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友t6怎樣進行成本核算
1、 倉管人員在庫存管理模塊錄入各種日常出入庫單據。
2、 材料成本核算會計對采購入庫單進行記賬,核算材料入庫成本;如果沒有來發票進行采購結算的采購入 庫 單需要進行暫估處理,以便對材料領用提供比較准確的成本。
3、 材料成本核算會計對本月各部門材料領用進行單據記賬,核算當月材料消耗成本。
4、 進行原材料倉庫的期末處理、制單工作。
5、 成本核算會計從成本管理模塊取數各部門當月原材料消耗數據,和其他成本資料進行成本計算,得出半成 品的成本。
6、 材料成本核算會計在存貨核算模塊進行產成品成本分配 ,讀取半成品倉庫的半成品加工成本。
7、 材料成本核算會計在存貨核算模塊進行單據記賬(主要是半成品倉庫的半成品的入庫、出庫成本)。
8、 進行半成品倉庫的期末處理、制單工作。
9、 成本核算會計從成本管理模塊重新數各部門當月原材料消耗數據,和其他成本資料進行成本計算,得出產成品的成本。
10、 材料成本核算會計在存貨核算模塊進行產成品成本分配 ,讀取產成品倉庫的產成品加工成本。
11、根據半成品加工層次的不同,重復7~10步序
12、最終產品成本取出後,進行產成品倉庫的出入庫單據進行記賬,核算出產品的銷售成本,為決策層提供准確的銷售毛利數據。
② 如何用EXCEL核算產品成本
我想應該是計算吧.核算應該在會計軟體中進行.關於EXCEL計算成本的方法如下:
根據成本要素,產出產品種類,各單位產品直接成本要素消耗標准,間接成本要素分配標准或方法,建立表格模型,得到各產品直接與間接生產要素成本的消耗標准,匯總後,根據各產品產出數量,匯總得到各產品成本與總成本.
另外,對間接生產要素與直接生產要素的分解建議在不同的表中進行,最後再引用到產品生產成本計算總表中匯算,另外,建立一個產品產出表,列明該批產品的產出量,\機器或人工消耗等數據,以便在直接\間接以及計算總表中引用這些數據,避免重復輸入.
③ 產品成本核算有哪些基本方法
成本核算方法大致分為以下五種,望採納!
一、分步法
1.定義
以產品生產階段、「步驟」作為成本計算對象,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步法下的「步」同樣是廣義的,在實際工作中有豐富的、靈活多樣的具體內涵和應用方式,分步法下之「步」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定義為下列「步」含義:部門——即計算考核「部門成本」、車間、工序、特定的生產、加工階段、工作中心,
上述情況的隨意組合。
3.計算方法及要點
較之其他方法,分步法在具體計算方式方法上很有不同,這主要是因為它按照生產加工階段、步驟計算成本所導致的。
在分步法下,有下列一系列特定的計算流程、方法和含義,分步法成本核算一般有如下要點:按照「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法、期末往往存在本期完工產品、期末在產品,需要採用一定的方法分配生產費用。
4.適用范圍:大批大量多步驟多階段生產的企業;管理上要求按照生產階段、步驟、車間計算成本;冶金、紡織、造紙企業、其他一些大批大量流水生產的企業等。
二、分類法
1.定義
以「產品類」作為成本計算對象、歸集費用、計算成本的一種方法。
2.成本對象
分類法的成本對象為產品「類」,在實際工作中,可以定義為:產品自然類別、管理需要的產品類別。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分類法下成本核算的方法要點,可概括如下:以「產品類」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成本計算單;「產品類」的成本計算方法同於「品種」;某「類產品」的成本計算出來後,按照下列方法再分配到具體品種,以計算品種的成本;類中選定某產品為「標准產品」;定義其他產品與標准產品的換算系統;按照換算系統之比例將「類產品」的成本分解計算到具體品種產品的成本。
4.適用范圍
分類法適合於產品品種規格繁多,並且可以按照一定的標准進行分類的企業。
三、分批法
1.定義
以產品批別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產品的「批」。分批法是一種很廣義的成本計算方法,在實際工作中,有「批號」、「批次」的定義。可以按照下列方式確定成本對象:產品品種、存貨核算中分批實際計價法下的「批」、生產批次、制葯等企業的產品「批號」、客戶訂單——即按照客戶訂單計算成本的方法、其他企業需要並自定義的「批」。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批號」、「批次」為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 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工期」,
