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生活中如何對待機會成本
擴展閱讀
石油采排監控崗怎麼樣 2025-05-14 19:08:36
鑽石店工作怎麼做 2025-05-14 18:28:13

生活中如何對待機會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0-10 20:58:33

A. 機會成本指的是什麼生活中有哪些機會成本的例子

機會成本指的是為了獲得某個東西或某種利益而放棄另一種東西或另一種收益的機會,這就是機會成本。在生活中,機會成本的案例也是非常多的,比如投資股市、購買車或購買房的選擇等。

總的來說,機會成本指的就是在經營一件事情的同時,就放棄掉經營另一件事情所獲得的收益。在生活中,我們能夠看到諸多的案例,如果覺得難以取捨,站在機會成本的角度分析,利益最大化為最佳,也是最優選擇。

B. 舉例說明如何理性對待現實中的機會成本

機會成本是指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機會成本又稱為擇一成本、替代性成本。機會成本對商業公司來說,可以是利用一定的時間或資源生產一種商品時,而失去的利用這些資源生產其他最佳替代品的。

機會成本:例如,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輛自行車。於是,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自行車。如果用貨幣數量來代替對實物商品數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輛自行車的價值是10萬元,則可以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價值為10萬元的其他商品。

沉沒成本: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C. 經濟學名詞小科普,什麼是機會成本生活中有哪些實例

在我們的經濟學中有一個名詞叫做機會成本,這個詞的含義在於當你獲得某種東西或者利益的時候,實際上也是放棄了對另外一種東西或收益的獲得。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機會成本的案例也隨處可見,比如股市投資、企業投資、考研或者工作等。

企業的投資,同樣可以看作是機會成本

在我們的企業中,同樣存在著機會成本,某個公司在銀行存了1000萬的存款,如果不將這筆錢取出來,每年可以從銀行里獲得利息50萬。但這時候,公司遇到了一個強勁的項目,項目的運行周期是五年,公司的高層開會決定將這1000萬元取出來用於投資,拿出這筆錢之後,就等同於放棄了放在銀行里的利息。

如果說這個項目能夠給公司在五年之後帶來250萬的收益,也就是說,公司所獲得的收益是與銀行的利息是等同的,那麼就證明公司對這個項目的投資是值得的。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在看機會成本的時候,需要注重投資的利益和回報比,當投資的收益大於機會成本時,那麼可以義無反顧地選擇投資,如果小於機會成本,那麼則需要選擇更為保守的方式。從生活中的諸多案例,我們可以看出機會成本本質上就是面對兩個能夠帶來相同收益的事情,二者選其一,盡量讓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選擇最優選。

D. 到底什麼是機會成本誰能給我舉幾個生活中的例子分析一下

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那麼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下面舉幾個生活上的例子:

1、比如,晚上媽媽叫你去外婆家,說外婆要送你一台筆記本電腦,而你爸爸叫你去奶奶家,說奶奶給你買了一輛自行車,這是姐姐叫你晚上去吃肯德基去。

這時就有三種選擇,你要開始選擇了,於是你選擇去外婆家,那你就要放棄肯德基和自行車,這時比較自行車和肯德基,取價值大的自行車,所以你去外婆家獲得筆記本電腦的機會成本就是一輛自行車。

2、比如,農民在土地上養殖動物,有豬、雞、鴨三種可供選擇,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或養鴨的收益。

假設養豬可以獲得9萬元,養雞可以獲得7萬元,養鴨可以獲得8萬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8萬元。

3、比如,一個老闆有一堆材料,可以造20輛汽車和200輛自行車,汽車可以獲利50萬,自行車可以獲利40萬。

那麼老闆當然選擇造汽車了,但是造了汽車就不能造自行車了,那麼機會成本就是自行車的獲利,也就是40萬。

4、比如,投資者可以選擇股票和儲蓄存款兩種投資方式。他於1999年9月1日用1萬元購進某種股票,經過一年的操作,到2000年9月1日,投資股票的凈收益為450元。如果當時他將這1萬元存入銀行,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年利率為2.25%,扣除利息稅,則有180元的實際利息凈收益。

從上例可以看出,這180元就是投資者投資股票而放棄儲蓄存款的機會成本。若考慮機會成本,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應為270元,而不是450元。如果投資者股票收益為130元,那麼考慮機會成本,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則是虧損50元。

5、最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去教室自習還是窩在宿舍打游戲之間選擇。那麼在教室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打游戲帶來的快樂,享受打游戲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教室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機會成本

