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樣結轉本月完工產品成本
題目條件太少,沒法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法(即在產品成本為零)
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的情況。算不算在產品成本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為了簡化核算工作,可以不計算在產品成本,即在產品成本是零。當月發生的產品生產費用就是完工產品的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演算法
這種方法適用於月末在產品數量很小,或者在產品數量雖大但各月之間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月初、月末在產品成本的差額對完工產品成本影響不大的情況。為簡化核算工作,各月在產品成本可以固定按年初數計算。採用這種方法,某種產品當月發生的生產費用就是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年終時,根據實地盤點的在產品數量,重新調整計算在產品成本,以避免在產品成本與實際出入過大,影響成本計算的正確性。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這種方法是在產品成本按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這種方法適合於原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佔比重較大,而且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就全部投入的情況下使用。為了簡化核算工作,月末在產品可以只計算原材料費用,其他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
4.約當產量法
所謂約當產量,是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完工產品的產量。比如,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40%,則約當於完工產品4件。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的方法,就是將月末結存的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約當產量,然後再將產品應負擔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產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單位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生產費用)/(產成品產量+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產成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產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
[例]某產品當月完工26件,在產品10件,平均完工程度為40%,發生生產費用共3000元。分配結果如下:
分配率=3000/(26+10×40%)=100(元/件)
完工產品成本=26×100=2600(元)
在產品成本=10×40%×100=400(元)
採用這種方法,道理不難理解,問題在於在產品完工程度的確定比較復雜。一般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的數量,用技術測定或其他方法,計算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例如,在具備產品工時定額的條件下,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求得。因為存在於各工序內部的在產品加工程度不同,有的正在加工之中,有的已加工完畢,有的還尚未加工,為了簡化核算,所以在計算各工序內在產品完工程度時,按平均完工50%計算。
例:丙產品單位工時定額50小時,經兩道工序製成。各工序單位工時定額為:第一道工序20小時,第二道工序30小時。在產品完工程度計算結果如下:
第一道工序:20×50%/50×100%=20%
第二道工序:(20+30×50%)/50×100%=70%
有了各工序在產品完工程度和各工序在產品盤存數量,即可求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各工序產品的完工程度可事先制定,產品工時定額不變時可長期使用。如果各工序在產品數量和單位工時定額都相差不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也可按50%計算。
應當指出,在很多加工生產中,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這時,在產品無論完工程度如何,都應和完工產品同樣負擔材料費用,因而不需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應按照各工序投入的材料費用在全部材料費用中所佔的比例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
例:假如甲產品當月完工產品產量600件,在產品100件,完工程度按平均50%計算;原材料在開始時一次投入,其他費用按約當產量比例分配。甲產品當月月初在產品和當月耗用直接材料費用共計70700元,直接人工費用38558元,燃料動力費用85475元,製造費用29250元。
甲產品各項費用的分配計算如下:
因為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所以按完工產品和在產品的數量作比例分配,不必計算約當產量。
(1)直接材料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600=606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材料費=70700/(600+100)×100=10100(元)
直接人工費用、燃料和動力費、製造費用均按約當產量作比例分配,在產品100件摺合約當產量50件(100×50%)。
(2)直接人工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600=35592(元)
在產品負擔的直接人工費用=38558/(600+50)×50=2966(元)
(3)燃料和動力費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600=78900(元)
在產品負擔的燃料和動力費=85475/(600+50)×50=6575(元)
(4)製造費用的計算:
完工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29950/(600+50)×600=27000(元)
在產品負擔的製造費用=29950/(600+50)×50=2250(元)
通過以上按約當產量法分配計算的結果,可以匯總甲產品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
甲產品當月完工產品成本=60600+35592+78900+27000=202092(元)
甲產品當月在產品成本=10100+2966+6575+2250=21891(元)
根據甲產品完工產品總成本編制完工產品入庫的會計分錄如下:
借:產成品202092 貸: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202092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演算法
這種方法是事先經過調查研究、技術測定或按定額資料,對各個加工階段上的在產品,直接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終根據在產品數量,分別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即可計算出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將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當月發生費用,減去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就可算出產成品的總成本了。產成品總成本除以產成品產量,即為產成品單位成本。這種方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產成品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當月發生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產成品單位成本=產成品總成本/產成品產量
6.按定額比例分配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方法(定額比例法)
如果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但制定了比較准確的消耗定額,生產費用可以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用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作比例分配。通常材料費用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費用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計算公式如下(以按定額成本比例分配為例):
