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決定國防支出規模的因素有哪些
試述影響國防支出水平的因素
(1)經濟發展水平。國防支出規模從根本上說是由一國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的,經濟實力強大,社會財富雄厚,可用於國防支出的資金規模就多;經濟實力弱小,社會資源有限,國防開支必然會受到很大的限制。(2)國際局勢的變化情況。在和平時期和戰爭時期,國防支出變化會很明顯。在爆發戰爭和處於軍事對峙狀態時期,國防開支會大幅度上升;反之,在和平時期,國家周邊局勢安寧,國防開支會相應減少。(3)國家主權范圍。國家主權領土面積越大,人口越多,用於保衛國土、保衛國民安全的防禦性支出就會越大;國家管轄控制的范圍越小,人口越少,相應的國防支出也就越少。(4)國防目標定位。這主要是指國家是將本土安全定位為國防目標,還是在將本土安全定為第一位的同時,把全球安全也定位進來。前者定位前提下的國防支出必然小於後者定位下的國防支出。伴隨一國的經濟發展,其融入全球化的程度會越來越高,該國利益將在全球戰略布局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國防目標定位肯定要實現由本土安全型向全球安全型的過渡。(5)國家財力的制約。這是與第一個因素有關的制約因素,國家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國家財力越充裕,用於國防支出的份額可以適當增加;反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財力不足,應適當控制國防支出,將盡可能多的財力用於經濟建設。此外,物價水平的變動、經濟管理體制、國防支出效益和兵役制度等因素也都影響著國防支出總水平。
❷ 國防費用支出包括哪些
國防費用支出是指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支出費用,其包括軍事支出,
還包擴提高國民國防意識方面的支出、國防教育支出等。
❸ 中國國防財政支出的依據是什麼
國防開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
主要有:
①國際戰略環境和形勢。國際戰略環境和形勢是制定國防戰略的前提,是確定國防開支的依據。
②國民收入和國家財政的承受能力。國防開支是從國民收入中經過再分配而來的,渠道是國家財政。國防開支及其所佔比例必然受國民收入和國家財政收入的制約。
③軍事戰略方針。國防開支的多少與軍事戰略和軍事思想有著直接的關系。
④國防任務和國防建設規模。軍隊的規模和軍事消費水平、武器裝備發展目標及其更新速度、國防科學技術研究、作戰物資儲備,是確定國防開支的最直接因素。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水平也是影響國防開支的重要因素。
❹ 國防支出的經濟效應有哪些
國防支出;經濟效應
國防支出是主權國家財政支出中必不可少的項目,也是一個主權國家保持領土完整和獨立主權的必然選擇。國防部門作為生產「國家安全」的重要部門,在保衛國家主權,維持正常的社會、經濟發展秩序方面直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國防在產出「國家安全」的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社會稀缺資源,引起社會的非議。因此,研究國防支出的經濟效應,使國防建設的發展有利於國民有利於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以及如何使國家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協調發展是世界各國政府都必須考慮的重要現實問題。
一、國防支出對經濟影響的傳導過程
國防系統對國民經濟的影響是從國防部門為維持軍事運轉而發生的必要老驥伏櫪開始的。國防部門從國家財政獲得必要的收入(國防預算)後即投入國防品的采購,包括國防勞動力的采購和資本品的采購。其中,對勞動力的采購既包括支付武裝力量人員和文職人員的薪金,也包括支付生產軍事裝備人員的采購。最後,通過對國防勞動和資本的有效利用,生成國防的最終新產品:國家安全保護。國防產出國家安全的過程中,軍事部門可能存在技術溢出,建造軍民兩用的基礎設施以及提供部分人力資本(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效應。同時,軍事部門在產出國家安全的過程中,可
1/5頁
能對國家的出口、投資、政府的其他支出,如教育、國民健康等以及技術等方面產生某些擠出效應。
國防支出通過對軍事勞動的投入、軍事資本的采購和國防研究與開發,傳導到民用經濟,從而對國民經濟的投資、就業、通貨膨脹、國際收支平穩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經濟增長和經濟發展。
二、國防支出對經濟的影響:正向效應
1.國防支出增加了社會總需求。在社會需求不足的情況下,作為政府積極財政政策的一部分,國防支出的提高會通過乘數作用面增加社會總需求,並刺激和提高了經濟增長。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認為,由於乘數的作用,80年代初美國的國防建設對經濟直到了很強的刺激作用。國際支出的增長,幫助美國經濟走出1981-1982年的衰退,而且推動了80年代中期經濟景氣的形成。然而,冷戰結束後,乘數效應則起到相反的作用,國防支出的減少拖累了美國經濟,削減國防支出導致了90年代初經濟的增長緩慢。
