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生產成本 » 如何養殖羅非魚成本低

如何養殖羅非魚成本低

發布時間: 2022-10-05 06:35:12

A. 關於羅非魚的養殖方法,都有哪些呢

關於羅非魚的養殖方法,都有哪些呢?首先,舒適的養殖環境可以保證羅非魚的正常生長,減少疾病和死亡率。投喂飼料有兩點需要注意,如我國羅非魚投喂時間一般安排在上午8-9點和下午14-15點。投喂量,羅非魚的投喂量為魚體總重的3%-6%。同時要保證飼料的新鮮。養殖方法主要介紹了三個要點,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羅非魚養殖注意事項,首先要注意的是水溫,羅非魚畢竟是熱帶極藻類魚類。

每畝放5厘米以上的魚約1萬尾,同時每畝放鰱魚(大頭魚)15~20尾,其他魚最好不要再放。喂羅非魚專用飼料(0號至1號)或甲魚粉、鰻魚粉,一個半月至兩個月可長到100克以上。在這個階段,前期投喂餌料的比例應為6%~8%,後期為3%~5%。當魚長到100克時,就要分到成魚養殖池。

B. 正宗羅非魚養殖方法 羅非魚的養殖辦法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2-3畝,水深1.5米左右,塘基堅固,池底平坦,塘底於泥10-20厘米為宜。

2、清塘消毒。池塘清塘消毒方法很多,可帶水或干塘消毒。最好的方法是在魚苗培育池清除雜草、雜魚後,排乾池水,投放50公斤/畝的生石灰進行消毒,有泉水眼的池塘用茶粕50公斤/畝毒塘,殺死野生雜魚類,曝曬2-3天後,再放進新水。

3、進水回塘。清塘消毒完畢,向池塘放進新水,進水時要用40目的網布過濾水進塘,第一次進水深度控制在80厘米後即停止放水,待放苗一周後,再注入新水20厘米,保持池塘水深1米深度左右培育魚苗。

4、育肥水質。奧尼羅非魚苗幼苗階段浮游動植物為餌料,採用肥水池塘放苗,使魚苗下塘後有豐富的天然餌料。因此,池塘進水後,魚苗下塘前3-5天,按每畝投放動物糞便200公斤或施放綠肥300-500公斤。在池塘周邊漚浸,培肥池塘水質,控制透明度在30-40厘米為宜。

5、放苗培育。在已准備好放苗的池塘里,經試水,確定魚苗能否安全生長後,按10萬尾/畝的標准投放奧本奧尼羅非魚苗,投苗時要注意先將裝有魚花的魚苗袋浮在池塘水面上約30分鍾,待魚苗袋中水溫與池塘水溫一致後,在上風處放苗進塘。

6、投餌管理。池塘培育奧本奧尼羅非魚苗,可以通過經常施放有機糞便來培肥水質,培育浮游動植物作魚苗餌料。也可以定時、定量投放人工配合飼料培育。在吐口花至3厘米規格前投放鰻魚飼料,投放量是每天500克/萬尾魚苗,第三天起適當增加投投餌量。待養到3厘米規格時,投放量改為每天1000克/萬尾魚苗,經這樣培育25-30天,可達4-6厘米左右規格魚苗。

7、魚病防治。奧尼羅非魚苗在幼苗階段相對成魚階段較易發生魚病,如遇天氣差,水溫低,操作不當時易生水霉病,防治方法是全池施放2-3ppm的水霉靈或魚蝦康。有時也會患車輪蟲病,防治方法是用百蟲凈或敵百蟲魚葯適量防治。

C. 羅非魚肉味鮮美市場需求旺盛,怎樣養殖羅非魚收益更高

粵西茂名市、湛江市、陽江市是我國羅非魚主要養殖區之一,養殖模式多樣,可概括為羅非魚集約化養殖、立體混養、魚蝦混養、魚魚混養、網箱養殖等。立體混養可以分為魚-豬混養和魚-鴨混養兩種。三維培養前期,基本沒有喂養。畜禽糞便如鴨、豬等用來喂羅非魚,一般是開始喂直到長到0.5kg/尾左右。雖然養殖時間延長,但羅非魚的養殖成本可降低0.4-0.5元/公斤,甚至更低。受環保改善影響,列入國家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水庫及其附近地區的豬、鴨等牲畜養殖受到限制,有的被禁止,有的被改造升級。農民轉而養殖羅非魚或其他魚類。更糟糕的是,目前的豬瘟極大地影響了魚豬立體混養,農民在遭受嚴重損失的同時不得不改變養殖方式。

