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當產出增加時為什麼平均成本下降
擴展閱讀
硅膠加工成本有哪些 2025-07-24 20:27:47

當產出增加時為什麼平均成本下降

發布時間: 2022-10-25 08:13:38

『壹』 隨著產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怎麼變化

隨著產量的增加,短期平均固定成本下降。

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不斷減少,其曲線為一條正雙曲線。平均固定成本變動的規律是起初減少的幅度很大,以後減少的幅度越來越小。

因此平均固定成本曲線起先比較陡峭,說明在產量開始增加時,它下降的幅度很大,以後越來越平坦,說明隨著產量的增加,它下降的幅度越來越小。



(1)當產出增加時為什麼平均成本下降擴展閱讀:

固定成本總額只有在一定時期和一定業務量范圍內才是固定的,這就是說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

平均可變成本AVC:是廠商在短期內平均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消耗的可變成本,即:平均可變成本是總可變成本除以產量。字母表示為:AVC(Q)=TVC(Q)/Q。 平均可變成本變動的規律是:

起初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可變成本減少;但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平均可變成本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貳』 當產出增加時長期平均成本曲線下降,這是由於規模的經濟性


長期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變成本,隨著產出的增加,成本降低,就是規模經濟的理論基礎。

『叄』 為什麼當生產規模增加時,生產成本降低

有 規模經濟,還有 規模不經濟。
如果是 規模經濟,那麼 當生產規模增加時,生產成本降低;
如果是 規模不經濟,則 當生產規模增加時,生產成本升高。

『肆』 隨著產量的增加,為什麼短期固定成本會減少

隨著產量的增加,短期固定成本會越變越小。固定成本在短期中固定不變的,不隨產量的變動而變動,即使產量為零時,也仍然存在固定成本。而短期固定成本主要包括廠房和設備的折舊以及管理人員的工資。說完了這些我們接下來就來解釋一下隨著產量的增加,為什麼短期固定成本會減少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在短期成本除以產量等於短期平均成本這個式子裡面,產量作為分母,當產量增加時,短期固定成本不變從而導致現在的短期平均成本減少。在上圖中,我們呢將短期平均固定成本用用AFC表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平均固定成本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不斷減少。從上圖中我們還能夠看出,當產量增加較少時,短期平均固定成本下降的幅度比較大(AFC比較陡峭)。當產量增加幅度較大時(增加到Q1-Q2時)我們能夠看到短期固定成本下降幅度已經趨於平緩。這說明這時候短期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幅度較小。

『伍』 在規模經濟中為什麼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會不斷降低呢

因為固定成本在規模的分攤下,平均固定成本的減少。而平均變動成本不變,所以平均成本減少。

比如5萬的設備,生產一件產品工資與原材料1元。
那麼規模為1時,平均成本5萬零1元。
----------2------------2.5萬零1元
----------5------------1萬零1元

『陸』 為什麼 邊際產量遞增 平均可變總成本減少呢

邊際產量是指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能增加產出的數量。
該生產要素為可變成本,在邊際產量遞增時,即一單位生產要素的增加能生產出更多的產品;
平均可變總成本為平均生產每單位產品需要投入可變成本的數量,
由於邊際產量遞增,平均每單位產品的生產需要的可變成本遞減,
因此平均可變總成本是減少的。

『柒』 說明為什麼在產量增加時,平均成本與平均可變成本越來越近

因為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越來越小,而平均可變成本是不變的,所以越來越接近。例如:某產品在產量為100時,不變成本為1000元,可別成本為2000元(單位成本為2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30元;當產量增加到200時,不變成本仍為1000元,而可變成本則為400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25元。
拓展資料
1.平均成本是指一定范圍和一定時期內成本耗費的平均水平。平均成本總是針對一定的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一定時期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平均成本的變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圍內成本管理總體水平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平均成本可能會有很大變化,通過比較分析,能了解成本變化的總體水平和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2.平均成本分為行業平均成本和企業平均成本。行業平均成本也稱社會平均成本,是一個行業內,對生產同種產品的所有企業按照加權平均數方法所計算的平均成本。
3.企業平均成本是由企業的總成本除以企業的總產量所得的商數。 等於總成本除以產出的單位數。
4.平均成本是指平均每單位產品所分攤的成本。假設總成本為TC(total cost),總產量為Q(quantity),則平均成本AC=TC/Q。在短期內它等於每單位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變成本。假如用AC(average cost)、AFC(average fixed cost)、AVC(average variable cost)分別表示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變成本,則:AC=AFC+AVC。
5.個別成本是指單個企業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實際生產費用。
6.個別成本是相對於平均成本而言。相對社會平均成本和行業平均成本,企業的成本便是個別成本。相對於企業平均成本,企業中每項具體產品的成本便是個別成本。所以,個別成本概念是相對而言,隨著比較整體的不同有很大的變化,然而個別水平的高低,永遠是構成平均成本水平高低的基礎,不斷降低個別產品和個別企業的成本,對於降低整個企業和整個社會的平均水平,提高總體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意義。所以,個別成本與平均成本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缺一不可。
企業的個別成本是產品的實際耗費,也是企業編制計劃、制定各項耗費定額,控制支出標準的重要依據。通過個別成本的比較和分析,不但能了解本企業與同行業及社會平均水平的差距,更能促使企業努力挖掘企業的內部潛力,改善經營管理,提高企業成本管理水平。

『捌』 為什麼在產量增加時,平均成本AC與平均可變成本AVC越來越近

AVC(Q)=TVC(Q)/Q,因為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成本越來越小,而平均可變成本是不變的,所以越來越接近。

例如:某產品在產量為100時,不變成本為1000元,可別成本為2000元(單位成本為2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30元;當產量增加到200時,不變成本仍為1000元,而可變成本則為4000元,平均單位成本為25元。

(8)當產出增加時為什麼平均成本下降擴展閱讀:

平均可變成本變動的規律:起初隨著產量的增加,平均可變成本減少;但產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後,平均可變成本由於邊際產量遞減規律而增加。因此平均可變成本曲線是一條先下降而後上升的「U」形曲線,表明隨著產量增加先下降而後上升的變動規律。

平均可變成本AVC曲線形狀為U型,表明平均可變成本隨產量增加先遞減後遞增。其成U型的原因也是可變投入要素的邊際成本先遞減後遞增也即邊際生產率先遞增後遞減的結果。

平均成本總是針對一定的產品或勞務而言的。一定時期產品生產或勞務提供平均成本的變化,往往反映了一定范圍內成本管理總體水平的變化。不同時期的平均成本可能會有很大變化,通過比較分析,能了解成本變化的總體水平和為深入分析指明方向。

『玖』 為什麼產量越大成本越低

因為產量高了,相應的銷量也就大了,但是同樣的機器同樣的工人創造的效益也就不一樣了,比如說1個工人開1台機器生產100個產品和1個人開1台機器生產1000個產品成本就差台多了。還有其他的銷售的各個環節的費用也是這樣的,比如說運費,你送班車貨和送一車貨的價格是一樣的。

『拾』 為什麼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先下降後上升

因為在一定范圍內固定成本不變,可是變動成本卻是在變的。也就是說,產量增加,變動成本也會增加。

在一定時期內,產量的增加,會降低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會使平均成本下降。這就是所謂的規模效應,但這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一定產量范圍內」。由於產量的增加,同時會使變動成本增加。特別是由於邊際成本遞增現象的存在,產量增加時,平均可變成本也會上升。

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結合起來,在產量上升時,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變動成本上升,兩者相互抵銷。當平均變動成本的上升超過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時,平均成本就會上升。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