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商品成本怎麼算價格
擴展閱讀
方太灶具是哪裡的產品 2025-05-14 23:45:59
化工產品屬於哪個類目 2025-05-14 23:26:59

商品成本怎麼算價格

發布時間: 2022-10-09 11:45:11

Ⅰ 如何計算成本價

成本價計算方法:
1、 生產成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直接費用。
2、 銷售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廣告費用、運費、稅費等。
3、 期末成本=期初余額+本期增加額-本期減少額。
4、 產品總成本=固定成本總額+變動成本總額=固定成本總額+單位產品變動成本×產品總量。
5、 單位產品目標成本=預測的出廠價格×(1-稅率)-利潤目標/預測產量。
6、 產品單位成本=(固定成本總額÷產品總量)+單位變動成本=產品總成本÷產品產量。
7、 完工產品成本=完工產品產量×分配率。
8、 股票成本=買入股票的價格+券商的手續費用+印花稅+過戶費用。
拓展資料:
1、成本價原指商家購入商品的價格,成本價並不是出廠價,成本價中含有一定的手續費用,有時還會加上其他費用,如果是自己生產的商品,其成本價包括轉移到商品里的原材料、工人工資、應該分攤的折舊費、生產管理人員工資、水電費、維修費等;如果是購進的商品,成本價即商品的購進價值,有運費的話還會加上運費,某些時候也稱出廠價。
2、但是在股票市場中,成本價指的是實際買入股票的價格,股票的成本價是買股票的價格和券商的手續費以及印花稅和過戶費的集合。股票中的成本價格是指用戶在購買股票時花費的一部分。大陸的股市規定用戶買入時不需要收取印花稅的,只有手續費。無論投資者投入多少費用,只要有產生交易,就會產生成本。股票購買和商家購買商品是不一樣的,商品的價格不會出現快速的變動,但是股票價格會在短時間內產生波動。
計算成本應遵循的原則:
1、合法性原則;
2、可靠性原則,包括真實性和可核實性;
3、相關性原則;
4、分期核算原則;
5、權責發生制原則;
6、實際成本計價原則;
7、一致性原則;
8、重要性原則。

Ⅱ 計算產品成本的方法

存貨的計價方法之一。是平均法下的另一種存貨計價方法。即企業存貨入庫每次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平均單位成本,並以新的平均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者發出存貨的計價方法。單位成本=存貨成本/存貨數量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指以每次進貨的成本加上原有庫存存貨的成本,除以每次進貨數量與原有庫存存貨的數量之和,據以計算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是永續制下加權平均法的稱法。移動加權平均法:移動加權平均法下庫存商品的成本價格根據每次收入類單據自動加權平均;其計算方法是以各次收入數量和金額與各次收入前的數量和金額為基礎,計算出移動加權平均單價。其計算公式如下:移動加權平均單價= (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商品金額)/(本次收入前結存商品數量+本次收入商品數量 )移動加權平均法計算出來的商品成本比較均衡和准確,但計算起來的工作量大,一般適用於經營品種不多、或者前後購進商品的單價相差幅度較大的商品流通類企業。

2)、全月平均

加權平均法,亦稱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指以當月全部進貨數量加上月初存貨數量作為權數,去除當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月初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以此為基礎計算當月發出存貨的成本和期末存貨的成本的一種方法。加權單價=(月初結存貨成本+本月購入存貨成本)/(月初結存存貨數量+本月購入存貨數量)註:差價計算模塊中原來就是按這種方法處理月綜合差價率=(期初差價+入庫差價)/(期初金額+入庫金額)差價=出庫金額*月綜合差價率

3)、先進先出

物料的最新發出(領用)以該物料(或該類物料)各批次入庫的時間先後決定其存貨發出計價基礎,越先入庫的越先發出。採用先進先出法時,期末結存存貨成本接近現行的市場價值。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企業不能隨意挑選存貨的計價以調整當期利潤;缺點是工作量比較繁瑣,特別是對於存貨進出量頻繁的企業更是如此。同時,當物價上漲時,會高估企業當期利潤和庫存價值;反之,會低估企業存貨價值和當期利潤。

