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建築高度和成本有什麼關系
擴展閱讀
蔬菜價格變動該怎麼備注 2025-05-15 07:35:03
血管瘤費用大概多少 2025-05-15 07:32:56

建築高度和成本有什麼關系

發布時間: 2022-10-08 01:07:57

㈠ 高層住宅的建築成本和多層住宅的建築成本哪個高啊為什麼

那肯定是高層了。高層一般是剪力牆結構,更往上的就是筒體 筒中筒還有伸臂結構等等。多層一般就是框架或者框架剪力牆。材料用量不一樣,就是因為高度越高,水平力越大,越容易傾倒。還有高層的重力得在基礎層得到釋放 所以基礎層就得做的更好。你應該知道基礎是很難做的一部分。

㈡ 建築物層高的確定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1、使用功能凈空的要求

和建築的功能有關,是住宅還是辦公樓凈高要求是不同的。一類辦公建築不應低於2.70m;二類辦公建築不應低於2.60m;三類辦公建築不應低於2.50m。

3、結構梁板所佔用的高度

4、自然採光所要求的窗口高度

5、使用感受的要求

如果一個廳的面積較大,較低的層高會使人有壓抑感。所以較大的廳要求有較大的層高。

㈢ 同面積的高層建築和低層建築哪個成本高,效益高

相同的建築面積高層建築的成本要比低層建築高許多。
高層建築要承載的負荷遠遠高於低層建築,因此,承重牆、立柱、鋼筋的排布等等都遠比低層建築嚴格。另一方面,施工成本也會增加許多,主要是要增加材料的垂直運輸成本,人工費也會增加。
這里說的效益,如果從開發商方面講,肯定效益高了,相同的地皮高層的建築面積遠多於低層,平均每平方米的地皮成本低許多,效益就好。

㈣ 建築高度每增加1cm,單方造價增加多少錢

層高增加十公分房屋造價增加百分之三左右。

建安成本是房屋建築成本和房屋設施設備安裝成本的簡稱。建築成本控制是工程項目全過程式控制制的重要環節。影響建築成本控制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設計,建築功能,層高與層數,建築材料與設備標准等等。其中建築層高與層數因素對於建安成本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因素。 概括地講,建築物層數(高度)對造價的影響,因建築類型、形式和結構不同而不同。理論上如果增加一個樓層不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形式,單位建築面積的成本可能會降低。但是當建築物超過一定層數時,結構形式就要改變,單位成本通常又會增加。所以在項目總體規劃允許高度范圍內,項目決策人掌握降低開發成本的臨界點是非常關健的。

一、建築物的層高在滿足建築使用功能的前題下應盡可能降低。

在相同建築面積的條件下,受到層高變化影響的主要項目是外牆、內牆、牆體飾面等,由於層高的增加還要由此引起相關項目的變化,如:

  1. 整體建築高度加大其基礎設計隨荷載的加大而增加,外牆、內牆等垂直承重及分隔構

  2. 件的增加,垂直構件的抹灰裝飾量增加;

  3. 2. 採暖、衛生、空調、電氣,垂直管道及管徑的增加;

  4. 3. 因空間體積加大而造成的水、暖、電、空調設備容量的增加;

  5. 4. 牆體腳手架及水、暖、電空調安裝腳手架的增加;

  6. 5. 垂直構件的模板數量的增加等等,從而造成了工程總造價的增加。

  7. 據資料分析,住宅層高從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綜合造價可下降4%左右。平均每降低0.1米,能降低造價2%左右。這是因為層高和凈高的降低可以使基礎、牆體、柱、內外裝修、管線、採暖等工程量減少,從而降低工程造價。一般住宅層高可控制在2.7米~2.8米。

  8. 二、根據不同性質的工程綜合測算建築層高每增加10cm,相應造成建築造價增加2~3%左右。

  9. 但當建築層數增加時,單位建築面積所分攤的土地費用及外部流通空間費用將有所降低,從而使建築物單位面積造價發生變化。因此對於地皮特別昂貴的地區,為了降低土地費用,提高建築密度,中、高層住宅也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㈤ 請問低層、多層、中高層、高層住宅的建築、結構設計上有什麼對成本構成主要影響的區別

