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成本毛利怎麼計算的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官網專業怎麼填 2025-07-29 03:55:17

成本毛利怎麼計算的

發布時間: 2022-10-30 09:55:33

A. 請問成本,毛利,毛利率是怎麼核算的,公式怎麼列

毛利率是用來核算商品流通企業的庫存商品的。1、毛利率=銷售毛利
除於
銷售凈額
乘於
100%
2、銷售凈額=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
3、銷售毛利=銷售凈額
乘於
毛利率
4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5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B. 毛利怎麼算出來

計算毛利的公式是:毛利=收入-成本 毛利是指銷售收入中扣除主營業務直接成本後的利潤部分。直接成本不包括企業管理費用、財務費用、銷售費用、稅費等。 毛利是指主營業務的收入減去主營業務成本,取決於主營業務項目的利潤水平。 毛利是指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毛利一般分為綜合毛利、分類毛利和個別商品毛利,分別反映所有商品、大類商品和特定商品的差價水平,是計算經營業績和價格制定是否合理的依據。
拓展資料:
1、毛利是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收入(銷售價格)減去商品的原始購買價格後的余額。凈利潤的對稱性,也稱為購銷差價。因為還沒有減去商品流通手續費和稅費,所以不是凈利潤,所以叫毛利。在我國,工業品購銷差價是指同一產品的出廠價和批發價之間的差額(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差額稱為批發價差)。農副產品收購價格與同類農副產品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是指收購價格與同類農副產品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如果毛利不足以彌補流通成本和稅費,企業將出現虧損。毛利率占商品銷售額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為毛利率。
2、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個別商品毛利率。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了企業經營的所有、大類和某些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測算企業經營業績和定價是否合理的依據。毛利率也被稱為銷售毛利,是盈利能力的指標,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從經濟意義上講,毛利率越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就越高,控製成本的能力就越強。但對於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來說,毛利率的可比性並不強。 基本概念 毛利率越高,企業盈利能力越高,控製成本的能力越強。但對於不同規模、不同行業的企業來說,毛利率的可比性並不強。 毛利率(毛利率),也被稱為銷售毛利,是盈利能力的指標,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C. 成本毛利率計算公式

成本毛利率=銷售毛利÷主營業務收入凈額×100% 其中,銷售毛利=主營業務收入凈額-主營業務成本。

售毛利率只考慮銷售收入與成本之間的差額,也就是毛利額;而凈利率還要在毛利額的基礎上減去其他期間費用和損益之後,再除以收入計算。毛利是「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是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進價後的余額。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

某特定時期內的凈利/ 純利 = 該時期內的毛利 - 該時期內發生的相關支出(包括折舊)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毛利率網路

D. 毛利是怎麼算出來的

可以選擇通過計算公式來將毛利潤算出來,具體的計算公式是:毛利潤=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產品銷售收入-銷售時實際成本。其實毛利的計算方法也是比較簡單的,按照公式去進行計算即可。

注意事項:

所謂的毛利潤,其實指的就是銷售收入扣除主營業務的直接成本以後的利潤部分,因為這一部分還沒有交商品流通費和所繳納的稅金減去,因此,並不算是凈利潤,所以將其稱之為毛利潤。

提升毛利潤的方法,其實主要是兩種,一種是增加產品的價格,另外一種是降低產品的成本。

E. 毛利公式怎麼算

基本公式
商品流通企業計算公式:毛利=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
生產製造企業計算公式:毛利=產品銷售收入(不含稅)-相應產品銷售時實際成本(即財務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
毛利率的計算是:(不含稅銷售收入-不含稅成本)/不含稅銷售收入。
假定某商品成本單價為12元(不含稅),售價為15元(不含稅),則該商品毛利率=(15-12)/15×100%=20%

(5)成本毛利怎麼計算的擴展閱讀:
毛利(經濟學術語)商業企業商品銷售收入(售價)減去商品原進價後的余額。凈利的對稱,又稱商品進銷差價。因其尚未減去商品流通費和稅金,還不是凈利,故稱毛利。在中國,工業品進銷差價系指同種產品的出廠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額
(批發價與零售價之間的差額稱批零差價),農副產品進銷差價是指同種農副產品的產地收購價格與產地批發或零售價格之間的差額。
若毛利不足以補償流通費用和稅金,企業就會發生虧損。毛利占商品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稱毛利率。毛利率一般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毛利率和單項商品毛利率。商品銷售毛利率直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大類、某種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訂是否合理的依據。
參考資料:網路---毛利

