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成本導向定價法
著重考慮成本的企業傾向於採用成本導向定價法,其基本特點是關心對成本的充分補償和盈利的可能性:以成本作為價格的最低界限,要求價格只能在成本之上;把外界價格的影響通過戚本類型和盈利率的選擇反映出來,例如完全成本定價法、變動成本定能法。 (1)成本加成定價法。最基本的定價方法是以單位產品完全成本為基礎,再加上一定;的盈利額來計算價格的。這種方法通常稱為成本加成定價法。其基本計算公式是: 價格=平均單位成本十平均利潤 或 價格=(總成本十目標利潤額)/總產量 目標利潤或平均利潤相對於成本,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變動的,當把目標利潤作為與成本同比例增長,或作為銷售額中一個固定比率部分時,價格計算公式需要作出修改。 ①目標利潤作為與成本同比例增長的部分。這里以成本作為計算的基數,按照利潤隨;成本變動的比例,首先確定成本加成率(或稱為成本利潤率),然後計算價格。其公式是: 價格=平均成本祝? 成本加成率) (2)目標成本定價法。有些產品價格的制定是在缺乏歷史成本資料,或者己有的成本資料不能真實反映所銷售產品的勞動消耗等條件下進行的。例如,按訂貨合同組織單件性特種產品生產的場合,價格制定是在訂貨合同達成時或之前進行的。單件生產特種產品的生產特徵決定了歷史成本資料的缺乏性或不適用性。另外,一個大批量生產的企業在向市場推出新產品時,即使實行成本導向定價,也不能以新產品推向市場初期的成本為計算依據。在這些場合,企業可採用目標成本定價法。所謂目標成本定價法是以企業期望可達到的成本目標作為制定價格的基礎的定價方法。目標成本不同於制定價格時期的實際成本,它是為實現定價目標、謀求長遠利益和整體利益而測定的一種「影子成本」。通常情況下,影子成本所反映的是在企業技術設備日臻完善,內部管理嚴格有序,整個經營過程處於正常狀態下的生產成本。對於新產品來說,影子成本著重反映的是從小批量生產轉向大批量生產過程中具有邊際遞減特徵的階段性成本。計算目標成本,消除了生產中不正常因素的影響,也排除了成本波動因素,因而比較合理。以目標成本為基礎來制定的價格,既可容易地為消費者接受、達到可銷的水平,又能實現企業的目標利潤。其計算公式是: 價格=目標成本十目標利潤十稅金 或 價格=總目標成本祝╨ 成本加成率)/總產量 (3)收支平衡定價法。收支平衡定價法亦稱為保本定價法,顧名思義,這種方法「放棄」了對利潤的追求,只要求保本。主要適合於市場銷售狀況欠佳,謀求市場份額和保證一定銷售量的目標佔主要地位的場合。例如,在向市場推出新產品時,為使大多數消費者願意購買,在消費中了解新產品,價格不能太高,但企業又不願意在虧損狀態下經營時,可採用收支平衡定價法。在市場普遍不景氣,企業的產品以高價銷售存在著明顯困難時,為保證企業安全度過不景氣時期,也必須考慮採用收支平衡定價法。在收支平衡定價中,產品價格等於平均成本與單位產品稅金之和。通常,首先應當按照保守原則或最大可能原則,估算產品銷售量。這一銷售量被稱為保本銷售量。其次,要認真搜集分析各類成本資料,成本資料是否全面准確對於銷售價格是否有保本功能具有直接影響。由於, 總成本=固定成本 單位變動成本紫 哿?/p> 因此,保本定價法下的價格按下式計算: 價格=(固定成本/保本銷售量) 單位變動成本十稅金 (4)變動成本定價法。在競爭日益激烈、市場份額對於企業日益重要的經營條件下,按照補償全部成本的原則來制定價格的做法通常會使企業失去競爭優勢。尤其是在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固定資產投資越來越高,技術開發與經營管理領域的固定成本開支越來越大。這樣使企業形成很高的固定成本。但是,在市場競爭中,一個企業的商品銷售量有很大伸縮性,價格是影響銷售量的一個重要因素。如何使價格相對低一些,藉以擴大商品銷售量,通過大規模生產降低商品成本來使企業盈利呢?在成本導向定價法中,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暫時撇開固定成本因素,採用變動成本定價法。變動成本定價法是指以單位變動成本為最低界限,盡量使價格高於單位變動成本的定價方法。價格形成公式是: 價格=單位變動成本十單位貢獻 由於要求,價格>單位變動成本 所以 單位貢獻>0 單位貢獻亦稱為邊際貢獻,其經濟學含義是邊際收益超出邊際成本的部分。當企業按照收益等於邊際成本原則定價時,邊際貢獻為O,利潤最大。但這只是一種理想中的狀態。由於市場銷售量的不確定性,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狀態很難控制。因此企業必須考慮在邊際收益高於邊際成本的狀態下經營。但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是,企業可以容易地計算平均變動成本,而很難得到准確的成本曲線。這實際上是說,用平均收益與平均變動成本來定價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不論邊際收益是否等於邊際成本,平均收益必須大於平均變動成本。這顯然是一條適用的定價規則。 為什麼不能讓價格等於單位變動成本呢?這涉及固定成本補償問題。固定成本如果得不到充分補償,企業就會在虧損條件下運行。這對於企業繼續生存是不利的,更談不上求發展了。作為一種定價的規則,不能容許單位貢獻等於零。其意義就是把補償固定成本的任務交給單位貢獻。只要單位貢獻大於零,且商品銷售量足夠大,則補償固定成本就不是不可能的。