干塘清洗消毒,用生石灰,每畝75公斤,或漂白粉5公斤/畝;用水給池塘消毒;生石灰用量為每畝每米150公斤,漂白粉水深為每畝每米4-8公斤。應控制羅非魚仔魚的質量、數量和密度,精心選魚。鰱魚、鱅魚、草魚、淡水白鯉等適合與羅非魚混養。春末,天氣轉暖,外界水溫穩定在15℃左右,開始放養。春寒發生過早,水溫驟降會導致羅非魚死亡,過晚會縮短養殖和生長時間。為了防止羅非魚的生長受到快速養殖的影響,降低養殖成本,提高商品率,應選擇純品質單性結實、全雄的羅非魚苗種,每畝1500-3000尾。為了充分利用上、中水體,每畝配50條鰱魚或鱅魚是節約成本、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

D. 如何正確飼養羅非魚

羅非魚塘的利潤來源主要由羅非、大頭、鯪魚組成,因此,這三種魚的產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羅非魚養殖魚塘的效益。下面是我整理的如何正確飼養羅非魚,歡迎閱讀。

一、羅非魚傳統養殖模式弊端:

產量低、效益不高:一是羅非的成活率不確定,二是魚塘效益的主要構成部分羅非、大頭、鯪魚的產量都偏低,魚塘畝產1500-2500斤,效益偏低; 直面鏈球菌,發病風險高:7-9月份高溫期,羅非魚規格在3-6兩之間,發病死魚風險居高不下;集中出魚,魚價不穩定:羅非、草魚、大頭集中在11-12月份上市,其他魚集中在2-3月份上市,這時往往供過於求,價格偏低;羅非魚一般一次抓完,魚塘利用率低:傳統方式養殖一般將羅非盡量養到8成以上過斤後一次性起捕,往往料比偏高,魚塘不投喂時間長,利用率低;

二、羅非魚傳統養殖模式優化方向:

提高苗種成活率、提高產量:通過標粗或放大規格苗種來提高羅非、鯽魚、鯪魚的苗種成活率,通過增加養殖批次或多次起捕來提高產量;改變抓魚的方式,提高羅非魚過斤成數,降低飼料成本:通過2次及2次以上的起捕方式(即羅非3-5成過斤時,抓一網賣掉,剩下的投喂20-30天達到8成以上上市),提高畝產,降低料比;錯峰出魚,抓住好魚價:通過錯開羅非魚出魚高峰,盡量選擇在行情較好的4-6月或9-10月上市;規避鏈球菌:盡量在7-9月高溫期間魚塘羅非存塘規格不超過3兩,及時發病,損失也小。

三、羅非魚一年養兩批的新型養殖模式優勢:

苗種成活率高,產量高,效益好:羅非、鯽魚、大頭、鯪魚等都經過標粗或放大規格苗種下塘,有效的保持了較高的成活率。羅非、草魚、大頭因為增加了一個養殖批次,產量翻番,鯽魚、鯪魚因為放養大規格和投喂,產量達到了300-500斤,畝產量3500-4500斤,效益好;避開鏈球菌:7-9月份高溫期,存塘羅非規格在3兩以下,即使發病死魚,損失也相對較小; 錯峰出魚,羅非抓住高魚價:過冬羅非能把握次年5-6月魚價相對最好的時間段,獲得機會利潤;多次起捕提高魚塘利用率:養一批羅非,分二次或多次起捕,這種方式通過降低了後批羅非的養殖密度,提高了後批的生長速度,同時降低了料比,並且有利於將後批的過斤成數大大提高; 底層魚對底質的凈化:通過合理的調整底層魚的密度和規格,可有效凈化混養塘的底質,讓魚塘的底質、水質更加的穩定。

四、羅非魚一年養兩批的新型養殖模式成功關鍵點:

E. 羅非魚養殖方法與技術

3、及時撈出病死魚,同時對魚用具進行浸洗消毒,防止疾病進一步蔓延。為降低魚病發生的幾率,在放養前需用5%食鹽水浸洗魚體10-15分鍾,隨後再進行放養。

4、定期換水保證養殖水的干凈,當羅非魚進食完畢後需要及時撈出食物殘渣,避免食物殘渣在池塘中變質腐爛後破壞水質,同時需要控制水溫,水溫不能低於15℃,避免羅非魚因為水溫過低而影響生長。

