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什麼導致邊際成本遞減
擴展閱讀
方太灶具是哪裡的產品 2025-05-14 23:45:59
化工產品屬於哪個類目 2025-05-14 23:26:59

什麼導致邊際成本遞減

發布時間: 2022-10-08 20:00:43

Ⅰ 簡述邊際產出遞減原理是什麼

簡述邊際產出遞減原理是:開始的時候,收益值很高,越到後來,收益值就越少。用數學語言表達: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y隨x的變化而變化,隨著x值的增加,y的增加量在不斷減小。

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與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在發生變化。在可變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階段,相對於固定要素來說,可變要素投入過少,因此,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邊際產量遞增,當可變要素與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當時,邊際產量達到最大。

如果再繼續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由於其他要素的數量是固定的,可變要素就相對過多,於是邊際產量就必然遞減。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

邊際成本的計算公式:邊際成本率=總成本的變化量/產量變化量。

邊際成本在任何產量水平上,增加一個單位產量所需要增加的工人工資、原材料和燃料等變動成本。

邊際成本遞增的根本原因就是邊際產品的遞減原則。邊際成本是指在一定產量水平下,增加或減少一個單位產量所引起成本總額的變動數。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

Ⅱ 在網路經濟學中為什麼說「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益遞增」

在經濟學中,邊際成本指的是最後一件產品的生產對於總成本的增加量。相似,邊際收益指的是最後一件產品的生產對於總收益的增加量。
由於網路經濟學中,用戶需要獲取的最重要「商品」為信息,而同一條信息對於不同消費對象而言是不需要成本增加的。也就是說,當網路中的「商品」誕生時,它的主要成本就已經消耗完成,繼續利用該「商品」不需要增加新的邊際成本。所以說網路中的邊際成本不僅僅是遞減,甚至可以說幾乎為零。邊際成本降低,自然會引起邊際收益的遞增。

Ⅲ 邊際產量遞減的原因

原因如下:

(1)在技術水平不變的情況下,當把一種可變的生產要素投入到一種或幾種不變的生產要素中時,最初這種生產要素的增加會使產量增加,但當它的增加超過一定限度時,增加的產量將要遞減,最終還會使產量絕對減少。

(2)在理解這個規律時,要注意:

第一,這一規律發生作用的前提是技術水平不變。技術水平不變是指生產中所使用的技術沒有發生重大變革。

第二,這一規律所指的是生產中使用的生產要素分為可變的與不變的兩類。邊際產量遞減規律研究的是把不斷增加的一種可變生產要素,增加到其他不變的生產要素上時對產量所發生的影響。

第三,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時,一種生產要素增加所引起的產量或收益的變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產量遞增、邊際產量遞減、產量絕對減少。

(3)邊際產量遞減規律是研究一種生產要素合理投入的出發點。

拓展資料

邊際產量(Marginal proct)是指增加一單位生產要素所增加的產量,邊際成本是指增加一單位產量所增加的總成本。

邊際產量的應用:

企業

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術語叫做邊際產量值,就是一種投入的邊際產量乘以產品的市場價格,而邊際產量指的是增加一單位勞動所引起的產量增加量。例如,當企業把工人數量從一個增加到2個時,生產蘋果從100箱到180箱,第二個人的邊際產量是80箱。

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一個競爭性的、利潤最大化企業僱用的工人數要到勞動的邊際產量值等於工人工資這一點上。而邊際產量值的增加意味著要遞減達到工人工資這個點就需要提供更多的工人。所以邊際產量增加值曲線也是勞動需求曲線。為了增加勞動需求,一個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增加勞動的邊際產量,也就是提高勞動生存率,提高生產技術。

就業影響

中國的人口在增長,同時技術也在飛速進步。以前以為後者的存在會導致工人需求的減少,因為技術進步意味著用更少的人可以生產同樣多的產品,那麼將有更多的人失業。

原本的思考是在生產總量不變的前提下,而在市場競爭的條件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是不可能滿足定量的生產的,他們總是想辦法提高產量,滿足中國需求之後就開拓國際市場,產品總量其實是在飛速增長的,在這個前提之下,技術的進步就反而促進了就業。