E. 什麼是機會成本談談你對機會成本的理解

機會成本指的是你為了達到某個目標而放棄其它機會所付出的價值。在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見到這樣的例子,參加了一個活動,可能你就失去了在家寫作的時間,那後者有可能成為你的機會成本,萬一你的這篇文章獲得了十萬+,還有一個很好的關於我的例子,在兩年前參加了石頭橙舉行的六哥分享會,當時報名費是30元,但是參加完活動以後,我以六哥為榜樣,後來的人生像開掛了一般,一路小跑。但假如自己當初沒有參加這個活動,那我失去的機會可不僅僅是30元了,可能到目前為止,我還是一位安於現狀的職業者。為健康答疑解惑,營養界最會手繪的醫生(微信公眾號:王霞般若)

F. 機會成本在經濟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生活工作中普遍存在「機會成本」問題。正確分析機會成本,理智做出決策,對於我們的生活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生活工作中的「機會」,有兩個特點。
第一,機會是人們在決策時可選擇的項目。客觀上可能存在很多項目,但對某個人來說,有些項目是他無法選擇的,這些無法選擇的項目就不是他的機會。「機會成本」中所指的機會必須是決策者可選擇的項目,決策者不可選擇的項目不是他的機會。
第二,機會之間是不可兼容的,面對多個機會,選擇了一個機會,就只能放棄其他機會。

G. 「機會成本理論」如何應用於生活

機會成本的嚴格定義是:選擇最優方案放棄的次優方案的價值。寬泛地理解,機會成本是選擇某一特定方案放棄的其他各種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這里的最優,並非實際發生的最優,而是選擇者(決策者)的心理預期。比如說,10萬元錢投資於房地產可獲得利潤20萬,投資於股票市場可獲得利潤15萬,如果把這10萬元錢投資於房地產,那麼可以從股票市場得到15萬就是其機會成本,如果把這10萬元投資於股票,那麼可以從房地產投資中獲得的20萬就是其機會成本。一般地,最優的資源配置意味著該筆資源投向某一用途所擔負的機會成本最小。
機會成本從來都沒有真正發生,但它是我們選擇某一方案、方向、道路時考慮重點因素之一。人生的機會成本有時會很高,機會成本越高,選擇越困難,因為在骨子裡面我們從來不願輕易放棄可能得到的東西。我在畢業的時候,面臨就業的選擇,使我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那時我的可選方案有兩種:一所高校和一家企業。這是一個典型的經濟學的「選擇」(二擇一),因為我是不可能同時去高校教書又去企業工作的。如果我去高校教書,我可以逐漸實現自己做一名學者的夢想,而且我相信高校的較高層次文化氛圍和較簡單的人際關系,對我個人可能更適合,這些對我都具有相當大的效用,如果我選擇企業,那麼我就得不到這些效用。反過來,如果我真去那家企業的話,也有很大的效用,因為那家企業給我開出數目可觀的薪水,並且許諾解決住房,我放棄企業,就放棄了這些可能得到的效用。當時我為這樣一個去留問題足足思考了很長時間。可見,機會成本從未真正發生,但它的確最深刻地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行為。
如果沒有選擇的「機會」,就不會有機會成本。沒有選擇的「機會」,就意味著沒有選擇的自由,意味著「不得不」。比如血統是無以為選的,所以人們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一個人可以不斷改變國籍、居所、生活習慣,甚至他可以融於另一民族,但他的骨子裡,流淌著的仍是他祖父輩的血脈。在計劃體制下,個人的職業是難以變更的,也不能自由從業,那時人們從事,某種職業的機會成本就不大,因為人們沒有自由選擇的權力——自然,人們也不會認為「不得不」從事的工作是令人幸福的。譬如,父母愛孩子,也應讓孩子選擇愛的方式,如果孩子是「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愛,這愛便是強加的,孩子是不會以此為幸福的。
然而也並非有選擇的權利就會令人幸福,有許多優柔寡斷的人,讓他們自己選擇往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他們寧願沒有選擇的權利,而走那些別人為他(她)安排好的道路。擅長語言和修辭的莫勒耳(Mohler)曾辛辣地嘲諷那些屈從於命運而不是選擇命運的人,他說:「人既可以屈從於命運也可以選擇命運,然而許多人一生都不去做這些選擇(Jeder hat neben dem Zwangsschicksal auch ein Wahlschicksal,doch viele schreiten ihr leben lang night zur wahl.)」
可供選擇的道路越多,選擇某一特定道路的機會成本越大,當然選擇也越困難。因為所放棄的機會之數量和價值也越多了。我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畢業的時候,有的學友面臨著眾多可供選擇的道路:出國、去企業、去研究機構、去政府機關等等,而有的學友只有去路一條。結果,只有一條去路的學友反而沒有多條去路的學友那樣費時地煩惱。