F. 羅非魚養殖方法與技術_羅非魚養殖技巧

羅非魚的養殖技術多種多樣,具體有哪些養殖 方法 和技術呢?下面一起來看看我為大家精心推薦的羅非魚養殖方法與技術,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羅非魚養殖技術
兩茬羅非魚連養模式:分級標粗大規格羅非魚苗種,在成魚養殖池搭配一定數量的濾食性鰱、鱅魚以及植食性草魚,肉食性青魚,一起純投料養殖。待羅非魚達到上市規格後捕撈出售,搭配養殖魚類視規格大小決定是否出售。不幹塘立即放養第二茬大規格羅非魚種,養殖到羅非魚達到上市規格出售後進行干塘,以上所說的就是兩茬羅非魚連養技術是根據茂名高州市羅非魚養殖戶近年來養殖吉富羅非魚的成功 經驗 總結 出來的一種養殖模式,養殖兩茬羅非魚才清一次池塘。

這種養殖模式充分利用池塘養殖空間、節約養殖時間、資金回籠快、產品符合出口健康養殖標准、並且能提高混養鰱、鱅等配養魚的經濟效益,相對降低羅非魚養殖池塘租金成本,提高羅非魚單位面積養殖產量,是茂名高州市羅非魚純投料養殖戶的首選養殖模式,據有地方特色。一般具備羅非魚能自然越冬的氣候,專業的捕撈隊等條件就能利用這一養殖模式並能產生很好的經濟效益。現將此種養殖模式介紹如下:

一、兩茬連養的前提條件

1、成魚養殖池

成魚養殖池不要求很規則,淤泥在20厘米以下,面積5~40畝,水深1.5~4米,池底平整、易於捕撈的池塘或者小山塘均可,一般要求5~10畝水面配有2~3kw增氧設備。成魚養殖池池底條件如淤泥深淺、池底是否平整對於羅非魚的起捕率影響很大,如池底坑窪不平則難以達到較高的起捕率,會留下大量第一茬羅非魚,從而不適合兩茬羅非魚連養。

2、羅非魚苗種選擇

羅非魚苗種可以是吉富羅非魚、也可以是奧尼羅非魚,但是要求生長速度快,雄性率高,起捕率高,最適合兩茬連養的是吉富羅非魚。為了保障羅非魚苗質量,養殖戶最好選擇信譽好的羅非魚苗場苗種。

3、分級標粗培養大規格羅非魚苗種

羅非魚養殖分級標粗能充分利用養殖水體空間,節約池塘租金,另外也易於 飼養 管理。兩茬養殖一般分一到三級標粗,把1.5~3cm的羅非魚苗養到100~200g/尾的大規格羅非魚種,苗種培育池與成魚養殖池面積比例為1:3~1:8,大規格苗種一般在成魚養殖池放苗前2~4月進行培育,從而保證成魚養殖的大規格苗種正常供用,標粗放養密度根據要培育達到的苗種規格、培育池的大小、培育條件而定。一般放養密度在6000~15000尾/畝,培育方法與一般的羅非魚苗種培育相同,最好是肥水培育魚苗,保證小苗下塘後有足夠的開口食物,提高苗種成活率。苗種培育池不足或沒有的養殖戶,也可直接購進大規格羅非魚種進行成魚養殖。

4、純投料成魚養殖方式

兩茬連養養殖模式適合純投料羅非魚養殖。其他立體養殖(利用禽畜糞便養殖)因禽畜、魚產生排泄物多,易造成水質惡化,羅非魚生長速度慢,每茬養殖周期過長,羅非魚自繁小魚過多而不適合兩茬羅非魚連養的模式。

二、放養前的准備工作

第一茬放養前7天,用80~100kg/畝生石灰進行干法清塘,確保池塘羅非魚或者其他魚全部死亡,三天後用60目網袋過濾進水1米以上,水質pH值在8.6以下即可以投放大規格苗種,成魚養殖不需肥水後放魚種。

三、苗種放養

羅非魚成魚池放養密度根據魚塘的條件而定,一般不宜過密。茂名地區這種養殖模式一般的放養密度是羅非魚1000~1800尾/畝,鱅魚在20~50尾/畝,鰱20~45尾/畝,草魚5~20尾/畝,青魚3~5尾/畝(鱅、鰱如果養殖一茬就起捕則需放養大於500g/尾的魚種,數量也要控制在每畝20尾以下才能達到相對大的上市規格)。

四、投喂管理

投喂管理是羅非魚養殖的一個重要環節,對節省成本、減少病害發生有重要的影響,茂名地區兩茬羅非魚連養投喂管理情況如下:

1、投喂方式

不論是浮水料還是沉水料都適宜用投料機,投料機可以節省勞力,又達到羅非魚攝食均勻的效果。一口5~15畝的池塘設投料機一個,15~40畝的池塘設二個以上投料機,使投料覆蓋面積足夠大,以保證羅非魚攝食均勻,這樣就不致造成魚規格兩極分化,魚出塘規格也就相對整齊。

2、投喂次數與投喂量

一般投喂次數一天兩次,每天投喂時間為早上8:00~9:00時,下午15:00~17:00時,投喂量占魚體重的0.8~6%之間,一般根據天氣、魚的規格、水質、水溫、攝食情況、魚價的走勢而定。陽光充足、風力足、風向好、水溫適宜、水質良好的情況下可以喂足;低壓、低溫、陰雨天、台風來臨前、水質不好時候少喂或不喂。總之,投喂要做到既能保證養殖魚類的營養需求,又不浪費飼料而造成水質污染。

由於不同的羅非魚品種攝食強度不同,水溫在16℃時,吉富羅非魚還正常攝食,但是奧尼羅非魚攝食節律很低,因為低溫時羅非魚的消化率不高,養殖戶要根據實際情況掌握投喂量。高州羅非魚養殖戶根據多年的養殖經驗,在正常的天氣、水溫、水質條件下,200g以上的羅非魚每天投喂8~12g餌料。

3、飼料選擇

成魚養殖飼料一般要營養全面、新鮮。茂名地區羅非魚養殖大戶的飼料一般是自配加工料以保證質量。

五、管理與病害防治

1、水質管理

適當開增氧機,保持水體溶氧充足。一般在天氣良好情況下每天中午及凌晨開增氧機2~4小時,天氣不好或者水質差的情況下增加開機時間,每天開機4~10小時。保持溶氧24小時均大於4mg/L。每月換(注)水10~40厘米,保持池水“肥、活、嫩、爽”,在天氣炎熱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冬天,水深保持2~3米為宜,每月按每畝生石灰10~15公斤潑灑石灰水一次。EM菌、底質調控劑等按照產品 說明書 使用。

2、羅非魚二代苗控制

羅非魚長時間養殖都會出現自繁,小苗多造成浪費飼料的問題,可在第一茬養殖中期每畝放養30~40尾30g/尾生魚解決羅非魚自繁小魚過多的問題,並確保第二茬羅非魚養殖成功。

3、魚病防治

茂名地區羅非魚養殖密度不大,兩茬連養的模式很少發生病害。注意做好放養前的清塘消毒、水質調控、投喂管理工作等情況下一般不發生大病害。近年來羅非魚鏈球菌病暴發頻繁,可用恩諾沙星拌料投喂:按每天每千克魚體重10~20mg劑量用葯,一天一次,連續用葯5天,水溫在18℃以上,休葯期為10天。

六、第一茬羅非魚捕撈上市

羅非魚養到上市的規格,適當降低水位(1~1.5米),進行初次 捕魚 上市,再次降下水位(0.5米),盡可能捕撈羅非魚上市,一般羅非魚捕撈率達九成以上,其他配養魚如鰱、鱅如果規格不達上市要求,則繼續在原池養殖,生魚繼續養殖,第一茬羅非魚上市捕撈最多隻花四天時間,大大節約了養殖的時間。

七、第二茬羅非魚下苗與養殖管理

第一茬羅非魚上市後,即日可以進水入塘,水位達到0.7米以上即可放養大規格羅非魚,放養密度與上茬相仿或者少一些,配養鰱、鱅視情況而定,如果上茬鰱、鱅魚沒上市不用再放養,羅非魚養殖管理與常規一樣。
羅非魚養殖技巧
池塘基本條件

選擇良好水源、水質清新、無工業污染、土質良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建池,池面積5~20畝,水深2.5~4米,池底平坦,塘基堅固,保水性能好,四周通風無高大擋陽物。塘基最好不建豬欄和三鳥棚(雞、鴨、鵝棚),如確實建豬欄和三鳥棚,其動物糞便也不能直接排進魚塘,要經無公害處理後,在合適時期適當投放。

放養前的准備

1.整池、清塘。池塘在放養前應排干塘水,曝曬1周以上,並在曬塘期間修補、加固塘基。乾池清塘用生石灰225毫克/升,或把塘水保持1米,畝用茶麩50公斤,打碎浸溶後全池潑灑。清塘後三天內不要進新水,以免影響清塘效果。

