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信號模型是什麼
擴展閱讀
地球的什麼地方有石油 2024-04-25 12:54:23

成本信號模型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09 10:14:06

⑴ 信號傳遞的信號傳遞模型的相關文獻

Michael Spence, Job Market Signaling,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73.
這是邁克爾·斯賓塞(A. Michael Spence) 教授奠定信號傳遞模型的根本性貢獻。這篇文章思考的起點是MBA的就業。當時,他在哈佛大學讀博士,他觀察到MBA學生在進哈佛大學之前沒什麼了不起,出去就能比教授掙幾倍、甚至十幾倍的錢,禁不住問「這是為什麼?」;「哈佛的教育難道真有這么厲害嗎?」。他研究的結果是教育具有信號傳遞的作用。(當然教育也可能具有生產性。)這篇文章建立在他的博士論文:Market Signaling: The Informational Structure of Job Markets and Related Phenomena(Ph.D. thesi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2)的基礎之上,他的指導教師是大家都熟悉的肯尼斯·約瑟夫·阿羅(Kenneth J. Arrow)教授。
Cho and Kreps, Signaling Games and Stable Equilibria,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7.
它對均衡提出了一個加細(Refinement)標准,也就是「直觀標准」(Intuitive Criterion). 在有些信號傳遞對策之中運用這個標准,可以得到唯一的均衡。經濟學研究最怕多均衡,經濟學的目的是解釋和預測,如果存在多個均衡的話,到底用哪一個均衡結果去解釋與預測呢?
Mailath, Incentive Compatibility in Signaling Games with a Continuum of Types, Econometrica, 1987.
這篇文章的技術性非常強,刻畫了在一個信號傳遞對策之中存在分離均衡的充分條件。他考慮了私人信息是一個連續統,服從某個連續分布的情況。所謂連續統就是指區間。比如,如果我手錶的價值是我的私人信息,大家不知道,只知道它可能是160元到180元之間的任何一個值,那麼,我的私人信息就是一個連續統。
Crawford and Sobel, Strategic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Econometrica, 1982.
斯賓塞的信號傳遞模型強調信號傳遞對策之中信號傳遞成本的重要性,但是,Crawford and Sobel的模型假設發送信號的成本是零,人們可以發送Costless Signal. 這種模型被稱為Cheap Talk Games. 很多人用這個模型研究選舉和立法等政治過程。
Milgrom and Roberts, Limit Pricing and Entry under Incomplete Information: An Equilibrium Analysis, Econometrica, 1982.
這個模型用信號傳遞對策驗證貝恩的「限制性定價」(Limit Pricing)猜想。我們知道,貝恩可以稱為產業組織之父,他和他的老師愛德華·梅森的工作使得產業組織成為一個研究領域,並且形成了「結構——行為 ——績效」研究範式。所謂「限制性定價」猜想是指,當一個在位企業面臨潛在競爭對手進入的時候,可能通過制訂低價來遏制它的進入。
James Friedman的工作指出,在完全信息的情況下,限制性定價是不可能發生的。這是因為,這時,潛在進入者知道市場狀況和在位企業成本等所有與盈利性有關的信息。這樣,給定在位者的成本很低,潛在競爭對手如果進入,就會在市場競爭中失利,那麼,在位者不用動腦筋,就制定壟斷價格,潛在進入者也不敢進入。在這種情況下,沒有限制性定價。反之,如果在位者的成本很高,使得潛在競爭對手的進入總會有利可圖,那麼,在位者也不用動腦筋,就制定壟斷價格,因為顯然低價格也不能阻止進入。
Milgrom and Roberts假設潛在進入者不知道在位者的成本,而在位者的價格起到了傳遞成本信號的作用。在這樣一個信號傳遞對策之中,他們證明限制性定價是存在的。這篇文章先簡要回顧了貝恩和Friedman等人的工作;第二部分用了兩個例子說明限制性定價存在;第三部分是對均衡觀念的討論;第四部分是結論。相對來說,這篇文章在技術上是簡單的,但它的結論對於產業組織理論研究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企業的競爭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短期來講,企業最容易調整的是價格;在中期,企業可以調整產品結構等;在長期中,企業可以進行研發投資,可能會製造出新產品,也可能降低既有產品的成本。應該說,價格是最不可能具有承諾作用的,因為價格可以一天一變;但是,產品結構調整和研發投資等就不一樣了,它們不像換一個價簽一樣容易。而Milgrom and Roberts卻論證了,在不完全信息下限制性定價的存在,而且,它可能會把潛在競爭者嚇跑;從而說明了在不完全信息的情況下,價格這個最易變的變數居然具有承諾作用。

