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內審員和成本員哪個崗位好
內審員即企業內部審核員,是按照 ISO 認證規范要求對企業工作實行內部審核的人員,除了對於認證企業要求必須有內部審核員外,由於內審員熟知各項國際標准,內審員在企業內要監控幾乎所有的工作流程和環節,因此在工作的同時也是對自身能力的檢驗與提升,由於內審員工作性質特殊經常要與企業中、高層領導接觸,所以獲得升職和發展的機會更多,更能實現自身的夢想。
成本員主要編製成本管理計劃,負責公司成本控制和跟蹤;收集與成本相關的信息,協助部門經理擬定目標成本;掌握成本動態,收集行業價格信息,進行成本分析,編制報告;統計、核對和分析來自各部門成本相關的數據,進行成本核算;參與成本管理體系的建設,協助制定總體方案和實施辦法;做好相關成本資料的整理、歸檔、資料庫建立、查詢和更新工作;負責成本目標落實中部門內外的協調和管理;
兩者都算比較穩定的工作 並沒有什麼好壞之分 看自身權衡
2. 什麼是人工成本,企業人工成本包括什麼
1、人工成本是指在生產或施工過程中人工消耗或活勞動耗費的貨幣表現;
2、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做任何建議。
應答時間:2021-04-1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3. 員工是企業的成本還是資本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新興學科,以區別與以前的人事管理。在企業的諸多資本中,人力資源是最不易數量化衡量的一種資本。卻又是最重要的資本之一,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是資本就分正負,這是毋庸置疑的。負的資本當然可以計入成本中去。
那究竟如何衡量是成本還是資本(這里僅指正資本)呢?蓋洛普統計數據顯示人才是否可以超能力發揮取決於三點:1、天賦;2、匹配;3、好上級。好就是說,某個崗位上的人,他的天賦和他的崗位的匹配度如何。這也是管理學中所說的量才適用。把合適的人用到合適的崗位上,這是每一位領導追求的目標。
那空間如何衡量某些崗位上的人是否合適(或者某些人是否合適他的崗位呢)?我想主要應注意以下幾個入手:
一、精確崗位職責說明。企業一定要因崗擇人,而不要因人設崗。
二、與此崗位職責說明相匹配的人員。這一條要求領導者應對自己的下屬深入的了解,真正做到對每一位下屬的專業技能、知識構成、經歷、性格、愛好、思維模式、行為習慣、價值觀、進取性、主動性、領導力、執行力等各項細節瞭然於胸。
三、(其實這應該為第一條,因為是隨意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草稿沒認真經過大腦)企業的戰略階段。比如從時間的維度看企業是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落期等,不同時期的企業,每個崗位上的人員需求會有所不同;比如從市場競爭的維度看是完全競爭市場還是完全壟斷市場或者是不完全競爭市場等等。不同的情況,用人也會不同。又比如企業規模大小、商業模式分別、產品類型、銷售渠道不同,總而言之,天下沒有完全相同的企業 ,就不會有相同的用人法則!~
用人所長,天下無不可用之人,用人所長必容人所短!
4. 人力成本包括哪些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如果企業給員工支付1000元的工資,那麼人力成本絕不會是這直接的1000元,還有其它的間接費用。
其次,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總額。有人說,既然工資不等於人力成本,那是不是工資總額就等於人力成本呢?當然不是。按照勞動部1997年261號文件規定,人力成本包括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經費、住房費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再次,人力成本不等於使用成本。從人力資源的分類來看,人力成本可分為獲得成本、使用成本、開發成本、離職成本,可見「使用成本」只是人力成本的一部分而已。
(4)什麼是公司成本人員擴展閱讀
人力成本的管控不是要減少人力成本的絕對值,因為絕對值必然隨社會的進步逐步提高。因此,對人力成本的管控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總體成本中的比重,增強產品或服務的競爭力。
對人力成本的管控要降低人力成本在銷售收入中的比重,增強員工成本的支付能力;對人力成本的管控是要降低人力成本在企業增加值中的比重,即降低勞動分配率,增強人力資源的開發能力。
5. 人力成本是什麼意思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
在企業中,人力成本是非常重要的,而企業的人力成本常常被認為是工資或是工資福利等的支出,其實不然。
首先,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如果企業給員工支付1000元的工資,那麼人力成本絕不會是這直接的1000元,還有其它的間接費用。
總之人力成本包括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經費、住房費用以及其它人工成本。
(5)什麼是公司成本人員擴展閱讀:
根據人力資源及其管理本身的特點,人力成本可以分為獲得成本、開發成本、使用成本 、保障成本和離職成本等五大類。
1、獲得成本:獲得成本是組織在招募和錄取員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招募成本、選擇成本、錄用成本、安置成本等四種。
2、開發成本: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組織還需要對已獲得的人力資源進行培訓,以使他們具有預期的、合乎具體工作崗位要求的業務水平。這種為提高員工的技能而發生的費用稱為開發成本。
3、使用成本:是組織在使用員工的過程中發生的成本。主要包括維持成本、獎勵成本、調劑成本等。
4、保障成本:是保障人力資源在暫時或長期喪失使用價值時的生存權而必須支付的費用,包括勞動事故保障、健康保障、退休養老保障、失業保障等費用。
6. 公司員工成本如何核算
企業員工成本總額=職工工資總額+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單位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如發放的伙食補助、交通補助等)
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人工成本計算方法: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6)什麼是公司成本人員擴展閱讀:
按我國勞動部頒發的(1997)261號文件規定,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職工工資總額
職工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記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社會保險費用
社會保險費用指國家通過立法,企業承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企業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費用。此項人工成本費用只計算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不含個人繳納的部分。因為個人繳費已計算在工資總額以內。
職工福利費用
職工福利費用是在工資以外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職工福利費用。主要用於職工的醫療衛生費、職工因工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文體宣傳費、集體福利事業補貼(包括集體、生活福利設施,
如職工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理發室、婦女衛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設施,如文化宮、俱樂部、青少年宮、圖書室、體育場、游泳池、職工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物業管理費、上下班交通補貼。
7. 企業成本核算員需要什麼具備什麼能力
企業成本核算員需要具有如下能力
1.具有會計人員的知識和財務核算能力;
2.必須了解整個生產鏈的流程和各項成本構成;
3.了解企業運作的方法和方式;
4.做事認真,有原則性,細心(因為是和數據打交道,必須保證數據的准確性);
成本核算崗位的職責一般包括:
1.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生產情況擬定適合本單位的成本核算辦法;
2.制定成本費用計劃,准確核算完工產品及再產品成本和期間費用;
3.審核材料進、出、存業務;
4.