一般不存在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分配。若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在產品間分配採用定額法。
4.適用范圍
單件、小批生產企業、按照客戶定單組織生產的企業——因而也稱「訂單法」
四、品種法
1.定義
以產品品種作為成本計算對象的一種成本計算方法。
2.成本對象
品種法的成本計算對象為:產品品種。實際工作中,可以將「品種法」之下的成本對象變通應用為:產品類別、 產品品種、產品品種規格。
3.計算方法及要點
品種法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要點為:以「品種」為對象開設生產成本明細賬、成本計算單;成本計算期一般採用「會計期間」;
以「品種」為對象歸集和分配費用;以「品種」為主要對象進行成本分析。
4.適用范圍
品種法適合於大批大量、單步驟生產的企業。如發電、採掘業、管理上只要求考核最終產品的企業。
五、ABC成本法
從70年代開始,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研究作業成本法(ABC法),現在,已經被很多國家採用。輝勤財務:它是一種將製造費用等間接費用不按傳統的(以車間為費用歸集和分配對象)方法,而是以「作業」為費用歸集和分配的方法,它能夠更加合理地分配間接費用,使成本的計算更加合理。由於它只是間接費用的一種分配方法,因此,企業實際上還要結合其他基本核算方法共同使用。
④ 生產成本核算方法
你好:工業企業成本如何核算,題是有點大,但是不是不能回答。可分幾個步驟。
1、你必須掌握一定的成本核算知識,了解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驟。
2、你必須了解你要核算對象的生產過程,掌握它的工藝流程。
3、建立一定的與其相對應的產品核算模式,科學的、按步驟核算產品成本。
4、科學的核算產品原材料定額、工資定額、工時定額,合理的分配費用。
5、隨時掌握原材料市場行情,有降低材料成本的控制辦法。
6、建立目標成本考核機制。嚴格的控制生產成本。
其他具體的,必須根據你們企業的具體的情況而定。
主要的成本核算報表有:原材料分配表、費用分配表、單位成本表、總成本表等。你能把前邊的6條搞清楚,報表自然就出來了。在企業的成本核算中,報表應該根據自己的經驗和企業的特性自行設計,借鑒可以,但是不能生搬硬套,自己設計的也好用。
你問的是會計中的約當產量法吧
1、約當產量法是根據月末在產品盤點的數量用技術測定,定額工時消耗或憑借經驗估計,確定它們的完工程度,再按完工程度,將在產品摺合成產品的數量,然後將產品應計算的全部生產費用,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量進行計算,求出單位成本、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的計算方法。
2、計算公式
第一步、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 公式1: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率(完工程度)
第二步、計算費用分配率(即每件完工產品應分配的費用) 公式2:
費用分配率=(期初在產品成本+本期生產費用)/(完工產品產量+期末在產品約當量)
第三步、求出在產品的成本 公式3: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第四步、求出完工產品的成本 公式4: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數量×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成本=在產品約當產量×費用分配率
3、實例
某廠生產某產品,月末完工8件,在產品4件,完工程度50%,已知本月生產費用發生1800元,月初在產品200元,請用約當產量法分配月末在產品和完工產品成本。
約當產量=4×50%=2(件)
月初在產品(200)+本月生產費用(1800)=全部生產費用(2000)
費用分配率 =2000/(8+2)=200
完工產品成本=8×200=1600(元)
在產品成本=2×200=400(元)
希望採納
⑤ 如何核算產品成本
產品成本核算,顧名思義,就是將產品生產、運輸、銷售等過程中的費用、損耗進行計算的過程。
目錄
1核算原則
2核算要求
3基本程序
4帳務處理
5核算方法
6核算思路
1核算原則編輯
一,實際成本核算原則
1.某項成本發生時,按發生時實際耗費數確認
2.完工入庫產成品按實際負擔額計價
3.產品銷售成本按實際數入帳
二,可靠性原則
1.真實性:核算出的成本數據與客觀的經濟事項相一致.
