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庫存商品入庫合理損耗會計分錄
1、企業對庫存商品進行盤點時發現損耗,會計分錄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庫存商品
2、確認該損耗為合理損耗,按管理許可權報經批准後,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3、期末,企業結轉費用,會計分錄為: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企業庫存商品產生合理損耗,在確認損耗原因前應當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進行核算,確認為合理損耗後應當通過「管理費用」科目進行核算,最後通過「本年利潤」科目進行利潤的結轉。
❷ 庫存商品怎樣結轉成本
成本結轉主要包括:分配和結轉製造費用、計算和結轉完工產品的生產成本、計算和結轉已銷產品的銷售成本,可參考:
1、製造費用的分配結轉;
①計算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總額/生產工人總工時
②計算各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某種產品應負擔的製造費用=該產品生產工人工時×分配率
③根據計算結果編制結轉分錄;
會計分錄是:
借:生產成本
貸:製造費用
2、完工產品製造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生產費用-月末在產品成本
完工產品的單位製造成本=本月完工產品製造總成本/本月完工產品數量
為了反映產成品增減變動情況,需要設置「產成品」賬戶。
借:產成品
貸:生產成本
3、銷售成本的計算和結轉;
產成品完工入庫,其金額為以前期間和本期完工產品的成本,銷售發出的產成品,可能是本期完工入庫的,也可能是上期或前期完工入庫,而每批次產成品的單位生產成本不同,所以要用一定的計價方法計算確定。每個會計期間,企業都必須將期初庫存產成品成本和本期完工入庫的從產品成本,在本期銷售產成品和期末庫存產成品之間做一次分配。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以實際操作為准。
應答時間:2020-11-1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❸ 請問損耗的庫存商品如何寫會計分錄如何結轉
庫存存貨發生的損耗;如果是保管過程中發生的自然損耗,或存貨收發過程中由於計量、計算錯誤造成的,屬於正常損耗。
會計分錄如下:
1、調減有關存貨賬戶的金額,使賬實相符。並查明原因,報有關領導審批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生產成本、庫存商品等有關存貨科目
2、根據審批意見進行處理
借:原材料(殘料入庫)
其他應收款(責任人應賠償的部分)
管理費用(凈損失)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3、結轉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
❹ 存貨采購運輸途中合理損耗如何計入成本
一般來說,實際入庫的數量是按照損耗後的實際數據進行計量入庫的,那麼,在金額不變的情況下,數量的減少(合理損耗),那麼也就造成了提升單位存貨成本的結果,在另一層面理解就是損耗由此而計入了存貨成本。
合理損耗即正常損耗,指標的物正常磨損、揮發、氧化。「合理損耗」包括原材料、產成品等損耗,由於無專門規定,具體損耗量由各個企業根據日常盤點確定,不考慮非正常損耗,同一種存貨由於各個企業保管條件不同,合理損耗量也不同,這往往成為偷稅企業應對稅務人員最佳解釋。
(4)存貨合理損耗怎麼成本結轉擴展閱讀:
《企業會計制度 》第二章第二十條第1款規定:購入的存貨,按買價加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和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金以及其他費用,作為實際成本。
商品流通企業購入的商品,按照進價和按規定應計入商品成本的稅金,作為實際成本,采購過程中發生的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費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等,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❺ 合理損耗計入存貨成本嗎
合理損耗計入成本。存貨的采購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費用。合理損耗即正常損耗,如因運輸、倉儲過程等非因管理不善、自然災害造成的破損、揮發等損耗。應注意的是存貨的合理損耗僅僅是增加存貨的單位成本。外購的存貨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雜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存貨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采購成本=買價+相關稅費+運費+裝卸費+保險費+其他可歸屬於存貨采購成本的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前的合理費用(含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合理損壞直接進材料成本,價格不減,數量減: 借:材料采購——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借:庫存材料
貸:材料采購——材料成本差異
購買材料時,運輸過程中發生的合理損耗計入采購材料成本。
借:材料采購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銀行存款
借:原材料
貸:材料采購
借:材料采購
貸:材料成本差異——原材料 存貨成本計價方法
存貨計價方法是一種企業會計賬務處理方法。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是制定企業會計政策的一項重要內容。選擇不同的存貨計價方法將會導致不同的報告利潤和存貨估價,並對企業的稅收負擔、現金流量產生影響。我國《企業會計准則》規定:「各種存貨發出時,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先進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個別計價法等方法確定其實際成本。」
❻ 庫存商品發生損耗怎麼入賬
1、按地點分,在車間和在倉庫。車間的損耗一般計入成本,倉庫的損耗只能按性質處理了。
2、按性質分,合理損耗和非正常損耗。在倉庫所有的損耗都先進入「待處理流動資產」。
3、根據性質若合理損耗報批可計入「管理費用」,非正常損耗應當將損失部分計入「營業外支出」。
(6)存貨合理損耗怎麼成本結轉擴展閱讀
1、企業生產的產成品一般應按實際成本核算,產成品的入庫和出庫,平時只記數量不記金額,期(月)末計算入庫產成品的實際成本。生產完成驗收入庫的產成品,按其實際成本,借記本科目、「農產品」等科目,貸記「生產成本」、「消耗性生物資產」、「農業生產成本」等科目。
2、購入商品採用進價核算的,在商品到達驗收入庫後,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在途物資」等科目。委託外單位加工收回的商品,按商品進價,借記本科目,貸記「委託加工物資」科目。
3、企業(房地產開發)開發的產品,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時,按實際成本,借記「開發產品」科目,貸記「開發成本」科目。期末,企業結轉對外轉讓、銷售和結算開發產品的實際成本,借記「主營業務成本」科目,貸記「開發產品」科目。
4、企業將開發的營業性配套設施用於本企業從事第三產業經營用房,應視同自用固定資產進行處理,並按營業性配套設施的實際成本,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開發產品」科目。
❼ 合理的損耗會計分錄
1、企業對存貨進行盤點時發現損耗,會計分錄為:
借:待處理財產損溢
貸: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等科目)
2、確認該損耗為合理損耗,按管理許可權報經批准後,會計分錄為:
借:管理費用
貸:待處理財產損溢
3、期末,企業結轉費用,會計分錄為:
借:本年利潤
貸:管理費用
企業存貨產生合理損耗,在確認損耗原因前應當通過「待處理財產損溢」科目進行核算,確認為合理損耗後應當通過「管理費用」科目進行核算,最後通過「本年利潤」科目進行利潤的結轉。
❽ 存貨合理損耗記入成本嗎
存貨合理損耗記入成本嗎?
