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帕氏指數為什麼會低估生活成本
擴展閱讀
配送成本受哪些因素影響 2025-05-15 04:52:19
企業賠償費用屬於什麼 2025-05-15 04:36:41

帕氏指數為什麼會低估生活成本

發布時間: 2022-10-07 01:17:43

㈠ 帕氏指數為什麼會縮小理想生活成本(具體來說為什麼分母會變大。。)

因為價格變化時商品之間的替代效應,帕氏指數簡單來說就是p2q2/p1q2,以現期數量為准,而現期購買量是受替代效應影響根據價格調整過得購買量,就是基期價格高於p2購買量會低於q2,現在仍按q2計算,分母就會變大

㈡ 拉氏價格指數與帕氏價格指數的區別

1、性質不同

拉氏指數是德國經濟學家拉斯貝爾(LASPEYRE)於1864年首先提出的,他主張無論是數量指標指數還是質量指標指數,都採用基期同度量因素(權數)的指數。

帕氏指數又稱報告期加權綜合指數,是1874年德國學者帕煦(Paasche)所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它是在計算一組項目的綜合指數時,把作為權數的變數固定在報告期。

2、特點不同

以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為權數的指數稱為拉斯拜爾指數,拉斯拜爾指數偏重基期成交股數(或發行量)。

拉氏指數的優點是用基期數量作權數可以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從而使不同時期的價格指數具有可比性。

3、應用不同

拉氏指數的優點是用基期數量作權數可以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從而使不同時期的價格指數具有可比性。但這指數也有明顯的缺陷,它是假定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報告期價格的變動水平,這一指數盡管可以單純反映價格的變動水平,但不能反映數量的變動,特別是不能反映數量結構的變動。

而帕氏指數由於以報告期數量加權,不能消除權數變動對指數的影響,因而不同時期的指數缺乏可比性,但帕氏指數可以同時反映出價格和數量及其結構的變化。

㈢ 帕氏指數是什麼

帕氏指數是由德國的另一位統計學家帕舍(H.Paasche)於1874年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它在計算綜合指數時將作為權數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報告期。

按前例所述,採用帕氏指數,得出如下計算結果:

銷售量指數=81000/64000=126.56%

價格指數=81000/70000=115.71%



(3)帕氏指數為什麼會低估生活成本擴展閱讀:

拉氏指數

拉氏指數是德國統計學家拉斯貝爾(laspeyres)與1864年提出的一種指數計算方法,它在計算綜合指數時將作為權數的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

按前例所述,採用拉氏指數,得出如下計算結果:

