、健全葯物評審評價機制、規范技術支撐和培養研究型人才,使葯物經濟學在醫葯領域里發揮應有的作用。
葯物經濟學是用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研究葯物資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效率,並以有限的葯物資源實現人類健康狀況最大限度改善的科學。是一項為決策者提供實證分析的新興學科。葯物經濟學評價是其主要研究的內容,其的主要評價方法有:成本最小化分析法(CMA)、成本效果分析法(CEA)、成本效用分析法(CUA)和成本效益分析法(CBA)。我國葯物經濟學的研究與應用才剛剛起步,大多數研究尚處於學術研討階段,其根本原因是政策引導乏力、制度保障缺位、體制機制環境缺失、研究方法、評價標准不夠完善及研究人員短缺等因素,如此障礙使葯物經濟學處於發展的瓶頸。
1.我國葯物經濟學存在的問題
1.1政策引導乏力
葯物經濟學已被眾多國家運用於控制葯品費用控制的工具與手段。世
界經合組織(OECD)中約三分之一的國家都已利用葯物經濟學評價來制定葯品價格和醫療保險報銷價格,如澳大利亞就強制規定葯品注冊申請時提交葯物經濟學評價數據, 加拿大將葯物經濟學評價作為醫療保險賠付的依據, 日本的葯物經濟學評價不僅用於企業申報新葯和葯品定價,還用於新葯研發方案的設計和制定營銷策略。但在我國, 葯物經濟學評價在宏觀葯品政策中的應用甚少,《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首次提出:「對新葯和專利葯品逐步實行定價前葯物經濟性評價制度」。在《改革葯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中指出「對可替代葯品和創新葯品定價逐步引入葯物經濟學評價方法,促進不同種類葯品保持合理比價關系」。《國家基本葯物目錄管理辦法(暫行)》提出,國家基本葯物目錄原則上3年調整一次。在三年調整基本葯物目錄時要根據「已上市葯品循證醫學、葯物經濟學評價」,這僅僅說明,葯物經濟學評價已列入葯物相關政策制定的參考因素,至於在國家宏觀葯品政策中如何具體應用葯物經濟學評價,還缺乏明確的制度保障和嚴格的技術標准,還沒有具體的政策去引導葯物經濟學在相關政策里進行有效應用,特別是在臨床用葯、新葯研發及葯品價格制定方面的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