H. 什麼是機會成本及其在生活中的實例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 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也指做一個選擇後所喪失的不做該選擇而可能獲得的最大利益。

實例:

  1. 你本來買了股票A,後來賣掉了,再買了股票B。結果你買股票B虧了5000元,而如果繼續持有股

票A可以賺2000元。這個時候機會成本=5000+2000=7000元 機會成本一般指喪失的收益。

2.今晚你媽媽叫你去外婆家,說外婆要送你一台筆記本電腦,而你爸爸叫你去奶奶家,說奶奶給你買了一

輛自行車,姐姐叫你吃肯德基去; 總共有3種可能 ,如果你選擇去外婆家,那你就要放棄筆記本電腦和肯德基還有自行車;

你選擇了筆記本電腦,放棄自行車和肯德基,比較後兩者,取價值大的自行車,所以你去外婆家獲得筆記

本電腦的機會成本就是一輛自行車。

3.當一個廠商決定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經濟資源生產一輛汽車時,這就意味著該廠商不可能再利用相同

的經濟資源來生產200輛自行車。

於是,可以說,生產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所放棄生產的200輛自行車。如果用貨幣數量來代替對實

物商品數量的表述,且假定200輛自行車的價值為10萬元,則可以說,一輛汽車的機會成本是價值為

10萬元的其他商品。

4.某企業有50萬元資金,擬投資快餐業,預計年收益為3萬元。而投資房地產,預計年收益是10萬

元,則投資房地產的機會成本是3萬元。

拓展資料:

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機會成本遞增法則是指:在既定的經濟資源和生產技術條件下,每增加一單位一種產品的產量所產生的機會成本遞增,即要放棄更多其他產品的產量。

如果在選擇中放棄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首選),那麼其機會成本將會是首選。而作出選擇時,應該要選擇最高價值的選項(機會成本最低的選項),而放棄選擇機會成本最高的選項,即失去越少越明智。

I. 機會成本的五個例子

機會成本是指企業為從事某項經營活動而放棄另一項經營活動的機會,或利用一定資源獲得某種收入時所放棄的另一種收入,那麼另一項經營活動應取得的收益或另一種收入即為正在從事的經營活動的機會成本。
通過對機會成本的分析,要求企業在經營中正確選擇經營項目,其依據是實際收益必須大於機會成本,從而使有限的資源得到最佳配置。
下面舉幾個生活上的例子:
1、比如,晚上媽媽叫你去外婆家,說外婆要送你一台筆記本電腦,而你爸爸叫你去奶奶家,說奶奶給你買了一輛自行車,這是姐姐叫你晚上去吃肯德基去。
這時就有三種選擇,你要開始選擇了,於是你選擇去外婆家,那你就要放棄肯德基和自行車,這時比較自行車和肯德基,取價值大的自行車,所以你去外婆家獲得筆記本電腦的機會成本就是一輛自行車。
2、比如,農民在土地上養殖動物,有豬、雞、鴨三種可供選擇,如果選擇養豬就不能選擇養其他家禽,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放棄養雞或養鴨的收益。
假設養豬可以獲得9萬元,養雞可以獲得7萬元,養鴨可以獲得8萬元,那麼養豬的機會成本就是8萬元。
3、比如,一個老闆有一堆材料,可以造20輛汽車和200輛自行車,汽車可以獲利50萬,自行車可以獲利40萬。
那麼老闆當然選擇造汽車了,但是造了汽車就不能造自行車了,那麼機會成本就是自行車的獲利,也就是40萬。
4、比如,投資者可以選擇股票和儲蓄存款兩種投資方式。他於1999年9月1日用1萬元購進某種股票,經過一年的操作,到2000年9月1日,投資股票的凈收益為450元。如果當時他將這1萬元存入銀行,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年利率為2.25%,扣除利息稅,則有180元的實際利息凈收益。
從上例可以看出,這180元就是投資者投資股票而放棄儲蓄存款的機會成本。若考慮機會成本,投資者的實際收益應為270元,而不是450元。如果投資者股票收益為130元,那麼考慮機會成本,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則是虧損50元。
5、最後舉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去教室自習還是窩在宿舍打游戲之間選擇。那麼在教室看書學習的機會成本是少享受打游戲帶來的快樂,享受打游戲的機會成本是失去了在教室看書學習所得到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