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收入成本配比原則是如何規定的
收入成本配比原則,簡稱配比原則,是會計原則之一,亦稱配合原則。收入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因果關系進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之間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進行間接配比。
配比原則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某產品的收入必須與該產品的耗費相匹配;
(2)某會計期間的收入必須與該期間的耗費相匹配;
(3)某部門的收入必須與該部門的耗費相匹配。
② 收入成本配比問題。
禮券銷售不能直接計入銷售收入,因為禮券售出不是你的商品同時售出了。
禮券售出時應作為預收賬款處理,人家來兌現了多少禮券再計入銷售收入,這樣你的成本與收入就可以匹配了。
例如,禮券銷售了1000萬,本月兌現禮券售出螃蟹600萬,進貨成本500萬
銷售禮券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等 1000萬
貸:預收賬款—禮券 1000萬
禮券兌換螃蟹時
借:預收賬款—禮券 60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 600萬
這樣,你還有400萬(1000-600)禮券的螃蟹沒有兌現(銷售),在預收賬款掛賬。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0萬
貸:庫存商品—螃蟹 500萬
這樣,你的收入600減去成本500,利潤100萬。
③ 收入和成本配比的問題
結轉工程成本,應該按照完工進度確認收入,並預估總成本,也按照完工進度比例結轉相應的成本
如果你已經開發票了,就要全部計入成本,結轉成本也按照對應預估的成本結轉,就算沒有發生也要配比預估結轉
已經預估結賬的成本,你月末正常的結轉損益就行,次月不用沖回,等著整個工程都完工了,在按照實際成本月之前預估的成本對比,之前結轉的多了就沖回,之前結轉的少了就補充結轉成本就可以了
④ 會計說的配比原則怎麼樣配比呢能給我舉個例子嗎
配比原則要求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收入與成本、費用應當相互配比,同一會計期間內的各項收入和與其相關的成本、費用,應當在會計期間內確認。
在會計工作中堅持配比原則有兩層含義:一是因果配比,將收入與其對應的成本相配比,例如,將主營業務收入與主營業務成本相配比,將其他業務收入與其他業務成本相配比;二是時間配比,將一定時期的收入與同時期的費用相配比,如,將當期的收入與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期間費用相配比等。
例如,某企業當月銷售產品A500件,收入100000元,按配比原則500件A產品的銷售成本是60000元。當月發生管理費用10000元,銷售費用3000元,財務費用2000元。當月發生營業外支出5000元。
月末會計處理:
1、借:主營業務成本60000
貸:產成品60000
2、借:主營業務收入100000
貸:本年利潤100000
借:本年利潤80000
貸:主營業務成本60000
管理費用10000
銷售費用3000
管理費用2000
營業外支出5000
本月實現利潤100000-80000=20000元
⑤ 收入和成本配比的問題
禮券銷售不能直接計入銷售收入,因為禮券售出不是你的商品同時售出了。
禮券售出時應作為預收賬款處理,人家來兌現了多少禮券再計入銷售收入,這樣你的成本與收入就可以匹配了。
例如,禮券銷售了1000萬,本月兌現禮券售出螃蟹600萬,進貨成本500萬
銷售禮券
借:庫存現金
/
銀行存款
等
1000萬
貸:預收賬款—禮券
1000萬
禮券兌換螃蟹時
借:預收賬款—禮券
600萬
貸:主營業務收入
600萬
這樣,你還有400萬(1000-600)禮券的螃蟹沒有兌現(銷售),在預收賬款掛賬。
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500萬
貸:庫存商品—螃蟹
500萬
這樣,你的收入600減去成本500,利潤100萬。
⑥ 怎麼做到成本和收入配比呢
1,按照上期銷售成本與銷售額的百分比確定銷售成本率來計算結轉本業務的銷售成本額。
待完工後再根據實際成本再進行調整。
2,成本的做賬以及等項目竣工後開票確認收入了,那麼這筆成本應當這樣來結轉:
結轉收入時結轉工程施工到主營業務成本--工程結算成本。第一個月如果每結轉收入,就不結轉工程施工。工程施工借方余額在建住安裝企業財務上叫「未完施工」,表示為沒有工程收入相對應的成本。
只要是沒開發票掛預收,肯定不在月底確認主營業務收入。
每月發生的成本是進入「工程施工」科目,待工程結束和「工程結算」對沖。
按完工百分比確認「收入」「成本」及「工程施工-毛利」。 3,會計分錄如下: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借方與工程結算貸方的差額在報表中記入已完工未結算款。 平時收到工程款時,暫不記入收入科目,可記入預收賬款:
結轉收入:
借:預收賬款
貸:工程結算收入
平時發生的工程成本,先記入工程施工:
結轉成本時:
借:工程結算成本
貸:工程施工
⑦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多少合適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沒有統一規定,但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小規模商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應稅所得率4%-15%,如果應稅所得率太低,會引起稅務關注,但只要是實際情況,不會罰款的。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
一、成本占收入的比例,費用占收入的比例,利潤總額占收入的比例都沒有辦法給出合理的比率。因為這個與企業生產經營密切相關,不同地域的企業、不同行業的企業、同一行業的不同公司、即使是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這個比率都有不同情況。
核定徵收企業所得稅暫行辦法中,提到一個應稅所得率。其中製造業為5%-15%。可以把這個應稅所得率暫時的看做是利潤總額占收入的比例。
二、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pide;成本費用總額×100%。式中的利潤總額和成本費用用總額來自企業的損益表。成本費用一般指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和三項期間費用。
分析時,可將成本費用與營業利潤對比,計算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成本費用營業利潤率=營業利潤額&pide;成本費用總額×100%,如利潤中還包括其他業務利潤,而其他業務利潤與成本費用也沒有內在聯系,分析時,還可將其他業務利潤扣除。
三、成本占收入的比例沒有統一規定,但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小規模商業(批發和零售貿易業),應稅所得率4%-15%,如果應稅所得率太低,會引起稅務關注,但只要是實際情況,不會罰款的。
應稅所得率=應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
成本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壞賬損失+存貨跌價損失)/營業收入
成本和銷售額之間的比率可以參考所得稅定率徵收的所得稅率
應稅所得率=應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成本占收入的比例多少合適?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⑧ 收入和成本怎麼配比
收入與成本的配比原則是會計原則之一,亦稱配合原則。收入與費用之間的配比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收入與費用之間因果關系進行直接配比;二是根據收入與費用項目之間存在的時間上的一致關系進行間接配比。
作用:
配比原則作為會計要素確認要求,用於利潤確定。會計主體的經濟活動會帶來一定的收入,也必然要發生相應的費用。有所得必有所費,所費是為了所得,兩者是對立的統一,利潤正是所得比較所費的結果。
配比原則的依據是受益原則,即誰受益,費用歸誰負擔。受益原則承認得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但並非所有費用與收入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必須按照配比原則區分有因果聯系的直接成本費用和沒有直接聯系的間接成本費用。
直接費用與收入進行直接配比來確定本期損益;間接費用則通過判斷而採用適當合理的標准,先在各個產品和各期收入之間進行分攤,然後用收入配比來確定損益。
配比原則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1)某產品的收入必須與該產品的耗費相匹配;
(2)某會計期間的收入必須與該期間的耗費相匹配;
(3)某部門的收入必須與該部門的耗費相匹配。
處理方法:
配比原則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並與權責發生制共同作用來確定本期損益,最終受持續經營與會計分期兩個前提的制約。收入在發生時而不是在收賬時確定,與之相配比的費用成本就是為取得該項收入而實際發生的費用,不必考慮費用是否已經以現金付出。即會計主體必須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對各期的收入費用進行核算,而按照權責發生制算出的費用並非全部都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只有按照配比原則確定的與本期收入或產品收入相對應的費用才是期間費用或產品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