❷ 什麼是導向定價法的計算步驟
成本導向定價法通常是指以成本加上一個標準的或固定的利潤來決定產品的價格的方法,具體包括成本加成定價法、投資回報率定價法和損益平衡銷售量與目標定價法三種方法。 1、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指產品的價格由產品的成本加上某一標准比例(或成數)構成。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成本=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 =單位變動成本+總固定成本/預計銷售量 成本加成價格=單位成本/(1-期望的銷售利潤率) 2、投資回報率定價法是指公司首先確定某一比例為公司的投資回報率,然後據此制訂目標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目標定價=單位成本+投資回報率*資本投資/單位銷售 3、損益平衡銷售量與目標定價法是指廠商考慮在某一特定的目標定價下,萬一出現不能完成預期目標的銷售量的情況,以不賠本為前提計算損益平衡銷售量進而反推產品定價是否合理的定價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損益平衡銷售量=固定成本/(價格-變動成本)
❸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適用條件是什麼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適用條件是已知全部成本。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全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首先要估計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然後再估計固定費用,並按照預期產量把固定費用分攤到單位產品上去,加上單位變動成本,求出全部成本,最後再全部成本上加上按目標利潤率計算的利潤額,即得出價格。
完全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按產品單位成本加上一定比例的利潤制定產品價格的方法。大多數企業是按成本利潤串來確定所加利潤的大小的。即:
產品出廠價格=(單位產品製造成本+單位產品銷售利潤)/(1-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單位產品製造成本×(1+成本利潤率)/(1-期間費用率-銷售稅率)
其中,期間費用包括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和銷售費用。期間費用率為期間費用與產品銷售收入的比率,可以用行業水平,也可以用本企業基期損益表的數據。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優缺點:
1、優點:
(1)計算方法簡便易行,資料容易取得。
(2)根據完全成本定價,能夠保證企業所耗費的全部成本得到補償,並在正常情況下能獲得一定的利潤。
(3)有利於保持價格的穩定。當消費者需求量增大時,按此方法定價,產品價格不會提高,而固定的加成,也使企業獲得較穩定的利潤。
(4)同一行業的各企業如果都採用完全成本加成定價,只要加成比例接近,所制定的價格也將接近,可以減少或避免價格競爭。
2、缺點:
(1)完全成本加成法忽視了產品需求彈性的變化。不同的產品在同一時期,同一的產品在不同時期(產品生命周期不同階段),同一的產品在不同的市場,其需求彈性都不相同。因此產品價格在完全成本的基礎上,加上一固定的加成比例,不能適應迅速變化的市場要求,缺乏應有的競爭能力。
(2)以完全成本作為定價基礎缺乏靈活性,在有些情況下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3)不利於企業降低產品成本。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成本加成定價法