2.施肥、培育水質。池塘後7天左右,待葯物毒性消失,用60目篩絹網過濾進水70~80厘米,畝施有機肥300~400公斤,培育浮游動植物餌料。隨著水轉濃逐漸加註水至1米。帶育苗入池塘後,隨水溫增高和魚體長大,逐步加註水到池塘最大蓄水深度。

池塘育苗的放養

1.育苗的選擇。選擇體表光滑無傷、體質健壯、魚體豐滿、規格整齊、雄性率高、規格為5厘米左右的羅非魚苗,經5%的食鹽水或5~10毫克/升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洗後,放進魚塘。

2.放養密度。池塘水經試水無毒性後,按1尾/立方米水體的原則投放羅非魚苗,適當搭配50克/尾的大頭魚40~50尾/畝,30克/尾的鰱魚 30~40尾/畝,待羅非魚生長至100克/尾規格後,適時投放南方大口鯰30~50尾/畝或配養適量的大口黑鱸。

飼養管理

1.配備增氧設施。按每5畝配設增氧機1台的原則配備增氧設施,以保證高密度養殖條件下,所養殖的羅非魚不出現浮頭現象。確保高產穩產。

2.投飼。在養殖過程中,為了節省成本,同時也符合無公害原則,在羅非魚達到150克之前,採用肥水養殖,依靠動物糞便肥塘培育生物飼料養魚,一般情況下,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畝施放100~150公斤。2~3月後,待所養的羅非魚達到250克/尾的規格後,進入中期養殖,改變養殖方式,投放全價配合羅非魚飼料養殖,這時,理論上的投喂原則是堅持“四定”投喂,一般情況下每日投放飼料2次,每天上午9~10時,下午5~6時各1次。日投放量時魚體重的 3%~4%,投放銀翔牌羅非魚飼料0.75~1公斤可養成0.5公斤成魚。實際上,很多養殖戶在投放飼料時,只要魚群能攝食,在不浪費飼料的原則上,魚群能攝食多少就投多少,所養的羅非魚生長更快,7~8個月左右能養成至1公斤/尾以上。中後期,要保持水質清新,確保魚類有良好的食慾,以達到快速生長。

水質管理

保持良好的水質能刺激羅非魚的食慾,降低飼料系數,提高魚類的生長速度。在養殖前期,為節約成本,採用肥水養殖。但在中期開始要適時加註新水,調節水質。逐漸養殖水體水質符合我國GB11607-1989漁業用水水質標准要求和《無公害食品淡水養殖水質標准(NY5051-2001)》的有關規定。適時換水、加註新水、機械增養是調節水質的重要手段。因此,每隔3~4天要向池塘內加註新水,每次20~30厘米。水質變壞時,應趕快換水,先將池塘水排掉1/3~1/2,然後加註新水,直至水質變好為止。每隔一段時間也可通過用生石灰10~15毫克/升全池潑灑,使池水pH值始終保持在 7.5~8.5之間,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在加註新水時,要注意過濾新水,將野雜魚濾掉,嚴防 其它 羅非魚進入塘內繁殖、混雜。影響羅非魚的生長和產量。

魚病防治

羅非魚抗病力很強,一般很少出現魚病。只要堅持以防為主的原則,在投放魚苗進塘前把好清塘和魚苗消毒關,是不會出現魚病的。如有出現魚病,大多數是由於運輸或捕撈擦傷而引起細菌感染,尤其是天氣寒冷時,運輸後容易染上水霉病,水霉病可用氯殺寧200~250克/畝,全池潑灑即可。在使用外用潑灑葯及內服魚葯時,應符合《無公害食品漁用葯物使用准則(NY5071-2002)的規定。
羅非魚立體養殖方法
立體養殖成本相對較低,魚價低迷時,利潤空間較大,可操作性強。如何從管理技巧上進一步提高立體養殖效益,成為當前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由於各地魚塘租金不斷上升,飼料價格不斷上漲,加上很多地區水域資源有限,羅非魚疾病時有發生,而成品魚價格時高時低,行情並不樂觀,如何降低養殖成本及風險成為養殖戶共同關注的問題。

一、羅非魚養殖模式效益分析

以單養羅非魚模式為例,如果採取全程投料,羅非魚養殖成本約為3.5-4元/斤,一年能養兩造。採取魚蝦混養模式,全程投料,該模式下羅非魚的養殖成本約合3-3.5元/斤,基本一年時間能養一造魚。而採取立體養殖模式,池塘中羅非魚和四大家魚混養,採取半投料方式,成本約在2-3元/斤,一年也能養一造魚。