2.國防支出對經濟增長發揮了正向的溢出效應。國防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可能是通過間接的溢出效應而發揮作用的。從正向效應來看,國防支出對經濟增長存在如下積極作用。
技術溢出。國防研發活動在產生適合國防應用的新技術的同時,也大量地向民用部門溢出,這些新技術同樣有利於民用部門的生產力提高,甚至對經濟增長和發展產生革命性的影響。例如,民用部門採用國防研發活動所創新的核能、雷達、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空間技術和其他領域的軍事創新技術有力地推動了民用部門生產力的提高及經濟的快速增長。上世紀90年代引用世界新經濟革命的重大技術創新,如計算處理技術、風格技術都源於軍事部門的最初研究和技術的向民間擴散。
人力資本的溢出。軍事部門在進行軍事訓練的同時,在人力資本上會對民用經濟,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民用經
2/5頁
濟,產生多方面的正向溢出效應,這些溢出會促進或提高經濟的增長。首先,伴隨著現代軍事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軍事部門已是技術高度密集的部門,軍人必須受到嚴格的軍事訓練和技術培訓才能掌握現代軍事技術。服役的軍人在軍事部門所受的技能教育和培訓隨後都可以使用在民用部門。例如,空軍的飛行訓練可使駕駛員在退伍後可將其掌握的技術及軍事管理技能服務於民用部門。其次,軍人在服役期間所受到的嚴格的紀律訓練和身體素質訓練,對社會來說不僅僅是那些受訓的軍人在退役後成為有價值的人力資本資產,而且作為一種社會示範效應,會推動民用部門對生產紀律和員工身體素質的潛在要求。從這一角度來說,即使軍人仍在部隊服役,他們對整個社會的人力資本的提高也是有益的。第三許多軍事人員在服役期間就受到基本的學制教育,這一人力資本形式的作用也同樣對其他經濟部門是一種溢出。國防支出的人力資本溢出效應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增長尤為重要。
❺ 國防支出包括哪些費用
國防費用支出是指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支出費用,其包括軍事支出,
還包擴提高國民國防意識方面的支出、國防教育支出等。
軍費支出是指用於軍隊建設、武器改造等方面的費用,其強調直接用於軍事方面,國防費用支出是指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支出費用,范圍更廣,其包括軍事支出,
還包擴提高國民國防意識方面的支出、國防教育支出等。總之,凡是用於國家安全方面的支出都是國防支出,但不一定是軍事支出。
❻ 2021年中國國防支出預算增長6.8%,這個支出高嗎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個預算的話並不是非常的高,因為本身這些費用的話,就是為了用於建設我們國家的國防事業當中去投入使用的。而且國防的話在我們國家是屬於重中之重的,像我國的一些比較遙遠的邊疆領土啊,還有一些武器的一些建設之類的。其實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去投入和更新一些設備啊之類的,包括一些士兵的嗯生活之類的,都需要有待於改善。
而且這些年的話,其實雖然說是和平共處的時候,但是總是有一些心懷不軌的不法分子,或者是一些組織啊之類的。為了謀取暴力或者是為了自己的一些利益啊之類的,總是出現一些違法犯罪的事情。那這些都是因為那些在前線的一些戰士,一些公安機關,或者是一些官兵啊之類的去,有的時候付出了他們的生命。付出了他們的精力,才保衛了我們人民和現在社會的這么幸福,我覺得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國防就相當於是國家的第一生命力。
❼ 2021年中國國防支出預算增長6.8%,對此你怎麼看
為了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中國適當增加國防預算開支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國防開支的增加也說明中國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已經有了更加強大的實力,因為這些年中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水平也出現了非常明顯的提高,而國防開支的增加,也說明中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投入出現了明顯的增長。國防開支不僅會投在軍事科技方面的研發生產,同樣對於軍人的待遇也會出現明顯的增長。而國防開支的增加也能夠讓中國的老百姓能夠生活在長期安穩的環境當中。