❹ 什麼叫成本導向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產品單位成本為基本依據,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中外企業最常用、最基本的定價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又衍生出了總成本加成定價法、目標收益定價法、邊際成本定價法、盈虧平衡定價法等幾種具體的定價方法。
[編輯]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優缺點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主要優點,
一是它比需求導向定價法更簡單明了;
二是在考慮生產者合理利潤的前提下,當顧客需求量大時,價格顯得更公道些--服務企業會維持一個適當的盈利水平,當需求旺盛時,顧客購買費用可以合理降低。
許多服務企業在制定服務價格時運用成本導向定價法。在實踐中,企業可以採用成本加成的方法(即在服務成本的基礎上加一定的加成率)來定價。
成本導向法簡單易用,因而被廣泛採用。其缺點在於:
一是不考慮市場價格及需求變動的關系;
二是不考慮市場的競爭問題。
三是不利於企業降低產品成本。為了克服成本加成定價法的不足之處,企業可按產品的需求價格彈性的大小來確定成本加成比例。由於成本加成比例確定得恰當與否,價格確定得恰當與否依賴於需求價格彈性估計的准確程度。這就迫使企業必須密切注視市場,只有通過對市場進行大量的調查,詳細地分析,才能估計出較准確的需求價格彈性來,從而制定出正確的產品價格,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能力,增加企業的利潤。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通過一個個假想的期望銷售數字計算出的定價,如果銷售數字沒達到預期要求,則必然無法達到預期利潤。
[編輯]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幾種定價方法
1、總成本加成定價法。在這種定價方法下,把所有為生產某種產品而發生的耗費均計入成本的范圍,計算單位產品的變動成本,合理分攤相應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標利潤率來決定價格。
總成本加成定價法計算公式:
商品售價=完全成本×(1+加成率)
完全成本
1-利潤率-稅率
2、目標收益定價法。目標收益定價法又稱投資收益率定價法,是根據企業的投資總額、預期銷量和投資回收期等因素來確定價格。
3、邊際成本定價法(邊際貢獻定價法)。邊際成本是指每增加或減少單位產品所引起的總成本變化量。由於邊際成本與變動成本比較接近,而變動成本的計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價實務中多用變動成本替代邊際成本,而將邊際成本定價法稱為變動成本定價法。
邊際成本加成法計算公式:邊際貢獻=價格-單位變動成本
單位產品定價=
總變動成本+邊際貢獻
現實生產量(銷售量)
4、盈虧平衡定價法。在銷量既定的條件下,企業產品的價格必須達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虧平衡、收支相抵。既定的銷量就稱為盈虧平衡點,這種制定價格的方法就稱為盈虧平衡定價法。科學地預測銷量和已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是盈虧平衡定價的前提。
❺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介紹
成本導向定價法:以產品的成本為中心,制定對企業最有利的價格的一種定價方法。
❻ 屬於以成本為導向的定價方法有
成本導向定價法的定價方法如下:
1、總成本加成定價法。
2、目標收益定價法。
3、邊際成本定價法(邊際貢獻定價法)。
4、盈虧平衡定價法。
【解析】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產品單位成本為基本依據,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中外企業最常用、最基本的定價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又衍生出了總成本加成定價法、目標收益定價法、邊際成本定價法、盈虧平衡定價法等幾種具體的定價方法。
❼ 成本導向定價法
成本導向定價法通常是指以成本加上一個標準的或固定的利潤來決定產品的價格的方法,具體包括成本加成定價法、投資回報率定價法和損益平衡銷售量與目標定價法三種方法。