2.可核實性:同一成本核算資料採用一定原則有不同會計人員計算出的結果應該相同.
三,重要性原則
四,及時性原則
1.成本項目發生時,及時進行會計處理
2.為相關的內部管理人員及時提供信息
3.及時提供財務成本報表
五,一致性原則
1.某項成本要素發生時,確認該要素水平的方法前後期應一致
2.費用分配方法前後期一致
3.成本計算方法前後期一致
4.成本核算對象,成本項目的確認前後期應一致
5.權責發生制原則
2核算要求編輯
一,對費用進行合理的分類
(一)按費用的經濟內容或經濟性質分類
包括:勞動對象
勞動手段
活勞動三個方面.
具體分為以下要素費用:
1.外購材料
2.外購燃料
3.外購動力
4.工資
5.計提的職工福利費
6.折舊費
7.修理費
8.利息費用
9.稅金
10.其他費用
(二)按費用的經濟用途分類
直接材料
記入產品成本的生產費用 直接人工
(成本項目)
製造費用
管理費用
不計入產品成本期間費用 營業費用
財務費用
補充:
1.按成本同特定產品的關系或分派方式分類
⑴直接成本
⑵間接成本
2.按成本習性或可變性分類
⑴變動成本
⑵固定成本
⑶混合成本
3.按成本可控性的分類
⑴可控成本
⑵不可控成本
二,正確劃分各種費用界限
(一)正確劃分記入成本,費用和不記入成
本, 費用的界限
(二)正確劃分生產費用與期間費用的界限
(三)正確劃分各個月份的費用界限
(四)正確劃分各種產品的費用界限
(五)正確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費用界限
三,正確確定財產物資的計價和價值結轉的方法
四,選用適當的成本計算方法
五,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一)原始記錄工作
(二)定額 管理工作
(三)計量驗收制度
(四)內部結算制度
3基本程序編輯
一,確定成本計算對象
品種,產品批別,產品的生產步驟
二,確定成本項目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製造費用等等.
三,確定成本計算期
會計期間,生產周期
四,審核生產費用
五,生產費用的歸集與分配
六,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4帳務處理編輯
一,產品成本核算的賬戶設置
(一)"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屬於成本類科目,用來核算企業進行工業生產所發生的各項生產費用.
生產成本——基本生產成本
完工入庫的產品生產成本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製造費用
未完工產品成本
(二)"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核算企業的輔助生產車間為企業的基本生產車間和行政管理部門提供的產品和勞務.
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
輔助生產車間所發生的各項費用
完工入庫的產品成本和
分配轉出的費用
輔助生產在產品的成本
(三)"製造費用"
屬於成本類賬戶,用來核算各生產單位(分廠,車間)委組織和管理生產所發生的各項費用以及所發生的固定資產使用和維修費.