編製成本分析報表等;
8. 成本會計工作內容是什麼
一、成本會計是成本會計人員協助管理計劃及控制公司的經營,並制定長期性或策略性的決策,並且建立有利的成本控制方法、降低成本與改良品質,成本會計是一個估算,跟蹤和控制產品和服務成本的流程
。崗位職責:
1、負責完成每筆訂單成本的材料、人工、製造費用的歸集、核算,及時准確的提供成本信息;
2、審查原材料的采購價格,采購原材料的應付賬款憑證生成,應付賬款的核對工作;
3、負責完成研發費用的歸集,核算,及時准確的提供研發費用成本信息;
4、核對往來明細賬,並根據部門需求提供財務數據支持;
5、參與存貨的清查盤點工作,公司清查中盤盈、盤虧的資產,要分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賬務處理;
6、協助制定年度預算,並對執行情況進行跟蹤;
7、成本財務分析,提出分析意見和合理化成本的建議,針對公司的成本支出和收入數據的分析,發現公司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執行的財務專業建議和意見;
8、負責財務月報的編制及報送;
9、協助外部、內部審計和上級機關的工作檢查。
二、成本會計的內容
現代成本會計拓寬了傳統成本會計的內涵和外延,其涉及的內容廣泛,以我國會計界目前的共識來看,現代成本會計的基本內容是: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計劃、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成本檢查。
企業如何安排、使用上述資源,必須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任務來計劃資源的投入、使用以及測算這些資源投入使用後的效率和效益,這就需要細致地觀察分析企業周圍的環境和企業內部的狀況,充分掌握正確的信息,完善情報體系是制定成本計劃的基礎。同時改善企業素質,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是改善企業成本計劃的重要條件。要提高素質、改善環境,必須深化改革,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按照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和項目以及按生產經營期限,分別制定出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和分期的費用預算及成本計劃,組成有機的成本計劃體系。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會計工作內容是什麼?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9. 企業成本核算員需要什麼具備什麼能力
其需要具備的能力如下:
1、在財務部門經理的領導下,按照國家財會法規、公司財會制度和成本管理有關規定,負責擬訂公司成本核算實施細則,在董事會批准後組織執行。
2、負責整個公司的內部核算,並及時提供其相關的數據分析;對銷售人員的工資提成進行考核並計算,對相關的數據指標進行經濟核算,並將核算後的數據准確、及時提供給公司相關部門。
3、解讀和精通公司現行預算和提成核算的全部內容及相關的標准和文件,掌握員工人數及其工種、工資等級、工資標准等與工資相關的情況;負責公司成本和銷售的核算工作。制定和實施成本控制措施,進行成本費用預測、計劃、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4、復核或審核考勤表和工資表、獎金錶;辦理代扣款項,計算實發工資額;組織工資、獎金的發放。
5、主動為有關人員對公司重大項目、產品等進行成本預算、編制項目成本計劃,提供有關的成本資料和財務分析報表,分析公司各部門資金佔用情況,提出資金管理方案建議。
6、當公司推行全面新的成本核算管理和內部核算等制度時,協助有關主管制定總體方案和實施辦法,確定各類成本定額、預算標准,並協助各部門的核算員數據的及時上報和核對其數據。
7、學習、掌握先進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方法及計算機操作,提出降低成本的控制措施和建議。
8、負責組織存貨的定期清查,盤點工作,按會計制度規定,對所發生的盤盈、盤虧、過時變質、毀損需要報廢的貨物,要組織相關專業人員,要認真查明原因,進行鑒定後,分別情況進行處理。
9、做好相關成本資料的整理、歸檔、資料庫建立、查詢、更新工作,不斷監督、調查各部門執行成本計劃情況,並就出現問題及時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