4)、後進先出

與先進先出發正好相反。在物價持續上漲時期,使當期成本升高,利潤降低,可以減少通貨膨脹對企業帶來的不利影響,這也是會計實務中實行穩健原則的方法之一

5)、個別計價法

個別計價法是指進行存貨管理時存貨以單個價格入帳

6)、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先要制定計劃價格,按計劃價格發出材料,然後分攤材料差異(成本會計,製造業)例:物品A,計劃成本120(暫估入賬),實際成本100,計劃和實際相差20(結轉材料成本差異)

7)、毛利率法

毛利率法是根據本期銷售凈額乘以前期實際(或本月計劃)毛利率匡算本期銷售毛利,並計算發出存貨成本的一種方法。計算公式如下: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退回與折讓銷售毛利=銷售凈額×毛利率銷售成本=銷售凈額-銷售毛利 =銷售凈額×(1-毛利率)期末存貨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購貨成本-本期銷售成本

8)、零售價法

就是庫存商品按零售價核算,零售價和實際進價的差額計入進銷差價科目,月底分配;實行"售價金額核算"的企業,年度內各月可採用"綜合差價分攤法"或"分類(櫃、組)差價分攤法"計算本期營業成本,但在年終決算前,應對各種商品的進銷差價進行核實調整。

Ⅲ 有誰知道一件衣服的成本價怎麼算啊

來料費,基本按噸算,比如棉花一噸多少錢。做多少布料等等。
比如如一噸棉花費用1000塊,可加工成布料為1乘200米,每件衣服需要1米布料,人工費5塊,吊牌1塊,包裝1塊,運營銷售5塊。 合計一件衣服成本大概為18元左右。後面還有 銷售 代理 廣告 等等雜七雜八的費用, 所以一件衣服成本還看它到哪個階段。 越靠近工廠越便宜。

Ⅳ 庫存商品成本怎麼算

根據生產成本賬戶核算的總成本,然後,再根據自己企業的生產特點,到月末確認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數量,採用一定的分配方法,將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樣,就可以計算出產成品的單位成本。商品庫存成本的計算方法一般有八種,分別是:移動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後進先出法、個別計價法、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價法。
1、先進先出法先進先出法是指以先購入的存貨應先發出(銷售或耗用)這樣一種存貨實物流轉假設為前提,對發出存貨進行計價的一種方法。先進先出法是指根據先購進的存貨先發出的成本流轉假設對存貨的發出和結存進行計價的方法。在通貨膨脹情況下,先進先出法會虛增利潤,增加企業的稅收負擔,不利於企業資本保全。
2、個別認定法逐一辨認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所屬的購進批別或生產批別,分別按其購入或生產時所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各批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對於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貨、為特定項目專門購入或製造的存貨,通常採用個別認定法確定發出存貨的成本。
拓展資料:移動加權平均法採用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每進一次材料,如果收入材料的實際單位成本與庫存材料的實際平均成本不一致,就要計算一次平均成本;然後按平均成本在領料憑證上標價。
法律依據:《企業會計准則》中對庫存商品會計處理要求如下:本科目核算企業庫存的各種商品的實際成本(或進價)或計劃成本(或售價),包括庫存產成品、外購商品、存放在門市部准備出售的商品、發出展覽的商品以及寄存在外的商品等。

Ⅳ 成本價計算公式是怎麼樣的

成本費用利潤率的計算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100%成本費用總額=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如果能夠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還應當包括其他業務支出數據。

如果無法獲得其他業務支出數據的,計算公式也可以變為成本費用利潤率=(營業利潤÷(主營業務收入-營業利潤-其他業務利潤))×100%。

(5)商品成本怎麼算價格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原材料費用的核算有多種,比如製造商品的主要材料,製造商品所使用的燃料,製造商品的低值易耗品,這些均屬於與原材料費用的核算范圍,因此我們需要對這些費用進行相應的核算。匯總後分配核算。

折舊費用的核算,成本會計重要的一個環節。不過這個環節相對的簡單,只需要對相應的固定資產折舊進行核算就能夠進行分析核算。而且一般的固定資產的折舊都相同,因此也比較簡單。

Ⅵ 產品的成本及出廠價是怎麼算出來的

產品的成本及出廠價一般是根據每個不同的產品算出不同的成本的。利潤=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稅金及附加—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資產減值損失+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公允價值變動損失)+投資收益(—投資損失)。