製造費用—— **車間
發生的製造費用
分配轉出的製造費用
(四)"待攤費用"
(五)"預提費用"
二,產品成本核算的賬務處理程序
料 工 費
生產成本—-基本
生產成本-輔助
製造費用
待攤及預提費用[1]
5核算方法編輯
無論什麼工業企業,無論什麼生產類型的產品,也不論管理要求如何,最終都必須按照產品品種算出產品成本。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是按訂單生產,可使用分批法。
同時因小企業一般不對外籌集資金,l因此不向公共部門報送報表,所執行的也就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企業會計制度》或《小企業會計制度》,執行的是參照稅法規定的一種四不像的盡量能起到一些避稅效果的會計政策。這在本文所要介紹的核算方法上也能體現出來。[2]
6核算思路編輯
1.不再分別設置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兩個科目,將其合並為一個生產成本科目,不按產品設明細帳,直接設原材料、工資及福利費、電力(燃料動力)、製造費用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大項費用進行歸集。因為一般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有限,產品的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大致相同,除了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它項目並不能歸屬到具體產品,核算到產品沒有實際意義。但當所用原料及所產產品區別較大,可以按產品設明細帳;也可不設,而用成本核算表代替,即所謂的以表代帳。
2.因中小企業車間劃分不明顯或雖明顯但傳遞手續不完善,製造費用科目不按車間設明細帳,直接設機物料、修理費、折舊等幾個二級明細科目對車間費用進行歸集。同時因中小企業管理人員多參加生產管理,對這種由管理人員參與且發生不會太多、金額不會太大的與生產有關的差旅費、辦公費沒必要再設製造費用-辦公旨同。差旅費什麼的二類科目。而是直接記入管理費用。製造費用月底不先進行分配,而是轉到生產成本科目後統一分配。
3.原材料范圍。在滿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產品構成比例較大的幾種做為原材料,這樣即能減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進入了成本,可起到一點避稅作用。
4.對車間月末已領未用的原材料,酌情處理:若價值較低,歸入當月即可;若價值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
5.廢品損失只在管理上做處理,不單獨做成本核算。
6.若管理上或生產工藝上非常有必要,設自製半成品科目。否則不設。
7.不設在產品科目。生產成本科目月末余額即為其成本(分配方法見下)。
8.不設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記入製造費用---機物料或修理費明細科目,同時設備查帳以備管理需要;若需要設,亦採用一次攤銷法,入帳同時即進行分配。
9.關於折舊,建議按稅法規定的年限計算,可省去納稅調整的辛苦。稅法沒有明確規定的,再參考財務制度的規定。
10.對於在產品構成中所佔比重較小且數量眾多的存貨建議採用實地盤存制計算每月實際消耗量。
⑥ 會計上是怎麼核算產品成本的
稅金不能計入成本
你問的范圍太大,不好說,給你資料參考
因產品生產類型的不同特點和企業不同的管理要求,存在著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對象,即產品的品種、批別、生產步驟。而成本對象的不同,形成了品種法、分批法、分步法三種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此外,如果產品的品種規格繁多,為了簡化產品成本核算工作,可將產品的品種規格歸並分類,按類別開設成本計算單歸集費用,然後再按品種規格或生產批別、生產步驟分配費用、計算成本。這種用來簡化成本計算工作的方法,成為分類法。分類法不是單獨應用的成本計算方法,需與某一種或某兩種基本方法結合應用,以便簡化基本方法的核算工作,所以屬於成本計算的輔助方法。以下面表格簡單列示不同成本核算方法使用的生產組織形式、生產工藝過程和管理的要求及使用的類型。
成本核算方法
生產組織形式
生產工藝過程和管理的要求
適用的類型
品種法
大量大批生產
單步驟生產或管理上不要求分步驟計算工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發電、採煤
分批法
小批單件生產
管理上要求分步計算成本
精密儀器、專用設備
分步法
大量大批生產
管理上要求分步驟計算成本的多步驟生產
冶金、紡織、造紙
分類法
綜合性生產
分步、不分計算成本的生產
家電、服裝
http://www.ufsoft.com.cn/show/dispcase.asp?cid=25
產品製造成本構成項目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採用實際成本方法核算
獲取成本計算單、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材料發出匯總表、材料明細賬中各直接材料的單位成本等資料。