銷售量指數=70000/55000=127.27%

價格指數=64000/55000=116.36%

新菜譜菜品銷售量比舊菜譜菜品銷售量提高了27.27%;新菜譜菜品價格比舊菜譜菜品價格提高了16.36%。

㈣ 由CPI和GDP計算的通貨膨脹率有什麼不同嗎

以GDP平減指數計算通貨膨脹率,是比較國內現期生產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和基年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不同。用以計算GDP平減指數的商品與服務的組合自動隨著時間的變動而變動。因此,各類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動比例是否相同對GDP平減指數的計算沒有影響。以CPI計算通貨膨脹率則不同,CPI是指不同時期內,一籃子樣本商品與服務的價格和這些商品與服務基年的價格之比,因此,CPI反映的是其籃子中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化,並因其CPI籃子中各類商品的權重不同,不同類型商品價格變化的大小對CPI的影響很大。由於這種計算方法的差別,以GDP平減指數和以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根據各自概念,即使計算的無比精確,二者仍會存在一定的差異。
美國1965年至2005年期間,分別以GDP平減指數和以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可以看出,除個別年份外,以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和以GDP平減指數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在大多數年份都存在一些差異。
(二)存在差異的原因
這種差異存在的主要原因是由於GDP平減指數反映了「國內生產」的所有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而消費價格指數反映了「消費者購買」的所有商品與服務的價格。這樣一來「國內生產」而未被(國內)「消費者購買」的商品與服務(如出口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化,反映在了GDP平減指數中,而未在消費價格指數中得到反映。同樣,「非國內生產」而「被(國內)消費者購買「的商品與服務(如進口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化,反映在了消費價格指數中,而未在GDP平減指數中得到反映。因此以GDP平減指數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和以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即使計算過程相當精確,也會存在差異。雖然這種差異既有可能是因以GDP平減指數偏離了實際的通貨膨脹率水平導致的,也可能是因為以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出現了偏差導致的,但足以說明以CPI計算的通貨膨脹率時,由於未能全面反映全部的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化,註定存在著偏差。
(三)以CPI計算通脹的弊端
以消費價格指數CPI計算通貨膨脹率,通常還會從以下三個方面高估實際發生的通貨膨脹水平。
第一,CPI的統計沒有考慮因商品和服務價格變化所引起的替代效應。當存在可替代的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發生變化時,理性消費者往往傾向於選擇價格便宜的替代消費品,這將使得CPI籃子中商品與服務的價格變化水平高於消費者實際選擇消費組合的價格變化水平。
第二,CPI的統計沒有考慮商品與服務的品質提升。生活中很多商品與服務的品質是不斷提高的,如電子產品和家用電器就是很明顯的例子,這種類別的商品價格水平的上漲,反映的往往不僅僅是簡單的因物價水平上升而造成的價格上漲,而通常還包括其自身品質提高而造成的價格上升,甚至有時還會出現商品的品質大幅提升而價格卻下降的現象。但不管是哪種原因造成了這類商品的價格上漲,反映在CPI中只能簡單體現為物價水平上升。這樣一來,CPI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物價上漲幅度,而沒有考慮商品與服務品質的提升。
第三,忽略了技術進步。與商品與服務的品質提升相同,CPI往往不能反映體現在商品與服務中的技術進步,造成了對生活成本的錯誤高估。
據經濟學家估計,利用CPI計算通貨膨脹率大約高估實際通貨膨脹率1%,亦即當CPI上漲2%時,真正的通貨膨脹率大約只有1%,這樣的誤差幅度在通貨膨脹率比較高時(如20%)影響不大,但通貨膨脹率比較低時(如3%),就難以忽略不計。

㈤ 曼昆宏觀經濟學第九版課後答案完整版

第1章 宏觀 經濟學的數據

2.1 復習筆記

1 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指經濟社會(即一國或一地區)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它是一個地域概念。

(1)   核算 GDP 的兩種方法 : 支出法和收入法

從整個宏觀經濟體系來看,支出和收入必然相等,所以可以從支出和收入兩個角度來對國內生產總值進行核算。

①支出法指從支出角度衡量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消費、投資、政府購買以及凈出口四方面出的總和。

公式如下:  GDP=C+I+G+NX

其中C為消費,I為投資,G為政府購買,NX為凈出口。

②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即企業生產成本核算國內生產總值。嚴格來說,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收入構成的成本以外,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

公式如下:

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2)   實際 GDP 和名義 GDP

名義GDP是指用生產物品和服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它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因素。由於通貨膨脹等原因,價格可能會發生強烈變化,故為方便比較而引入實際GDP的概念。實際GDP是指以從前某一年的價格作為基期價格計算出來的當年全部最終

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

二者之間的關系式為:實際GDP=名義GDP÷GDP平減指數。

(3) 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

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GDP=Y=C+I+G+NX

其中C為消費,I為投資,G為政府購買,NX為凈出口。

①消費指消費者個人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消費分為三個子項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務。

②投資一般指經濟主體為獲取預期收益而墊付貨幣或其他資源於某項事業的經濟活動。投資也分為三個子項目:企業固定投資、住房固定投資以及存貨投資。

③政府購買是一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政府購買包括諸如軍事設備、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等項目。它並不包括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社會保障和福利。

④凈出口是本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的產品服務的價值減去本國從外國進口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凈出口可能是正值,代表貿易順差,也可能是負值,代表貿易逆差。

(4)   GDP 的計算規則

①採用市場價格進行核算。

②二手貨的出售不進入GDP核算。

③存貨投資增加GDP,存貨出售不影響GDP。

④中間品的價值不進入GDP核算。

⑤不存在市場價格的產品或勞務需要對其價格進行估算,為簡化計算,對房屋租金、政府評價(通常是公務員的工資)等進行了估算,而諸如在家中產出和消費的勞務和產品,以及地下經濟等並未納入估算體系。

2 國民生產總值(GNP)

(1)   定義

國民生產總值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一國或地區的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要素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市場價值。它是一個國民概念。

(2)   收入衡量指標之間的關系

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實際上包括如下總量:國內生產總值(GDP)、國民生產總值(GNP)、國民生產凈值(NNP)、國民收入(NI)、個人收入(PI)和個人可支配收入(DPI),其相互關系如下:

GNP=GDP+來自國外的要素收入一面向國外的要素支付

NNP = GNP-折舊

NI = NNP- 統計誤差

PI= NI- 生產和進口稅-公司利潤-社會保險費一凈利息 + 股息 + 政府對個人的轉移支付 + 個人利息收入

DPI=PI一個人稅收

3 衡量生活成本的指標

( 1)   消費者價格指數 (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也稱零售物價指數和生活用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一般用加權平均法來編制。它根據若干種主要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費用而編制,用公式表為:CPI = (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2)   GDP 平減指數

GDP平減指數是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名義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實際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用公式表示為:GDP平減指數=報告期價格計算的當年國內生產總值/基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

(3)   CPI 與 GDP 平減指數的差別

①GDP平減指數衡量的是生產出來的所有產品與服務的價格,而CPI只衡量消費者購買的籃子產品與服務的價格。

②GDP平減指數只包括國內生產的產品,進口品並不是GDP的一部分,所以進口品價格變動並不反映在GDP平減指數上,但會反映到CPI上

③CPI是用固定的一籃子產品計算的,而GDP平減指數是用可變的一籃子產品計算的。

(4) 拉氏指數和帕氏指數

拉氏指數是用一籃子固定產品計算的物價指數,加權數固定,不能反映由於相對價格發生變動而導致的購買數量的變動,因此傾向於高估生活成本的增加。帕氏指數是用一籃子可變產計算的物價指數,加權數可變,但它沒有考慮由於替代可能引起的消費者福利的減少,因此傾向於低估生活費用的增加。CPI屬於拉氏指數,因為它是由確定的一組商品計算的;GDP平減指數屬於帕氏指數,因為它是由變化了的一組商品計算的。

(5)PCE 平減指數

PCE平減指數全稱為個人消費支出的隱性價格平減指數,等於名義消費者支出與實際消費者支出的比值。

PCE平減指數在某些方面與CPI相似,在另一些方面與GDP平減指數相似。和CPI的共同點主要有:①PCE平減指數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將屬於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排除在外。②PCE平減指數包括了進口品的價格。

但是,與GDP平減指數一樣,PCE平減數允許產品籃子隨著消費者支出的構成變動而變動,即PCE平減指數所具有的屬性是 CPIRIGDP平減指數的混合。

4失業率與勞動力參與率

(1) 失業率

失業率是指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經濟中失業狀況的最基本指標。用公式表示為:

勞動力總數=就業人數+失業人數

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總數)×100%

(2) 勞動力參與率

勞動力參與率是成年人口中屬於勞動力人數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為:

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成年人口)×100%

5存量與流量

經濟學家把數量變數分為存量與流量。存量衡量一個給定時點上的數量,而流量衡量一定時期內的數量。

2.1 復習筆記

一、概念題

1國內生產總值( (gross domestic proct,gdp)

答: 國內生產總值指一定時期(通常為一年)內,一個經濟體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GDP一般通過支出法和收入法兩種方法進行核算。用支出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消費、投資、政府購買和凈出之和;用收入法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等於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企業轉移支付和折舊之和。GDP是一國范圍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因此是一個地域概念;而與此相聯系的國民生產總值(GNP)則是一個國民概念,指某國國民所擁有的全部生產素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和。

2國民收入核算( (national income accounting)

答: 國民收入核算指用於衡量GDP和許多相關統計數字的核算體系,是以整個國民經濟或社會再生產為對象的宏觀核算。它以一定經濟理論為指導,綜合運用統計和會計的方法,對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運過程進行系統科學的定量描述,為經濟分析和國家實行宏觀經濟調控、制訂經濟政策或計劃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觀依據。國民經濟核算一詞最早出現於1941年。荷蘭經濟學家范克利夫在荷蘭《經濟學家》雜志1941年7月號和11月號上,先後發表兩篇文章,首次使用了「國民經濟核算」一詞。

國民收入核算一般有三種方法: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為後兩者。其核算的理論基礎是總產出等於總收入、總產出等於總支出。

3存量與流量( stocks and flows)