營業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確認的收入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成本:是指企業經營業務所發生的實際成本總額,包括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

資產減值損失:企業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所形成的損失。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或損失):企業交易性金融資產等公允價值變動形成的應計入當期損益的利得(或損失)。

投資收益(或損失):企業以各種方式以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

利潤總額 = 營業利潤+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營業外收入: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利得。

營業外支出:企業發生的與其日常活動無直接關系的各項損失。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所得稅費用:企業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所得稅費用。

Ⅶ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 計算銷售價格 。 比如成本是1500元

計算公式:
1.售價-成本=毛利;
2.毛利率=毛利/售價;
3.售價=成本/(1-毛利率)
4.舉例:
1.比如進價20,毛利率要在20%,應該賣多少錢?
銷售價:20÷_1-20%_=20÷80%=25
2.比如一桌酒席成本價是1500元,要求毛利%69,這一桌酒席要賣多少錢?
毛利率=0.69,成本率=1-0.69=0.31,售價=1500/0.31=4838.71

(7)商品成本怎麼算價格擴展閱讀:
利潤的質量特徵:
(1)一定的贏利能力。它是企業一定時期的最終財務成果。
(2)利潤結構基本合理。利潤是按配比性原則計量的,是一定時期的收入與費用相減的結果。
(3)企業的利潤具有較強的獲取現金的能力。
(4)影響利潤的因素較復雜,利潤的計算含有較大的主觀判斷成份,其結果可能因人而異,因此具有可操縱性。

毛利潤 是一個在商業,實業企業根深蒂固,約定成俗的概念,但也是一個可以自定義的概念。在利潤區間的劃分上並沒有一個統一,清晰的定義。我們通俗的說就的沒有去皮的,沒有去各種小支出的利潤。跟凈利潤相對應。

毛利潤簡介
它一般是指:毛利潤=銷售價格-原料進價-人工費
但也可以計入稅收成本,或房租成本或更多.
影響最終利潤的因素很多,對於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情況下差別很大,毛利潤考慮對於該業務的主要支出,就是小支出還沒有算。
計算毛利潤的意義在於,如果不做該(筆)業務,一些資源就會被浪費或仍然會消耗,利潤就會變成負值;如果做該業務,就可能贏利或減少虧損。
對於效益相當好,資源利用率高的企業,完全可以忽視毛利潤這個概念。

毛利潤就是大概的利潤,是我們判斷營收和虧損的基本判斷。

Ⅷ 庫存商品成本怎麼算

存貨取得成本計算公式: 存貨取得成本包括訂單成本和取得成本。訂單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訂單數×每單可變成本=固定訂單成本+年庫存需求÷每單訂單訂貨量×每單可變成本 購置成本=年需求×單價成本核算方法:移動加權平均法 概念:或稱移動平均是指接收貨物的成本加上原存貨的成本除以接收貨物的數量加上原存貨的數量來計算加權單價,而採用發貨存貨的計價方法。特點:它的優點是允許管理人員及時跟蹤庫存余額,計算的平均單位成本和發放和持有的庫存成本是客觀的。缺點是平均單價需要每次收貨計算一次,計算工作量較大,不適用於收貨頻繁的企業。 適用范圍:是實際工作中使用最廣泛的成本核算方法。
單項計價法 概念:又稱個體鑒定法、具體鑒定法、批量實際鑒定法。該方法假設存貨的成本流與實物流一致,根據各種存貨確定每批存貨的采購批次或生產批次和期末存貨,並根據采購或生產時確定的單位成本,計算出每批出外庫存和期末庫存的成本。 特點:使用這種方法是合理和准確計算即將離任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成本,但這種方法的前提是確定外向的批次庫存和剩餘庫存批次為了確定收入,所以實際操作的工作負載很重,困難。 適用范圍:適用於易於識別、存貨種類不多、單位成本高的存貨計價,如房地產、船舶、飛機、重型設備、珠寶、名畫等貴重物品全月加權平均法 概念:加權平均法是指通過剔除當月收到的總成本和當月的存貨成本,計算出存貨的加權平均單位成本,從而確定存貨的交貨成本和存貨成本。 特點:該方法僅在月末計算一次加權平均單價,比較簡單,平均單價是在市場價格漲跌時計算的,庫存成本的分配更加均衡。但這種方法通常不能從賬上提供已發行和已關閉存貨的單價和金額,不利於加強存貨管理。 適用范圍:適用於每一時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第十七條
各單位應當定期將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款項及有關資料相互核對,保證會計帳簿記錄與實物及款項的實有數額相符、會計帳簿記錄與會計憑證的有關內容相符、會計帳簿之間相對應的記錄相符、會計帳簿記錄與會計報表的有關內容相符。