①審查成本計算單中直接材料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相關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標準是否合理。審查時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非生產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如果成本計算單直接材料金額大於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的分配金額,應進一步查明原因,審查材料使用對象有無將非產品耗用材料記入產品成本。但企業會計人員如果有意識地擠占產品成本,在耗用材料進行分配時,就會將非生產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產品成本,使得成本計算單和材料分配匯總表金額相等。核對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問題,可採取通過非生產性項目的審查,即採用「反查法」的方法進行審查,查明問題後,按照誰耗用誰負擔的原則,進行納稅調整。賬務處理: 借:在建工程
應付福利費
貸:本年利潤(或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第二、混淆不同產品成本。通過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產品的成本,相應降低本期暢銷產品成本,以調節跨年度的利潤。審查注意那些不能確指產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時應科學地選擇分配標志、計算方法及會計記錄。
正確方法:在消耗定額比例法下,通常採用按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材料定額成本的比例分配。計算處理:
分配率= 材料實際總消耗量(或實際成本)÷各種產品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之和
某種產品應分配=該種產品的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採用其他分配方法。如:產品產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發出匯總表,選主要材料品種,統計直接材料的發出數量,將其與實際單位成本相乘,計算金額數,並與材料成本分配匯總表中該種材料成本比較,看其是否相等。審查注意下列問題:
第一、企業是否採取提高成材料單位成本,多計產品成本。
第二、審查領料單授批准及領料人是否簽字,防止虛假領料多計成本。
第三,材料單位成本計價方法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調節成本或利潤。如果企業年度內改變計價方法,應按原計價方法計算發出材料結轉成本,其差額調整材料成本或當期利潤。
審查方法參見「材料成本的審查要點」。
⑵採用定額成本法
抽查某種產品的生產通知單若產量統計記錄及其直接材料單位消耗定額,根據材料明細賬中各該項直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計算直接材料總消耗量和總成本,與有關成本計算單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對,看其是否相等。並注意兩個問題:
第一、生產通知單是否經過授權批准,防止虛假業務產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單位消耗定額和材料成本計價是否恰當,有無變更、人為改變方法而影響成本。
⑶採用標准成本法
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記錄,直接材料單位標准用量,直接材料標准單價及發出材料匯總表。
根據產量、標准用量及標准單價計算出標准成本,與成本計算單價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對是否相符,有無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異計算以及會計處理是否正確,前後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還應審查廢料及多料的返庫是否及時,是否辦理「假退庫」手續。通過查看「生產成本」賬紅字沖減成本金額,判斷其正確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對於採用計時工資制的,抽取實際工時統計記錄、人員工資分類表及人工費用分配匯總等,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從成本計算單中選擇核對直接人工成本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相應的實際工資費用是否相符,查明 有無將非生產人員工資計入成本。
②選 取某月資料核對實際工時記錄與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相應的實際工時是否相符,查明有無虛報工時、多列工資擴大成本,減少利潤。
③抽取並核對生產部門若干期間的工時台賬與實際工時統計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時記錄,確保工資核算真實性。
④當沒有實際工時統計記錄時,根據人員工資分類表,計算復核人工費用分配匯總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資費用是否合理正確,有無出現與生產量偏離太大的數據,如有,應進一步查明原因。
⑵對採用計件工資制的,抽取產量統計報告、個人(小組)產量記錄和經批準的單位工資標准或計件工資制度,運用核對法開展審查。