1、成本加成定價法是指產品的價格由產品的成本加上某一標准比例(或成數)構成。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成本=單位變動成本+單位固定成本
=單位變動成本+總固定成本/預計銷售量
成本加成價格=單位成本/(1-期望的銷售利潤率)
2、投資回報率定價法是指公司首先確定某一比例為公司的投資回報率,然後據此制訂目標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目標定價=單位成本+投資回報率*資本投資/單位銷售
3、損益平衡銷售量與目標定價法是指廠商考慮在某一特定的目標定價下,萬一出現不能完成預期目標的銷售量的情況,以不賠本為前提計算損益平衡銷售量進而反推產品定價是否合理的定價方法。其計算公式為:
損益平衡銷售量=固定成本/(價格-變動成本)
成本導向法簡單易用,因而被廣泛採用。其缺點在於:一是不考慮市場價格及需求變動的關系;二是不考慮市場的競爭問題。成本導向定價法是通過一個個假想的期望銷售數字計算出的定價,如果銷售數字沒達到預期要求,則必然無法達到預期利潤。
❽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怎樣形成的
所謂成本導向定價法,是指企業以產品成本為基礎,側重於成本因素而不注重需求和競爭因素的一種定價方法。由於企業所採用的成本項目和需求利潤的指標不同,成本導向定價法又可細分為成本加成定價法、目標收益定價法、損益平衡定價法和邊際貢獻定價法四種。
1.成本加成定價法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一種比較常用的以成本為中心的定價方法。其特點是在成本上加一個標准加價百分比,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加成。標准加成公式為:
P=C(1+R)
其中:P是單位產品的價格,C是單位產品成本,R是成本加成率。
成本加成定價法是現代企業最常用的定價方法之一,其優點在於:
①由於計算成本比估計需求更有把握,一旦企業採用成本導向作為定價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簡化定價工作。
②如果同行業的加成比例接近,制定出來的價格就不會相差很多。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和摩擦就不會太激烈。
③相對來說,成本加成定價對買賣雙方更加公平合理。
2.目標收益定價法
目標收益定價法,是根據企業的總成本和計劃總銷售量,並在此基礎上,把價格定在能補償所需成本費用並完成一定成本利潤率的水平上。這種方法的實質,是將利潤看做成本的一部分來定價。具體方法為:企業先確定預期的銷售量,然後推算出在這個預期銷售量下的總成本。接下來根據企業的營銷目標和市場條件制定企業的目標收益率,最後計算出產品的價格。目標收益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其優點在於:
①計算方便;②目標明確;③可預計企業的利潤。
3.損益平衡定價法
損益平衡定價法,也叫保本定價法,是運用盈虧平衡原理確定價格的一種方法。即在假定企業生產的產品全部可銷的條件下,確保企業既不虧損也不贏利的最低產品價格。其計算公式為:
單位產品售價=固定成本/保本點銷售量+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如果考慮稅率,則公式為:
單位產品售價=固定成本+保本點銷售量×單位產品變動成本保本點銷售量×(1一稅率)
採用損益平衡定價法的優點在於:
①可以在較大范圍內靈活掌握價格水平:
②比較容易操作。
4.邊際貢獻定價法
這種定價方法也稱邊際成本定價法,僅僅計算可變成本,不計算固定成本,再在變動成本的基礎上加上預期的邊際貢獻。邊際貢獻是指企業增加一個產品的銷售,所獲得的收入減去邊際成本的數目。其計算公式為:
邊際貢獻=價格-單位可變成本從上式可以推出單位產品價格的計算公式:
價格=單位可變成本+邊際貢獻這種定價方法的優點在於:
①易於各產品之間合理分攤可變成本;②該方法定價一般低於總成本加成法,能大大提高產品的競爭力;③根據各種產品邊際貢獻的大小安排企業的產品線,易於實現最佳產品組合。
❾ 什麼是成本導向定價
成本導向定價法(Cost-Based Pricing/Cost-Oriented Pricing) 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以產品 單位成本 為基本依據, 再加上預期利潤來確定價格的成本導向定價法,是中外企業最常用、 最基本的定價方法。成本導向定價法又衍生出了 總成本加成定價法 、 目標收益定價法、 邊際成本定價法 、 盈虧平衡定價法 等幾種具體的定 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