根據《住宅設計規范GB 50096—1999》 第1.0.3條 住宅按層數劃分如下:
一、低層住宅為一層至三層;
二、多層住宅為四層至六層;
三、中高層住宅為七層至九層;
四、高層住宅為十層及以上。

根據《民用建築設計通則JGJ 37-87 》第1.0.5條 民用建築高度與層數的劃分
一、住宅建築按層數劃分為:1~3層為低層;4~6層為多層;7~9層為中高層;10層以上為高層。
二、公共建築及綜合性建築總高度超過24m者為高層(不包括高度超過24m的單層主體建築)。
三、建築物高度超過100m時,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築均為超高層。

根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規范GB 50180-93》 第3.0.3條人均居住區用地控制指標多層,中高層,高層。另據第5.0.6條,住宅凈密度的規定分解為住宅建築凈密度和住宅建築面積凈密度,也是按多層,中高層,高層分別限制。本條參見《中國建築氣候區劃圖》。

一方面,層數越高,單位面積的建築成本就越高,另一方面,層數越高越有利於降低土地成本。因此低地價地區建築成本占總體開發成本比重較高,通常選用低建築成本的多層來降低總成本。高地價地區因地價成本占總體開發成本比重較高,通常選用高層來降低總成本。

4-6層的多層與7層-9層的中高層最大差別在於7層以上必須裝電梯。而4-6層的多層僅有極少數的高端樓盤配置了電梯。依《住規GB 50096》第4.1.6條,入戶門高於16米就必須裝電梯。6+1類的入戶門在第六層,計作六層。細節差別就太多了,多層陽台的欄桿高度不低於1.05米,中高層不低於1.10米(GB 50096 第3.7.2)。多層樓梯的寬度不低於1米,中高層樓梯寬度不低於1.1米(4.1.2)。

其他的差別包括多層的建築容許使用磚混結構或底框結構。(還要看當地情況,9度設防區禁止底框結構,8度設防區容許底框結構建6層,6度設防區容許底框建7層)。而中高層結構需要使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高層則要用框剪結構。傳統上磚混結構的建築成本較低,但近年來的趨勢是多層建築中使用框架結構的比例上升,磚混結構的使用圈樑,構造柱配筋率較高的約束砌體結構更加普遍。

7-9層的中高層和10-11層的高層最大的區別在於,7-9層的中高層適用的防火規范是《建築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根據《建規》8.4.1 條8層和8層以上應設消火栓。根據《高層民用建築防火規范GB 50045-95》第1.0.3條,中高層不適用該規定,而高層適用。依照《高規》3.0.1條規定,10-18層的高層耐火等級要求是二級,19層及以上的耐火等級要求是一級。

這里不單單是層數的問題。同樣層數的塔式住宅的防火要求高於單元式和通廊式住宅。比如對消防電梯的要求單元式高層12層及以上的必設,塔式的話10層及以上必設。《高規》6.2.3 單元式住宅每個單元的疏散樓梯均應通至屋頂,其疏散樓梯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定:6.2.3.1 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樓梯間應靠外牆,並應直接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6.2.3.2 十二層及十八層的單元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6.2.3.3 十九層及十九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只要滿足1.1米寬度,台階之類標準的就算疏散樓梯,封閉樓梯,防煙樓梯的要求一路上行。
在各個規范中高度超過16米,高度超過32米,高度超過50米。大致就是6層以上,11層以上,18層以上。以上分類體系在現行建築標准中普遍使用。現行國家標准中沒有小高層的概念。小高層不是一個嚴格的概念。有些標准用其他區分,比如考慮控制建築體型系數時《嚴寒和寒冷地區居住建築節能設計標准JGJ 26-2010》 標准分區採用了≤3層,4~8層,9~13層,≥14層的區分。

根據青島對規定解釋:「7~11層住宅每單元可設一台電梯;12層及以上的高層住宅,每單元設置電梯不應少於2台;12~14層單元式高層住宅每單元只設1台電梯時,應採用聯系廊或屋頂聯通。」 實踐中,聯系廊被認為對住房的安全性和私密性影響較大,還影響採光,有擾民問題,雖較經濟,但是屬於低水平配置。實際上建12-14層樓外加聯系廊的情況不多。現在的趨勢是11層以下單元式布局,每單元一台電梯,18層樓兩台電梯集中布置或將成為標配。

