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你好,請問:我上季度有暫估入帳用含稅價入帳的,現在怎樣調整
暫估入賬時的單價如果是小規模納稅人的是含稅價、一般納稅人是不含稅價。
具體會計分錄如下:
1、暫估入賬時: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2、暫估入賬後,與其他正常入庫入賬的庫存商品一樣,一並計算庫存商品發出(包括說的銷售出庫)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3、收到發票後的處理:
(1)次月初,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2)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XX公司或銀行存款等
B. 暫估入庫用了含稅價,結轉成本也用了含稅價,專票到了怎麼調整,怎麼做分錄呢
發票到了。原來估價入庫的憑證,原封不動的紅字沖回。拿到發票重新做一張分錄就可以了。
C. 原材料暫估上月本應以未稅價入賬,可卻以含稅價入賬了,並且已經結轉成本,本月應如何調整啊
1、在8月份我是這樣調整的:先把暫估紅沖掉:
借:原材料 -6500
貸:應付賬款 -6500
2、再按發票直接重新記賬就可以了,不用再做暫估了。
借:原材料: 5555.56
借: 應繳稅費-進項稅 944.45
貸:應付賬款 6500
3、調減多結轉的銷售成本
借:其他業務支出 -944.45
貸:原材料 -944.45
希望能幫助到您!
D. 暫進商品是含稅價導致用加權平均法的銷售成本高於銷售價如何處理
調賬。把購進商品的稅去掉。如果你原來是用暫估的,暫估的進項,我是用「其他應收款-待抵扣進項」來反映的。這樣,購進商品的價里就沒有包括稅了
E. 上月暫估入庫金額入多了,本應是不含稅金額,誤把稅額也估進去了。上
如果是暫估入庫就是還沒有收到稅票,這個月收到稅票轉進項稅的時候進行調整,沖減成本。
借:應付暫付
進項稅
主營業務成本(負數)
貸:應付賬款
如果稅票本月來不了,也可以直接調,沖減成本+沖減往來
借:主營業務成本(負數)
貸:應付暫付(負數)
F. 原材料入成含稅價了,成本也做成含價了要怎麼調回來
對一般納稅來說,現行的增值稅實行的是價稅分離,購入原材料是按不含稅價格入賬的,所以在領用原材料時當然也只能是按不含稅價格
對小規模納稅人來說,存貨是按價稅合計也就是含稅價入賬的,所以領用原材料的成本是含稅價。
G. 估價入庫單是含稅價,那會計分錄怎麼做
等票來了在結轉在途物資時一並做進項稅處理。第一個分錄為什麼是「在途物資」呀,貨已經入庫而且已經出貨了啊,還有,那成本怎麼做呢,是不是也按估價去算成本?我看你寫的「貨已發,」,以為未入庫呢。如果已經驗收入庫,記入「原材料」,本月按暫估入賬,等發票來了將暫估沖出,重新登賬。成本怎麼做呢,是不是也按估價去算成本?按道理說暫估價是臨時記賬,下月應及時沖回,不能參與成本核算,但實踐中有時發票要晚半年甚至更長,暫估價入賬的材料早已流轉到庫存商品甚至銷售環節了,許多企業只能按暫估價結轉成本,待正式發票到後,再按正式價格調整已結轉的成本,即「多退少補」。你們可以參照。1,估價入庫是收到貨但未收到發票(進價和貨款不明確)時的處理方法,此時不能記應付賬款——客戶,而是要記應付賬款——估價入庫。2,等收到發票(進價和貨款明確)後,就該對原估價入庫沖紅,即取消估價入庫對庫存和應付賬款——估價入庫的影響,並作新的采購單增加庫存並增加應付賬款——客戶。3,估價入庫,直接打開估價入庫單,選擇日期、供應商、倉庫、貨品明細、價格等,確定。沖紅,記著,千萬別直接對原估價入庫單進行沖紅!而是打開采購收貨單,選日期、供應商、倉庫後,從操作中選「選擇估價入庫單」,從中選出要處理的估價入庫單,修改價格後,確定。這一步操作同時完成了估價沖紅和正確價格的入庫(你可以找到估價入庫的紅單)。1、加權平均法下,原材料暫估入庫的入庫單填寫的是不含稅價。2、根據企業會計制度的規定,對於已驗收入庫的購進商品,但發票尚未收到的,企業應當在月末合理估計入庫成本(如合同協議價格、當月或者近期同類商品的購進成本、當月或者近期類似商品的購進成本、同類商品同流通環節當期市場價格、售價*預計或平均成本率、等)暫估入賬。下月初再原分錄沖回即可。拿到發票時,首先沖回已經暫估入庫的原材料:然後,再根據發票金額入賬:拿到發票時,首先沖回已經暫估入庫的原材料:然後,再根據發票金額入賬:
H. 原材料暫估上月本應以未稅價入賬,可卻以含稅價入賬了,並且已經結轉成本,本月應如何調整啊
加到本月差額,並作備注
I. 金蝶專業版暫估入庫是含稅價,現在發票到了金額是不含稅的,專票,怎麼修改
將原來暫估入賬的分錄負數沖銷掉,再按正確的發票正常做分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