人口問題

中國的人口問題是在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不能簡單化處理。人口一方面是消費者,消耗了有限的人類資源,更重要的一方面,人還是唯一伴以智慧的勞動者,他們能夠創造財富,而後一方面才是人類得以發展的主要原因。

中國人口是多了,但與中國現存的生產規模是大抵符合的,或者說中國現存的生產規模是由人口規模決定的,所謂人有多大產,地也有多大產。中國現存的人口問題主要是農村剩餘勞動力過多,農村的勞動生產率低,導致就業不充分。所以現學現賣的話,利用邊際產量決定勞工需求的原理。

解決人口問題的當務之急就是提高農村的勞動生存率,或者將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創造新的就業途徑,利用非第一產業的高邊際產量解決低邊際產量的第一產業的剩餘人口問題。

假設商品x的生產要素有兩種:A和B ,當B保持不變,增加一單位的生產要素A,可以帶來產量增加1,(比如A是勞力,B是機器設備)此時的邊際成本是市場上一單位生產要素A的價格。假如增加A帶來的是產量是增加2,則相應的邊際成本是1/2生產要素A的價格。

總產量、平均產量、邊際產量及其關系

第一,在其他生產要素不變的情況下,隨著一種生產要素的增加,總產量曲線、平均產量曲線和邊際產量曲線都是先上升而後下降。這反映了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第二,邊際產量曲線與平均產量曲線相交於平均產量曲線的最高點。在相交前,平均產量是遞增的,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MP>AP);在相交後,平均產量是遞減的,邊際產量小於平均產量(MP負數時,總產量就會絕對減少。

Ⅳ 什麼是邊際成本遞減規律

邊際成本遞減是指隨著產量增加,所增加的成本將越來越小,例如規模效應。邊際成本遞減是幾乎每種商品的普遍規律,但應明確,對於一般商品而言,其遞減的范圍是有限的,即超過一定的限度,生產一單位商品的邊際成本將出現上升。
在經濟學和金融學中,邊際成本(Marginal Cost)指的是每一單位新增生產的產品(或者購買的產品)帶來到總成本的增量。
邊際成本通常只按變動成本計算。邊際成本用以判斷增減產量在經濟上是否合算。它是在管理會計和經營決策中常用的名詞。例如,生產某種產品100個單位時,總成本為5 000元,單位產品成本為50元。若生產101個時,其總成本5 040元,則所增加一個產品的成本為40元,即邊際成本為40元。當實際產量未達到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減。
但應注意的是,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邊際成本隨產量的擴大而遞增。因為,當產量超過一定限度時,總固定成本就會遞增。由此可見影響邊際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產量超過一定限度(生產能力)後的不斷擴大所導致的總固定費用的階段性增加。

Ⅳ 分析邊際產量遞增與遞減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這里涉及到一個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當生產技術水平和其他的生產要素保持不變的條件下,在生產中不斷增加某一可變要素的投入量,當這種投入量的總量小於某一特定的數值時,每增加一單位該投入所導致的邊際產量不斷增加,但隨著可變投入的不斷增加,可變投入所帶來的邊際產量最終會逐步減少,最終會等於零或小於零。

邊際產量遞減規律也稱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是指在技術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變條件下,連續追加一種生產要素的投入量,總是存在著一個臨界點(L1),在這一點之前,邊際產量遞增,超過這一點,邊際產量將出現遞減的趨勢,直到出現負值。

邊際產量計算公式

邊際產量(MP)=總產量的增加量(Q)/勞動的增加量(L)。邊際產量也稱邊際產品,而邊際產量MP是指增加一個單位的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當增加一個單位產量後所增加的收入高於邊際成本時就是合算的,反之則是不合算,因此增加任何一個單位產量後的收入都不能低於邊際成本,否則必然會虧損。

Ⅵ 為什麼隨著產量的增加,邊際成本先下降後上升

因為在一定范圍內固定成本不變,可是變動成本卻是在變的。也就是說,產量增加,變動成本也會增加。

在一定時期內,產量的增加,會降低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因而會使平均成本下降。這就是所謂的規模效應,但這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一定產量范圍內」。由於產量的增加,同時會使變動成本增加。特別是由於邊際成本遞增現象的存在,產量增加時,平均可變成本也會上升。