⑵ cost model 和 revaluation model 分別是什麼模型請解釋一下

Cost model:成本模型,Revaluation model:重估模型。

成本模型,顧名思義,就是通過建立數學模型來估算產品的成本構成以及大概的價格區間。成本估算模型可以有效的幫助采購經理判斷供應商的報價是否合理,並為談判做好充分的數據准備。

重估模型是對企業賬面價值和實際價值背離較大的主要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按照國家規定方法、標准進行重新估價。企業在以前清產核資中已經進行資產價值重估或者因特定經濟行為需要已經進行資產評估的,可以不再進行價值重估。

(2)成本信號模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重估模型是 IAS 16 PPE 中可以選擇的兩種計量方法之一。它意味著我們可以將固定資產定期重新估值,並且在剩餘可使用的時間里按照新估的價值計算折舊。由於資產並沒有真正被處理,重估的損益都要放入other comprehensive income 科目。

資產價值重估工作主要是由企業、單位自身內部的工作人員來操作的,所以確定的重估方法應簡便易行,容易操作。既要解決資產帳面價值與實際價值背離的問題,又要盡量減少工作量和降低工作難度。確定了物價指數法、國家定價法和重置成本法三種基本的重估方法,並規定對某些進口設備可採用匯率調整法進行重估。

生產成本五三模型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生產成本五三模型是指五種可見成本和三種不可見成本,五種可見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和管理費用,三種不可見成本包括質量成本、資金成本和浪費成本。生產成本五三模型是國內一個知名生產管理專家在2005年左右,在生產管理培訓和咨詢工作中首先提出來,後來被大家逐漸接受,進而形成了今天的生產成本五三模型。
生產成本五三模型具體內容:
從財務角度來說,生產成本(車間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能源費用是2000年左右國家調整會計准則的時候加上的科目)等四個部分組成,即:生產成本(車間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這個時候的生產成本,實際上是產品製造完畢從車間進進庫房的成本,完成此步核算以後,會計還要給產品的成本上攤銷公司的管理費用、營銷成本、廣告成本、財務費用等等,再加上合理的利潤,這樣就得到了產品的銷售價格了。
一、五種可見成本
在往車間成本上攤銷費用的時候,也包括管理費用,公司的管理費用是整體進行攤銷的。為了給生產管理職員(非財務人員,因此對一些財務名詞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進行簡單易懂的培訓,提高他們對生產成本的理解,於是可以把公司整體的管理費用中發生在生產部門的管理費用假設分列出來,這樣的話,就有了生產部門的管理費用,這個時候,生產管理人員就可以把生產成本理解成:生產成本(車間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能源費用+管理費用以上的生產成本構成為五個內容,從財務角度來說,是不對的,但是對於非財務人員的生產管理人員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容易,也有利於他們對生產成本進行管理和控制。這個時候,這五種生產成本使我們在日常生產管理中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所以我們稱之為五種可見成本。
二、三種不可見成本
在生產管理領域,質量成本、資金成本、浪費成本被稱為三種不可見成本,是相對於上面的五種可見成本而言的。其中,質量成本主要由: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損失成本(也稱故障成本)和外部損失成本四個部分構成,是質量管理中的標准內容。資金成本,一般定義為財務費用,是公司資金佔用所發生的費用。浪費成本,核心就是豐田生產方式中所回納的「七種浪費」,在生產管理行業已經被大家所共識,這七種浪費成本是:
生產浪費一、庫存浪費
一、精益生產管理認為:「庫存是萬惡之源」,所有改善行動皆會直接或間接地和消除庫存有關。
①產生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等浪費。
②使先進先出的作業困難。
③損失利息及生產管理費用。
④物品的價值會減低,變成呆滯品。
⑤佔用廠房空間、造成多餘工場、倉庫建設等。⑥設備生產管理能力及人員需求的誤判。
二、因庫存造成無形損失,絕不亞上述有形損失,精益生產管理者認為庫存會隱藏問題,而「問題」在精益生產者被認為是寶藏,問題如果能不斷地被發現解決,則利益便會不斷地產生。
1、沒有生產管理的緊張感,阻礙改進:
2、庫存量一多,因機械故障、不良產品所帶來的不利後果不能馬上顯現出來,因而也不會產生對策。
3、由於有了充足的庫存,出現問題時可以用庫存先頂上,問題就可以慢慢解決甚至不用解決,最起碼是被掩蓋住了,不急迫了,不會被上級追究了,於是乎本部門的工作成績就出來了。
生產浪費二、過渡生產(製造過多或過早浪費)
一、TPS強調的是「適時生產」。
二、多做能提高效率,提早做好能減少產能損失(不做白不做,機器還不是一樣停著?)
1、提早用掉了材料費、人工費而已,並不能得到什麼好處。
2、把「等待浪費」隱藏,使管理人員漠視等待的發生和存在。
3、積壓在製品,使生產周期L/T變長無形的),而且會使現場工作空間變大,不知不覺中吞蝕我們的利潤。
4、產生搬運、堆積浪費,先進先出變得困難。
生產浪費三、品質缺陷(不良品浪費)
1、任何的不良品產生,皆造成材料、機器、人工等的浪費。
2、及早發現不良品,容易確定不良來源,進而減少不良品的產生。
3、關鍵是第一次要把事情做對,產品「零缺陷」
生產浪費四、運輸(搬運浪費)
一、大部分人皆認同搬運是一種無效的動作,也有人認為搬運是必須的。
二、用「輸送帶」的方式來克服,行嗎?
1、取放浪費;2、等待浪費;3、在製品過多浪費;4、空間浪費。
三、搬運浪費又包含放置、堆積、移動、整理等動作的浪費。
生產浪費五、處理(加工浪費)
1、定義:指的是與工程進度及加工精度無關的不必要的加工。
2、有一些加工程序是可以省略、替代、重組或合並。
3、很多時候會習慣並認為現在的做法較好。
生產浪費六、動作浪費
12種動作浪費:
兩手空閑。單手空閑。不連貫停頓。幅度太大。左右手交換。步行多。轉身角度大。移動中變換狀態。不明技巧。伸背動作。彎腰動作。重復不必要動作。
生產浪費七、等待浪費
生產線的品種切換。工作量少時,便無所事事。時常缺料,設備閑置。上工序延誤,下游無事可做。設備發生故障。生產線工序不平衡。有勞逸不均的現象。製造通知或設計圖未送達。