得房率比拼不帶電梯的多層最優,7-11的中高層和高層因為電梯會差一些。因為消防要求12-18層的高層再差一些,因為電梯數量,和消防要求更高18層以上的高層得房率最低。

戶型上來說,多層,中高層和11層以內的高層基本都是單元板樓,南北通透,戶型普遍較好。但是考慮公攤面積,兩戶一梯的板式單元電梯樓不適合安排太小的戶型。兩室戶型更適合無電梯的板式單元多層,而1室戶型更適合在18層或更高的多戶共享2-3梯的樓中安排。

㈥ 樓房蓋的越高開發商越掙錢,為何樓房都是33層以下的

開發商拿地後務必作出基本建設規劃平面圖,建設指標,報城建局批准後才可進行基本建設。蓋高樓的土地資源利用率比較高,可以節約土地資源,但是超過層的屬於超高層建築,特多層建築,這類建築工程的安全消防建築抗震等級,緊急狀況避災,智能安防系統,對市政工程配套設施的要求都不一樣,因而如果你想蓋超高層建築,特多層建築,務必政府機構開會研究明確,看周邊環境以及配套設施,以及當地市場經濟情況,是否可行

高層建築本身的造價成本要高一些,一般高層建築都是花園洋房,老人孩子上下樓也比較方便,不用爬樓梯那般艱苦,除此之外多層建築基本上要求更加苛刻,還有一些消防要求標准都十分的高。多層建築之中,由於上下左右樓幢的遮擋難點,房子越高的房子採光和空氣流通相對更強,因而樓房價格更高一些一些。最開始由於多層建築整體絕對高度高,對建築結構和建築質量的要求比較高,因而基本建設多層建築的成本是比較高的

㈦ 樓多高後就不經濟了

建築越高,樓層就越多,土地利用效率也就越高,這是肯定的。
建築高度的經濟性主要體現在其建設成本上,因為隨著建築高度的增加,抗震、消防等因素要求採取相應措施以保證建築的安全運行。以《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45-95》(2005年版,下文簡稱為《高規》)為參照,可以推出幾個建築高度的台階。

一、1.0.3 本規范適用於下列新建、擴建和改建的高層建築及其裙房:
1.0.3.1 十層及十層以上的居住建築(包括首層設置商業服務網點的住宅);
1.0.3.2 建築高度超過24m的公共建築。
24米以上的公共建築和十層以上的居住建築套用《高規》,而不足者套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 GB 50016--2006》(俗稱《低規》),高層建築防火措施比多層建築要求高,這可視為第一個台階。

二、6.2.4 十一層及十一層以下的通廊式住宅應設封閉樓梯間;超過十一層的通廊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6.3.1 下列高層建築應設消防電梯:
6.3.1.1 一類公共建築。
6.3.1.2 塔式住宅。
6.3.1.3 十二層及十二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和通廊式住宅。
6.3.1.4 高度超過32m的其它二類公共建築。
公建32米、單元式住宅11層,可視為第二個台階。

三、6.1.1 高層建築每個防火分區的安全出口不應少於兩個。但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可設一個安全出口:
6.1.1.1 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築面積不超過650m2,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
6.1.1.2 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單元之間的樓梯通過屋頂連通,單元與單元之間設有防火牆,戶門為甲級防火門,窗間牆寬度、窗檻牆高度大於1.2m且為不燃燒體牆的單元式住宅。
超過十八層,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的疏散樓梯,十八層以上部分每層相鄰單元樓梯通過陽台或凹廊連通(屋頂可以不連通),十八層及十八層以下部分單元與單元之間設有防火牆,且戶門為甲級防火門,窗間牆寬度、窗檻牆高度大於1.2m且為不燃燒體牆的單元式住宅。
住宅18層,可視為第三個台階。