F. 毛利計算公式 毛利怎麼算

毛利就相當於是凈利潤,毛利計算公式為:毛利=銷售收入-銷售成本。毛利率指的是企業銷售所得的凈利潤和銷售成本的比值,所以也就是毛利與銷售成本的比值便是毛利率,是判斷公司獲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那麼毛利有哪些影響因素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毛利受什麼受影響。

毛利一般受什麼影響

1、研發以及生產成本:製作該產品以及生產該產品的成本會直接影響到毛利,一般來說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盡量降低成本,就可以使毛利更高;

2、企業能力:企業人員的營業能力及企業的營銷方案,還有企業的收貨渠道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毛利,一般來說公司的渠道越廣,營業能力越強,營銷方案越好,毛利就會越高,反之就低;

3、企業的資金周轉率:企業的資金周轉率越高,企業內的可用流動資金就越多,售貨量就會增加,毛利也會隨之增加,反之資金周轉率越低,利率可能就會降低。

經過上述,大家應該對毛利計算公式都有了大概了解吧。

G. 毛利計算公式是什麼呢

毛利=產品銷售收入(不含稅)-相應產品銷售時實際成本(即財務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

所謂的毛利潤,其實指的就是銷售收入扣除主營業務的直接成本以後的利潤部分,因為這一部分還沒有交商品流通費和所繳納的稅金減去,因此,並不算是凈利潤。

相關內容

毛利率計算公式: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毛利率=(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不含稅售價×100%。

毛利率表示每100元主營業務收入當中可得到多少毛利潤,例如40%的毛利率就表示每100元主營業務收入中有40元的毛利,通過毛利率能夠考查企業商品的盈利能力的強弱和該商品的市場競爭力。

H. 毛利怎麼算

毛利怎麼算

毛利比率的概念是基於毛利毛利的概念,即「凈利潤」的對稱性,也稱為「商品進銷差價」,即商品銷售收入減去商品購買價格的差額。

凈利潤/特定時期的凈利潤=毛利在該時期發生的與該時期相關的費用(包括折舊)。

毛利計算公式=(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100%。

在中國,工業品的進口與銷售之間的差價是指同一產品的出廠價與批發價之間的差價,這就是批發商的毛利;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區別叫做批發價和零售價的區別,這就是零售商人的毛利。農副產品進銷差價是指同一農副產品的進價與批發價或零售價之間的差價。如果毛利不足以補償分銷成本和稅收,賣方將賠錢。

毛利率分為綜合毛利率、分類和單項商品毛利率,分別反映企業經營的全部、主要類別和部分商品的差價水平,是核算企業經營成果和價格制定是否合理的依據。

毛利是商品實現的免稅收入和免稅成本之間的差額。因為增值稅與價稅是分開的,所以特別強調不含稅。

毛利的計算公式詳解

1.計算毛利稅率的基本公式為:毛利稅率=(不含稅銷售價格-不含稅采購價格)/不含稅銷售價格*100%。

2.不含稅銷售價格=含稅銷售價格/(1+稅率)。

3.向一般納稅人購買非農產品購買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17%的進項稅,銷售時繳納17%的銷項稅。

4.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非農產品時,他們將從稅務局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獲得4%的所得稅,並支付17%的銷項稅。

5.向小規模納稅人購買非農產品且未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銷售時按17%繳納銷項稅。

6.一般來說,增值稅是一種附加稅,它不影響毛利稅率,但購買價格和銷售價格不含稅。為了正確計算毛利匯率,我們只需要根據商品的屬性將其轉換為不含稅的進價和賣價。

I. 什麼是毛利怎麼計算

毛利是收入與營業成本的差。

商品流通企業計算公式:毛利=不含稅售價-不含稅進價

生產製造企業計算公式:毛利=產品銷售收入(不含稅)-相應產品銷售時實際成本(即財務報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

毛利率是毛利與銷售收入(或營業收入)的百分比,其中毛利是收入和與收入相對應的營業成本之間的差額,用公式表示:毛利率=毛利/營業收入×100%=(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收入×100%。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法律生活常識全知道系列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