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公司工資如何計算成本
擴展閱讀
鑽石店工作怎麼做 2025-05-14 18:28:13

公司工資如何計算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0-11 06:31:06

① 稅前月薪2w公司支付成本是多少

公司支付成本在3w左右。稅前月薪2w,公司的支付成本一般包括:除了支付給員工的稅前月薪2w,還要加上公司給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五險一般分別為:1、養老保險:公司13,個人8。2、工傷:公司承擔1,個人不承擔。3、失業:公司承擔1,個人不承擔。4、醫療保險和生育保險:公司承擔2,個人承擔0.5。以上合計:用人單位承擔:17,個人承擔8.5。(繳納工資繳費比例就可以得出繳納多少錢的。)公積金:由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承擔,承擔的比例以各5為基準線,合計10。
拓展資料:
1、如果員工稅前月薪10000,公司實際支出是多少?以單位購買的全額社保為限,計算如下:醫療保險:個人2%,單位8%;養老保險:個人8%,單位20%;失業保險:個人1%,單位2%;工傷保險:個人無,單位1%; (因行業而異)生育保險:個人無,單位1%; (因行業而異)公積金:個人7%,單位7%。 (8%~12%,已統一調整為12%)另外,保險不是根據你的工資,而是根據你所在單位設定的繳費基數。醫療保險至少以社會平均工資為基礎。
所以如果是三險的話,自己交11%,公司再交30%。如果是五險,你自己承擔18%,公司承擔39%。換句話說,如果你一年交1800,公司就要交3900。所以如果一年交1500保險,公司要交3000左右。這就是企業經營的難點。除了繳納應交的稅款外,還要承擔超額的人工成本。
2、例如10000名員工稅前月工資只能拿到7454.30元,而公司實際支付的工資是14410元。
稅前月工資10000元,五險一金,個人所得稅6955.70元。月稅前工資10000元,每月五險一金,個人所得稅加起來6955.70元。好像有問題。可能有人會問,再加上個人所得稅,能不能拿到3000元的稅後。這就是我不明白,五險一金除了個人支付的部分,主要還是靠企業。
個人繳費,社保及公積金繳費明細:養老保險8%:800元;醫保2%:203(200+3)元;失業保險0.2%:20元;住房公積金12%:1200元。個人繳費總額:2223元。個人所得稅:應交稅金總額4277元,繳納個人所得稅322.70元。單位支付部分,社保及公積金繳費明細:養老保險20%:2000元;醫保10%:1000元;失業保險1%:100元;工傷保險0.3%:30元;生育保險0.8%:80元;住房公積金12%:1200元。單位支付總額:4410元。從上面的計算可以看出,如果稅前月薪是10000,員工實際收入:10000-2223-322.70=7454.3元單位勞動總支出:10000+4410=14410.00元

② 企業各類人員的職工薪酬應如何計入費用,成本

一般公司對職工人員有明確的部門劃分,銷售部門人員工資入銷售費用,行政人事財務後勤部門這些入管理費用,生產部門人員能直接計入某個產品成本入生產成本,不能的入製造費用來分攤。誰受益誰承擔。

③ 公司員工成本如何核算

企業員工成本總額=職工工資總額+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單位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如發放的伙食補助、交通補助等)

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人工成本計算方法:

(1)勞動分配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增加值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新創造的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它反映分配關系和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

(2)人事費用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量與銷售(營業)收入的比率。表示在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和銷售的總價值中用於支付人工成本的比例。

同時也表示企業職工人均收入與勞動生產率的比例關系,生產與分配的關系,人工成本要素的投入產出關系。它的倒數表明每投入一個單位人工成本能夠實現的銷售收入。

(3)人工成本利潤率,是指人工成本總額與利潤總額的比率。它反映了企業人工成本投入的獲利水平。

(4)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總額/總成本)×100%

(3)公司工資如何計算成本擴展閱讀:

按我國勞動部頒發的(1997)261號文件規定,人工成本范圍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職工福利費用、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護費用、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支出。其中,職工工資總額是人工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

職工工資總額

職工工資總額指各單位在一定時期內,以貨幣形式直接支付給本單位全部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包括記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社會保險費用

社會保險費用指國家通過立法,企業承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企業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補充醫療保險等費用。此項人工成本費用只計算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不含個人繳納的部分。因為個人繳費已計算在工資總額以內。

職工福利費用

職工福利費用是在工資以外按照國家規定開支的職工福利費用。主要用於職工的醫療衛生費、職工因工負傷赴外地就醫路費、職工生活困難補助、文體宣傳費、集體福利事業補貼(包括集體、生活福利設施,

如職工食堂,托兒所、幼兒園、浴室、理發室、婦女衛生室等,以及文化福利設施,如文化宮、俱樂部、青少年宮、圖書室、體育場、游泳池、職工之家、老年人活動中心等)物業管理費、上下班交通補貼。

④ 車間管理人員工資怎麼計算到成本

摘要 車間管理人員的工資應計入「製造費用」科目,在經過結轉,最終計入產品的生產成本,其會計處理過程為:

⑤ 公司人力成本和稅前工資換算

人力成本計算公式是:人工成本=企業從業人員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用+福利費用+教育費用+勞動保護費用+住房費用+其他人工成本。稅前工資Q(應發工資)=到手工資D(實發工資)+社保個人繳納部分W+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G+個人所得稅X。
人力成本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時期內,在生產、經營和提供勞務活動中,因使用勞動者而支付的所有直接費用與間接費用的總和。人力成本不等於工資和獎金。稅率為R,該稅率對應的速算數為N,並且R的計算需要參考(未扣稅)應納稅所得額(=Q-W-G-i)所落入的稅率區間,具體參可考一些個稅計算網站,同時注意"各項社會保險費"還包括了公積金個人繳納部分。社保(即五險)一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其中後兩項一般不需要個人繳納,且即便單位繳納,一般也不多。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繳納的一般不一樣多。

⑥ 企業人工成本總額怎麼計算

企業人工成本總額=職工工資總額+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單位負擔的住房公積金)+其他人工成本費用(如發放的伙食補助、交通補助等)

人工成本總額=預期銷售收入凈額×收入人工成本率

根據勞動部(1997)261號文件規定,企業人工成本包括:職工工資總額,社會保險費,職工福利費,職工教育費,勞動保護費、職工住房費用和其他人工成本費用等7大項。

人工成本總額可以根據銷售收入凈額、企業增加值、盈虧平衡以及綜合效益等來確定,分別稱之為銷售凈額法、勞動分配率法、盈虧平衡法和工效掛鉤法。

拓展資料:

(一)銷售凈額法

銷售凈額法是根據對市場銷售收入的預測,分析企業收入人工成本率變化趨勢,並參考同行業相關數據,確定企業人工成本總額的一種方法。

人工成本總額=預期銷售收入凈額×收入人工成本率

一般情況下,企業做薪酬預算時,收入人工成本率應穩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總額的增加反映在員工人數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兩個方面,首先應確定新年度所需員工人數,那麼上述公式可以表達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銷售收入凈額×收入人工成本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長率應該和人均銷售收入的增長率保持一致。

(二)勞動分配率法

勞動分配率法是根據對企業增加值的預測,分析企業勞動分配率變化趨勢,並參考同行業相關數據,確定企業人工成本的一種方法。

人工成本總額=預期企業增加值×勞動分配率

一般情況下,企業做薪酬預算時,勞動分配率應穩定在合理的水平,人工成本總額的增加反映在員工人數增加和人均人工成本增加兩個方面,首先應確定新年度所需員工人數,那麼上述公式可以表達為:

人均人工成本=人均企業增加值×勞動分配率

從上式可以看出,人均人工成本的增長率應該和人均企業增加值的增長率保持一致。

人工成本總額 網路

⑦ 給員工發工資按成本算每半個月或者一個月要出多少的成本,表格跟圖表怎麼做

假如廠里接了一個訂單,製作某產品300個,需要十天後交貨。每個產品完成,需要初級工4小時、中級工2小時,高級工1小時。廠里現有各級工人分別是6、9、11人。

准備如上表格。

通過數組計算的方式,來得到完成訂單所需要的小時數:框選H10:H12,用訂單數(H1)乘以每級工人的小時數(H4:H6),按Ctrl+Shift+Enter完成數組計算。

交貨天數(H2)乘以每天標准時長(H3)乘以每級工人的人數(H7:H9),即算出可得到標准勞動小時數。

需要加班的小時數,等於完成訂單所需要的小時數減去可得到標准勞動小時數。負數的話,就是不用加班。

有了右邊的工作時長數據後,假設各級工人每小時薪酬分別是60、40和20。

可以看到,加班小時有負值,證明勞動力剩餘。計算標准時長時,用IF函數判斷,沒有加班的,用訂單小時數,需要加班的,用可得到標准勞動小時。

加班工資按照法定150%計算。

加班小時如果是負值,更正為0;正值不變。

分級計算標准時長工資和加班時長工資。

用自動求和工具(菜單開始——編輯里),把B8:D8和B9:D9分別相加,求出標准工資成本(B11)和加班工資成本(B12)。

兩者相加,即為總工資成本(B14)。

用總工資成本(B14)除以訂單數(H1),可以得到單位產品工資成本(B16);假設其他成本(材料、管理等)為單位產品200元(B17);利潤需求為報價的10%(B18),可以求出產品最低報價 =(B16+B17)/(1-B18)。

不論是延長工期,還是增加工人數量,抑或是提高報價。拿著這些數據,商務部門,都可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理有據的談判了。

⑧ 工資占銷售成本的多少怎麼計算

理論上,將計算期間發生的工資費用除以當期銷售成本金額,就可以計算出佔比結果。
實踐中,應根據取值口徑(或者說是計算要求或目的)來確定恰當的計算方式,正確對分子(分母)進行取值計算。

⑨ 生產成本計提工資怎麼計算的

計提工資時,你手中有工資表或工資匯總表,按應稅工資中,生產員工的應稅工資計入生產成本,生產管理人員的應稅工資計入製造費用,其他管理人員的應稅工資計入管理費用,銷售人員的應稅工資計入銷售費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