⑷ 成本習性模型Y=a+bX中的a是啥b是啥

y=a+bx
其中,y指總成本,a指固定成本,b指單位變動成本,x指業務量。

⑸ 什麼是IT服務成本模型

一般來說,在將成本進行分配前,需要確定成本項目,並對其進行分類。以下舉例說明成本項目,成本項目大類可分為硬體成本,軟體成本,人力資源成本,場所成本,支持服務成本(即從外部組織購買服務的成本)。

內容來源於優秀的ITSS落地工具--雲雀運維!!!

⑹ 成本性態模型

維修工時在70000小時下,配件成本=15000/50000*70000=21000
維修工時在70000小時下,工資費用=95000-35000-21000=39000
按高低點法計算:工資費用單位變動成本=(39000-32000)/(70000-50000)=0.35
工資費用固定成本總額=39000-0.35*70000=14500
則維修部工資費用的成本性態模型為:Y=14500+0.35X

⑺ 什麼是建立成本模型

建立成本模型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通過對成本項目的細化分析及成本影響動因的確定,結合實際設定細化的成本基準模型。

成本是衡量實際成本是否受控的一種成本尺度(標桿)。

成本模型是根據現金有關成本,分析預測其總成本最低時現金持有量的一種方法。

基於標准成本的預測模型的建立,但是鑒於復雜的生產情況,要進行完全真實的預測有一定難度。

因此須對該模型做如下定義:

1、在進行成本預測時以當月煉鋼當月成材入庫為測算原則,不考慮生產周期和庫存成本的影響;

2、在復雜的工藝路線中挑選較為簡單的一次冶煉和一次軋製成材的模型進行預測;

3、標準的確定:銷售價格、原材料價格按年度預算價格;標准作業費用以年度預算結構,以滿負荷生產規模下的作業價格和作業量(年度預算作業量換算到月)。

(7)成本信號模型是什麼擴展閱讀:

成本鏈模型-特點:

1、注意相對成本

成本的絕對發生額固然是衡量企業資源耗費的重要指標,但並沒有反映企業活動的真實本質和效率。企業是一個系統,投入是成本耗費,產出則是企業的收益,二者的差值即是企業的利潤,也是企業為社會、為顧客創造的價值。

這些價值來源於價值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其成本的發生也就位於成本鏈上相應的環節,把每個環節的成本損耗和該環節上的價值創造相比較,就能得出相對成本的大小。成本鏈上的每個環節都是一種價值驅動發生的成本,相對值的意義要遠遠大於絕對值。

2、注意把長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結合起來考察

從成本鏈上來看,有些環節的成本是短期可控的因素造成的,有些成本又是基於未來的發展而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大額的研發投入、固定資產的更新、企業的重組和並購行為的發生從短期來看,其效果並不立即顯現。

但從未來的發展來考察,對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降低相對成本又具有重要的意義。實際上,短期成本關注的多是戰術問題,而長期成本更多的著眼於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關注的往往是一些戰略性問題。企業領導人必須立足全局,培養長遠的意識和戰略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