材料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當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費用分配率
工資(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費用)+當月投入的實際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工資(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工資(費用)分配率
❷ 產品完工入庫結轉生產成本會計分錄如何做
基礎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補充品種法、分步法、分批法特點及區別:
1.品種法,
①成本核算對象是產品品種;
②品種法下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計算產品成本;
③如果企業月末有在產品,要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適用於單步驟、大量生產的企業,如發電、供水、採掘等企業。
2.分批法:
①成本核算對象為產品批別(訂單法);
②成本計算期與產品生產周期一致,但與財務報告期不一致;
③月末一般不存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成本的問題。
適用於單件、小批生產的企業,如造船、重型機器製造、精密儀器製造,新產品試制或試驗的生產、在建工程以及設備修理作業等。
3.分步法,
①成本核算對象為各種產品的生產步驟;
②月末要進行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③計算和結轉產品各步驟的成本;
④成本計算期是固定的,與生產產品周期不一致。
適用於大量大批的多步驟生產,如冶金、紡織、機械製造等。
❸ 結轉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怎麼做會計分錄
企業的完工產品包括產成品、自製材料及自製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為在建工程生產的專用設備和提供的修理勞務等。
當月完工產品的成本應從「生產成本」科目的貸方轉入有關科目:其中完工入庫的產成品的成本,轉入「產成品」科目的借方。
完工自製材料、工具、模型等的成本,轉入「原材料」等科目的借方;為企業在建工程提供的勞務費用,月末不論是否完工,都應將其實際成本轉入「在建工程」科目的借方。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就是基本生產車間在產品的成本。」
結轉本月完工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完工產品的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的成本
根據這一關系,結合生產特點,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具體條件,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
定額成本法和定額比例法區別:
定額成本法是先確定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然後根據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倒擠完工產品成本。
而定額比例法,是將月初在產品成本和本月生產費用按照月末在產品定額和完工產品定額進行分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
月末,結轉製造費用製造費用分攤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實做工時或機器工時某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該產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總額某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該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本期製造費用總額
❹ 月末結轉本月完工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怎樣做求高人解答
結轉本月完工產品成本的會計分錄: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完工產品的成本=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發生的生產成本-期末在產品的成本
根據這一關系,結合生產特點,企業應當根據在產品數量的多少、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化的大小、各項成本比重的大小,以及定額管理基礎的好壞等具體條件,採用適當的分配方法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學習之前先來做一個小測試吧點擊測試我合不合適學會計
定額成本法和定額比例法區別:
定額成本法是先確定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成本,然後根據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倒擠完工產品成本。
而定額比例法,是將月初在產品成本和本月生產費用按照月末在產品定額和完工產品定額進行分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和完工產品成本。
恆企教育植根財會教育18餘年,始終以產品創新、教學教務、技術研發、系統服務、師資陣容等方面的雄厚實力,為社會持續輸送了高端創新型人才及應用型技術人才。
❺ 結轉生產成本的會計分錄怎麼做
結轉生產成本的會計分錄1
車間領原材料,按照成本核算對象進行直接計入.
借:生產成本
貸:原材料
發生工人工資,按照成本核算對象直接計入或分配計入.
比如直接生產工人工資直接計入,輔助或車間管理人員工資分配計入。
借:製造費用
生產成本
貸:應付職工薪酬
發生製造費用,先在製造費用科目里歸集,然後採用一定的方法,比如定額工時,分配計入成本核算對象.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月末,產品完工入庫.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結轉生產成本的會計分錄2
工業企業月末結轉生產成本的會計項目有及會計分錄
1、月末,結轉製造費用
製造費用分攤可按材料消耗或人工成本或實做工時或機器工時
某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該產品消耗材料 / 本期材料消耗總額
某產品應分攤的製造費用 = 該產品製造費用分配率 × 本期製造費用總額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2、月末,結轉完工入庫產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3、月末,計提附加稅(增值稅不在本科目核算)
借: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貸:應交稅費—應交城建稅
應交稅費—應交教育費附加
應交稅費—應交地方教育費附加
4、月末,結轉本月銷售商品成本和稅金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5、月末,結轉本月收入
借:主營業務收入
貸:本年利潤
6、月末,結轉本月費用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銷售費用
財務費用
7、月末,結轉應交增值稅
1)結轉進項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2)結轉銷項稅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3)結轉應繳納增值稅(即進、銷差額):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結轉生產成本的會計分錄3
生產車間領用原材料投入產品生產:
借:生產成本--XXXX
貸:原材料--XXXX
計提折舊:
借:製造費用
貸:累計折舊
發工資:
借:應付職工薪酬
貸:庫存現金(或銀行存款)
分配工資:
借:生產成本
借:製造費用
貸:應付職工薪酬
月末製造費用分配計入有關成本核算對象: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五)完工產品成本的結轉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結轉的會計分錄
一、在途物資驗收入庫後怎樣結轉?
尚未入庫的原材料就是“正在路上”唄,有一個會計科目叫“在途物資”,說的就是它。買了原材料,但還沒入庫,那麼會計分錄可以這樣做:
借:在途物資
貸:銀行存款
那麼,當這些在路上的貨物驗收入庫了呢?該怎麼做分錄?那就做一個結轉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
貸:在途物資
二、製造費用怎樣結轉?
產品的生產費用包括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兩個部分。直接生產費用在發生時就可直接借記“生產成本”,這點比較容易理解,但是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怎麼處理呢?
可以這么處理,在結轉成本之間,可以把這些間接生產費用記入製造費用:
借:製造費用
貸: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
到期末再結轉到產品的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三、怎樣結轉完工產品的成本?