一、中國的國防開支預算與歐美國家還有著明顯差距。中國的國防預算相比於面臨的國防壓力來看一直並不算太高,甚至一些歐美國家在國防預算開支上面要遠遠超過中國。不過由於中國一直奉行和平共處的原則,所以中國的國防政策一直以來都是防禦性的,因此中國的國防預算開支增加是為了加強中國的國防實力,而並不是刻意針對其他國家,所以中國的國防預算開支一直保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我非常慶幸能夠生活在中國這樣一個熱愛和平的國家。因為中國對待任何國家都是以平等的角度來看待的,雖然國與國之間有強與弱的差別,但是在國際社會地位上,任何國家都是平等的,而中國也一直以來都是用朋友的角度來看待任何國家的。
❽ 用經濟學解釋國防支出為什麼由政府提供
政府購買乘數發生作用的變動機制是,增加一單位政府購買,經濟中將增加等量的政府購買產品的需求,從而使得所購買商品增加相同的數額。
這種商品供給增加使得經濟中的總收入增加相同數額,收入的增加又導致家庭增加消費,其數量為邊際消費傾向的倍數。消費需求增加又如同政府購買引起的需求增加一樣引起連鎖反應,直到經濟再次處於均衡。
國防支出由直接國防支出和間接國防支出兩部分組成。直接國防支出,是指國家預算中的國防支出,主要包括軍事人員的經費與訓練費、武器裝備和軍事活動器材的購置費、軍事工程設施的建築費、軍事活動經費、軍事科學研究與試驗經費、軍事院校教育經費等。
間接國防支出,是指包括在國家預算其他科目中具有國防性質的支出內容,如西方發達國家政府預算中的國際事務支出、宇宙航行及其技術支出、戰略與關鍵物資的儲備支出、退伍軍人的福利與服務支出、國防公路系統支出、國債利息支出等。
在這些支出中,有的直接具有國防支出的性質,有的直接或間接對國家安全發揮作用,有的被立法機構認為是國家安全所必需的,有的則是過去戰爭或軍事開支的延續開支。
❾ 簡述國防支出的制約因素
制約國防支出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國內政治因素和國際政治因素。由於國防支出主要是用於防禦外敵,因而同國內政治似乎並無直接關系。但是,國內政局是否穩定,各地區之間是否協調,各民族之間是否團結,老百姓對政府的服務是否認可等,實際上會影響到國防支出的規模。至於國際局勢對國防支出的影響,則是不言而喻的。如前所述,影響公眾國防需求的因素是外生的,國防實際上是兩國間或多國間的一種博弈行為,在這種雙方或多方博弈均衡中,一方的行為取決於他方。如20世紀5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雖早已結束,戰爭的危險卻依然存在,因為「熱戰」雖已停止,「冷戰」卻緊鑼密鼓地進行。處在這樣緊張的國際環境中,各國無疑都要做好准備,或准備侵略,或准備反侵略,使國防開支居高不下。20世紀60年代末期以後,雖然局部戰爭仍然存在,但戰爭的危險畢竟日趨減少,尤其是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國際社會曾掀起了幾次規模較大的裁軍活動,國際形勢趨於緩和。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各國的國防支出大多相對減少。這說明國防支出規模與國際政治形勢密切相關。 2、經濟因素 國防支出是財政通過對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的。因此,國防支出規模首先受國家財政狀況的制約。通常情況下,國家財政狀況越好,國防支出的規模也就可能越大。而國家財政的狀況,最終又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經濟發展速度越快,效益越高,用於國防支出的資源就可以更多一些。這里有兩個重要的指標,一是國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二是國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在比重一定的情況下,國民生產總值或財政支出的規模越大,國防支出的規模也就越大。 3、經費使用效率因素 國防服務雖不像私人商品那樣可以進行直接的成本收益考察,但也是有效率可言的。私人商品的效率考核重點放在既定成本下的利潤最大化,而國防服務的效率衡量則重點放在既定目標下的成本最小化。在國防的目標已定的情況下,經費使用的效率越高,國防支出的規模就可以越小,反之亦然。 4、兵員制度 一國政府在動員兵力時,可以採取完全自願的方法,也可以採取強制性的辦法。前者稱為自願兵役制,後者稱為義務兵役制。兩種不同的動員制度各有利弊。一般講,義務兵役制可以有效地保證兵員供給,軍事人員的薪金常常低於勞動力市場均衡時的工資水平,有助於減少直接的軍事開支費用。但相應地,國家需要更多地承擔他們退役後的基本生活保障,從而增加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自願兵役制可以給每個適齡公民以平等選擇的機會,有助於實現官兵的報酬與其機會成本的均衡,也有利於提高官兵的軍事素質和部隊戰鬥力。從總體上看,理論界更傾向於選擇後一種兵役制度。 此外,一定時期的國防開支,還受物價水平、技術水平和地域因素的制約。就技術水平來說,它對國防支出的影響表現在:第一,國防服務屬於資本密集型行業,其發展受技術水平的制約。只有高新技術的發展才能為國防服務奠定現代化的基礎。第二,國防需求的外生性決定了國防技術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因此,從根本上說,強大的國防是建立在一國自身技術現代化的基礎之上。就地域因素來說,一般地,地域越是廣大,國家用於保衛疆土的防衛性支出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