把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變動成本結合起來,在產量上升時,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平均變動成本上升,兩者相互抵銷。當平均變動成本的上升超過平均固定成本的下降時,平均成本就會上升。



邊際成本的作用

邊際成本作用就是研究成本變化規律,配合邊際收入,計算邊際利潤。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可行。

當邊際收入-邊際成本=邊際利潤<0時,方案不可行。

邊際成本的變化規律:

邊際成本的變動規律與平均成本的變動規律相似,也先隨產量增加而降低,達到一定規模後開始增加。只不過它達到最低時的產量比平均總成本及平均變動成本的較小,在平均總成本與平均變動成本達到最低點時,邊際成本等於平均成本。

Ⅶ 什麼是邊際產量遞減規律如何正確理解邊際產量遞減規律

在技術給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連續增加某一種要素的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量在開始階段可能會上升,但遲早會出現下降的趨勢,這就是邊際生產力遞減規律,也稱之為邊際報酬遞減規律。邊際生產率遞減規律體現的是某一種要素投入與其總產量之間的反向關系。

理解為企業TP(總產量)總是隨著勞動要素的增加而產生遞增,在前期未成規模時,邊際成本較大,邊際收益較小;

企業俱備規模後,邊際成本急劇下降,銷售單價不變,邊際收益加大,總收入上升較快;當企業的資本存量利用接近飽和,再增加勞動要素將導致平均邊際成本上升,邊際收益下降,總收入下降。所以整個TP應為傾斜S型曲線。

實際舉例:

一個麵包坊有兩個烤爐為固定不變,作為可變生產要素的工人從1個增加到2個時,麵包的邊際產量和總產量都會增加。如果增加到3個工人,1個工人打雜,盡管這個工人增加的產量不如第2個工人(邊際產量遞減),但總產量仍增加了。如果增加第4個工人,麵包坊內擁擠,工人之間發生矛盾,總產量反而減少了。

Ⅷ 在短期,當邊際產量遞增時,為什麼邊際成本遞減舉例說明

我舉個簡單例子:
1 產量 100個 總成本1000元 其中 變動成本800元
固定成本200元
因此 總的單位成本10元/個 單位變動成本8元/個 單位固定成本2元/個
2 產量變動為150個 總成本1400元(固定成本不隨產量變化)
邊際產量50個 總邊際成本=400/50=8元
結論:產量增加一個單位,總成本只增加8元(而不是10元)因此當邊際產量遞增時,為什麼邊際成本遞減。原因是單位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變少了。
因為固定成本是有限度的固定,當超過經濟規模後固定成本將會相應的增加,所以說以上結論在短期正確,長期來說不一定正確

Ⅸ 微觀經濟學中的短期成本變動和邊際報酬遞減有什麼關系

邊際成本先遞減,當產量達到最有規模時,邊際成本又會實現遞增。由於邊際成本遞減,邊際收入則先遞增,再遞減短期成本應該是可變動成本,不包括固定成本,可變動成本分為變動邊際成本和變動總成本。

變動邊際成本先下降後上升,變動總成本先先平緩上升再急劇上升,成本變動曲線是不一樣的,邊際收入曲線先急劇上升再平緩上升然後可能下降。

每一單位產品需要越來越多的資源投入。這是因為生產系統中有某些不可變的固定生產因素,例如土地,導致某固定范圍內的生產量被局限;除非將固定生產因素增加,例如增加土地,才可改變局勢。



(9)什麼導致邊際成本遞減擴展閱讀:

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與固定要素投入量之間的比例在發生變化。在可變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最初階段,相對於固定要素來說,可變要素投入過少。

因此,隨著可變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其邊際產量遞增,當可變要素與固定要素的配合比例恰當時,邊際產量達到最大。如果再繼續增加可變要素投入量,由於其他要素的數量是固定的,可變要素就相對過多,於是邊際產量就必然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