市場價格決定魚的出路,單養成本過高,混養往往只能收支打平,立體養殖成本相對較低,魚價低迷時,利潤空間較大,可操作性強。

二、立體養殖模式存在的問題

目前羅非魚立體養殖模式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第一、由於是半投料養殖,魚生長速度慢,且長速不均勻以致商品魚規格不整齊,容易集中在年底出魚高峰上市,而這個時候魚價往往不好;第二,由於豬鴨等禽畜糞便過多時,容易使水體生物鏈失衡,水質極易惡化,這種環境對水體的魚類生長速度影響極大;第三、當池塘中水質惡性循環時,魚類容易暴發病害甚至死亡;第四、養殖環境、苗種、飼料、水產動物用葯、禽畜用葯等環節都可能存在葯物殘留;第五、養殖戶科學管理意識淡薄,對魚病防治及水質調節不夠重視,極易因為水質惡化引起病害造成經濟損失。

三、立體養殖模式管理技巧

1、合理密殖、適當搭配

以20畝左右魚塘為例,假設該魚塘水深為2.5-3米,投放種苗比例可為:大頭魚40-50尾/畝,鯿魚30-40尾/畝,白鯽300-400尾/畝,羅非魚1300-1600尾/畝,再適當搭配其他魚種。大頭魚和鯿魚可一年放養兩造,其它魚類一年產一造。其實無論哪種養殖模式,都必須根據實際養殖環境適當布置養殖密度,掌握生產周期。

2、分級養殖

建議養殖戶多花點時間將購買回來的幼苗先集中在小塘培育至大規格苗種再過塘分養。這樣操作既有利於管理,精料喂養,又可提高苗種成活率,同時魚種過塘後對養殖密度掌握可以較為准確。在養殖過程中通過輪番捕撈、放養,不僅提高魚塘利用率,也可增加池塘的經濟收入,更為重要的是有利於對主產塘的管理和掌控。

3、注意殺蟲、殺菌及水體消毒

羅非魚立體養殖應以防為主,防治結合,減少魚病發生。蟲、菌過多會導致魚類的攝食能力大大下降,生長速度減慢,使得飼料的轉化率降低,成本增加,甚至會造成惡性循環,暴發魚病,嚴重時導致魚類死亡。養殖管理時每個月應定期檢測魚體,看是否有蟲感染等,特別是100克之前的羅非魚要注意經常殺蟲,100克以後每月應定期殺蟲一次。操作時應遵循先殺蟲、後殺菌的基本原則。

4、注重水質調節

“養魚先養水”,只有水體環境好了,才能達到省料、少病、魚快大的效果。養殖戶應經常檢測養殖水體的pH值、氨氮及亞硝酸鹽的含量,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水質。在養殖過程中也應合理利用增氧機和適時更換部分養殖水體。陰雨天或悶熱天氣一般中午開啟增氧機2-3小時,達到中和水溫、增加水體溶氧量,揮發氨氮的效果。採用慢排、慢灌方式更換魚塘水體。

羅非魚立體養殖模式中調水工作尤為重要,特別需要注意6-9月份氣溫、水溫過高時容易誘發羅非魚鏈球菌病,這時養殖戶應提高警惕,提前做好預防工作。

5、有效利用禽畜糞便合理投喂全價飼料

(1)、羅非魚立體養殖模式投喂飼料重點在於“重兩頭,輕中間”。羅非魚50-100克之前,以全價飼料為主,禽畜糞便為輔,促進羅非魚前期長骨架,發育健全。當羅非魚長到100-250克階段,以禽畜糞便為主,配合全價飼料投喂,達到節省養殖成本的目的;當羅非魚達到250-300克以後,合理供喂全價飼料,可以提高羅非魚的生長速度,增加羅非魚的出肉率。

(2)、養殖過程中要根據天氣、水質變化情況及魚類攝食量增加或減少飼料投料量。

(3)、每個月定期在飼料中拌入抗菌、護肝等葯物進行投喂,增強羅非魚的免疫能力,每年6-9月份尤為重要,一般每月拌葯投喂1-2次。(養殖過程中避免使用抗生素類及水產養殖禁用的葯物)

G. 羅非魚有哪些養殖技巧 羅非魚怎麼養

1、池塘選址。池塘的周圍要保持排水方便、無污染源、充足的陽光和良好的水質。池塘最好是沙泥底質,池底要平坦無雜質,保持水深普遍為1.8-2.5m,還需配有增氧機。

2、清整魚塘。在魚種放養前的7-10天,將魚塘水清干,用生石灰潑灑消毒,每畝生石灰的用量為150市斤,加一定量的發酵肥來培育浮游生物,進、出水口使用網布或是鐵紗進行攔堵。養殖過程中保持水溫不能低於18℃。