存貨合理損耗記入成本嗎?存貨的合理損耗計入存貨的成本。例如,原材料采購成本為1000元,共100公斤,入庫時只有80公斤,20公斤屬於合理損耗,那麼原材料的單位成本為1000÷80=12.5元/公斤。
合理損耗即正常損耗,如因運輸、倉儲過程等非因管理不善、自然災害造成的破損、揮發等損耗。應注意的是存貨的合理損耗僅僅是增加存貨的單位成本。
外購的存貨成本,包括購買價款+相關稅費+運雜費(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包裝費、倉儲費等),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用以及按規定應計入成本的稅費和其他費用。
存貨,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持有以備出售的產成品或商品、處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在生產過程或提供勞務過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材料成本差異合理損耗不計入成本合理損耗計入成本
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什麼時候記入成本?什麼時候記入管理費用?通常情況下,材料采購中的途中損耗有兩種:一種是正常的合理損失,即材料在運輸途中由於路途的變換或運輸工具的更換,如上下裝卸、汽運轉船運或轉火車運輸、運輸途中的路況等都會出現原材料的短少情況;另一種是非正常損失,即材料在運輸途中受人為或自然災害的損失,如偷盜、變質、水火災害等。
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非正常損失的購進貨物;非正常損失的在產品、產成品所耗用的購進貨物或者應稅勞務的進項稅額不得抵扣。也就是說途中合理損耗部分是可以抵扣稅的。
途中合理損耗(已經查明)不符合管理費用的定義,這是正常的損耗,應該計入材料的成本中.當企業採用計劃成本核算原材料時,應該將購入材料的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對比後,差異計入材料成本差異,而不是僅將合理損耗計入材料成本差異.
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記入原材料成本嗎?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記入原材料成本!運費扣除增值稅後也計入!對於雜質進行挑選的人工費用也計入!謝謝採納!
為啥要把10公斤的合理損耗去除,書上說運輸途中合理損耗算是存貨采購成本這個題做的是對的,材料成本金額是600*50元,運費是2000元,入庫前挑選整理費用450元,3者加起來就材料的總成本,但是實際單價就不是原來的金額了,因為運輸途中損耗10公斤,實際入庫是600-10公斤等於590公斤,所以材料的單價要用材料成本的總金額要除以實際入庫的數量(600-10)公斤。
存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不是存貨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包含在買價當中,而是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不影響入庫存貨總成本;也就是說,合理損耗部分的成本不從入庫成本當中扣除,由於數量發生變化,所以最終隻影響「單位成本」。
實際成本包括合理損耗嗎當然包含。例題:
購進泡沫2000張,不含稅價260000,稅率17%,運費1500,運輸途中合理損耗10張,材料驗收入庫,發生入庫整理費300,有關款項轉賬支付。
分錄:
借:原材料-泡沫261800.00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44200
貸:銀行存款306000
希望對你有點幫助
運輸途中發生的合理損耗到底計不計入成本1、如題所述,采購物資在運輸路途發生合理損耗的,一般應計入采購方的該批材料成本當中進行核算;
2、除非,如采購方與銷售方約定,該合理損耗由銷售方承擔的,那麼,該損耗由銷售方計入銷售費用等費用科目核算;
3、請予核實。
計劃成本下的合理損耗入庫時怎麼入存貨采購過程中的合理損耗是否計入存貨成本,主要是看企業的性質,如果是一般工業企業購入存貨,則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部分要計入存貨的實際采購成本,根據企業存貨的具體核算方法不同,具體分為:當企業採用實際成本法核算時,計入「原材料」科目,當企業採用計劃成本法核算時,合理損耗部分計入「材料采購」科目,計劃成本法下由於「原材料」科目核算的是計劃單位成本乘以實際入庫數量,所以「原材料」科目中不含合理損耗部分,入庫時最終是將合理損耗部分計入了「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按照新准則,對於商品流通企業購貨途中的合理損耗也應計入存貨成本,不再計入當期損益。
企業在采購過程中發生的除合理損耗之外的物資毀損、短缺等,應區別不同情況進行會計處理:
(1)可以從供應單位、外部運輸機構等收回的物資短缺或其他賠款,應沖減物資的采購成本;
(2)因遭受意外災害發生的損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損耗,不得增加物資的采購成本,應暫作為「待處理財產損溢」進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後分別處理,或結轉計入「其他應收款」科目,或計入「營業外支出」科目,或計入「管理費用」科目等。
brhwb6248mcd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