①核對按統計產量和單位工資標准計算的人工費用與成本計算單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組)產量記錄,審查是否被匯總計入產量統計報表中。
⑶對於採用標准成本法,抽取生產通知單或產量統計報表、工時統計報表和經批準的工時、標准工時工資率、直接人工的工資匯總表等資料,運用核對法進行審查。
①根據產量和單位標准工時計算標准工時總量,再乘以標准工時工資率,以審查其是否與成本計算單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異的計算與賬務處理是否正確,直接人工的標准成本的年度內有無重大變更。
⒊製造費用成本
抽取製造費用分配匯總表、按項目分列的製造費用明細賬、與製造費用分配標准有關的統計資料及其相關原始記錄。
⑴審查「製造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歸集的製造費用內容是否正常,開支的標准、發生的費用是否是應歸屬於本期的生產費,不符合規定的應剔除計稅處理。製造費用成本項目中,固定資產折舊為其中的主要內容,其審查方法在第五節中講解。
⑵在製造費用分配匯總表中選擇一個產品,核對其分攤的製造費用與相應的成本計算單的製造費用是否相符。
⑶製造費用的分配、計算選擇的標准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分配的方法有無變更,防止採用不同的計算方法多分配應稅產品成本,相應少分配免稅產品成本。審查發現此類問題應重新正確計算,作出會計調整。
二審查「生產成本—輔助生產成本」賬戶
輔助生產成本核算內容是為企業生產車間、管理部門、在建工程及輔助生產車間提供產品和勞務的車間所發生的費用。從服務的對象上看,部門多、非生產性佔有一定的比例,正確分配輔助生產成本關繫到正確計算產品成本。
抽取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生產統計表等原始記錄資料,從分配標准、費用分配方法、費用分配金額三個環節查證輔助生產成本分配是否真實、正確。
⒈審查各車間的費用分配標准。審查有無將為基本建設、專項工程、福利部門提供的水、汽、機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勞務費用計入輔助生產;審查是否按實際受益對象進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確,採用復算方法重新計算,對少分配或非生產性費用擠入生產成本的情況 ,調增計稅利潤。
⒉審查分配方法。輔助生產分配方法較為復雜,審查進注意有無年度內任意改變分配方法,使各部門分配金額發生不正常波動的情況。如果存在這樣情況,應按原方法進行計算,其差額調增(調減)計稅利潤。
⒊審查費用分配金額。用輔助生產費用分配表與輔助生產車間統計表對照,當費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額大於生產統計表中的費用額時,應進一步查明輔助生產費用歸集有無虛假,抑或統計有差錯。如證實生產統計表正確的情況下,即為多轉生產成本的費用,應調增利潤。
三審查費用確認的原則
會計制度規定,確認費用應遵守權責發生制原則。
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凡是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不論其款項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為本期收入和費用處理;反之,凡不屬於本期的收入和費用,即使其款項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應作為本期的收入或費處理。由此可見權責發生制才能真正按會計期間來正確反映各期的盈虧情況 。
主要審查發生的費用是否歸屬於本期產品負擔,影響當期利潤。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跨期費用,在「預提費用」、「待攤費用」科目進行核算,審查該科目發生的費用是否應由本期產品成本來負擔。應從費用真實性、合法性、計入成本時間和方法加以審查,審查時應注意兩點:
⑴待攤費用應嚴格劃清資本性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⑵審查預提費用計入當期成本的真實性、合法性,是否符合成本的列支范圍、標准,計提金額是否正確,支付對象是否合理。
⒈「待攤費用」科目的審查
待攤費用是指企業本期已經支付或已經發生,但應由本期和以後各期分期按照費用支付或發生的受益期限平均攤入生產成本,且攤銷期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為了正確貫徹權責發生制 會計核算原則,分行業的會計核算制度都相應地設置了「待攤費用」會計科目,便於企業准確核算應分期攤銷的各項費用和費用攤銷的具體結果。
⑴「待攤費用」科目會計核算方法
該科目主要核算企業已經發生或已經支付的應由本期及以後各期分別負擔的且分攤期在一年以內的各項費用。如低值易耗品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攤銷、預付保險費、預付的固定資金資產租金、固定資產修理費用,一次購買印花稅票和一次交納印花稅稅額較大需分攤的數額,以及預付報刊訂閱費用等(若數額小,也可一次性列入支付期相關費用)。「待攤費用」賬戶的借方反映企業已經發生或支付的費用,貸方反映已經攤入相應期間生產成本、費用的金額,該科目的余額一般在借方,表示一定期間內尚未攤銷完畢的各項費用。為了便於准確劃分各項費用受益期限和攤銷期限,「待攤費用」除設置總賬外,還應按各項費用的發生時間和種類設置「待攤費用」明細分類賬。
賬務處理:
發生時:借:待攤費用—XXX
貸:銀行存款(現金、現金、低值易耗品....)