答: 存量與流量是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記錄經濟信息的兩種基本形式。存量是指在一定時點上測算的量,如某一時點的資產和負債的狀況或持有的資產和負債數量。存量具有時點的基本特徵。流量是一定時期內發生的變數,反映定時期內經濟價值的產生、轉換、交換、轉移或消失,它涉及機構單位的資產負債的數量、構成或價值的變化。大多數流量是交易流量,如總消費;另一類是非交易流量或稱其他流量,主要包括資產數量的非交易變化,如自然災害等非生產性因素引起的資產變動量;以及市場價格變動所引起的價值變化,即重估價反映的資產、負債、凈值變化的流量。流量具有時期特徵,即流量的數值大小與時期的長短有關。有存量就一定有流量與之對應,而有流量並非一定有存量,如工資、利息、進口、出等,作為反映經濟多樣化的流量,就沒有與之相對應的存量。

4增加值( ( value added)

答: 一個企業的增加值等於該企業產出的價值減去企業購買的中間產品的價值。對整個經濟來說,所有增加值之和必定等於所有最終產品與服務的價值總和,因此GDP也是經濟中所有企業的總增加值。

5估算價值( (imputed value)

答:在計算GDP時,大多數產品與服務都能夠根據其市場價格來估價,但一些產品因為不在市場上銷售,從而也就沒有市場價格。如果GDP要包括這些產品與服務的價值,就必須使用其價值的估計,這種估計被稱為估算價值。由於計算GDP所需要的估算只是近似的,並且由於許多產品與服務的價值被排除在外,所以GDP並不是衡量經濟活動的一種完善指標。

6名義GP與實際GDP( (nominal GDP versus real GDP)

答:名義GDP指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期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例如,2016年的名義GDP是以2016年的市場價格計算的當年所生產的產品價值。名義GDP的高低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利用名義GDP來統計可能會高估或者低估實際的生產力。

實際GDP指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期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它衡量在兩個不同時期經濟中的物質產量的變化,以相同的價格或不變金額來計算兩個時期所生產的所有產品的價值。在國民收入賬戶中,以2016年的價格作為基期來計算實際GDP,意味著在計算實際GDP時,用現期的物質產量乘以2016年的價格,便可得到以2016年價格出售的現

期產出的價值。

二者之間的關系式為:實際GDP=名義GDP/GDP平減指數。

7 GDP平減指數( GDP deflator )

答:GDP平減指數是名義GDP和實際GDP的比率。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價格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又稱為報告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是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當期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總和,又稱為基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用公

式表示為:

GDP 平減指數 = 報告期價格計算的當年國生產總值基期價格計算的當期國內生產總值

GDP平減指數用來衡量在基年和所考察的度之間發生的價格變化,該指數與消費物價指數不同,因為它的權數隨不同商品所佔的份額的改變而改變。因為GDP平減指數是以涉及經濟中所生產的全部產品的計算為基礎的,所以它是一個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狀況的具有廣泛基礎的帕氏價格指數。

GDP平減指數的優點是范圍廣泛,能比較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的變動趨向。缺點是資料]較難搜集,需要對未在市場上發生交易的商品和勞務進行換算,並且可能受到價格結構因素的影響。

8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 (national income accounts identity)

答: 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指儲蓄-投資恆等式,即I=S。從支出法、收入法與生產法所得出的國內生產總值的一致性,可以說明國民經濟中的一個基本平衡關系。總支出代表了社會對最終產品的總需求,而總收入和總產量代表了社會對最終產品的總供給。因此,從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方法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恆等:總需求=總供給。這種恆等關系在宏觀經濟學中是十分重要的,可以從兩部門經濟入手研究國民經濟的收入流量循環模型與國民經濟中的恆等關系,進而研究三部門經濟與四部門經濟。

兩部門經濟中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恆等式:I=S。值得注意的是,這里的恆等是從國民收入核算的角度來說,就整個經濟而言,事後的儲和事後的投資總量相等。而在分析宏觀經濟均衡時投資等於儲蓄,是指計劃投資(事投資)等於計劃儲蓄(事前儲蓄)所形成的經濟均衡狀態。

三部門經濟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恆等式:I=S+(T-G),(T-G)可視為政府儲蓄。

四部門經濟可以得出儲蓄投資恆等式:I=S+(T-G)+(M-x+Kr),(M-X+Kr)為外國對本國的儲蓄。如M+Kr大於X,即從外國的主觀角度看,收入大於支出,為正儲蓄,反之為負儲蓄。

9消費( consumption)

答: 消費指消費者個人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它是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的一項。消費分為三個子項目:非耐用品、耐用品以及服務。非耐用品是使用持續時間較短的產品,如食物和衣服;耐用品是使用持續時間較長的產品,如汽車和電視;服務包括個人和企業為消費者所做的工作,如理發和就醫。決定消費的因素很多,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利率、價格水平和收入分配等。