3、投放魚種。當3-4月份水溫上升至18℃以上時,開始放養。以放養羅非魚為主的池塘,每一畝投放2-3寸的魚種2000-3000尾。在和鰱鱅、草魚混養的池塘,每一畝放養同上規格奧尼魚1000-1500尾。

4、投喂飼料。飼料以蛋白質飼料為主,青飼料為輔助飼料。飼料中的粗蛋白含量應當超過25%,投喂羅非魚配合料或麥麩、油枯均可,每天的上午、下午各喂一次。魚種長至半市兩之前的飼料日投量為體重的7%,在半兩後改為5%。

5、收獲成魚。在飼養了100-120天之後即可收獲成魚,70%以上的個體可以達到1市斤以上,畝產的商品魚要不低於800-1000市斤。

H. 怎樣降低飼養羅非魚的成本

一、嚴格清塘消毒,清除野雜魚等爭食對象
清塘消毒既可殺滅野雜魚,減少爭食對象,又可殺滅水體致病因子,改善水質,使羅非魚有一個良好的攝食生長環境。池內野雜魚、雜蝦較多,會同羅非魚爭奪餌料,兇猛性魚類甚至會殘食羅非魚,降低飼料利用率,因而應注意將其清除。因此在投放苗種前,新舊池塘都必須清整消毒。老池塘應清除過多淤泥,只保留底泥10厘米即可。放養魚種前10~15天用葯物進行清塘消毒,以殺滅養殖水體中的病原體和敵害生物。一般可採用干法清塘或帶水清塘兩種方法:干法清塘時,可按每畝使用生石灰75千克左右或漂白粉4~5千克;帶水清塘時每畝可用生石灰150千克左右全池潑撒,盡量使池底泥土與生石灰拌勻,以徹底殺滅寄生蟲、病原體及野雜魚等,減少爭食對象,提高飼料利用率。
二、注意合理放養,確保魚類互利共生
要使羅非魚養殖成活率提高,減少飼料浪費,必須控制好放養密度和配養魚類。目前的養殖方式主要是池塘養殖和網箱養殖,適宜與羅非魚混養的魚類,主要有鰱魚、鱅魚、草魚、鯿魚和淡水白鯧等。每年春季當水溫回升穩定在15℃以上時便可放養冬苗,池塘主養一般每畝放養羅非魚種1500~3000尾,同時混養鰱鱅魚種各40~70尾,以控制水質;與其他魚混養時可畝放200~500尾。羅非魚在網箱中可以單養、主養或搭配養殖。魚種應以大規格為好,進箱規格一般為尾重10~50克,平均以30克為好。放養量應根據水質條件確定,溶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時,放養密度每立方米水體放養3~20千克。另外,隨著魚體不斷長大,為調節好養殖密度,提高效益,可分批起捕上市及輪捕輪放,以調節水體中的載魚量,提高飼料回報率。
三、科學施肥投餌,提高飼料的使用效率
肥料、餌料等養殖投入品的多寡既影響著羅非魚的生長,又影響著水質的變化。羅非魚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攝食對象是底棲生物、水生昆蟲、浮游動物、輪蟲、有機碎屑及大型藻類等,它可以吸收水中浮游生物作為食物,當然它對人工飼料更是喜愛有加。在養殖時,也可以通過適度培肥,使浮游生物處於良好的生長狀態,增加水體中的溶解氧和營養物質,輔助魚類生長。一般在魚種放養前,可施足基肥,改良水體中底泥的營養狀況,增加池塘營養物質,利於天然餌料的生長,具體方法是按每畝施用經過腐熟的雞糞等250~300千克。在養殖中期,還可以根據水體中水質情況等施用追肥,一般每15~20天施1次為好,每次每畝可施氮肥2~3千克和磷肥1千克,池中還可放入少量的綠萍或紅萍,以補充羅非魚對維生素的需求。羅非魚是目前流水高密度養殖或「工廠化」養殖的主要對象之一,集約化養殖需要投喂營養全面的配合飼料,但在投喂中如不把握科學方法,不但會浪費飼料,而且會敗壞水質,誘發各種病害。所以餌料投喂要科學。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專用飼料,飼料配方合理,可保證羅非魚生長迅速,避免飼料的浪費。羅非魚的食性很廣,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可以投喂各種飼料,如小麥、玉米、餅粕等均是它的優質飼料。初期飼料中蛋白質含量應為32~35%,每天投飼量為魚體總重量的3~5%。當個體規格長至200克左右,投飼量可調至魚體總重的2%,並保證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27~29%。當其個體達到300克左右時,羅非魚進入生長最快的時期,日投飼量保持在魚體重的1~2%,飼料中蛋白質含量在35%以上。飼料可自配混合料,但最好加工成顆粒投喂。在投喂方法上要講求「四定」原則。每天投喂2次以上,在養殖中提倡少量多次的投喂方法,投喂時間可選在上午8時~9時和下午3時~4時等溶氧比較充足的時段。一般投餌量的多少較難掌握,過多造成飼料浪費,過少則羅非魚吃不飽,不利於生長。比較切實可行的辦法是搭設餌料台,沿池四周設置幾個餌料台,投喂時沿池均勻潑撒,投喂1.5小時後檢查魚的攝食情況,正常情況下若飽胃率佔60~70%,則投喂合理,飽胃率過高則降低投飼量,過低則提高投飼量。同時要根據天氣情況、魚類生長情況及水質情況等進行投喂調整,天氣晴朗,風和日暖時多喂;天氣不好,陰雨連綿,天氣悶熱或寒流侵襲時少喂或不喂;羅非魚生長旺盛、無疾病時適當多喂,反之則少喂;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時羅非魚攝食旺盛,可正常投喂;而水質較差,溶氧較低時則少喂或不喂。
四、定期調節水質,提供良好的攝食環境
養魚先養水,水質的好壞影響羅非魚生長的快慢及餌料系數。羅非魚喜清新的水質,水質好,生長迅速,疾病少,可充分利用餌料,降低餌料系數,因而養殖羅非魚應注意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一般要求水呈黃綠色,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溶氧3毫克/升以上為好。池塘養殖時,要經常更換池水,保持清新的水質,嚴防浮頭和泛池。一般每15天左右加換新水一次,每次換水10~20厘米,使池塘水位保持在1.5米左右,高溫季節時可適當增加換水次數。在養殖期間,還要視天氣、水溫及魚類攝食情況,適當開增氧機增氧,在天氣變化、氣壓低,水中溶氧低於3毫克/升魚類浮頭時,要加大開機頻率和開機時間。水庫網箱養殖時,要經常刷箱,洗掉網箱污物及附著藻類,使水體充分交換,還要定期查箱,發現破損及時修補,以免跑魚或兇猛魚類入箱。必要時還要不斷調整網箱,隨著水庫水位漲落,把網箱調節到水深適宜的位置,使羅非魚擁有一個良好的攝食環境。