Ⅸ 知道成本價怎樣算銷售價格

計算公式:售價-成本=毛利;毛利率=毛利/售價;售價=成本/(1-毛利率)
舉個例子吧,某批發公司2008年4月初A類商品庫存50000元,本月購進50000元,本月銷售收入111000元,發生的銷售退回和銷售折讓為1000元,上月該類商品的毛利率為20%,本月已銷售商品和庫存商品的成本計算如下:本月銷售凈額=111000-1000=110000元銷售毛利=110000*20%=22000元本月銷售成本=110000-22000=88000元庫存商品成本=50000+50000-88000=12000元
毛利率有多種分類方式,按商品大類分,有單項商品毛利率、大類商品毛利率、綜合商品毛利率;按行業分,有工業企業的產品銷售毛利率、商業企業的商品銷售毛利率、建造施工企業毛利率、交通運輸業毛利率、旅遊飲食服務業毛利率;還有按區域劃分的區域銷售毛利率、按項目劃分的項目毛利率等。
計算毛利率的毛利額和收入額通常指的是指按某種方式劃分的一定期間的毛利額和收入額,與某種劃分方式和一定的期間相對應,在計算毛利率時,收入和成本的計算口徑與會計上的計算口徑一致。對於工商企業,收入指的是不含增值稅銷項稅額的收入,對於建造施工企業,收入為含稅收入,特別注意的是,商業一般納稅人企業,成本是按不含進項稅額的單價計算確定的。對於工商企業,毛利額的大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數量因素,即銷售數量的多少,另一個是質量因素,即單位毛利的大小。

Ⅹ 已知成本和毛利率如何計算銷售價格

計算公式:
1. 售價-成本=毛利;
2. 毛利率=毛利/售價;
3. 售價=成本/(1-毛利率)
舉例:
1. 比如進價20 ,毛利率要在20%, 應該賣多少錢? 銷售價:20÷_1-20%_=20÷80%=25
2. 比如一桌酒席成本價是1500元,要求毛利%69,這一桌酒席要賣多少錢?
毛利率=0.69 成本率=1-0.69=0.31 售價=1500/0.31=4838.71
拓展資料:
回本周期計算公式是什麼?
回本周期計算公式是:
回本周期就是應收賬款周轉天數=360/應收賬款周轉率=平均應收賬款×360天/銷售收入=平均應收賬款/平均日銷售額。營業周期=存貨周轉天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也就是說從取得存貨開始到銷售存貨並收回現金為止的這段時間。投資回收期就是使累計的經濟效益等於最初的投資費用所需的時間。投資回收期就是指通過資金迴流量來回收投資的年限。
標准投資回收期是國家根據行業或部門的技術經濟特點規定的平均先進的投資回收期。
二、成本核算方法:
計算各種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成本核算方法,是把一定時期內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費用,按其性質和發生地點,分類歸集、匯總、核算的方法。成本核算是計算出該時期內生產經營費用發生總額和分別計算出每種產品的實際成本和單位成本的管理活動。
成本核算的基本任務是正確、及時地核算產品實際總成本和單位成本,提供正確的成本數據,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科學依據,並藉以考核成本計劃執行情況,綜合反映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一個合格的企業管理者,需要簡要地了解成本核算的具體方法,為企業的最大效益做出基本的判定。
三、合夥做生意是先回本還是先分紅?
合夥人一起經營的企業,盈利後其分紅一般根據約定比例分配。根據《合夥企業法》規定,合夥企業的利潤分配、虧損分擔,按照合夥協議的約定辦理;合夥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由合夥人協商決定;協商不成的,由合夥人按照實繳出資比例分配、分擔;無法確定出資比例的,由合夥人平均分配、分擔。合夥協議不得約定將全部利潤分配給部分合夥人或者由部分合夥人承擔全部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