四、6.1.13 建築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築,應設置避難層(間),並應符合下列規定:(略)
6.1.14 建築高度超過100m,且標准層建築面積超過1000m2的公共建築,宜設置屋頂直升機停機坪或供直升機救助的設施,並應符合下列規定:(略)
100米,可視為第四個台階。

五、1.0.5 當高層建築的建築高度超過250m時,建築設計採取的特殊的防火措施,應提交國家消防主管部門組織專題研究、論證。
250米,可視為第五個台階。

以上「台階」僅以「消防措施及設備配置」為出發點得出,僅供參考,如果考慮結構、抗震、防災等因素應該還可以細化。

㈧ 為什麼室內與室外高度相差越多,造價越高

因為原材料和其他維修費用高。
電梯及樓梯的成本增多,建築物的維修費用也將增加。所以造價高。概括地講,建築物層數對造價的影響,因建築類型,形式和結構不同而不同。理論上如果增加一個樓層不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形式,單位建築面積的成本可能會降低。但是當建築物超過一定層數時,結構形式就要改變,單位成本通常又會增加。
但當建築層數增加時,單位建築面積所分攤的土地費用及外部流通空間費用將有所降低,從而使建築物單位面積造價發生變化。因此對於地皮特別昂貴的地區,為了降低土地費用,提高建築密度,中高層住宅也是比較經濟的選擇。

㈨ 為什麼樓層越高,造價含量越低

如果你對房產比較熟悉一定會注意到,一般的建築層數都是比較類似的,6、11、18、30層的建築物比較常見。為什麼這些建築物的層高都有這些固定值呢?從開發商的角度而言,當然是經過測算後,造價最劃算的方案。
一般而言,建築工程的造價是隨著層數的增加而提高的。建築物的層數(高度)對造價的影響,因建築類型、形式和結構不同而不同。理論上來說,如果增加一個樓層不影響建築物的結構形式,那麼,單位建築面積的成本可能會降低。但是當建築物超過一定層數時,結構形式就要改變,單位成本通常又會增加。所以,在項目總體規劃允許的高度范圍內,項目決策人掌握降低開發成本的臨界點是非常關健的。
一、建築物的層高與造價的關系
在相同建築面積的條件下,受到層高變化影響的主要項目是外牆、內牆、牆體飾面等,由於層高的增加還要由此引起相關項目的變化。
根據資料分析,住宅層高從3米降到2.8米,平均每套住宅綜合造價可下降4%左右。平均每降低0.1米,能降低造價2%左右。這是因為層高和凈高的降低可以使基礎、牆體、柱、內外裝修、管線、採暖等工程量減少,從而降低工程造價。一般住宅層高可控制在2.7米~2.8米。
二、住宅層數與造價的關系
1-30層的住宅,根據建築結構、設備綜合、規范要求等大體可以劃分為以下幾個樓層段:
1-6層:將一層住宅造價定為100,則二層為84.72,三層為78.51,四層為74.98,五層為73.65,六層為72.37。因此,可得出結論,六層以內住宅的層數越多,造價越低,且相鄰層次間造價差值也越小,多層住宅以採用5~6層為好。
7-12層:7層及以上住宅入口層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6米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11層及11層以下單元式住宅可不設封閉樓梯間,但開向樓梯間的戶門應為乙級防火門,且電梯間應靠外牆,並應直接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
13-18層:12層及以上的高層每棟樓設置電梯不應少於2台,其中宜配置一台可容納擔架的電梯。
19-30層:19層及19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應設防煙樓梯間。
因為19層及19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又加設防煙樓梯間。建築高度達到或超過100米的高層民用建築要到省里去報批,手續繁雜得多,不過事實不止這些,關鍵問題是建築成本將大幅度提升:100米高樓的消防等級必須提高一個檔次。消防成本提高不止一點,《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范》修訂後,高層住宅已突破100米的限制,上限不再是30層。即使如此,該防火規范中以100米為分界點,對高樓消防提出了很多不同等級的強制性要求結論:在確定的范圍段內層數越高則越經濟、單方造價成本越低、獲利越大(例如確定的層數段為12-18F,如果規范都滿足的情況下,採取18F比較合適)。綜合以上因素一般經濟(即臨界)層數為6層、11層、18層、30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