攤銷時。
借:製造費用(生產成本、營業成本、管理費用等)
貸:待攤費用—XXX
⑵「待攤費用」的審查重點及審查的思路
在日常稅收審查工作中,由於「待攤費用」貸方發生額反映企業分期攤入生產經營成本的實際攤銷金額,因此其金額攤銷的正確與否,關鍵是確認受益期或使用期限與攤銷期限是否一致,因而產生納稅審查的重點;但切不可忽視對該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因為,通過該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能夠便於審查人員及時 、准確的掌握和了解需攤銷費用的形成或來源是否真實以及費用的性質。因此在日常的稅收審查中,對「待攤費用」科目的審查,其借方發生額和貸方發生額都應作為審查的重點,不能有所側重,更不能有主次之分。
⑶審查「待攤費用」賬戶借方發生額
企業發生待攤費用時,在正常情況下,「待攤費用」賬戶的借方與「銀行存款」、「低值易耗品」、「包裝物」等賬戶貸方發生額對應。如果與「在建工程」、「其他應收款」等賬戶的貸方發生對應關系,則屬於異常現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審查。
①區別生產性費用和非生產性費用的界限
重點審查企業「待攤費用」科目借方發生額中是否有人為混淆成本界限的行為,是否存在將固定資產的購建支出項目列入待攤費用,從而分期攤入生產經營成本。常採取的手段的:
a.企業人為地將本期固定資產購建支出項目金額化整為零,分期、分批列入「待攤費用」賬戶進行攤銷;
b.企業將本期固定資產購建支出金額的部分項目有意識地列入「待攤費用」賬戶實現攤銷。如有規律地將基建人員的工資列入「待攤費用」、基建項目領用的材料、基建項目的借款利息等等。
②嚴格劃清資本性與收益性支出的界限。
a.審查企業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的資本性支出 有無假借固定資產大修理的名義 ,將從事固定的購建支出費用列入「待攤費用」科目的借方,實現攤銷。
b.審查企業是否有將應列入「遞延資產」核算的開辦費用,以經營租賃方式租入的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以及攤銷期限不能單獨歸屬於一個會計期間的固定資產修理費用支出列入「待攤費用」核算的行為;
c.審查企業有無將應記入「無形資產」科目核算的無形資產受讓及開發性支出費用一次性直接記入 「待攤費用」科目。
通過對「待攤費用」科目借方發生額的審查,從中發現企業是否有人為調節期間生產經營成本的現象。
對企業將「待攤費用」科目作為「蓄水池」人為地調節生產經營利潤的審查重點應放在實行「工效掛鉤」的企業和實行利潤承包企業,審查企業是否有採用調節手段達到承包目標的實現和多計提效益工資的目的。
⑦ 財務軟體能把收入與成本核算到產品嗎
財務軟體可以實現某個產品的收入和這個產品的生產成本。
軟體的計算過程需要操作軟體的人做出合理的設置,確定計算程序。
⑧ 用友財務軟體中的項目核算如何使用能用來進行成本核算嗎
用友財務軟體項目核算模塊可以進行項目的成本核算。具體使用如下:
1、總賬有個單獨的項目管理,可以明細管理幾個項目,首先在會計科目中設置項目核算,如,生產成本類,在建工程類
2、設置項目目錄,大類想當與客戶分類,項目維護中設置具體的項目檔案,想當與客戶檔案;指定核算哪些項目,一般將會計科目中含項目核算的都會顯示在窗口中,選擇所需要的核算科目;
3、在填制憑證的時候,會彈出項目核算窗口,選擇哪個項目個體;
4、這樣可以在項目管理中,可以查詢統計分析某個項目的成本費用情況
在填寫憑證的時候,只要應用到項目核算的科目計算機要求選擇相關的項目,然後通過現有的報表系統用友的UFO系統,提取項目的數據收入或成本多個科目對應同一個項目,針對項目查項目明細賬即可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