I. 羅非魚養殖技術你知道嗎,可以分享一下嗎

一、養殖模式篇

養殖業的每一次變革或進步,都是養殖模式首先作出了轉變,羅非魚養殖也不例外,因為養殖模式是最容易改變的。從中國羅非魚養殖發展情況看,羅非魚的養殖模式經歷了傳統的魚豬混養、魚鴨混養,到近年的精養、再到現在的大混養三大模式,無論是哪一種養殖模式,都是養殖戶根據市場的變動靈活地作出改變,是養殖戶智慧的選擇。

1.選苗

盡量選擇公司苗、品牌苗,盡管今年的寒潮對羅非魚種苗業的影響不如08年大,但小苗場仍會伺機搶占市場,養殖戶切不可投苗心切,錯選了劣質魚苗誤了生產。

品種選擇方面,吉富羅非魚依靠其生長速度快的特點一統天下,奧尼羅非魚長速慢但比吉富具有更高的抗寒和抗病力,當行業經歷各種洗禮後,養殖戶更應根據自己的養殖習慣和計劃來理性選擇魚苗品種,切忌為了一味追求快速而忽視魚苗的質量。

2.投苗

投苗方面,如清塘、調水等常規注意事項不再多贅言,單從一些關鍵點提醒一下養殖戶。放苗的水體不單要關心其安全性,還要注意其穩定性,穩定的水體浮游生物更豐富,魚苗不易產生應激;建議投苗前2天用阿維菌素或伊維菌素全塘殺蟲,水溫穩定在20℃以上時再放苗;可選用高蛋白的鰻魚粉料、甲魚粉料投喂魚苗,提高魚苗的成活率和免疫力;投苗後建議每周殺蟲一次,低溫天氣還須定期消毒預防水霉病;最後,做好預防天敵(水蛇、鳥、蝌蚪等)的工作。