把生產成本分配到在產品與完工產品的問題是管理會計討論的,在這里說一說在結轉完工產品成本時怎樣製作會計分錄。
完工產品就是驗收完畢,放到倉庫里了。隨著這些產品入庫的,就是分配到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生產成本”賬戶期末余額反映的是在產品的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四、怎樣結轉已經銷售產品的.成本?
大家在做銷售業務的會計分錄時,記了收入之後,隨手就可以做一筆結轉成本的分錄。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五、期末結轉費用類賬戶是很多會計新手不太熟練的。
根據准則規定,到會計期末,費用類賬戶應當轉入本科利潤,期末無余額,以便於計算凈利潤。這是會計期末結轉工作的重頭戲。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
營業稅金及附加
營業外支出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銷售費用
所得稅費用(等)
六、期末結轉收益類賬戶余額也是很重要的。
會計期末,收益類賬戶的期末余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賬戶,會計新手們可不要忘記了。結轉後各收益類賬戶余額應為零。
借: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外收入(等)
貸:本年利潤
七、年度終了怎樣結轉本年利潤?
很簡單,在年度終了時,將本年實現的凈利潤轉入“利潤分配”賬戶。結轉完畢,“本年利潤”賬戶應無余額。如果為凈虧損,會計分錄的借貸方向相反。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八、年度終了怎樣結轉利潤分配?
還是在年度終了,將凈利潤按法定程序提取盈餘公積、發放紅利等分配後,需將“利潤分配”賬戶其他明細賬戶的余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結轉後利潤分配賬戶除了“未分配利潤”明細賬戶外,其他明細賬戶均無余額。
以上會計結轉的問題,大家最好能夠熟練掌握,能夠獨立完整地做賬、記賬,以上會計結轉不可不熟悉,請大家多加註意,多多學習。
❻ 生產成本怎麼結轉
1、生產成本結轉到庫存商品
借:庫存商品
貸:生產成本
2、銷售商品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月末結轉主營業務成本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生產成本是不能直接結轉到本年利潤的,生產成本是存貨類賬戶。首先,生產成本完工後結轉到庫存商品,庫存商品銷售後結轉到主營業成本,再通過主營業務成本結轉到本年利潤。
生產成本科目月末結轉的對應科目與本年利潤科目不相關,當產品出庫達成銷售等情形時,才予將產成品結轉進入銷售成本或相應成本費用科目,進而結轉入本年利潤科目。
生產成本的會計處理
本科目核算企業進行工業性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包括生產各種產品(產成品、自製半成品等)、自製材料、自製工具、自製設備等。
企業(農業)進行農業生產發生的各項生產成本,可將本科目改為「5001 農業生產成本」科目,並分別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業和水產業確定成本核算對象(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公益性生物資產和農產品)和成本項目,進行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❼ 如何結轉生產成本
成本結轉主要包括:分配和結轉製造費用、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
一、製造費用的分配結轉
計算製造費用分配率
製造費用分配率 = 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總工時計算各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 = 該產品生產工人工時×分配率根據計算結果編制結轉分錄,會計分錄是: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二、完工產品製造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 月初在產品成本+ 本月生產費用 - 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的單位製造成本 = 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為了反映產成品增減變動情況,需要設置「產成品」賬戶。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三、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產成品完工入庫,其金額為以前期間和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銷售發出的產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庫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庫,而每批次產成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計價方法計算確定。每個會計期間,企業都必須將期初庫存產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庫的從產品成本,在本期銷售產成品和期末庫存產成品之間做一次分配。
月份內收入、發出、結存的產品成本,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 =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 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如果產成品銷售成本是在月末先計算確定了庫存產成品結存成本後計算的,則可用以下公式:
本月銷售產成品成本 = 月初庫存產成品成本 + 本月完工入庫產成品成本 - 月末庫存產成品成本
具體計算的方法有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
按照以上方法計價確定的產成品銷售成本,應當從「產成品」賬戶的貸方,結轉到「主營業務成本」賬戶的借方。
❽ 如何結轉完工入庫產品生產成本
分計分錄應該是:借:庫存商品-甲 貸:生產成本-甲 。因為你本月還存在在產品乙產品。生產的費用與製造費用是需要在這兩個產品之間分配的,分錄中的庫存商品金額=期初在產品+本期投入+分攤費用。另資產負債表中:庫存商品的金額應=期初數+本月入庫-本月出庫。
乙產品本月未加工完成,留待下月繼續加工。
仍然保留在「生產成本-乙產品」明細科目中,在「資產負債表」存貨項下體現。
製造費用分配方法有按生產工人工時比例分配、年度計劃分配率分配、按產量分配、按總投入分配等。具體哪一種分配方法更適合更科學,是跟你企業的具體情況來確定的。
❾ 怎麼結轉完工產品製造成本
1、企業通過「生產成本」賬戶歸集產品的各項生產費用(借方),計算產品生產成本,期末將完工產品成本從貸方轉出,「生產成本」賬戶如有借方余額為未完工的在產品成本。
2、產品完工後驗收入庫,企業設置「庫存商品」科目核算庫存產成品增減變動情況。完工入庫時,庫存商品增加記入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