10投資( investment)

答:投資是指為獲取預期收益而投入資金或資源的經濟活動。預期收益主要指經濟收益,也包括社會收益。投入的資金(資本)可以是貨幣資本,也可以是實物資本或其他資源。由於各種資源都可以折算成一定的貨幣價值量,所以,投資最一般的表現形式,就是投入貨幣資金。投資作為一個客觀經濟范疇,具有數量上的集合性、機遇上的選擇性、空間上的流動性、產業上的轉移性、收益上的風險性和周期上的長期性等特點。

投資可分為三個子項目:企業固定投資、住房固定投資以及存貨投資。各國通常把包含了折舊費的投資稱為總投資,扣除了折舊費的投資稱為凈投資。總投資總是大於零,而凈投資則不一定大於零。

11政府購買 (government purchases)

答:政府購買是一國中央和地方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它是國民收入核算恆等式中的一個項目。政府購買包括諸如軍事設備購買、高速公路建設和為政府工作人員提供的服務支付資等項目。它並不包括對個人的轉移支付,例如社會保障和福利。由於轉移支付是再分配已有的收入,並不用於交換產品與服務,所以不是GDP的一部分。

12凈出口( (net exports))

答:凈出口是本國向其他國家出口的產品服務的價值減去外國向本國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用EX表示出口,用M表示進口,則(EX-IM)就是凈出口。進口應從本國總購買中減去,因為進口表示收入流到國外,同時,也不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出口則應加進本國總購買量之中,因為出口表示收入外國流入,是用於購買本國產品的支出。因此,凈出口應計入總支出,它可能是正值,也能是負值。影響凈出口的因素有很多,在宏觀經濟學中,匯率和國內收入水平被認為是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13消費者價格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答: 消費者價格指數也稱零售物價指數和生活費用指數,是反映消費品(包括勞務)價格水平變動狀況的一種價格指數,一般用加權平均法來編制。它根據若干種主要日用消費品的零售價格以及服務費用而編制,用公式表示為:CPI = (一組固定商品按當前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100%。

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優點是能及時反映消費品供給與需求的對比關系,資料容易搜集,能夠迅速直接地反映影響居民生活的價格趨勢。其缺點是范圍較窄,只包括社會最終產品中的居民消費品的這一部分,因而不足以說明全面的情況。例如,品質的改善可能帶來一部分消費品價格而非商品勞務價格總水平的提高,但消費者價格指數不能准確地表明這一點,因而有誇大物價上漲幅度的可能。

14 PCE平減指數( 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 Price Deflator)

答:PCE平減指數全稱為個人消費支出的隱性價格平減指數,等於名義消費者支出與實際消費者支出的比值。

PCE平減指數在某些方面與CPI相似,在另一些方面與GDP平減指數相似。和CPI一樣,PCE平減指數只包括消費者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而將屬於投資和政府購買的產品和服務的價格排除在外。和CPI一樣的另一點是,PCE平減指數包括了進口品的價格。但是,與GDP平減指數一樣,PCE平減指數允許產品籃子隨著消費者支出的構成變動而變動。因此,PCE平減指數具有的屬性是CPI和GDP平減指數的混合。

15勞動力( (labor force)

答: 勞動力是就業者與失業者之和,即:勞動力總數=就業人數+失業人數。美國勞工統計局做統計時,認為如果一個人在上一周一部分時間里從事有報酬的工作,他(或她)就是就業者。如果一個人沒有就業並在尋找工作,或臨時解僱,他(或她)就是失業者。那些不屬於前兩個類型的人,例如全職學生或退者,就不屬於勞動力。一個想工作但放棄尋找工作的人也不算在勞動力之內。

16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

答:失業率是指失業人數占勞動力總數的百分比,它是衡量經濟中失業狀況的最基本指標。用公式表示為:失業率=(失業人數/勞動力總數)×100%

公式中的勞動力總數為失業人數和就業人數之和。

17勞動力參與率( labor-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答:勞動力參與率是成年人口中屬於勞動力的人數的百分比,用公式表示為:勞動力參與率=(勞動力成年人口)×100%

知擇學習網上有完整版筆記和課後習題答案 , 可上站內搜索 【 曼昆宏觀經濟學 】, 即可在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